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豪門婚姻、婚內撕叉、離婚大戰的戲碼,已經逐一失去它吸引公眾眼球的能力時,娛樂圈的故事還要往下講,明星們生老病死是非成敗的各種時刻,需要進一步分眾和細化地裝進不同的產品包當中,一個全新的垂類產品:離婚大女主,在當下女性意識覺醒、女性話語能力和消費能力高漲的環境中,應運而生了。
不太能拎出那樣一個劃時代的代表人物,但粗粗看去都能梳理得出,娛樂圈這兩年離婚之後絕地起飛的明星,從趙麗穎到孫怡,從《再見愛人》這檔“離婚綜藝”裏可能是受喜愛程度最高的郭柯宇、到前段時間還在高唱翻身歌的張嘉倪,一個相近的敘事在於,女主角原本的婚姻關係就頗受爭議,比如趙麗穎和馮紹峰的婚姻,一直就不被大眾看好,孫怡和董子健的婚姻經傳始終不被男方家庭認可,張嘉倪則永遠等不到她想要的婚禮、以及婚禮的表象背後被愛被珍惜的待遇。
結束一段悲觀、內耗、不對等的婚姻,開啟新篇章,這同時需要生活的洞察、自我的狠勁兒、還有保持體麵的智慧。這些品質,相比於溫良恭簡賢良淑德,相比於婚姻美滿家庭幸福,都要更符合當下女性主義主流意識,也更符合對於女明星的期待和要求。關於女性的人生故事中,女明星的人生故事總還要當一個模板、一種映照,離婚率高企、婚姻家庭的價值被解構、單身離異很難再作為一種道德包袱約束女性的社會當中,我們願意看到那些有顏值、有資本、有後路的女明星們,替我們先行一步,去和時代的暗流搏一搏,一旦成功,我們就好奔走相告一些時代議題: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家庭不是女性唯一的歸宿,獨立才能真正綻放光芒,離了男人會活得更漂亮,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看看張嘉倪這些大女主!
9月29日,張嘉倪發布巴黎時裝周街拍,當時的她還沒預料到之後的輿論風暴。(圖/CFP授權使用)
解構“離婚大女主”:迎合看臉的世界能成功一半
“離婚是女明星最好的醫美”“有一種死了老公的美”,其中蘊含著離婚大女主這套人設的核心邏輯:當代女性,要更高、更快、更強,不但以此來擺脫男性,而且以此來證明擺脫男性的正確。
作為新型人設,“離婚大女主”的成型是由離婚女星們在實踐和表演中不斷試探和建構而成的。離婚後的趙麗穎事業資源爆棚,自己作為演員的成功轉型、跨上一個更高的台階,當然是女性擺脫婚姻家庭內耗、專注自我提升最好的範本;郭柯宇也被看做如果不是離婚斬斷那些理還亂的情緒情感,她無法鼓起勇氣重回演藝圈實現蛻變;但如若一時難以達到這個境界,離婚後的女明星起碼做個醫美、換個妝造、從灰頭土臉為愛憔悴,煥新成容光熠熠芳顏常駐,暫時也能立得住。
張嘉倪便走了這條路。社交媒體上有一種玄學博主對張嘉倪等女明星的麵相做過分析,認為她從早期楚楚可憐的瓊瑤女主臉,到與買超婚戀期間努力迎合豪門審美,再到離婚後綻放自我走犀利美豔掛,顏值外型的改變,與其人生選擇形成了映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設的表演,要做就要做全套,微博簽名要變,說話方式要變,妝發造型當然首先要變。
張嘉倪從瓊瑤劇出道到結婚、離婚的造型麵相改變
而同樣希望複刻這款紅利的楊穎,在離婚後遭遇了肉眼可見的時尚資源、影視資源降級,此時讓她重新獲得底氣的是“臉在江山在”的粉絲擁護。近期她受到劇集番位影響,粉圈動蕩,在此期間她火速推出了多套古風寫真,瞬間刷屏網絡,而粉絲也欣然為此營業買單好評。雖然事業被嘲走了下坡路,但是姐姐靠臉就可以維穩。還有人評價說,楊穎有作品時口碑才會差,沒作品時口碑會回升,因為顏值才是她的統治區,而演技是她的弱項。作品上雖然欠缺說服力,用美貌照樣可以翻身。
楊穎9月推出的兩組古風寫真
這套邏輯的背後,還暗合如今明星輿論場上愈發嚴重的“以貌取人”效應。從“古裝醜男”到“四大普女”,原先“以貌取人”還可以在批判審美降級的遮羞布下獲取認同,到時下則演化成粗暴的群體性攻擊。近日被狗仔曝光男友的任敏,僅僅因為“男友”(未經承認)身材胖、長相普通,便被大肆容貌羞辱並上升到人格質疑,連帶任敏也被審判人品、事業心。輿論場上,是兩架在反方向狂奔的馬車互相撕扯,一架叫打倒“容貌焦慮”、拒絕“服美役”,一架叫“美即正義”“醜是原罪”,這可能是許多社會議題正在遭遇的現狀。
在這種愈演愈烈的趨勢下,煥然一新的外表與大女主人設在這個“看臉的世界”一拍即合,讓這部分女明星主動或被動成為最唾手可得、顯而易見的標簽符號。然而,沒有把握過精神內核、隻是模模糊糊凹人設的紅利,就像手中握緊的沙子一樣脆弱易逝,這也造成了僅靠“以貌取人”速速獲取人氣紅利的明星,會在一些出其不意的時刻被打碎。
“離婚大女主”人設粗暴解釋“離婚”與“女性”,造成極高風險性
隻要是人設,就會有崩塌的一天。如果“離婚大女主”隻是女明星一款可供複製的時尚單品,而對其內核僅有模模糊糊的標簽化、口號化搖旗呐喊,這種矯飾的裝扮勢必有一天會原形畢露。而人設崩塌的那天,反而會傷害到女性群體自身,造成對真正在感情中破裂重塑的女性的刻板化、甚至汙名化。
眾所周知,最近正走在離異後獨自美麗路線上的張嘉倪和楊穎,在瘋馬秀觀演事件中意外“翻車”。因參演瘋馬秀已讓韓國Kpop巨星Lisa深陷“服膺男凝男權”的批判狂流,張嘉倪和楊穎卻似乎未能敏銳地觀察到這種輿論動向,以及它背後深切複雜的社會心態,而更審慎地規範自己的行為,或者說,至少審慎地曝光自己的行為。張嘉倪出現在瘋馬秀秀前進場的排隊席上,楊穎也在Lisa的瘋馬秀表演後被拍到;還有網友發現,雖然瘋馬秀官方為楊穎澄清稱遺憾她並未到場,但是Lisa所屬韓團BLACKPINK的粉絲團,卻在海外視頻網站上發文感謝了楊穎和張嘉倪出席,還稱她們是VIP顧客。
因為“脫衣舞”等色情產業在中國完全禁止,這二人的行為引發了網友的不滿,認為她們作為中國公眾人物,違反了藝人條例第四條:參與、宣揚色情等非法活動,被指“為色情行業站台”,張嘉倪新劇劇宣受到了影響,CCTV-17央視三農頻道也刪除了楊穎的中秋節目表演視頻。漂漂亮亮、豔壓四方,心想這就能作為天下女人的榜樣,但在真正需要思想內涵的一些關鍵時刻,她們卻表現得像一個絕望的文盲。
那吃女性主義紅利的,必將在背刺女性時受到更大的批判。她們想吆喝兜售的東西,可能自己也沒搞懂究竟代表什麽。張嘉倪和楊穎的“翻車”,向人們提示著另一個現實,“離婚大女主”被做了一門生意,如今招搖過市的“大女主們”內核是空心化的。它產能存疑、品控不易,麵子好縫,裏子難填。對時代議題簡單的掛靠是不夠的,一種人設必要包裝到牙齒,才有可能真的具有生命力。
10月1日,上海,處於輿論風暴中的楊穎,結束巴黎時裝周行程抵達虹橋機場。(圖/CFP授權使用)
我們在此不去猜測糾結楊穎、張嘉倪兩人到底有沒有關注到國內輿論場,也不去訝異其團隊是否有預知風險的能力,僅就事後兩人團隊的應對與反應做出合理推測:沒有任何正麵回應,很可能是因為做出回應的負麵成本高於不做回應的負麵成本,一是希望能低調僥幸挺過風波浪潮,二是害怕得罪合作方,犧牲可能已獲取的利益,得不償失。至於哪一種原因占據主導,我們不得而知。到底她們心裏是支持瘋馬秀推進了女性自由,抑或反對、抑或完全沒有主見,從這次應對中我們也不太可能獲得肯定答案。(針對LISA參加瘋馬秀的評論,可以參考娛鑒文章:一次性講清Lisa參加瘋馬秀:豔舞靠她能進步嗎?)
一方麵,對真實的女性困境沒能做出如期的反饋,沉浸在名利場的便捷光環下,造成看上去過去喪失理智的行為,人設稀碎。而另一方麵,“離婚大女主”可能也隻是部分女性觀眾的一廂情願,在快節奏中獲取爽文敘事的精神速食。
無需多言,近些年我們是怎樣見證“離婚”敘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不能為外人道,到值得高聲喝彩,其實短短不過數年。從過去父權式的道德審判,到如今翻轉視角的凝視,娛樂圈、影視劇的女性受眾們自覺主動地調轉了鏡頭方向,並且也促使內容創作者們加快改變的步伐。這期間,《三十而已》《再見愛人》《玫瑰之戰》等多部聚焦於女性、兩性離婚狀態的作品應運而生,這些“大女主”或“女性群像”鮮明區別於90年代的《渴望》,也區別於10年代的《甄嬛傳》。它們著重於講述女性成長,女性不僅圍繞家庭打轉,更在事業中飛躍。美中不足的是,這類作品想霸占熱搜眼球還要依賴於扇小三耳光、渣男遭報應這樣的爽文橋段去快速占領市場,這無形中為“離婚大女主”套了一層規範模板。
當然,這類作品中也有例外,《再見愛人》第一季便如此。不過綜藝播出到第三季,很多觀眾在表達不滿,節目變得越來越難看了。再也沒有第二個郭柯宇,詩意地棲居在“離婚大女主”的故事中,渾身都貼滿時代標語,而最關鍵的還有,它展現了婚姻的“失敗”——如果我們可以用一個本質化的成敗來評估一段人生的話——女性在擺脫受害者身份的同時,很有可能也是那個過錯方。
《再見愛人》的廣泛好評,令郭柯宇演藝事業重啟
故事要好看,比生活要好看還難,離婚綜藝比明星故事更仔細地展現了婚姻裏不堪而瑣碎的真相,也暴露了“離婚大女主”這套人設的bug一一展現,撕扯、分手、一拍兩散,爭吵、切割、破罐破摔,都是死戰。離婚不是一場必勝的演出,大幕重新拉起、盛裝的女主並不能自動從舞台中央旋轉上升,莞爾一笑,贏得所有人的掌聲和擁躉。郭柯宇在當年《再見愛人》首開“離婚綜藝”先河的契機下,走了一條深入人心的、極少數人走的路,因此成功突圍。然而這檔節目也在之後的兩季迅速滑落,回歸到了話題詞、博眼球、上熱搜的傳統綜藝道路上。
同樣的案例,在婚姻中黯然失色的吳倩,沒能如期“乘風破浪”。離婚後她並沒有在節目中迎來高光,基於真實的、而不是人設的人格性格,在聚光燈下她仍然是悲傷的、脆弱的,沒能拿住觀眾丟過來的“離婚大女主”劇本,這為她招來洶湧的罵聲。可是,悲傷、脆弱、久久無法和解,這原本就是一段婚姻、一段關係、一段人生結束時,作為每一個普通人和普通女性,最正常的反應和狀態。我們無法舉著時代標語要求任何一位女性,一定要演出“離婚大女主”,當它很可能僅僅隻是一場勉力吆喝的、還在試賣的、粗心設計的生意時,站在舞台的邊上,我們的悲喜仍然隻有自己知道。
《乘風2023》中的吳倩最終以退賽的形式告別舞台
《再見愛人》第一季的成功提醒了觀眾和創作者,女性的離婚不一定和颯爽決絕劃等號。女性在感情中的掙紮、脆弱,也可以讓她們同樣擁有魅力;也並非每個女性都有做大女主的實力,全然沒有後顧之憂。而正向強引導性質的文藝作品,則可能進一步加深離婚為女性帶來的刻板印象,降低對女性感情傷痛的包容性。在如何看待處理婚姻、兩性關係的道路上,可能更需要去補課不是觀眾,而是內容創作者。觀眾始終會懷揣著看到真實的、具體的人和關係的願景,而不是隻能用不超過15字去容納的熱搜詞條。
結語
楊穎與張嘉倪的翻車,並不絕無僅有。過去數年間,我們經曆過太多次類似的大跌眼鏡,然而我們始終願意為看上去努力向上的個體送上掌聲,這發自於內心最原始的共情與善意。女性的自由與超越,不應流於表麵與生意,它關係著更廣大群體的切身裨益,而不是幾個明星的眼前利益。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受眾對人設紅利祛魅,男明星、女明星們都需要在這種背景下去加深自己的具體認知,別等到原形畢露的時候才去補上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