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常識:年輕人比中老年人更容易被騙?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科院博士被騙至緬甸”

“211女碩士遭遇殺豬盤兩周被騙138萬”

……

近來,人們對電信詐騙越發關注

9月15日,

211女碩士遭殺豬盤兩周被騙138萬

一度衝上熱搜前三。

雪兒的經曆時隔一年,

再度闖入人們的視線。

而數日前,“中科院博士被騙至緬甸”事件也引發關注。

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當事人張先生表示,2022年,他因找工作被騙至緬甸東南部的妙瓦底地區某詐騙園區,失去人身自由一年多:

詐騙園區為全封閉模式,內部分工明確;被騙者邊“培訓”邊上崗,在“實踐”中,他們會偽裝成女性,與歐美男性聊天套近乎,逐漸引導投資;泄露詐騙信息或逃跑都會遭到毆打……

張先生已於5日回國。9月11日,張先生向所有關心他的人表示感謝,並呼籲有關部門加大對不法跨國招聘中介的打擊力度,廣泛宣傳各類跨國招聘陷阱。“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避免上當受騙,希望自己以後能做一些科普宣傳的工作。”

電詐大數據:

80後90後成最易受騙人群,占受騙總人數61.8%

近日有報道稱,湖北省的電詐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根據數據分析,80後和90後是最容易受騙的年輕群體。其中,90後受騙比例最高,占總受騙人數的29.5%,其次是80後,占比為32.3%。與此同時,“00後”的受騙人數也在逐年增加。這一年齡段的人通常是在校學生,對於社會經驗和防騙意識還比較缺乏,容易上當受騙。

受騙者年齡結構的變化與地域發展水平也有一定關係。湖北省電詐案件發生較多的地區一般經濟較為發達。一方麵,這些地區居民收入相對較高,有較多的閑錢,對購物和投資理財有較強的需求和意願;另一方麵,詐騙分子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針對那些“高價值”目標進行精準詐騙,使受害人難以防範。

在電詐犯罪形式方麵,刷單返利類、虛假投資理財類、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虛假征信類、貸款和代辦信用卡類詐騙占比較高。與去年同期相比,刷單返利類和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占比有顯著上升。

年輕人和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更容易成為電詐的受害者。年輕人雖然受過良好教育,但麵對日益升級的網絡騙局時往往缺乏足夠的警惕和辨識能力。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青少年的防騙教育,同時加大打擊電詐犯罪的力度,保護廣大市民的財產安全。

為啥年輕人反而更“好騙”?

湖北省公安廳調查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湖北各級公安機關受理的電信詐騙案件中,“90後”受騙者占比29.5%、“80後”占比32.3%,兩者相加占比高達61.8%,成為電信詐騙最大受害群體。

主要有三個原因

受訪民警告訴記者,“80後”“90後”群體大部分受過良好教育,接觸網絡時間較早,信息獲取渠道豐富,對電信詐騙手法有一定了解。但在麵對精心設計、不斷迭代升級的網絡騙局時,仍缺乏足夠的警惕和辨識能力。

——部分年輕人希望快速賺錢導致受騙。“近年來,刷單返利、虛假理財類詐騙占比明顯上升,許多受害者都是年輕人。”湖北省公安廳反詐中心民警李堃說。發現受騙後,部分年輕受害者低估犯罪分子並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能夠返本抽身,結果大概率越陷越深。

——個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針對性利用。民警告訴記者,年輕人上網頻繁,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上留下了大量上網瀏覽記錄、通話記錄等使用痕跡,一旦感染木馬病毒,不法分子就能竊取使用者手機內的個人信息。電詐分子根據個人信息設計有針對性的話術劇本,更容易擊破受害者的心理防線。

孝感市公安局新型犯罪偵查支隊民警王文波說,在警方近期偵破的一個案件中,電詐犯罪嫌疑人通過解讀個人信息推斷出受害人收養了一個孩子,遂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冒充公安部門的電詐話術,“開口就稱受害人收養手續不全,涉嫌人口買賣,一下子就把人唬住了”。

——頻繁更新換代的詐騙手法更具迷惑性。反詐民警分析發現,隨著全民反詐意識增強,電詐分子編寫詐騙話術的能力也在升級,僅“裸聊詐騙”,警方就發現了至少7種詐騙技法。“近年來,電詐犯罪呈現標準化、係統化、流程化的新趨勢,對年輕群體的誘惑性、迷惑性更強。”王文波說。

為什麽被騙?原來騙子專攻這些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大到數百萬,小至幾十塊,類似張千的騙局總有發生。

有些人帶著賭性心理,僥幸自身不會成為最後一波,甚至還想著收割後來者,但結果往往 “顆粒無收”;還有些喜歡耍小聰明的人,不關注任何反詐宣傳,自信認為自己不會笨到被騙,但往往身處其中而不自知;還有一些人喜歡鑽空子,喜歡在網絡上“薅羊毛”,認為足不出戶就能“日賺鬥金”,但一不小心就容易栽進去。

事實上,不僅是多地警方,目前不論是線上線下各家平台還是媒體,都對反詐進行了多輪提醒,不論是小區裏的反詐橫幅、公園裏的反詐標語,還是外賣上的反詐小提示,各係列反詐視頻和反詐海報屢見不鮮,不過,為什麽還是有那麽多人被騙?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北京反詐”近日對此進行了心理分析,即“易受騙體質”,其中就提到,“過於自信的人”“涉世不深的人”“缺乏辨別能力的人”這三類人群更易上當受騙。

其中,“過於自信的人”都是喜歡耍小聰明,忽視反詐提醒,自信地認為自己不會笨到被騙,一般典型案類包括網絡貸款詐騙、刷單詐騙、投資理財詐騙、“殺豬盤”詐騙、網購退款詐騙等。

“涉世不深的人”則主要是一些還未走出校門,或者剛剛步入社會,無法分辨複雜社會真假的年輕人。有時一通電話就能逼得他們嚎啕大哭,然後千方百計地證明自己的清白,直至錢款被轉走。此類典型案類包括冒充公檢法詐騙、注銷校園貸詐騙、冒充熟人類詐騙等。

而“缺乏辨別能力的人”則以年長者居多,他們經曆豐富但部分卻逐漸與網絡信息時代脫節,輕易相信其他說客,執意在一些虛假投資平台進行投資,甚至還有些人熱衷於購買保健品,連子女都無法勸阻,最後耗盡畢生積蓄。此類典型案類包括投資理財詐騙、保健品詐騙等。

互聯網為大眾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時也伴生了個人信息泄露、網絡詐騙等問題。零壹智庫特約研究員於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項詐騙的完成,涉及詐騙團夥和受騙個人,還可能涉及互聯網和電信平台、轉賬渠道,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詐騙團夥和受騙個人,詐騙團夥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比如貪念、恐懼、不謹慎等。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谘詢顧問蘇筱芮同樣稱,易受騙人群一般有這些類型,一類是自身工作及社會經驗不足,缺乏對日常信息的關注,如大學生、全職寶媽群體,另一類是抱有僥幸甚至“賭徒”心理的高風險偏好男性,屬於“過於自信的人”,期望在某個時點“見好就收”,殊不知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設置的陷阱。

避免踩雷:騙子也有套路可尋

下藥要對症。除了受害者的易受騙體質外,實際上,詐騙分子的手段也有其套路可尋。

3月9日,肖颯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例如,資金盤又稱龐氏騙局,這類項目通常向投資者承諾高額回報,但實際上回報是通過招募新成員、吸收新資金來實現,而非通過經營實體項目、實際投資獲得收益,最後必然窟窿越來越大導致爆雷。

一般來說,這類“盤子”項目為了吸引投資者加入其中,有著明顯的特征和套路。一方麵是高收益、高回報。此類項目往往會基於投資者高收益回報,誘導投資者投入更多資產,或者拉入更多投資者參與其中。

另一方麵則是通過使用大量金融術語或者仿冒高端產品、公司進行虛假宣傳。為了凸顯可信度,此類項目往往會在外皮上進行包裝,使自己對普通民眾而言顯得“高大上”,從而引誘不知情民眾加入其中。

此外同時鼓勵拉新。為了擴大自己的集資數額,該類項目往往會以各種手段鼓勵老用戶推薦新用戶進入項目,並根據推薦用戶的數量給予老用戶一定的回報。但最後為了防止用戶得到回報後立刻提現,此類項目往往會對提現進行限製,隻允許符合特定條件的用戶提出現金。

詐騙套路環環相扣,如何增強消費者心理防線可見尤為重要。於百程認為,對於詐騙防範,個人最核心的還是做到謹慎和多方求證。人都有弱點和知識盲區,在遇到疑問時,多留個心眼。不了解的事情不要急著參與,有疑問可通過官網渠道溝通求證,可下載反詐App進行詐騙監測,另外,個人平時還是多主動了解金融等防騙知識,保護好個人賬戶等敏感信息。

蘇筱芮則指出,後續還是應加大對此類詐騙案件的披露,采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樣化方式立體化開展反詐宣傳工作,同時也可在征得受騙者同意的基礎上,以受騙者第一視角揭露騙局的前中後流程以及受騙者的心理和行為驅動變化路徑,使得群眾深刻認識到詐騙手段的迷惑性以及後果的嚴重性。

民警提醒:多個心眼

“許多受害人都有貪圖小便宜的心理,有人麵對利益誘惑雖然心存疑慮,但會自發說服自己。”湖北省枝江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周濤說,年輕群體正處於物質、精神需求高速增長期,麵對誘惑時,一定要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

民警告訴記者,除了建立心理防線,保護好個人信息同樣重要。現階段,詐騙分子往往通過建立虛假網站、生成虛假鏈接等形式來“釣魚”,其中不少都披著網絡賭博、網絡約會等“外衣”。不法分子在網站中植入木馬病毒,隻要受害者注冊登錄甚至簡單瀏覽,病毒就能植入電子設備盜竊個人信息。

受訪民警表示,麵對層出不窮的詐騙形式,公安機關也在全力升級應對手段。“80後”“90後”需避免過於自信、疏於防範,遇到陌生人提出的網上轉賬、刷單返利等情況時多個心眼。

我心飛揚373 發表評論於
這些騙子惡人晚上睡覺不會噩夢纏身嗎?真是服了!!
sandanke 發表評論於
看看有多少小粉紅,舉報老師,九月九還去獻什麽花。洗洗年輕腦容易的很
hkzs 發表評論於
早說了,圖樣圖森破,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