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風險"成西方對華政策熱詞 本身就是不小的風險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商報》的一篇客座評論警告,北京正在努力讓歐中相互依賴變成歐洲單方麵依賴中國。《明鏡周刊》則指出,在對華政策中“去風險”本身就會造成不小的風險,但總歸比“脫鉤”要好。

歐中相互依賴是否會演變成單方麵依賴?


(德國之聲中文網)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我們必須勇於進一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為題,刊發由法蘭克福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布呂爾(Volker Brühl)撰寫的客席評論。作者指出,盡管歐中之間的依賴是相互的,但是北京正在努力增強經濟科技自主性,歐洲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陷入對中國的單方麵依賴。

"單方麵依賴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歐洲依賴俄羅斯油氣而引發的能源危機就是例證。經貿關係多樣化是民主體製的重要前提,在這個堅實的經濟基礎之上方才能確保安全利益、人權、國際法、人道援助。"

"西方隻有顯著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時,才能有效推動北京進行改革。對於汽車產業、機械製造業而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銷售市場。正因此,歐盟與印度、印尼、南美、非洲等其他高經濟增長體才顯得重要。"

"德國曾經是光伏發電技術的領軍者。但是決策失誤導致中國成為了太陽能發電領域的科技冠軍與製造龍頭。現在,風能、綠色氫能領域也麵臨同樣的風險。我們需要一個歐洲層麵的計劃來讓相關產業落戶於歐洲。此外,歐洲還應當降低對於進口半導體產品的依賴度。"

作者還注意到,歐中之間的投資條件也不對等,歐盟亟需修訂法規,確保重要技術不會被繼續轉讓,也確保產業鏈更多地落戶歐洲本土。"全球化產業分工固然有許多好處,但是民主國家也應當在重要領域保有一定的自主權。"



自從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3月底發表"不脫鉤但要脫險"的演講以來,"去風險"就成為了西方探討對華政策時的熱詞

漢堡出版的《明鏡周刊》以"如果'去風險'反而自亂陣腳"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歐盟如今想要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但是盲目抬升本土化生產比例反而會造成更大的風險。

文章注意到,自從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3月底發表"不脫鉤但要脫險"的演講以來,"去風險"就成為了西方探討對華政策時的熱詞。"這是一個很討馮德萊恩喜歡的句式。'去風險'不僅僅是聽上去比'脫鉤'更溫和,它還能讓人各取所需地去理解:拜登等人將其解讀為全麵孤立中國,許多不願放棄豐厚中國業務的德企老總們則將其解讀為生意照做。最重要的則是:歐盟降低對新興大國經濟依賴度的計劃----不論是促進本土原材料生產,還是建設本土光伏產業----總算有了一個大標題。"

作者充滿警惕地指出,很多時候,人們所認為的風險其實根本不是風險;還有些時候,風險根本無法排除,除非付出不成比例的高昂代價。而用經濟學的謹慎眼光去審視歐盟近期提出的種種"去風險"建議,就會發現"去風險"措施本身造成的風險可能要大於原有的"風險"。文章分析指出,如果歐洲為了降低對中國稀土材料的依賴性而強推稀土本土生產,或是強推太陽能發電板本土化,都會極大地抬升經濟運行的成本。

"而且,試圖利用貿易壁壘來降低政治風險,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構成了風險。比如在氣候保護領域:歐洲計劃推動能源轉型,而所需的產品和原材料來自哪裏?細究起來就會發現通常來自亞洲、非洲、拉美。歐洲的鋼鐵產業、化工產業要想實現綠色升級,離不開大量的綠色氫能,但這種能源絕大部分也隻能在境外生產。"

"這意味著,歐盟今後依然要大量進口。而為了有錢來買這些進口物資,歐盟也隻能通過出口工業品來掙錢。一個因為地緣政治而導致外貿支離破碎的世界,絕不是歐盟的綠色轉型所需要的。未來的綠色經濟必然是全球化的,沒有全球化就沒有綠色經濟。"

"'去風險'是一個動聽的詞匯,不過要想把它上升為戰略,西方則首先要明確中國風險到底在哪裏、哪種反製措施最合適。這個問題很複雜。而不久前召開的G7峰會,好歹有一個成果:西方國家一致認為,'脫鉤'並非最佳選項。從這個角度來看,'去風險'概念的提出,也能算作一大進步。"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Robinlu 發表評論於
到處都有“風險”。投資有風險,買美債有風險,過馬路有風險,吃飯,睡覺都有風險,怎麽去?
有門部關 發表評論於
對,西方才是根本的“風險”。我方應以去西方風險為反製。
旁觀者XWY 發表評論於
中國和歐洲的貿易順差是四千億美元左右,和美國的貿易順差更多。這兩大市場賺的錢足夠中國去其它國家進口原材料中間產品,也讓習近平有底氣擺闊撒幣。兩頭在外,誰的風險更大?
InNorthTexas 發表評論於
東方已經刮骨,
西方還想喝湯?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西方民主是獨裁的毒,接觸多了就會對中國人產生影響,動搖新皇的統治。如果中國始終任期製,始終集體領導,美國的民主對中國沒什麽影響。畢竟當年的任期製就是模仿西方的民主製度。所以習近平在沒獨裁時是認可西方的,並把自己女兒送往美國學習。可是習近平登上帝位後,為了自己利益,必須反美,不然他就沒有執政的基礎了。

西方民主是專製的毒,西方的經濟卻是中國不可缺少的夥伴。幾十年改革開放,已經把中國經濟和西方經濟攪在了一起。中國離不開西方,西方也離不開中國。不象朝鮮的獨裁,朝鮮獨裁者怎麽作死和其經濟沒什麽關係。但中國不同了。當年的改革合作換成了和獨裁合作,西方會同意嗎?美國會同意嗎?畢竟當年蘇聯和德國的例子在那裏擺著呢。

所以現在西方是在忍痛割愛,逐漸和中國脫離關係。而中國獨裁者呢,討厭西方的製度,卻不得不繼續依賴西方。因為經濟不好獨裁者照樣失去獨裁基礎。中國和西方經濟上加強聯係,政治上隔絕。這種模式會讓西方接受嗎?

中國目前的尷尬的局麵,全是獨裁者自私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