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獲海影節最佳導演獎,文藝片能否打破局限?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在幾分寒意的吹拂下,國內年度最後一個大型電影節——第5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為彰顯國際視野,本屆海南島電影節金椰獎選出的獲獎影片大多來自其他的國家與民族,其中萬瑪才旦的遺作《雪豹》獲得“最佳導演”獎,是國產電影取得的最高榮譽。

這部拍攝於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之地的影片,能夠在低緯度熱帶地區舉辦的電影節獲此殊榮,頗有些出人意料,卻也實至名歸。萬瑪才旦執導的第八部長片,帶觀眾回到神秘優雅的藏地,聚焦於一家粗獷淳樸的牧民。珍稀的雪豹闖入牧民的羊圈,咬死9隻羯羊,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財產損失。電影通過討論人和動物間的關係、藏人與漢人間的關係,喚起意味雋永的哲思。相比萬瑪導演之前的作品,由於“雪豹”的視覺形象是由藏族舞蹈家真人動態捕捉而成,特效技術的應用更給故事平添了一分奇幻色彩。

此前,《雪豹》在威尼斯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進行過官方展映,更是於第36屆東京電影節斬獲“最佳影片”。多個世界範圍內電影節的入圍與獎項加持,讓《雪豹》的藝術造詣變得毋庸置疑。然而電影總要回歸普羅大眾,此刻我們心中最大的期待與好奇便是,《雪豹》在國內院線能走到哪一步?即將過去的2023年裏,有哪些類似影片的境遇值得借鑒?



在國內現行的市場語境中,我們習慣把電影節展獲獎出身,並且不具備強烈類型屬性的電影叫作“文藝片”。影院正式複蘇的一年,國產文藝片逐漸恢複到常規的發行周期,除卻營銷成本壁壘極高的二月春節檔,平均每月都會有1-3部有電影節獎項與知名藝人卡司加持的文藝片上映。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率先敢於在“後春節檔”的院線進行試水的蒙古語電影《臍帶》,正是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最佳技術獎”的得主。從影展首映,再到院線公映,用時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臍帶》算是國內發行最為順遂的文藝片之一,這也側麵體現海南島電影節在報批定檔環節對於創作者與製作方的積極影響。然而,由於語言和題材的先天限製,《臍帶》終究隻收獲169.5萬元票房,令人扼腕。

事實上,《臍帶》的市場表現也多少代表著2023這一整年文藝片的窘迫處境。三月積壓已久的平遙影展獲獎片《不止不休》借主演之一張頌文全網討論度最高的時段上映,票房5647.2萬;四月口碑過硬,且背靠郭帆團隊的“軟科幻”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報收6704.3萬,均未達到預期。原本業內判斷這幾部作品可以算作差強人意的開頭,哪知這樣的表現已經抵達一輪高峰,年中的情況更加不容樂觀——五月的《溫柔殼》票房1726.5萬,六月曾經入圍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青春犯罪片《街娃兒》票房便斷崖式地下跌到16.4萬。

至於熱火朝天的暑期檔,並無文藝片生存的空間。來到八月,觀眾終於等到集結周冬雨、劉昊然與屈楚蕭3位新生代明星的《燃冬》,戲內戲外的娛樂向內容讓影片在映前便賺足了眼球。影片選擇了愛情類型進行包裝,但其中呈現的情感關係和表達方式給國內觀眾帶來不小的挑戰和衝擊,引發了一定程度的口碑反噬和公關危機,《燃冬》票房共計2607.6萬,由於影片評價低迷,周冬雨的銀幕好感度被消耗,官宣海報中三位主演的站位形象還被網友惡搞改編,這些都是片方始料未及的。

最後一季度的院線,先後上映了諸如《不虛此行》《白塔之光》《一個和四個》等幾部文藝片,罕有票房突破千萬大關的作品。按照業內公認拍攝成本與回收票房比例,這些文藝片的製作成本一旦超過300萬,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將很難回本。而三百萬成本關卡對於一部劇情長片的完整製作流程來講,屬於相當嚴苛的要求。

《一個和四個》由萬瑪才旦之子久美成列自編自導,因懸疑類型突出,被稱作“藏地電影的新方向”


究竟何者能夠給國產文藝片帶來直接有效的票房增益?影院的運作模式比營銷機構更為商業化,更為赤裸,更加不會受個人意誌幹預,網絡數據上升,預售情況理想,自然會相應增加排片。現行的文藝片保護機製——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簡稱全國藝聯)即便擁有將不給文藝片排片的影院剔除出聯盟的權力,也無法幹預影城的排片計劃。更遑論當下院線簽約後,各影城自行報名排片的“分線發行”,連稍顯強製性的指令也無法下達。12月1日上映的首部分線發行影片《沉默筆錄》簽約了30家院線,目前營收隻有142.8萬元,則是這種結構性失調的實證。處於陣痛期的分線發行,解不了國產文藝片的急渴。

縱觀這一整年,真正稱得上突出重圍,市場表現優異的文藝片隻有兩部,一是《河邊的錯誤》,二是《涉過憤怒的海》。《河邊的錯誤》由魏書均執導,朱一龍領銜主演,改編自餘華的同名懸疑小說,入圍今年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並作為今年平遙影展的開幕片,獲得費穆榮譽最佳影片與迷影選擇榮譽。影片上映初期,朱一龍粉絲貢獻了不俗的購買力,隨著觀影人次增多,與內容本體高度相關的開放式結局創作手法開始被觀眾所接受,越來越多非藝人粉絲的資深影迷自發參與到影片細節的討論與解讀中。再加上餘華的跨界助攻,《河邊的錯誤》口碑很快出圈,成為了一時的文化熱點。

《涉過憤怒的海》則是沒有入圍任何大型電影節的競賽或展映,由全國藝聯負責提前公映兩天的點映輪次後,直接投身院線。這對於一部有著較高觀看門檻和強烈作者表達的電影來說,堪稱一步險棋。能夠支撐片方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一是曹保平導演一貫留給觀眾生猛的風格認知,在尺度和奇觀的維度上足以引發觀影期待,商業潛力較強;二是影片自拍完以來數年沒有過審,具備天然的話題性;三是黃渤與周迅兩位國民級演員的聯袂,給影片品質做了極大的背書。《涉過憤怒的海》上映後,輿情一路向著編劇與導演的創作初衷貼合,片中隱晦表達的原生家庭問題也不斷被各路大V展開發酵。

通觀兩部影片的成功,我們或許可以嚐試總結出當下國產文藝片能夠在院線洪流中站穩腳跟的兩點關鍵。其一,大咖演員的加盟幾乎成為文藝片企圖打開受眾的先決條件。這一現象帶來的影響是雙麵的,一方麵客觀上確實提高了新人導演拍片的準入門檻,另一方麵也對創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精力打磨自己的劇本和創意,用以打動經驗更為豐富的主創團隊和資方。其二,除了影片本身質量過硬以外,在映期需要找到破圈討論的話題點,無論是形如餘華助陣的娛樂文化類,還是能夠引發三四線城市觀眾參與的社會議題類,都可以幫助文藝片從各個角度被潛在受眾認知。

從這兩點來看,《雪豹》相比其他獲獎文藝片存在的優勢條件之一是偶像藝人熊梓淇的參演。他的粉絲號召力或許能讓這部作品先一步被市場關注。同時在此前的訪談中我們也得知,《雪豹》的“王旭”一角是熊梓淇主動爭取來的,這是他蓄力已久的轉型之作,想必未來當《雪豹》公映之際,他也將不遺餘力地配合宣傳。


隨著萬瑪才旦導演引領的“藏地新浪潮”逐漸發祥,我們可喜地發現在即將過去的2023年裏,有包括《一個和四個》《千裏送鶴》等多部藏語電影走進影院,入圍第12屆北京電影節天壇獎的《回西藏》也很快會在明年一月公映。雖然這些作品的票房還比較有限,但勝在產量穩定,且持續吸引著更多不滿足於商業大片的影迷。

無可否認,在市場中哪怕是曇花一現,或者是票房失利的文藝片,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因為它們豐富了國產院線的多樣性,並給未來的作品留下參考樣本。而對《雪豹》來說,它能否打破藏語電影由萬瑪才旦在《撞死了一隻羊》公映時創造的1039.4萬票房,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