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勾引式的宣傳營銷,超級自戀的產物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成都鳳凰山體育場(成都蓉城)是當今中國足球最火爆的球場,每場觀眾超過3萬9千人。

人們傳說,實際上到場的人數要遠遠超過這個——似乎宣傳低於了現實,其實這種傳說隻是一種更新的宣傳。

母親節,球迷們合唱《愛你一萬年》。520,球迷們又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很多人開玩笑說,去鳳凰山體育場是去看演唱會。

是的,和足球關係不大。

很多成都人還不知道自己有一家中超球隊,這支球隊的名字叫“成都蓉城”。主教練是誰?頭號球星是誰?他們和這個城市似乎還沒有建立關係。

想一下當年的四川全興吧。姚夏,黎兵,馬明宇……現在退役多年了,成都人還記得他們。

成都蓉城並不是四川全興的延續。它是一支新的球隊。前兩年,它叫“成都興城”,興城是一個地方國企集團,後來中國足協不允許球隊名字中出現企業,於是改名叫“成都蓉城”。

這個名字莫名其妙甚至有點語病,因為蓉城和成都就是一個意思。一個朋友說,和“屁股臀部”差不多——一種同意重複。

但是這個改名也符合當下的邏輯:這支球隊不是商業產物,而是“城市建設”和“城市宣傳”的產物。從傳播學上講,“重複”本身就是“宣傳”的核心特征。“成都蓉城”的意思,就是“成都乘以2”,恰恰是宣傳的精髓所在。

90年代的四川全興,表麵上看是“四川人的球隊”(那時重慶甚至都沒有直轄),而實際上則是一種“自然都市狀態”,就像90年代的成都一樣。在全國大城市中處於“經濟落後”狀態,但又是市民主義的、接地氣的。

老成都人無比懷念全興隊。因為那真是市民的球隊,它也真的好窮呀。

“成都蓉城”則是當下成都的寫照:高負債下的城市基建和城市外宣的結合體。成都時21世紀中國城市中的贏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宣傳搞得好。

這種“外宣思維”,並不僅僅體現在媒體上,還深入到相當多的市民或者新市民的心中。“成都人”是超級自戀的人群。這種自戀,不是“排外”的,而是邀約乃至“勾引式”的。

我周圍即便是清醒、理性的朋友,也會經常邀請外地人來成都定居。在他們心中,成都已經是國內最好的城市了。

不過,這種城市營銷思維現在正遇到反噬的危險。昨天微博上不知道誰搞了一個話題熱搜“成都是最減壓的城市”,點開一看全是罵聲,幾乎沒有讚同者。2023年,更多網友稱成都是“西南柬埔寨”(工作機會少,工資低,還不買社保),電話之都(到成都工作不打500個營銷電話別想離開)……過去幾年的潮流是“逃離北上廣”,今年則是“逃離成都”。

這可以解釋成,成都已經到了某種發展瓶頸,也到了某種“魅力瓶頸”:此後的“宣傳”,可能會離事實越來越遠。

而那些去鳳凰山看球的朋友,感受的是城市建設的偉力(專業足球場就是好),展現的則是自己的幸福——他們不是去看球,而是去參加城市嘉年華。重要的是到一個網紅打卡點去,來一張自拍。

這是“市民”的熱情,而不是球迷的。全興降級後,成都進入城市發展的快車道,尤其是2008年後,大量“新成都人”湧入,讓這個城市短時間內成為了一個超級都市。人們需要一個認同,一個象征物,光是熊貓肯定不夠的(不意外,這兩年熊貓也特別紅)。

這造成一種詭異的場景。中國足球本來已經是“墮落”的象征,不僅國家隊成績差,聯賽也越來越糟糕,足協領導、教練乃至球員,不斷被投入監獄。它成為全國人民唾棄的對象,但是在成都,卻出現了夢幻劇場一般的球市。

很明顯,不管是中超還是“成都蓉城”,都不可能擔負得起新的“市民共同體”的精神紐帶。鳳凰山球場的歌聲嘹亮,但是也和這個時代一樣:美好的東西,多少有一些空洞。它最終會飄向何方,仍然是一個謎。

Campylo 發表評論於
我要真普選就是四川農村的,但他從不把
Campylo 發表評論於
真普選從不把自己當中國人
旁觀者XWY 發表評論於
有過成都來的博士後,工作還可以。發生了國泰空姐事件後,對成都人有點負麵,擔憂不知何時偷錄告密。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目前為止,所有去過成都的人都是感覺很不錯,包括鬼子朋友們。下次回去,打算去玩一次。
生活節奏慢,悠閑,大概是特點。
InNorthTexas 發表評論於
多耕了十萬畝,
成都豐衣足食。
SeSeYiYi 發表評論於
九幾年的足球也是自嗨式的,黑哨,假球就是那時候埋下的種子。成都要一直保持那時候的風貌倒是真值得定居,現在就是個copy版的沿海大都市,大都市的城市病一個不拉。以前電子行業比較繁榮,不知道現在會不會受到美國限製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