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賣的大學教師”為什麽贏得尊重....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最近幾天,一篇“我在臨沂城送外賣”的文章在網上刷屏,身為作者,臨沂大學文學院教師邢斌一時成為網絡“頂流”。在這篇文章中,邢斌稱,2022年12月底,自己體驗了為期一個月的外賣員生活,“我送了許多訂單,接觸了許多商家,敲響了一家家的房門”。

一篇長文如何成為網紅爆款?首先吸引關注的,是大學教師與外賣騎手身份上的反差。大學教師,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是住在“象牙塔”裏的知識分子,似乎超脫於世俗生活之外。而外賣騎手,則是最接地氣的“草根”群體。將大學教師和外賣騎手這兩種身份合二為一,強烈的“碰撞感”非常引人注目。

其次,網絡輿論對基層勞動者的生活狀態高度關注。比如2020年,一篇關於外賣員與“係統”的文章,就曾激發起無數人對騎手群體的同情,並引發熱烈討論,在輿論推動之下,一些地方還出台了“強製休息”等政策,以保障外賣小哥的健康和人身安全。

但是,邢斌的走紅,顯然不僅是因為他所關注的議題。在他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他與體力勞動者毫無距離感。他躬身入局,親身嚐試,所遇到的困難如此真實,所經曆的辛苦令人動容。無論是被客戶無理辱罵的委屈,還是手掌上一個又一個繭子,都讓人們感受到,他就是一名外賣騎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體驗”。真誠與真實,是其實踐所得最打動人的地方。

當然,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邢斌在從事外賣配送工作時,也多了一層思考。他說:“我主要關注的是,外賣員這個‘身份’究竟是怎樣的處境。”他想知道:今天,能夠在社會中生存,究竟每月需要多少“成本”?他在探索,如何破除知識分子的信息繭房。這樣的思考,又讓他的騎手生涯不止於體驗,而是有了更深刻的價值。

在文章中,邢斌坦言這不是一次社會調查,而是一種個人體驗。確實,作為一名文學院的老師,他可能並不擅長社會學、經濟學的調查方法,也並沒有就此寫出嚴謹的學術論文,但是,這種打破“次元壁”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種價值。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阻隔往往不是物理的,而是心理的。就算是在大街小巷天天看到,吃過無數次他們親手送來的外賣,很多人也沒有想過代入他們的角色,與他們共情。

邢斌試圖去描繪外賣騎手的生存圖景,去傳遞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以引起大眾對這一群體的關注。這或許不夠學術,其觀察所得的結論也未必都準確,卻體現了知識分子關注社會的責任感。邢斌向媒體透露:“其實我現在正在體驗另一種職業,暫時不方便公開。”我們也期待他有更多的體驗經曆呈現到大眾麵前。

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根據臨沂大學的官方網站介紹,邢斌目前還是一名講師,但是很多網絡報道,卻紛紛將他描述成“跑外賣的大學教授”。或許,這是一種大眾潛意識的外化——人們覺得,這樣的大學老師才是真正的“教授”,這樣的“教授”,才更值得尊敬。現在,網友們紛紛為他點讚,稱讚他為“最懂基層的知識分子”。不管這一頭銜是否恰如其分,這一輿論風向都在明確地表示:人們熱愛這樣的學者,希望擁有更多這樣的學者。而這,或許是邢斌在刷屏長文之外,給社會的更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