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遺產被轉成理財,業務員稱自己也是受害者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針對網傳一位客戶10萬元存款被轉走購買理財產品一事,工行周口項城支行14日夜間發布澄清說明稱,網傳信息不實。

工行表示,經核查,該客戶是通過自助渠道轉賬10萬元至某公司賬戶,涉及“協助人員”黃某傑不是工行員工。

針對客戶反映情況,工行稱,工行周口項城支行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將積極配合相關調查工作,依法維護客戶合法權益。

據大象新聞早前報道,河南省周口項城市居民胡現紅向反映,丈夫去世後留給她的十萬元存款被工作人員(事後得知名叫黃某傑)轉走買成了理財產品,至今無法追回。

據其親屬提供的貧困證明信,胡女士長年患病,在家務農,無其他經濟來源,生活非常困難。

貧困證明信。圖/受訪者提供

【1】家屬:轉理財係工作人員“幫助”完成的操作

15日,胡女士的表哥向九派新聞介紹,胡女士學曆不高,隻讀了小學二年級,智力有障礙,家中兩個孩子,一個在讀初中,一個在讀中專。

在2020年12月份,胡女士的丈夫出車禍去世,胡女士得到10萬元的賠償。2022年5月25日,考慮到兩個孩子上學開銷較大,胡女士想提高利息,便前往銀行,準備將10萬元的活期轉為定期。

“去了銀行後,一個姓黃的工作人員主動詢問需要辦理什麽業務。”表哥說,胡女士便向該工作人員表示想要將卡上10萬元的活期轉為定期,在該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她完成了一係列操作。但今年5月份,她去提錢時卻發現卡裏的10萬元“不翼而飛”。

轉賬匯款。圖/采訪者提供

隨即,表哥向九派新聞出具了一份《特定資產合同權益轉讓與回購合同》,合同顯示甲方為深圳某公司,並有該公司的蓋章,乙方一欄寫有胡女士姓名和一枚指印,下方有其銀行卡號等信息。

在該合同的“溢價率”一條中,寫有受讓金額10萬元,受讓期限12個月,預期受讓溢價率為10%。

合同條款。圖/受訪者提供

九派新聞發現,該合同後附有《風險確認書》,內容為“本人已詳閱並充分理解本協議的所有條款,充分了解並清楚知曉風險揭示及相關文件所提示的風險及相應權利義務,並自願承擔相關風險。”下方寫有胡女士的名字和一枚指印。

《風險確認書》。圖/受訪者提供

事情發生後,他們起訴了銀行。據他提供的材料顯示,當地法院認為本案為儲蓄存款合同糾紛,但原告提供的證據不能足以證明與被告存在儲蓄存款合同關係,原、被告之間構不成民事訴訟法律關係,原告起訴應予駁回。

駁回起訴裁定書。圖/受訪者提供

表哥稱,卡上10萬元不見後,黃姓工作人員又提供了一個方案,讓胡女士簽訂一個新的合同,每月將會轉1000元給她,之前的合同一律作廢。由於對該工作人員的不信任,胡女士並沒有簽署。

“幫幫我妹妹吧,沒有這個錢簡直是要她的命。”他說。

【2】涉事業務員:我自己也投了很多錢

據表哥提供的一段視頻,胡女士正與工商銀行項城支行某工作人員討論此事。其間,對方承認黃姓工作人員曾在銀行上班,轉購一事屬於個人行為。

九派新聞聯係上工商銀行項城支行,工作人員稱黃姓工作人員已離職,“她(胡女士)為了追求高收益,跟黃某傑簽的。法院都已經說了,這屬於借貸,要是覺得有問題可以去走法律途徑。”

九派新聞聯係黃姓工作人員,她稱合同上的甲方(指理財公司)仍在正常經營,“存的時候是她自願的,到期了(錢)沒有打過來,確實是公司的問題。”

她表示,公司資金遇到了問題,但並非不給錢,“現在出的新方案,每個月都會打錢給其他客戶,但她(胡女士)就是不同意。”

“其實我也是一名受害者,”她說,自己同胡女士一樣,也跟甲方公司簽了合同,往裏投了約100萬元。另外,她稱自己的親戚也投了約95萬元。

“所以公司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跟領導協商也沒用。”她說,當初和公司簽訂合同時,對方承諾一年利息為10%,還能收回本金。但對於合同中的細節,黃女士稱自己並未細看。

被問及為何從項城支行離職,她說“離職是因為我家庭的關係,跟此事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