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脫鉤”到“去風險”:西方對華政策是如何演變的

從“脫鉤”到“去風險”:西方對華政策是如何演變的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如果外交官開始上TikTok,“去風險”肯定會成熱詞。這個詞在一些官員中間突然變得流行起來,他們都試圖掙脫中國對全球供應鏈的掌控,同時又不想跟該國完全斷絕關係,本周末七國集團會議發表的聯合公報就明確表示,這幾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目前會致力於“去風險,而不是脫鉤”。

用前者是為了聽起來更溫和、更精確。它反映了在如何應對一個更強大、更強勢的中國這個問題上,有關的討論出現了怎樣的演化。但是這個詞在金融政策領域也有著令人困擾的曆史——鑒於有關去風險的爭論還將繼續下去,我們不如做一些了解。

去風險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去風險”與中國的關聯始於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3月30日的一次講話,當時她解釋了自己為什麽與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一同出訪北京,為什麽歐洲沒有響應自特朗普總統開始的脫鉤呼籲。

“我認為與中國脫鉤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歐洲的利益,”她說。“我們的關係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的應對也不應該這樣。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需要專注於去風險,而不是脫鉤。”

德國和法國外交官此後在國際場合強調了這個詞。亞洲國家也開始對美國官員說,脫鉤太過分了,會動搖幾十年來的成功的經濟一體化。

新加坡網絡安全專員許智賢(David Koh)在采訪中說,應該以安全為目的,在某些領域要分離,某些領域要合作。

“我認為當係統可互用時,我們能得到大量經濟、社會和安全價值,”他說。“我希望我的飛機能從新加坡起飛,在北京安全降落。”

他接著說,全球化經濟擔心的是“分叉”,一邊是中國市場和製造,另一邊是得到美國認可的供應鏈。

這些言論似乎讓去風險流行起來。4月27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在一次重要政策講話中用了這個詞。

“我們追求去風險,而不是脫鉤,”他說。“去風險從根本上意味著有彈性、有實效的供應鏈,確保我們不會被任何一個國家所脅迫。”

5月17日,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 Jaishankar)也加入進來,稱“重要的是在全球經濟去風險的同時確保非常有責任心的增長”。

中國怎麽看

不出所料,對中國政府來說,“去風險”並沒有多大改善。

“去風險給人一種可能是變相脫鉤的感覺,”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在最近的一篇社論中寫道。文章認為華盛頓的做法並沒有偏離“對維持其世界主導地位的病態迷戀”。

該地區的一些評論人士也對去風險持懷疑態度。“政策的重大改變?”《南華早報》的專欄作家盧綱問道。“我對此表示懷疑。隻是聽起來沒那麽好戰;潛在的敵意依然存在。”

“去風險”的黑曆史

在進入外交語匯之前,這個詞作為對美國政府的恐怖主義和洗錢製裁的回應早已存在,指的是越界管轄。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說法,“去風險是指金融機構不加區分地終止或限製與廣泛類別客戶的業務關係,而不是分析和管理與這些客戶相關的具體風險。”

換句話說,在4月之前,“去風險”一詞通常的用途帶有“不必要的排斥”這一負麵含義。

例如,人權團體譴責銀行通過拒絕向在敘利亞等地工作的援助機構提供服務來降低風險的做法,這些銀行擔心,如果一個組織誤入向受製裁國家提供援助的灰色地帶,會受到罰款。

歐洲委員會2015年的一份報告提出了另一項批評:“去風險可能會給全球金融體係帶來進一步的風險和不透明度,因為終止賬戶關係有可能迫使實體和個人進入監管較少或不受監管的渠道。”

這意味著去風險會導致執法方麵的挑戰:各類行為者,無論是可疑的還是正當的,都進入更黑暗的角落進行創新,使他們的行為更難管理。

要點

去風險的曆史凸顯了世界民主國家麵臨的挑戰:如何與中國保持足夠的距離,以減少遭脅迫的風險,同時又不鼓勵造成不必要傷害的猜疑或任意行為。

去風險需要艱難、瑣碎的決策和解決方案。哪些半導體必須遠離中國?所有的醫療器械都需要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嗎?TikTok能做些什麽,來規避被一家中國公司擁有的風險?

去風險可能比脫鉤更圓滑。“誰不喜歡降低風險呢?”亞洲協會中國分析中心主任季北慈(Bates Gill)說。“這隻是從措辭上想了一個聰明了許多的方法來思考需要做些什麽。”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美國及其盟友將需要為一些企業進行更多的考量和監管設計,同時允許另一些企業留在中國。而中國本身也在摸索方向,努力實現自給自足。

在製裁的世界裏,從公平待遇和經濟利益中篩選風險是一項不完美的、不斷演變的挑戰——對待中國也是如此。

海之塵HZC 發表評論於
size0 發表評論於 2023-05-22 22:54:32
美國人現在買的內褲,襪子和鞋已經不是中國製造了。經濟上很難脫鉤。但是美國意識到中國是秩序挑戰者之一,俄羅斯戰後被搞定之後,中國就是那個挑戰既定國際秩序的頭號挑戰者,其經濟體量和政治製度決定的。作為世界秩序的維護者,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和政策不可能不調整
==================================================================================
說的很賤但是符合基本事實,以後中國人買的內褲和鞋子可能都不一定是中國製造了,但是逐漸全世界人民買的汽車新能源甚至以後飛機都會是中國製造的,什麽是現有國際秩序,就是美國吃肉歐洲喝湯其他人聞聞味道,中國人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我們付出了勞動,那麽也應該有權吃肉。
jw2009 發表評論於
二戰爆發後當時的盟國首先要解決的是在自己盟國的內部建立一個協調框架,所有成員國都要遵守,比如沒有一個盟軍成員國可以與德國進行單獨談判。。
這就是剛剛舉行的G7會議在做的事!
空城之主 發表評論於
弄不清這是中文版還是英語原文。紐時中文版收了錢不斷地用廢話轟炸海外華人,不犯美國的法。
tesuji 發表評論於
“去風險”是選擇性的“脫鉤”,畢竟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14億人口的市場,而這個經濟體和市場是花了30-40年建立起來的,任何和中國脫鉤的企業或國家不可能在幾十年內找到另一個“中國”,所以西方希望既能access中國這個市場但又能抑製中國的科技不會超過西方,但世界上哪有魚和熊掌都能得到的事情?
gdx2015 發表評論於
無論用什麽華麗辭藻,狼子野心一目了然!
jw2009 發表評論於
“去風險”就是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也就是說不要把供應鏈都放在中國,要把中國承擔的供應鏈比例降下來。
想象一下,如果把這個比例降低15%,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會怎麽樣?
去年年中時,拜登總統邀請了東南亞11國領導人來白宮,拿著一個長長的單子讓他們看,請他們仔細看看上麵哪些東西他們是可以生產的。。這次會議的結果已經顯現出來,那就是今天看到的中國的青年失業率。美國從去年就開始做了,現在美國要求G7的其它國家一起來做。。
mark999_2020 發表評論於
美國現在自己都很困難,還脫鉤?這是嫌自己死的還不夠快嗎?
dada2023 發表評論於

美國是真的想脫,可惜脫不了,資本不同意。
政客在資本麵前,也就是個寵物狗
藍金黃 發表評論於
翻譯有問題,應該是從脫鉤到脫險更為貼切和準確!
馬年生 發表評論於
無非是脫鉤達不成共識,找個台階下台。
心無所住 發表評論於
22年中美貿易逆差,創人類貿易史新高,美國自己脫不了鉤,創造一個“去風險”的詞,印在白旗上投降罷了。
看著吧!接下來幾個月,美國的小弟會屁顛屁顛跑到北京通共。
size0 發表評論於
美國人現在買的內褲,襪子和鞋已經不是中國製造了。經濟上很難脫鉤。但是美國意識到中國是秩序挑戰者之一,俄羅斯戰後被搞定之後,中國就是那個挑戰既定國際秩序的頭號挑戰者,其經濟體量和政治製度決定的。作為世界秩序的維護者,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和政策不可能不調整。風險,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在二戰之後建立起來的國際政治,經濟和軍事秩序被中國,伊朗,北韓和俄羅斯等挑戰者們搞垮。
藍靛廠 發表評論於
給我解釋解釋什麽特麽的叫風險
balsam_pear_k 發表評論於
掙裏子很平庸,好大喜功的小醜帝是不甘於平庸的。

seator 發表評論於 2023-05-22 21:23:00就是,本來悶頭掙裏子挺好的,上來這麽個神經病隻知道要麵子
balsam_pear_k 發表評論於
在正式場合,美歐日從來沒有說過"脫鉤",從來都是“去風險”,沒看出有什麽"演變"。基本上是掛“去風險”的頭,做盡量"脫鉤"的實。
seator 發表評論於
就是,本來悶頭掙裏子挺好的,上來這麽個神經病隻知道要麵子
不允許的筆名 發表評論於
中國自找的。

"雙贏就是中國贏兩次"是貿易戰之前很久的事,美國一直吃中國的虧,因為一直對中國存有幻想。川普把這種幻想戳破了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的真麵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