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良,你怎麽都不接電話?”
“怎麽了,又來要錢了嗎?”
“沒有啦,我打電話你都沒接啊。你哥說玄天上帝有事情要交代。”
“免啦,跟神明有關的事不用告訴我。”
母子間的寥寥幾句,卻有道不盡的苦澀心酸。
兒子阿良身在異鄉,母親不知如何規勸才能讓他回家看看。
最後,母親道出了一個阿良無法推辭的請求——希望兒子回家給自己拍一張遺像。
阿良名叫盧盈良,是一名導演。
他少小離家,隻身來到台北打拚,而“工作太忙”成了阿良婉拒母親的最好托詞。
隻不過阿良和母親都曉得,他隻是不願意回到那個糟糕的家。
這次,麵對母親拍攝遺像的請求,阿良無奈應承了下來。他也決定帶上攝像機,記錄自己那個普通而又特殊的——《神人之家》。
01 神明的遷怒
冬至。
天還未亮,母親就為今天的祭祀品忙碌起來。
大到玄天上帝、五顯大帝,小到灶君司命、神醫華佗,
在阿良老家的廳堂中,擺放著數不盡的佛龕與神像。
全家人除了阿良以外,都是虔誠的信徒,而拜一拜則成了阿良一家的重要傳統。
阿良的哥哥阿誌在當地有些名氣。
村民們相傳,阿誌是神明在人間的靈媒。於是鄰裏故交在遇到些難以決斷的事宜時,總願意來到阿誌這裏,請托他從列位仙君那得到一些指點。
阿誌回憶說:
小的時候父親拉著他在神像前坐坐,自己恍惚間竟見到有八抬大轎過來,裏麵坐著玄天上帝。
因為父親嗜賭,便托兒子阿誌詢問玄天上帝有關彩票的開獎號碼,沒想到三個號碼竟全部命中。
從那時起,父親和一幫賭徒朋友就都堅信,阿誌可以與神明交流。
不過,阿良卻對所謂的“神明”嗤之以鼻。
因為神明好像並未幫助過自己這個可憐的家庭。
父親爛賭成性,年輕時曾散盡家財甚至負債累累。
他對神明並非出自真誠的信仰,恰當的說,更像是“交換”——用香火和祭品交換神明的垂青與保佑。
時至今日,即使到了古稀之年,他仍熱衷於在祭拜用的香灰之中尋找彩票的靈感。
母親體弱多病,卻依然要承擔繁重的勞作。
在阿良的鏡頭中,父親永遠在躺著,可母親卻始終在幹活。她好像在用矮小的身體背負著整個家族前進。而麵對丈夫的惡習,她隻曉得一味的忍讓與縱容。
在祭拜時,她甚至希望自己能早些離世,也好過在家中苟活。
哥哥阿誌一事無成,靈媒的身份沒有給他的人生帶來任何加持。
阿誌是個本分人,從沒想過以通靈牟利。但他在開始各項事業之時,也必然向神明請托。
隻不過神明似乎並不垂青於他,長久以來他的生活困頓,甚至連家中的基本開銷都難以為繼。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在無神論者的阿良看來,即使真的有神明,也必定會遷怒於自己那個糟糕的父親!
02 凡人的苦難
“喂,哥,你說什麽?”
“我說你有沒有要回來拍小番茄田。”
“為什麽?”
“整片田都淹掉了。”
哥哥阿誌今年選擇種植小番茄。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連續的暴雨淹沒了田地,所有的番茄苗都爛在了地裏。
據阿誌自己講,住在番茄田旁邊五六十年的人,都沒見那裏淹過水,可偏偏這種倒黴事被自己趕上。
他無奈的苦笑,臉上寫滿心酸。
“你種植之前不是請示過神明嗎?”阿誌的兒子低頭發問:“有效嗎?”
阿誌反問:“你覺得有效嗎?”
兒子說:“沒有,我已經打心底覺得沒有用了。”
但隨後,男孩便不再講話,顯然他不想觸碰父親的逆鱗。
阿誌和兒子的這番對話,讓阿良和鏡頭外作為觀眾的我都黯然神傷。家庭的困頓讓父子倆都陷入了絕望之中。
男孩最終還是進行了祭拜。
結束後,男孩悄悄溜到陽台上掉眼淚。
雖然他不信神,但男孩擔心父親阿誌,也擔心田裏的小番茄。
他不斷的追問阿誌,是否向神明請示了拯救小番茄的方法,可阿誌卻一時語塞。
最後,他隻能說了一個謊話來安慰兒子——“神明華佗說這兩天去幫我問他的朋友。”
看著阿誌的兒子,番茄君好像突然明白了所謂“神明”的意義。
對於男孩來說,這好像是生活中最後的寄托!
他並沒有能力幫助自己的父親和家庭,隻能寄希望於父親阿誌盡快得到神明的指示。
而阿誌真的能通靈嗎?
恐怕不能。
番茄君不禁大膽的想,阿誌或許自己都沒意識到,所謂的通靈僅僅是一次巧合,而對他來說從玄天上帝那裏得到中獎號碼,即是他幫助父親的唯一方法。
形同虛設的父親,
日夜操勞的母親,
平庸無能的兄弟,
幼小無助的侄子,
這就是阿良的一家。
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普通家庭,我們在這一家人身上,或許都會看到似曾相識的身影。
在平凡和苦難之中,普通人之所以有勇氣繼續走下去,往往需要一個方向或者一種寄托。可能許是升職加薪的目標,可能是結婚生子的設想,可能是望子成龍的期許。
但當一切都變得力不從心時,虛無縹緲的信仰就成了苦難人生的最後抓手。
阿良的母親曾經說過,這些神明就像是自己的朋友,曾陪她走過漫長的、難挨的歲月。
神明是否真的存在,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人總要活下去。
03 家庭的羈絆
曾幾何時,阿良最怕接到家裏的電話。
因為電話那端的訴求總會壓得他喘不過氣!
不是要替父親償還賭債,就是要幫襯哥哥的生活。起初阿良靠著拍攝賺取的微薄薪水根本不夠貼補家庭,他甚至一度借債到走投無路的地步。
阿誌的平庸,阿良的出走,其實都和那個糟糕的父親,和那個糟糕的原生家庭有著直接的關係。
阿誌就曾說過,他隻希望自己和阿良不要像他們的爸爸,不僅什麽都沒留下,有時甚至還落井下石。
記得《歡樂頌》裏的樊勝美嗎?
被昏庸的父母和無良的哥哥瘋狂的榨取,因為他們的緣故,她甚至無法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愛情。
記得《都挺好》裏的蘇明玉嗎?
十八歲就和家裏斷絕經濟往來,叛逆的想和這個原生家庭劃清界限,卻又始終割舍不下血濃於水的親情紛爭。
《安家》中的房似錦、《理想之城》中的吳紅玫、《我的真朋友》中的曾慧敏,太多現代劇中的角色被吸血鬼一般的原生家庭折磨到體無完膚。
為什麽編劇喜歡設定這樣的角色?
很簡單,因為這樣的角色最具有話題度,同樣也最容易引發觀眾的共鳴。
換一個角度說,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太常見了,就和阿良所麵對的困境如出一轍。
在探討虛構的電視劇時,我們往往希望將劇中那些吸血鬼般的親屬除之而後快,更恨不得親手將劇中恐怖的原生家庭撕得粉碎。
然而在現實中呢?
如果我們和阿良一樣,有一個將整個家庭拖入深淵的爛賭父親,我們又該如何?
“人生海海,說短不長,
看開一點,能幫你就幫,不行就算了。”
阿誌的小番茄事業遭遇打擊時,母親也悄悄的向阿良開了口。對於這樣一個為家庭為子女畢生操勞的平凡女人,恐怕也不能把她的請托歸納成“道德綁架”。
如果我們和阿良一樣,有一個為了家庭忍辱負重的可憐母親,我們又該如何?
原生家庭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我們亦是家庭的一部分。
我們能選擇伴侶,能選擇事業,能選擇人生,但偏偏無法選擇我們的原生家庭,
無論它是好是壞。
血脈是個神奇的東西,我們無法對至親無動於衷,這恐怕才是常態。
或許我們麵對的是昏聵的父母,或許我們麵的的是不成器的子女,但大多數人沒法做到虛構的劇中人物那樣殺伐果斷、快意恩仇。
番茄君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一個朋友——X小姐。
比之她不俗的外貌,X樂觀開朗的性格更讓人難忘。
不過,雖然X的追求愛慕者眾多,卻始終未婚。她也曾和愛人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卻最終因為自己的一些心結而未能步入婚姻的殿堂。
歸其根本,也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
X從未見過自己的母親。
其父對X生母的事跡諱莫如深。X隻曉得,在自己三個月時候,母親就離開了家,她留給X的,隻有一張黑白的一寸照片。
家裏的親屬始終有些風言風語。有的說是X的母親是因為不堪家暴才走的,也有的說其母在結婚前就已經懷有身孕。
X的父親後來又有過兩次婚姻經曆,最終也均以失敗告終。至於X的成長曆程,恐怕無需番茄君贅述,各位也可以腦補她曾曆過怎樣的一個童年。
總之對於家庭和父親來說,X始終就像一個外人。
X早早就輟學工作,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她也擁有了一個不錯的工作。
雖然早早離家獨立生活,但X每個月都會去看看父親,並留下一些錢貼補家用。
X對自己的身世也曾有過疑慮。
番茄君清晰的記得在一次聚會上,X吐槽起自己的童年,說起了有關生父生母的傳聞。當時有朋友建議,X應該去做一個親緣鑒定,但這個提議當時就被X否決了。
她當時笑著說:如果他真的不是我親爸,那我真就是一個野種了。
當時聽到這句話,連我這個旁觀者都久久無法釋懷。我也很難想象,在無數個年幼的日夜裏,X經曆過怎樣的煎熬才獲得了今天這份心境。
而阿良和X小姐一樣。
麵對這個糟糕的家庭,他選擇過逃避。
但人到中年以後,他覺得自己對父母兄弟棄之不顧是非常殘忍的,甚至自己也會變得不完整。
如今和家裏走動多了,自己也終於覺得找回了丟失的部分。
為什麽說這部華語片封神了——因為大多數人在生活中亦是阿良!
麵對著糟糕的原生家庭,我們往往是徹夜的失眠、街頭的輾轉、酒後的吐槽、無奈的歎息,在不斷掙紮以後,絕大多數人會像阿良一樣,將自己的委屈、苦惱和對家庭的無奈、關心糅合在一起。
最後我們會忘記了最初的情緒。
迎來所謂的,對家人的包容,以及與自己的和解。
老天棄之不顧的事,唯有親人承擔解決,恐怕這也是生而為人必須經曆的苦難。
04 尾聲
《神人之家》這部紀錄片,豆瓣評分8.3。
沒有轟動的情節,沒有酷炫的鏡頭,甚至連一點點煽情的旁白都沒有。導演盧盈良隻是在回到老家之時,用鏡頭記錄下了這個平凡家庭的點點滴滴。
然而,
片中關於平凡人生的遭遇、傳統家庭的羈絆卻讓觀眾能夠產生強烈的共情。
於無聲處聽驚雷,是番茄君在看完這部作品後最大的感觸。而這部作品,也在電影節上斬獲無數,獲得了影評人和觀眾的諸多好評。
影片結尾,那個將家庭拖入泥沼的父親已經因肺癌離世了。
而在電影宣發時,盧盈良透露自己母親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太好,哥哥阿誌的小番茄種的依舊一塌糊塗。
普通人的真實生活,好像並沒有迎來電視劇那種闔家歡樂的精彩結局。阿良一家隻是依舊對神明和生活懷揣敬畏之心,慢慢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