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出去旅行鬧崩”,怎麽辦?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23 年中秋節、國慶節假期,文化和旅遊行業恢複勢頭強勁,全國假日市場平穩有序。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中秋節、國慶節假期 8 天,國內旅遊出遊人數 8.26 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 7534.3 億元。

在人們高漲的出遊熱情背後,也浮現出旅途中的衝突和煩惱。為了避免旅行中的不愉快,這屆年輕人帶著他們的同行者宣誓—— " 這次旅行,絕不掃興 ",也開始學會與合不來的旅伴一拍兩散。



圖為航拍落日時分的滕王閣,風景壯美,眾多遊客在滕王閣內遊玩。劉力鑫 攝

01

選擇同行者是一次冒險

" 十一 " 假期剛結束,王琪 ( 化名 ) 從疲憊的旅行中恢複過來,有些為自己寶貴的假期時光感到可惜,這源於與她同行的一位朋友。

" 她無時無刻不在捧著手機、帶著耳機,難道手機裏的東西就那麽吸引人嗎?" 王琪忍不住吐槽,即使是同為伴隨著電子產品和互聯網長大的她也無法理解,為什麽每每回頭,看到的都是朋友在低著頭盯著手機。對於王琪來說,坐六七個小時高鐵到達一個陌生的城市,那裏的一切都是新鮮且有趣的,她恨不得自己前後左右長八隻眼睛,去看每一處風景、每一個美好的瞬間。

雖然同行者有所不同,但趙涵 ( 化名 ) 同樣在旅行中 " 被掃興 " 了。

" 出門旅遊總要消費,爸媽老是說自己這也不愛吃,那也不愛吃,或者吃上了也說還不如在家裏自己做的好吃,究其原因就是舍不得花錢。" 趙涵提到,家裏的長輩旅遊時要背一大堆吃的,出門就算不帶,也是在路邊超市買方便麵吃,她不吃還會被說嬌氣。對趙涵來說,品嚐當地的特色美食是旅行必備,這種 " 苦行僧 " 式的旅行方式著實讓她有些吃不消。

選擇旅行的同行者是一次冒險,也是一次對彼此關係的考驗。一些熱愛旅行的背包客,開始用自己的方式避免旅遊失敗。

02

旅行前的宣誓承諾

" 我宣誓,這次出門旅行絕不掃興、絕不生氣、絕不喊累,絕不說‘不好吃,還不如在家自己做’,絕不說‘門票那麽貴,我在外麵等你們’,絕不說‘還不如在家吹空調’,開開心心旅遊,快快樂樂回家。" 在開始 " 十一 " 假期旅行之前,一位自媒體博主帶著父母和妹妹錄製了一個宣誓視頻,留下了他們對這次旅行的承諾。

中新網注意到,近期,錄製旅行宣誓視頻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流行起來。這些對旅行抱有期待的年輕網友,拉上自己的父母、朋友和伴侶宣誓、寫保證書,以此為一場輕鬆愉快的旅行奠定基礎。



在這批年輕人的帶動下,他們總是 " 掃興 " 的父母開始慢慢改變。趙涵提到,以前旅遊時總要背一大堆吃食的母親,現在也學著和她一起探索當地美食,也不會再頻頻抱怨這個貴那個也貴,而是隨自己的心意適當消費。

而對於同齡人,這些年輕人學會選擇和自己同頻的旅行搭子,篩選掉那些與自己旅遊觀念不同的人。經曆了一次不愉快的旅行,王琪就在心裏暗暗發誓,不會再和這位朋友一起旅遊," 以後我會選擇旅遊觀念差不多的朋友,並且提前詢問作息時間和旅遊安排,希望對方有激情、有欲望去看沿途的風土人情 "。

03

抱團交流以規避風險

林青 ( 化名 ) 是某社交平台 " 旅遊失敗 " 小組的一員。" 十一 " 假期剛結束,她就在小組裏發了一條長貼,細數了由於沒有選對同行者而導致的旅遊失敗之處。這次旅行讓林青意識到,即便是相處十多年的朋友,了解彼此生活習慣和觀念上的不同,也會在旅行中產生很大衝突。

林青在帖子裏總結道," 一定要和合拍的人一起出行 "" 不要用年限衡量自己對一個人的了解 "。這不僅是想給下一次旅行的自己提個醒,也是為了幫助組員們規避風險。

中新網觀察到,在 " 旅遊失敗 " 小組裏,除了分享旅遊失敗經曆之外,還有組員發帖求助旅行中有哪些需要避雷的要點。如林青一樣的 " 失敗人口 "(組員名稱)在這個 " 十一 " 假期紛紛湧現,也有許多人慶幸,自己幸好避開了不合拍的旅伴,或者沒有去某地、某個景點旅行等等。



" 旅行這件事吧,要自己高興才行。" 一位組員在帖子裏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