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產,憑什麽是雲南景邁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奇跡,在中國雲南景邁山

2023年9月17日,就在剛剛,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的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中,“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正式成為我國第57項世界遺產,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茶文化世界遺產



雲海中的景邁山古茶林 攝影/張釗海

景邁山已有近2000年的茶葉種植曆史,擁有古茶林麵積2.8萬畝,有古茶樹320餘萬株,是目前發現麵積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是名副其實的茶葉活化石群落。國內外專家學者稱景邁山古茶林是:

“人類茶文化史上的奇跡”

“世界茶文化曆史自然博物館”

“茶葉天然林下種植方式的起源地”

“人類農耕文明的奇觀”

世居在這裏的布朗族、傣族等民族以茶為生,將與茶和自然相關的語言、風俗、建築、飲食等文化傳統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呈現出中國少數民族與自然融合的典範。景邁山就如同它村寨中標誌性的幹欄式建築一般——結實、穩重、溫暖而有詩意



景邁山糯崗古寨的晨曦,溫暖而有詩意 圖/視覺中國

原始森林、滾滾雲海滿足眼欲,古建祠堂、民族文化洗滌心靈,茶宴、剁生、舂辣子敬奉舌尖……當然,也少不了那一杯充滿蘭花香意,苦盡甘來的景邁普洱茶

01

全球首個茶文化世界遺產

為何源自景邁山的生命之樹

9月17日傍晚,雲海翻騰下的村落裏聚滿了人,此刻的景邁山靜得出奇,一隻馬蜂停在石斛花前,不解為何這些世代生活在這片山中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數民族同胞都在屏氣凝神。



夕陽下,靜謐的景邁山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當遙遠的沙特首都利雅得傳來捷報的一刻,所有琴弦、鑼鼓與歡呼都響了起來。當酒杯被舉起相撞,馬蜂被驚起,穿過幹欄式木樓的立柱與瓦頂,穿過村前樹稍采茶人的指尖,飛向高空。

這片俯瞰呈“心形”的村落被越拉越遠,逐漸被參天古樹的枝丫覆蓋,僅能看見一片錯落有致的灰色瓦頂與雲海連在一片水平線上,仿佛一架方舟坐定於海洋之中。



村寨靜靜地坐落在壯闊恢弘的景邁山古茶林中 攝影/張釗海

景邁山千萬年來孕育的景致,在此刻用茶與世界相連。為何在擁有悠久種茶曆史的中國,偏偏是雲南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成為第一處茶文化遺產向世界推薦?

雲南,是一個“山之國”。位於瀾滄江流域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景邁山平均海拔隻有1400米,算不上雄奇,也算不上險峻。但正是其千萬年演化出的溫和氣候、起伏山巒、陰翳古木使得這裏成為了古人刀耕火種的定居之地,而茶樹,正是大自然對這裏最大的恩惠。



落日下的景邁山茶魂光塔 圖/視覺中國

茶組植物起源遠比人類古老。它們從第三紀山茶科樹木發展,演化成野生茶樹,再到被人類發現、利用、栽培並大規模種植,曆經了數千萬年。在這樣漫長的歲月中,一路南下的瀾滄江造就了這片世界上最早一批的茶葉原生地帶

而這裏世居的少數民族,則將茶樹看做“生命之樹”,將這片茶葉原生地帶變成了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久遠、麵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古茶園。





景邁山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久遠、麵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古茶園 圖/視覺中國

《布朗族言誌》和相關傣文史料記載,最遲在佛曆713年(公元180年),布朗族的祖先帕哎冷就帶領自己的子民,遷徙至景邁山上種下了一棵棵、一片片的茶林。傳說中,帕哎冷離世時不給族人留下金銀、牛羊,而是留下了漫山的茶樹,並要求族人“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茶樹”

千年不移,布朗族人牢記祖訓將茶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與這裏原住的其他民族同胞一起來敬重、供奉、繼承,鑄就了人類生存與自然生態相融合的典範。使得這片“帕哎冷遺產”在千年之後的今天成長到2.8萬畝,成為了世界的遺產。



一片茶園裏最先種下的茶樹,稱為“茶王樹”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景邁山申遺之路已經走過了十餘年,在這條路上,它向世界生動地展示了我國先民發現茶、敬畏茶、種植茶、製作茶的過程,以及一片樹葉如何影響一個世居民族的性格文化、實現千年傳承的傳奇故事。

據世界遺產價值評估標準,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至少需要滿足三大價值條件:傳統人類土地利用的傑出典範、能為延續至今的文明與傳統提供獨特的見證、具有突出的普遍意義的傳統信仰與事件等。



景邁山茶文化習俗一直被當地居民傳承著 圖/視覺中國

而景邁山正好滿足了這些條件,這便是:古茶林的完整性、古建築群落的獨特性、有關茶文化活動的傳承性。

據傳在數世紀前,曾造訪過這片深山的歐洲探險隊驚歎於完整的茶林生態,他們發現蔥鬱的古茶樹、清幽的茶香使得這裏有著獨具特色的自然香氣,與普羅旺斯同有自然的美妙氣息,便稱這裏為“東方普羅旺斯”,並傳播到世界。



遠處的雲海與靜謐的村寨,構成一幅層次分明的圖景 圖/視覺中國

然而在這座呈東西走向的山巒上,如此龐大且完整的古茶林隻是整體景觀的其中一片拚圖:

那些稀疏分布在山地緩坡上,藏在古樹蔭蔽下的古建築群落,以及生活在這座山上的原住民所承載的茶文化與傳統精神,更是這片遺產獨一無二的點睛之筆。

02

古人智慧的“層次感”

“立體王國”的絕美茶林

若你從國道214線來到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再往南開,再沿著蜿蜒的公路行駛18公裏,便到了這片壯闊的景邁山,這裏的栽培型古茶林主要有五片。



漫步在景邁山大平掌古茶林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其中規模最大的古茶林有兩片,一片是位於景邁大寨的大平掌古茶林,而另一片則位於芒洪寨子後山之上。這其中又以大平掌古茶林為代表,也是絕大部分遊客所能看到的古茶林。

在這裏,南臘河與南門河在山穀間流淌,山間雲霧繚繞,森林與村落沒有明確的界限,讓人一時分不清身處茶園、村落還是森林。



在景邁山,古村與茶園融為一體 圖/視覺中國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從數十米高的樟樹、大青樹枝丫縫隙中透過,珍稀樹種思茅木薑子、紅椿等紛紛搖曳著身姿,蜂神樹張開它巨大的枝丫保護著60多個蜂巢,俯瞰著腳下多樣的茱萸、蕨類等草本植物。



生物多樣性在景邁山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漫步在景邁山中,你會突然發覺人是多麽渺小,而偽裝成樹枝的竹節蟲,在榕樹上睡覺休息的太陽鳥,與蘭花一般粉嫩透明的“蘭花螳螂”等百餘種鳥類、昆蟲,又在提醒著你身處一個動植物的“立體王國”中。



這裏是昆蟲的樂園,植物的天堂 圖/視覺中國

根據海拔從高到低,景邁山呈現出森林、古茶林、傳統村落、耕地水田的複合型垂直利用景觀。而其中的古茶林,則以最原生態的“林下種植”成為最大的外在特征

這裏的原住民將茶樹視為生命之本,在千年的栽培養護中,景邁山人工栽培的古茶林,模擬自然生態進行了林間開墾和林下種植。



景邁山古茶園,采取“林下種植”方式是高超的生態智慧 攝影/Sundayshang

“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的立體群落結構下,形成了複雜且穩定的生態係統,使得防病蟲害、有機養料提供,都可以在自然環境內完成,體現了當地人民高超的生態智慧。

在這裏,可以享受“普洱茶自由”。由於與森林混生,茶樹具有強烈的山野氣韻,使得景邁茶特別濃鬱又有蘭花香,茶湯有澀感,但醇厚、甘甜且持久。



一碗景邁山普洱茶帶著濃鬱的山野氣韻 圖/視覺中國

景邁山這片接壤緬甸的邊陲之地,一直用如此優秀的普洱茶與外界保持著關聯。自史料記載,明代以來,景邁古茶便是上貢於孟連土司,乃至皇室宗親的貢茶;上世紀中葉,布朗族人也將此茶獻給了國家領導人並大獲讚譽;2001年,景邁古茶更是作為國禮贈送與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各國首腦。

至如今,普洱茶打開中國乃至世界“版圖”的時候,景邁山也憑借優秀的古茶產出,成為“新六大茶山”之一。古樹每年煥發新芽,新芽又被做成茶葉,將景邁山古老的故事分享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一棵鮮嫩的新茶芽落在枝杈之間 圖/視覺中國

03

獨特的“打卡風景”

是延續千年的古建智慧

說到大眾眼中最“眼熟”的景邁山風景,也許不是古茶林。在一些主流社交平台上最常出現的“打卡照”,大多是苔染墨沾的青黑瓦、連甍接棟的懸空木屋。而當來到此地的遊客從大巴車上走下時,眼中最先捕捉的,也是在山花掩映中升起的炊煙,以及撐起晚霞的簷角。



景邁山傣族古寨建築風格獨具民族特色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這些木屋,被稱為“幹欄式建築”。這種建築創造於遙遠的新石器時代,景邁人用樹木、泥土、石頭等三種簡單的原料建造起來,被世人描述為“擁有自然風景的本質、音樂的節奏、繪畫的手法和詩歌的品質”。它高高架起,能避獸也可防洪;一樓一底,樓上休憩,樓下養畜,具有非常典型的地域特色。



景邁山主要有布朗族、傣族人居住,分辨他們的建築便是看屋簷上的“圖騰”,牛角形狀是傣族,而象征茶葉的“三叉戟”形狀便是布朗族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林中有屋,屋前有林,是景邁山最吸引人眼球的景觀之一。本次世界文化遺產中景邁山共包含有芒埂、猛本、景邁大寨、糯崗、翁基、翁窪、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9個傳統村落,它們無一例外都保留著最為傳統的建築與那些充滿智慧的村落建設技術。

景邁山原住民將古茶林與村寨進行了結合,並在空間層次上表現出了極強的層次邏輯,分為了核心層、生活層、生產層、自然層4大區域。



景邁山的村落,保留了最為傳統的建築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糯崗(糯幹)古寨為例,寨心及周邊的公共空間構成了古茶林整體的核心層, 整個空間以寨心為原點向外輻射, 以有序的肌理形成向心布局。寨心所在的核心層不僅是村落整體的幾何中心, 同時也是古茶園居民的精神信仰中心, 更是村內各大活動的重要場所。

沿著寨心,幹欄式民居建築順應自然山水地勢有序排開, 形成了村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圈層;而這些建築群落以外是茶林與田園, 是村民生產勞作的主要場所;在最外層,則保留著未經雕琢的自然山體及原始林地。



“林中有屋,屋前有林” 攝影/Sundayshang

若能到景邁山的古民居內做客,邁上樓梯室內便可讓你一覽無餘——在原住民的傳統中,建築內要分高低兩處:低處做飯儲物,高處起居坐臥。屋內有火塘與神柱,火塘是生活,塘火不熄,燒茶煮水待客生活;神柱是精神象征,家裏大小事要向祂們請示。



燒茶待客的景邁山姑娘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古建的魅力便在於此。景邁山千年前的先民早已作古,他們變成泥土,成為築起這些遮風避雨棲身之處的脊梁;他們用智慧造就的建築延續至今,讓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家的方向。

景邁山原住民堅定的曆史傳承與民族信仰,讓這裏的村落建築都如同一個故事,與當地的環境、氣候、地理、文化長成一體。又跟著時代,跟著生活,繼續生長。或許到了當地,走上那些吱呀作響的老屋地板,你會對這裏的山、地、人產生更多的敬仰。



景邁山人正在按照傳統技術搭建房屋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04

象腳鼓聲震醒茶魂

景邁山又何止有茶

茶樹承載了景邁山人對自然最豐富的感情。行走在山間,我們能想象到千年之前,種樹的男人、采茶的女人、爬到樹上咿呀作笑的孩子都是怎樣的心情。如今千年過去,景邁山的茶林成長到萬畝綠波,向全世界展示著茶的演化與魅力。

而這裏人與茶的血脈聯係,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們獨特的文化和與深厚的信仰——“山有神,樹有魂”。在景邁山生活的布朗族,是中國唯一一個以茶為生的少數民族。同樣生活在這片大山中的傣族、拉祜族、佤族等十餘個少數民族,共同保存了中國少數民族中最古老而完整的茶文化民俗。



在這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這裏每個寨子都有茶王樹。茶王樹是每片茶園裏最先種下的樹,茶王樹是神樹,它守護著茶園,保佑風調雨順——景邁山不僅有外在的美,還有內在的精神和信仰

從遊客視角,哦不,嘴角便能對此可見一斑。

作為世代以茶為生的民族,用茶做菜是景邁山原住民的拿手絕活,一場全茶宴你讓你酣暢淋漓:古樹茶炒雞蛋滑嫩清香、茶葉炒牛肉別有風味、涼拌茶葉尖爽辣刺激,特別是幹煸古樹葉,有油炸的快感,又有茶葉的苦感,重要的是吃完還有回甘。



雲南美食,極具地域特色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再來一盆螃蟹腳燉土雞,清爽的湯水透出淡淡的琥珀色,細細一聞,有一股若隱若現的梅子清香。當然,此螃蟹腳並非真的螃蟹,它的學名叫做扁枝槲寄生,一般寄宿在古茶樹上,是景邁山的頂級特產,也是生態良好的有力證明。當然,十足的美味與營養之下,螃蟹腳因稀少而高昂的價格也讓人對這份“美味”萬分珍惜。



寄生在古茶樹上的螃蟹腳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除了茶食,當地特色的民族風味也能讓你吃得邁不開腿——用各種動物的瘦肉與純天然的野生佐料經反複砍剁直至剁碎,甚至會加上動物鮮血的剁生,一旦你接受它,這種甜爽與鮮美讓你終生難忘;用豬肉、牛肉、魚等做的醃酸肉,搭配蒜、芫荽、花椒、糊辣椒等佐料,酸中帶香,是節日時少不了的待客菜;舂辣子則是用布朗族自己種的辣子,配以最少12種以上的野生天然香料舂製而成,香味四溢,連拌白米飯都能成為上品美食……



景邁山中,生長著豐富的野生菌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食罷,去到各民族的廟宇靜心,在景邁大寨的傣族大金塔下看雲卷雲舒,再到翁基佛寺裏感受歲月洗禮,在哎冷山茶祖廟中朝拜布朗族茶祖帕哎冷……感受信仰的傳承。

正如布朗族建築樓頂上的圖騰“一芽二葉”一般,茶貫穿了這裏的民風民俗,各大相關節日也是他們敬仰“茶神”的體現。

如果你在四月走進景邁山的布朗族村寨,在空氣裏還彌漫茶香的清晨,山林間便飄蕩出象腳鼓聲,震醒沉睡的茶魂。在哎冷山,布朗村民們正穿著節日盛裝,聚集在茶魂台旁舉行祭拜茶祖,慶祝山康茶祖節



傣族大金塔 攝影/張釗海

人們點燃手中的蜂蠟,對賦予他們生存和希望的古老茶山祈福頌禮。在同一個月,十數公裏之外的景邁大寨大金塔下,象征著吉祥幸福的一朵朵水花即將在空中盛開——傣族的潑水狂歡和百家宴也即將舉行。

還有如茶魂節、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祭哎冷等民俗活動,都無不展示著這裏多元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的一幅別開生麵的圖畫。



茶魂台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相結合的獨特“茶祖”信仰,讓景邁山的各民族原住民,從茶林的栽培養護,到以茶為核心的生產生活方式,再到萬物有靈、尊重自然、以和為貴的生活方式,共同創造了人與地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神和諧的地域性格。



茶祖怕哎冷雕像 攝影/司幽

這裏是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誕生、發展、延續的獨特見證,原住民保證了這種傳統延續千年,並依然充滿活力。景邁山成為世界遺產對他們而言,隻是固有生活的延續和保持而已。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發展過程中,農耕文化的精神被深刻烙印進人民血液,而時代變遷中,文化不斷更迭與重建,能留存千年的碩果都變成了滄海遺珠。景邁山便是其中璀璨的一顆。



布朗族居民日常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

從帕哎冷種下第一棵茶樹起,兩千年倏忽而過,當我們再次登上景邁山,古茶林蔭蔽中向上而發的蓬勃生機,茶魂台上人與自然的遙相呼應,猶在眼前。滄海桑田,曆史流轉。心遊萬仞間,我們回望這片山林雲海,便能尋到時間的力量。



恭喜,全球首個茶文化世界遺產 攝影/社長的旅行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