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開局乏力,幾部大片市場表現幾乎都不及預期。
《堅如磐石》以“大尺度掃黑”暫時領先(5.7億),《前任4》依靠IP效應緊隨其後(4.6億),《誌願軍》審美疲勞已然褪去光環(3.2億),《莫斯科行動》港式警匪動作類型緊趕慢追(2.2億),《好像也沒那麽熱血沸騰》確實沒那麽熱血沸騰(6600萬)……
前三部無論熱度還是口碑,都已經在互聯網上有了諸多關注和討論。今天骨朵就先聊聊這部有些“不起眼”的《莫斯科行動》,以及以邱禮濤電影為代表的港片的市場遭遇。
爽:搖滾動作片
《莫斯科行動》是香港“高產”導演邱禮濤今年在內地上映的第四部影片(據說還有第五部《海關戰線》年內也要上)。前三部票房口碑幾乎全撲,總算在這部上找回些許“尊嚴”:票房破兩億,豆瓣評分7.2。
這成績不算亮眼。但在《堅如磐石》因刪改問題而空有掃黑架勢、《誌願軍》重複《長津湖》的觀感中,《莫斯科行動》的驚天大案+港式警匪大戰+癲狂式人物塑造等各項體驗實屬較爽。
一向擅長在商業類型片中“夾帶私貨”的邱禮濤,這次借助“93中俄列車大劫案”的真實改編又玩了一把“既工整又出格”的動作片花樣。
作為94紅磡演唱會的導演,邱禮濤對於搖滾的熱愛,讓他既把諸如《無地自容》《拉斯普丁》等金曲直接運用在影片當中,從開場火車劫案伊始,就瞬間燃起觀眾亢奮與懷舊的情緒,又在布景、造型、街頭運動等諸多細節之處,讓人沉浸式地感受到那個躁動的年代。
幾首音樂,幾個鏡頭,真實感立現。這是遵循真實案件改編的故事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是邱禮濤早已熟稔的“拿手好菜”:以槍戰、追逐、打鬥奇觀為核心的動作類型片的視聽盛宴。
《掃毒2》開車撞港鐵,《拆彈2》核彈炸機場,還有什麽樣的動作奇觀是邱禮濤不敢拍的?雖然在如今的特效環境下,這種所謂“大場麵”已然不那麽吸引人了,但他總能找到不一樣的刺激觀眾的興奮點。這次不光有炸房、炸車、炸飛機,還有下水道騎摩托、火車換底盤這樣的特殊環境下的奇觀式場景。
尤其是莫斯科地下水道摩托車追逐戲,罕見的場景與極限的動作,讓人看得非常過癮。原以為火箭基地的大戰已然是終局的高潮,卻在結尾押送劫匪回國的列車上,展開了火車換底盤的奇觀和搶人大戰的高潮。
而片中時時刻刻的警匪對陣、追車爆破、槍戰火並等常規動作戲也十分“絲滑”。一個接一個的緊張刺激橋段,雖然在傳統港片中已經司空見慣,但邱導的行活手藝水準確實很高。
狂:是看點也是弱點
文戲部分是這部電影,也是邱禮濤多數作品的弱點。沒有特別多的人性掙紮與有張力的對話場景,更多是人狠話不多式的直接幹、摔、打、殺、搶、燒。
不過在人物塑造上,邱禮濤電影中的反派卻總是魅力十足、令人叫絕的。《掃毒2》裏的古天樂、《拆彈2》中的謝君豪、《掃毒3》裏的劉青雲以及《莫斯科行動》中的黃軒等,令人印象深刻。
黃軒聽著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樂手舞足蹈、表情乖張地實施暴力,是《莫斯科行動》最大的看點之一。
極致的角色塑造之外,更依賴於演員的極致駕馭。古天樂、謝君豪、劉青雲這些老戲骨們不說完成度如何,至少不輸氣場。顯然,黃軒在《莫斯科行動》中刻意的癲狂,遠不如《掃毒3》中劉青雲的狂狷,也不如《堅如磐石》中於和偉的狠絕那樣精準和令人信服。雖然黃軒盡力了,那種尚算驚豔的邪魅表演讓他又拓寬了一條戲路,但年齡感、沉重感、氣場感的確是欠點火候的。
劉德華在片中的角色延續了他在《拆彈2》中的複雜與掙紮性,但著墨過少,實為遺憾。他飾演的瓦西裏從罪案逃犯轉而成為警方助力,與潘乘風從用完即棄、毀天滅地到失憶後成了警方的臥底何其相似。這種灰色的人物塑造在邱禮濤電影中已經成為了一種特色。
許多影評人誇讚邱禮濤:“當張藝謀、陳凱歌們或在被刪減中妥協,或在吃到紅利後一往無前地唱讚歌時,邱禮濤卻是最自由表達的那個。”這種說法筆者認為並不準確,他在行活中呈現了一個工匠導演應有的手藝水準,但如此的高產與拍片速度是否有時間有精力去挖掘和表達?是否在每部作品中都能有創新?能真的擊中觀眾的共鳴之心?怕是還得打個問號。
鈍:港式動作片與內地觀眾不再適配?
翻看近兩年的國產電影票房榜,主旋律、科幻、喜劇、現實題材話題片是占據票房前列的類型和題材,觀眾買賬的是新主流國產大片及創新題材、社會話題相關聯的影片。
而港產片,尤其是以邱禮濤作品為代表的港片,大多數依然是在舊的類型框架下持續產出同樣一種類型的電影。幾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令人無比欽佩,但市場不買賬,觀眾不認可,儼然已成為一件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嚴重問題。
就拿邱禮濤來說,他今年前三部電影票房一部比一部差,豆瓣評分也都在及格線上下。如果說《掃毒3》和《暗殺風暴》還是港片熟悉的老配方,以及重複出現的幾個老港星的臉龐,讓觀眾提不起來太大興趣,那麽集結了歐豪、穀嘉誠、俞灝明等內地明星、頗具內地主旋律色彩的《絕地追擊》卻幾乎更是毫無聲響。
這與內容有很大關係。緝毒、警匪、槍戰、追車、爆破、臥底、兄弟情,這幾個元素混搭了那麽多年,觀眾可能確實看夠了。再刺激、再無間道,與普通人的生活也無甚關聯。內地觀眾目前的口味還是偏向於現實題材多些。基於現實,方能贏得共鳴。
而讓觀眾共鳴,除了題材之外,更多是主題、人物、台詞等文戲方麵的魅力。《拆彈2》的火爆跟編劇李敏對於主題和人性的挖掘有很大關係,如對潘乘風的塑造非常成功。《掃毒2》的編劇也是李敏,片中古天樂與劉德華的不同抉擇擁有極強的宿命感。而今年的這幾部,均沒有李敏參與,且每一部編劇不一,很難保證“品控”的統一。
不過,邱禮濤票房的失利與檔期也有很大關係。《掃毒3》上映時,前有《消失的她》,後有《長安三萬裏》《封神》,同期有《八角籠中》,大片、話題之作雲集的檔期,一部老套路的港片自然分不到多少羹。《絕地追擊》選擇在暑期檔末尾上映,市場大盤本就處在收尾時的平淡期,再加上沒有特別突出的內容優勢和大力度的宣發,平平無奇地淹沒在市場浪潮中也是合情合理。目前來看,《莫斯科行動》定檔國慶,算是吃到了一定的檔期紅利。
那麽,港式動作片與內地觀眾難道真的不再適配?正如當年科波拉、斯皮爾伯格等一大批新好萊塢導演對於舊好萊塢電影的反叛與超越,當觀眾和市場的口味與日俱新,經典的、傳統的港式類型片也必須不斷打破自己的類型束縛,從題材、內容、敘事、人物、主題等各個方麵進行創新,才能逐步適應時代的新變化。
港式主旋律已成氣候,港式新題材、新類型片值得一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