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高管簡史:那些離開京東的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大 V 商業,作者 | 大 V 商業

蔡磊成為了京東高管中最悲壯的那一個。

患上漸凍症後,蔡磊沒有選擇等死,而是直播、成立愛斯康,選擇創業自救。

蔡磊引起公眾關注的另一個重要身份,是京東高管。

與阿裏、騰訊的高管不同,阿裏的高管比如蔡崇信因為阿裏財神爺的身份被公眾所知,還有一眾如王堅、彭蕾、蔣凡等;騰訊如微信之父張小龍、總裁劉熾平。

京東的離職高管也十分悲壯。

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在職時足夠低調,京東過去 20 年的時間裏,從京東離職的高管數量達到數百人。

京東的高管更接近職業經理人,他們沒有從 0 陪伴劉強東起家的經曆,沒有京東 XX 號員工的光環。

在京東的發展曆史上,太多的高管離職,甚至是集體離職。讓外界感到好奇的是,京東高管難當,到底是為什麽?

從徐雷退休說起,兩次高管集體離職

高管出走並非新鮮事,但像京東這樣高管集體離職的卻並不多見,而京東發生了兩次。

2019 年在瑞士舉辦的達沃斯活動上,徐雷、陳生強、王振輝作為京東集團旗下三大業務掌門人集體亮相,徐、陳、王在京東內部形成了一個管理梯隊。

不到三年的時間,這個不包含劉強東的 " 京東最高管理層 " 便不複存在。

徐雷的退休,稍顯突然。

5 月 12 日,京東集團原 CEO 徐雷因個人原因提出退休申請,接替徐雷的是京東集團原 CFO 許冉。

外界對於徐雷的退休原因說法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徐雷已經坐到了外來人能夠在京東坐到的最高位置。

徐雷是京東名副其實的 " 二當家 ",2018 年劉強東因為明州事件為京東帶來了巨大的變故和不確定性,徐雷被稱作是 " 臨危受命 "。

在劉強東一句 " 誰不服徐雷就是不服我 ",奠定了其在京東二當家的地位,後來成為京東集團 CEO、總裁都是順理成章。

如今回頭來看,劉強東的此次放權和之前不同,這次的被動意味更濃。從 2018 年至今,京東所處的電商零售領域正在經曆著巨大的變動,按照劉強東的性格此時放權甚是不符。

徐雷離開的背景,是從去年雙十二前夕劉強東突然內部開火,指責京東的高管們騙了自己,並且越來越偏離零售的本質。

今年初,京東開啟式了大範圍的百億補貼,重回低價策略,一定程度上,這是將過去 5 年來京東樹立的高端策略全盤推翻。

一個細節是,京東前幾年的 618 主題都聚焦到 " 熱愛 " 一詞,今年的 618 主題又改回了 " 沸騰煙火氣 ",重新聚焦 " 多快好省 "。

和徐雷的突然離開同樣蹊蹺的是王振輝和陳生強的離職。徐雷 2020 年 4 月出任京東集團的 CEO,就在同年年底京東物流 CEO 王振輝、京東數科陳生強不到 10 天的時間裏相繼離職。

彼時京東數科衝擊上市遲遲未成功,陳生強離職後由原京東集團首席合規官李婭雲接任 CEO。

王振輝更加可惜,就在其離職後的半年時間,2021 年 5 月京東物流實現在港交所上市。

僅僅是三年,整個管理層全部離開。

陳生強和王振輝離開後,京東的高管離職潮還沒有結束。

2021 年 9 月許淩離職,11 月肖軍、周伯文離職。這三位高管雖然比不上陳生強和王振輝二者的地位,卻也是京東業務層麵的核心。

公開資料顯示,許淩被號稱是京東的 " 白條之父 ",離職前擔任京東金融科技負責人,其帶隊推出業內首款信用支付產品 " 白條 ",後逐步建立起以白條、金條為主的消費金融體係。

肖軍則是物流體係的元老級別人物。肖軍於 2007 年加入京東,參與了京東早期前端網站、供應鏈係統的設計,還主導了京東配送 " 青龍係統 " 以及倉儲、售後客服等係統的設計和開發。

2016 年 5 月,京東成立 X 事業部,主攻智慧物流,研究智慧倉儲物流和無人化技術,便是由肖軍擔任 X 事業部總裁。

周伯文則是京東的 AI 領路人。

2017 年 9 月周伯文加入京東出任京東集團副總裁,負責京東 AI 研究與平台部相關業務,向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匯報。

要知道,2016 年京東雲才正式成立,被定位為電商、物流和金融科技之後京東的 " 第四駕馬車 ",周伯文當時加入京東可謂是京東雲的先鋒隊長。

京東雲作為京東的新業務並不穩定。

除了周伯文,還有申元慶此前也在 2019 年底離職。這位 2017 年才加盟京東雲的老將,此前在微軟供職 24 年,此前擔任微軟中國雲計算與企業事業部總經理,對於彼時的京東雲業務來說,申元慶可謂是真正的 " 大廠 " 來的人。

從陳生強、王振輝、徐雷,到肖軍、許淩、周伯文、申元慶,京東高管集體離職,涉及了京東物流、京東零售、京東數科(金融、雲)三大核心板塊。

尤其是,這種一年之內這麽短的時間內,離職的高管涉及到京東各個業務條線的核心崗位,這是國內互聯網大廠裏所罕見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京東高管的第一次集體離職。

2019 年,京東首席人力官隆雨、CMO 藍燁、CTO 張晨一年內相繼離開。

" 空降兵 " 為何式微," 管培派 " 能否挑起大梁?

與 BAT 的高管分部不同的是,京東沒有阿裏十八羅漢、騰訊五虎、百度七劍客、小米八大金剛等創始團隊,更多的是劉強東單槍匹馬白手起家的故事。

這就導致了京東在發展的後期需要大量的外部力量。

比如徐雷就是徐新引薦給劉強東解決缺少營銷人才問題的,隆雨加入京東前曾是劉強東的同學,劉強東邀請其加入,四度拜訪和長達半年的等待後,隆雨才最終同意。

京東的高管大多是空降而來,目標指向更明確,就是支撐起一攤業務,當然,如果業務不見起色,換人、走人也是理所當然。

我們建立在這個認知基礎上,就可以看出為何京東高管離職會出現兩個特點:一個是時間周期化,並且呈現出集體化離職現象;另一個是與業務關聯度非常高,幹不好直接走。

首先是周期性。

2021 年前後是王振輝、陳生強等一批人離職的時期,上一批離職潮是在 2019 年前後,再往前是 2015 年前後。

形成這種離職潮的原因有多種,其中有來自劉強東周期性地放權,帶來高管的引進和離開。

2010 年前後,劉強東曾對外表示:" 如果管理了十年,還不能放手,這是我的嚴重失敗。" 此後,劉強東引進了藍燁、隆雨、沈皓瑜、張晨等一批 CXO。

2013 年劉強東到哥大遊學,給京東高管放權。這場放權最終在 2016 年結束,劉強東強勢回歸,並批評公司組織效率和戰鬥力都在下降。

另一方麵則是京東業務的變動,雲、POP、O2O 等多個業務,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裏京東實際上是出於強競爭狀態,也導致了業務的起起伏伏和京東高管的起起落落。

職業經理人最怕的是去當 " 救火隊長 ":火滅了,人就該走了;火滅不了,也得撤。

京東的高管很多就是 " 救火隊長 " 的身份。

比如申元慶的引入,實際上是彌補京東入場雲服務較晚的劣勢;京東國際作為零售的短板,也是經曆了閆小兵、徐昕泉、沈皓瑜多人執掌。

因為戰略、業務失利離開京東的高管不在少數,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盒馬的侯毅。

侯毅此前是京東的首席物流規劃師,主導了京東自有倉儲和物流中心 " 亞洲一號 " 的建設。

此後在負責 O2O 項目效果不理想,侯毅離開京東創辦盒馬。據傳劉強東曾有意投資侯毅,但是侯毅兩個星期都沒有見到劉強東,直到其遇到阿裏的張勇。

尤其是,此前有報道劉強東對高管的管理風格,有報道提到," 平時開會,劉強東會直接當著所有人的麵讓你走人。被罵得狗血淋頭是是常態。"

此前劉爽的事件引起爭議,坊間消息是說起在飯局上說話惹到了劉強東,離職時另一個說法是不堪承受新通路 50 萬家門店的業績考核。

京東 POP 業務負責人也是幾經變動,從最初的程峻怡到蕢鶯春再到打散到各個事業部,有分析認為程峻怡等的離職和業績不達標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其就是在 618 前的幾日內離職的,這和劉強東 2022 年雙十二講話十分相似。

京東高管的離職原因是多重的,有企業組織架構(劉強東放權)帶來的影響,也有業務層麵變動帶來的影響,歸根到底,是信任問題。

高管們覺得劉強東不放權自己束手束腳,但在劉強東看來,每次的放權最後結果都是組織缺少效率,業務缺少競爭力,還得再重新收權。

劉強東是極其懂零售、懂電商的,第一次放權之前,劉強東每年的 618 都要親自看流量、親自看訂單量,這種親力親為在給京東上了一層保險栓之外,還給高管們帶了一層緊箍咒。

劉強東太懂零售了,以至於不相信手底下的高管們能做好,或者比他做得更好。

這幾乎是個死循環。

這就帶來了京東高管的一個新變化,那就是管培生派係開始占上風。

比如現在京東的管理層裏,CHO 和張雱京東物流 CEO 餘睿,都是京東的管培生,而且京東官網上,將餘睿描述為 " 京東自主培養起來 "。

歸根到底,為何京東高管這麽難,管培派開始占據上風,還是因為" 主仆 " 之間沒有信任。

劉強東需要的是絕對控製,是 80% 的投票權。

這就回到了最原始的問題,京東沒有創始團隊,所以管培生成為劉強東的 " 嫡係部隊 ",成為了劉強東彌補京東原始團隊 " 缺兵少將 " 的方案。

京東的高管在逐漸向管培生傾斜,起碼在劉強東的眼裏,自主培養的管培生不用費心 " 信任 " 這一環,可能會對其多一點 " 放權 "。

wyc2020 發表評論於
武大郎賣燒餅吧,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當年也是不能見容於劉強勢,於是投靠阿裏,如今已經成為阿裏係六大業務板塊之一。
懶得編筆名 發表評論於
這種精英職業管理人都有雄心壯誌,豈是一家公司留得住的?給多少錢都會走,總不能讓他們掙得比老板多吧。像京東,亞馬遜,穀歌這種公司就是創業公司的孵化器。但是隻要不是鬧翻了出去的,跟老東家保留關係才是最大的財資產
老李子 發表評論於
大牆子在明州的兩分鍾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