1999年2月14日清晨,謝津在天津的23樓住處一躍而下,結束了27歲的生命……
外界對謝津的死,有了很多不一樣的說法。
有人認為,謝津得罪了某人,有人則認為,她性格極端,精神抑鬱。
直到矛頭直指她的母親,才讓整個案件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直至今天,謝津的去世仍然隱藏了很多謎。
九十年代初,謝津就開始走紅,短短幾年時間,已經成為內地歌壇天後。
她的名氣、唱功比肩那英、毛阿敏、杭天琪等,無數唱片公司爭相搶奪她。當時謝津堪稱最搶手的歌後,沒有之一。
但性格太過突出,導致謝津總是不合群,後來還被封殺。
她在跳樓之前,到底經曆了什麽?到底是誰毀掉了她?
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在那些被塵封的歲月裏,能找到一點蛛絲馬跡……
01.
1971年,謝津出生在天津。
她的母親叫做顏永麗,是一名音樂人,曾經寫過一首《天津,我心中的明星》。
謝津的音樂天分,就是來自於母親,4歲的時候就開始跟母親學唱歌。
謝津對音樂十分熱愛,隻要是音樂方麵的知識,她總是十分用心地學習。
母親看到女兒這麽認真,十分欣慰,於是便送謝津去學習小提琴、舞蹈、鋼琴等,藝多不壓身,除了唱歌,這些樂器也是必學的專業。
小小年紀的謝津,根本不知道什麽是成名,隻是想要一直唱下去。
在學校,其他同學都知道謝津很會唱歌,但凡有任何活動,都會叫謝津上台參加。即使是在學校的小小舞台,都會讓謝津很沉迷。
高中時,謝津參加“天津市歌手大賽”,憑借著過人的實力,她從幾千人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第二名。
15歲的謝津,已然成為一個小明星。
此後,隻要有比賽或者活動,謝津都會積極參加,而且都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
為了能夠接受更好的培訓,母親又讓謝津進入天津藝術團學習,當時為了讓謝津進藝術團,費了很大勁。
好在效果很不錯,謝津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進步神速。
1988年,母親想讓謝津登上更大的舞台,於是就帶著她去了北京。
雖然當時人才濟濟,競爭很大,但是謝津很有天分,很快就得到業內人士的賞識,並且在圈子裏站穩腳跟。
加上當時謝津還這麽年輕,未來可以說是一片光明。
兩年後,一個機會終於來了。
有一天,謝津接到參加大型晚會《90亞運》的邀請。這可是極其寶貴的機會,在這個舞台上,匯聚的基本上都是大牌歌手,甚至是中國樂壇的半邊天。
謝津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於是欣然前往參加。
舞台上,謝津憑借一首《亞運之光》一炮而紅,一夜之間,所有人都認識了這個年輕的歌手。
謝津的聲音條件、唱功都很不錯,以當時的樂壇來看,謝津被稱作“最有希望的實力歌手”,實際上是可以理解的。
八十年代末,謝津被認為比肩那英、毛阿敏、杭天琪。
大家都知道,她們三位都是歌壇天後,但是謝津和她們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02.
1992年,穀建芬舉辦第一次“中國風”大型音樂會,挑選了十位歌手,分別是毛阿敏、蔡國慶、毛寧、楊鈺瑩、騰格爾、解曉東、孫楠、那英、候牧人,以及謝津。
謝津在香港兩日的演唱中,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以及無數歌迷粉絲,同時,也讓很多唱片公司盯上了她。
比如當時的“藝能動音”。
很快,藝能動音便簽下了謝津的經理人合約,並且在1993年,將她的唱片合約簽給了“華納唱片”。
“華納唱片”旗下已經有了一批頂級香港歌手,葉倩文就在其中,但是一直以來想要開拓內地資源。
於是便趁著這個機會,把謝津、毛阿敏、孫楠等簽約了下來。
1994年,華納唱片花費了80萬,為謝津製作了第一張專輯《謝津》,其中收錄的《女人天生愛做夢》、《愛不要太多》,成為無數年輕人的最愛,紅極一時。
而後,謝津又在中央電視台演唱了《說唱臉譜》,受到全國觀眾的關注。
這首極有特色的歌曲,很快傳遍了大街小巷。
後來,這首歌被很多歌手演唱,甚至一度被翻唱給唱紅,導致很多年輕的朋友,根本搞不清楚,原唱到底是誰。
央視舞台讓謝津的名氣又上了一個階梯,歌迷粉絲也有了一大把。
當時那英和毛阿敏等人,也在競爭“歌後”位置,當時她們各有特點,但是要站在C位,恐怕還要很多的因素。
謝津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她顯然不是那個可以站在C位的歌後。
因為太有個性,她常常難以融入團隊,甚至被身邊的人給排斥。
當然,她從小隻知道唱歌,其他的事情都是聽她媽媽的,所以對於人際關係,根本一竅不通。
在演藝圈,這是一個很要命的問題。
也正是這樣,導致後續發生了很多事情。
這些事情間接毀掉了謝津。
03.
1994年,謝津前往南京開校園演唱會。
在演出之前,她還特地做了很充足的準備,任何一個細節,都不願意出差錯。
結果怕什麽來什麽。
演唱會馬上就要舉行,這時候才發現,現場音響出現了問題,不能將最好的效果呈現出來。
這對於謝津來說,是一個大問題,足以影響她的整場演唱效果,甚至有可能讓演唱會開不下去。
頓時,謝津火冒三丈。
因為此前做了很多的準備,如果功虧一簣,那麽對她打擊是很大的。
於是就開始回想,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肯定是身邊的人搞鬼!
謝津很快就鎖定了一個“嫌疑人”:就是公司的一個隨行人員。
等到她把這個工作人員叫過來,毫無防備的一巴掌,就打在了工作人員臉上。
一瞬間,現場氣氛無比凝重。
這時候有人跑過來,悄悄告訴謝津“他不是工作人員,而是公司的高層”,謝津這才意識到,完了,事情鬧大了!
事後,她忙向公司道歉,但一切都無可挽回,謝津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她被華納封殺了。
此後幾個月,她沒有任何演出邀請,也出不了唱片。
不過,此前的央視春晚邀請,並沒有撤回,於是在1995年的央視春晚,她照樣上台,演唱了一首《你想看什麽》。
這次上春晚,是謝津落寞後的最後一次光環。
參加完春晚之後,歌迷粉絲很少再看到她,甚至大家認為,她再也沒有出現在北京。
天津的很多歌迷也發現,就連在天津的許多公眾場合,也很少看到謝津露臉。
一代歌後,說消失就消失,這多少有點不合常理。
多年後,大家再次談論起謝津,有人說“當年謝津為了複出,做了很多努力,可是最後還是沒能成功站在舞台上,也有商演邀請謝津,但她卻拒絕了……”
事實是不是如此?我們無從知曉,但她的人生悲劇,就是在這個時候寫下的。
04.
1999年2月14日清晨,謝津起床後特地去洗了個澡。
當時陪伴在謝津身邊的父母,並沒有察覺到任何問題。片刻,謝津打開自家23樓的窗戶,一躍而下,結束了生命。
父親此時才發現,謝津房間的窗戶開了,他意識到不對勁,忙跑到窗戶往下一看,發現謝津已墜落。
於是趕緊叫了謝津母親,拚命跑到樓下。
父母見到那一幕場景,瞬間癱軟在地,嚎啕大哭。
此時,謝津沒有馬上失去生命,氣息微弱中,她叫了一聲“媽媽”,母親抱著謝津,哭得撕心裂肺。
20分鍾之後,救護車趕到現場,謝津已經永遠的走了。
這一年謝津才27歲,最美好的年紀,她卻選擇用這種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這個噩耗很快傳開了,人們開始各種猜測,有人說她工作壓力太大,也有人說她性格所致,接受不了這個世界的各種規則……
當然,圈內人還是將矛頭指向“封殺風波”。
被封殺之後,她什麽都沒有了,名氣、熱愛的事業,要接受這一切確實很難,所以這個刺激導致她重度抑鬱。
資深音樂人甲丁說:
“謝津的悲劇給我們一個警示,歌手要保持心態平和,另一方麵,歌壇要保護有個性的聲音,要給予寬容和理解,多給予機會……”
其實外人始終無法進入謝津的精神世界,也很難感同身受。
唯獨有一個人,她是距離謝津的內心世界最近的,這個人就是謝津的母親。
後來,謝津的母親告訴大家,這幾年謝津麵臨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壓力,受到了各種困擾,心情壓抑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外人根本理解不了她的苦衷。
謝津雖然個性獨特,但是很倔強,有什麽委屈,不會跟任何人說,隻會一個人埋藏在心裏,哪怕是麵對母親,她也隻會說“媽媽,我沒事的。”
但是看到謝津的模樣,母親知道,怎麽可能沒事?
或許謝津內心所承受的磨難,比我們想象的都要更多。
05.
對於謝津的去世,母親雖然給出了解釋,但這個解釋馬上引起大家的反對。
所有人都將矛頭指向她母親。
不少人認為,謝津的死其實和母親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因為,自從謝津踏上歌壇的道路,母親就成為謝津的經理人,在生活方麵、工作方麵,對謝津管的都十分嚴格,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
謝津想外出,或者去別的地方散散心,都需要經過母親的同意。
更不要說交際,以及個人朋友圈了,當時謝津幾乎沒有什麽朋友,無論是圈內還是圈外,都極少有人和她走到一起。
甚至謝津對母親還產生了極度的依賴感。
她曾經說過“沒有媽媽跟著,我在不熟的人麵前都不會說話……”
毫無個人空間,導致謝津感到無比的壓抑,最終因為想不開,而走上了這條末路。
謝津會選擇這樣的方式告別,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造成的,長久的壓抑,才有可能摧毀她。
母親或許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也許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事業的落寞,在樂壇地位的差距,以及各種落差感,導致她就像是高壓下的氣球,最終“嘭”的一聲爆炸了。
人生本就有跌宕起伏,如果成功的晚一點,她可能會看透很多東西,謝津偏偏年少成名,所以很難接受自己的失敗。
這就是謝津的命運,難以逃脫。
06.
圈內人聽聞謝津去世的噩耗,久久不能釋懷。
作曲家三寶,既震驚又悲傷,他說:
“謝津是一個很單純的孩子,我一直很看好她,她比毛阿敏更有特色和個性……”
還有韋唯,聽到謝津去世的消息,也匆匆的從國外趕回來。
在淚水中,韋唯回憶謝津。
她與謝津已經相識十餘年,那個時候謝津才十幾歲,兩人結下深厚友誼。
韋唯對謝津也很賞識,初次聽到謝津的歌聲,就覺得她很了不起。
她說:“一個如此聰明,極負才華的歌手竟以生命為代價超脫,撼人心弦。”
後來,韋唯專門在日記中寫下一首《送花》的歌詞,以此來寄托對謝津的哀思。
還有好友崔健,也為謝津組織了一次紀念活動,創作了《迷失的季節》,用這首歌曲來紀念謝津。
很多圈內人,因為謝津的去世,總會沉痛的思考人生的意義何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很多藝人,都有著同樣的命運,他們一半沉浸在充足的物質生活中,一半又精神極度空虛。
尤其是當他們取得某個成就,掌聲越是激烈,內心卻越是失落,最終找不到歸宿,或許也就隻能告別這個世界。
這種悲痛,不是第一次發生。
人生總是這樣,有舍有得,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必然會陷入迷茫。
所以在悲憫謝津的同時,也給所有人一個忠告,不管我們要得到什麽,都不要以生命為代價,因為生命隻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