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CBC/加拿大廣播電台報道,加拿大自由黨在周一的全國大選中獲勝,選民們賦予馬克·卡尼一個完整的總理任期,選擇一位資深的經濟學家和政策製定者來引領國家度過動蕩時期。
完整的選舉結果預計會在周一晚些時候或周二一早公布。但選民們的決定為自由黨成就了一次驚天逆轉,就在幾個月前,自由黨看上去還幾乎肯定會輸給由職業政治人士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領導的保守黨。自今年3月前總理特魯多卸任以來,卡尼一直擔任總理一職。
這次選舉在許多方麵都意義非凡,候選人們以及眾多選民都稱這是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投票。
特朗普總統及其對加拿大——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和貿易夥伴——的持續關注成為此次選舉的決定性因素。特朗普對加拿大商品征收了關稅,使其瀕臨衰退邊緣,並且多次威脅要將加拿大吞並為美國的第51個州。就在周一上午加拿大人前往投票站投票時,他還再次表達了這一意願,並在社交媒體上辯稱這將帶來經濟和軍事方麵的好處。
60歲的卡尼將自己塑造為反特朗普的候選人,並將競選活動的核心圍繞在應對美國方麵,最終他受益於這位美國總統的強硬立場。
45歲的博勵治及其領導的保守黨幾年來在民調中一直占據優勢,他們以自由黨和特魯多使加拿大陷入長期經濟萎靡為由,構建起反對自由黨的競選綱領。
但在特朗普對加拿大采取強硬態度以及特魯多辭職後,他們原本的兩位數領先優勢迅速消失。
前往投票站的加拿大人既關注本國與南方鄰國的關係,也關心國內的經濟狀況。選舉前的民意調查顯示,人們最關心的是住房等方麵的可負擔性問題。
但加拿大人周一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特朗普以及他對待美國盟友和貿易夥伴方式的一次公投式反對。
這是自特朗普上台以來,繼德國大選之後的又一次重大國際選舉,加拿大如何處理與美國關係的破裂正受到全世界的密切關注。
這次選舉也凸顯出,如果其他地方的保守派顯得與特朗普的意識形態和言辭風格過於一致,那麽特朗普式的保守政治可能會對他們產生負麵影響。據選舉前的民意調查顯示,博勵治曾抨擊“激進的覺醒意識形態”,承諾削減加拿大國家廣播機構的資金,並表示將削減對外援助,這些做法似乎讓他失去了中間派選民的支持。
自今年1月參選以求接替特魯多以來,卡尼在加拿大政壇異軍突起,周一的勝利標誌著這個過程中的驚人瞬間。
卡尼是一位政治新手,但卻是政策製定方麵的老手,根據民意調查以及一些選民的說法,他那沉穩、嚴肅的語氣以及對特朗普強硬姿態的抵製態度幫助他贏得了那些原本考慮支持保守黨的選民。而且,經曆了特魯多十年的進步主義議程之後,他作為務實派和中間派的政治理念似乎更符合加拿大民眾的情緒。
周一,有大量證據表明,卡尼的個人魅力和背景為自由黨增色不少。他是一位曾就讀哈佛和牛津大學的經濟學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擔任加拿大央行行長,在英國脫歐期間擔任英格蘭銀行行長。後來他還在一些公司董事會任職,並成為氣候意識投資領域的主要倡導者。
博勵治和其他批評者試圖將卡尼描繪成一個脫離實際的精英分子,說他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加拿大,對這個國家及其人民知之甚少。
他們還攻擊卡尼在中國的工作經曆——中國存在幹預加拿大選舉的行為——以及他的一些政策提案,稱這些提案會加重加拿大的公共財政負擔,使本國經濟更難繁榮發展。
盡管在周一贏得了選舉,卡尼和他的新政府前路依然艱難。首先,他需要切實與特朗普打交道,應對特朗普對加拿大不可預測的態度,並討論包括貿易和安全在內的棘手問題。
而且他需要向選民證明,他在經濟政策方麵的能力確實可以用於改善加拿大緩慢的經濟增長和持續高企的失業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