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複旦學生實習期假冒分析師 騙其他實習生為其打工

複旦學生實習期假冒分析師 騙其他實習生為其打工

文章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於 2022-06-22 19:51:0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日,假冒券商行業分析師招聘實習生的事件引發熱議。事件一出,國信證券、中金公司和德邦證券等多家券商都在近期發表了相關聲明。

比如,德邦證券發布聲明稱,關注到外界熱議的 " 實習生事件 ",該名同學於 2021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間進入德邦證券研究所實習,目前尚未入職。得知此事件後,高度重視並積極配合校方調查核實。在校方反饋明確調查結論前,將暫緩該名同學的校招錄用流程。截至發稿,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校方並未給予反饋,該名同學仍然處於暫緩錄用階段。

據悉,該同學為複旦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專業 2020 級碩士生研究生劉某,曾在多家券商實習期間,以正規分析師名義給自己招 " 小黑工 ",為自己服務,並承諾 " 實習六個月以上可獲得留用機會 "。然而,最後卻以 " 臨時縮招,卡學曆 " 為由,導致這些受騙的實習生在辛苦實習數月後得不到實習證明和背調材料,甚至錯過了應屆生身份,從而失去了秋招、春招的機會。

據證券時報,有實習生表示,自己在被騙的 10 個月裏,累計完成上百萬字的研究報告,甚至大年初一晚上都在加班。這些實習生一直以為自己在證券公司實習,結果辛苦寫出來的報告,卻被劉某以自己的名義交了上去。

對此,有律師表示,劉某的上述行為暫不構成詐騙罪,但其行為涉嫌侵犯了被騙實習生的著作權,同時涉嫌侵犯相關券商的名譽權,被騙實習生和相關券商可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采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實習生冒充券商首席招聘

今年 5 月,有網友在網絡平台發布自己作為實習生上當受騙的經曆。其中有一位實習生說道:" 我於 2021 年 7 月投遞了一家券商的行研實習,且很快收到了電話麵試。麵試結束後,一位自稱 gx 證券軍工首席的人添加了我的微信。並稱此為正式實習,實習六個月以上可以獲得留用機會。2021 年 12 月,此人要求我提交答辯報告,並很快告知我答辯通過已獲得留用。"

圖片來源:來自網絡

" 由於錄用函遲遲無法發放、實習證明開據也再三推諉,我開始心存疑慮並多次催問。2022 年 3 月,此人以‘公司臨時縮招,卡本科學曆’為由稱無法錄用。因為這一理由過於生硬,我向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求助並聯係到 gx 證券人力部門,證實了該微信並非分析師所有,且公司並無我的實習及答辯記錄。" 上述分享受騙經曆的人進一步說道。

對於為何沒能識破,這位實習生坦言,一是此人盜用的首席姓名、頭像確有其人,指導過程也有模有樣;二是此人反複向其強調此為正式實習,並發送了公司實習協議、保密協議要求填寫,以假亂真。

據證券時報和網絡爆料者稱,在多名受騙者收集並整理他們所有的證據後,基本確定該行騙者為複旦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專業 2020 級碩士生研究生劉某。

另外,也有曾受騙的實習生在網絡平台表示,冒充招聘的人已經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相信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同樣,被騙的實習生不僅在辛苦實習數月後得不到實習證明和背調材料,甚至錯過了應屆生身份,從而失去了秋招、春招的機會。

多家券商發表聲明

值得一提是,前述提到的 "gx 證券 " 在獲悉此事件後,於 5 月下旬發布了聲明稱,近期發現有外部人員冒充公司經濟研究所分析師招聘實習生。主要表現為:相關人員謊稱其為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分析師,通過微信等渠道發布招聘信息,在經過電話麵試後告知對方學生被錄為正式實習生,實習六個月以上可以獲得留用機會,並通過微信向對方學生發送了實習協議等文件,以假亂真。

該券商表示,上述不正當行為係外部人員冒充公司員工名義進行,與公司及公司員工無關。對任何冒充公司或公司工作人員的不正當行為,將采取一切必要之法律手段以追究其責任。

與此同時,中金公司也注意到虛假實習招聘這一事件,並發布了嚴正聲明。

就在該事件本以為到此結束後,有被騙的實習生爆料稱,劉某在德邦證券實習,或將被錄用。對此,德邦證券獲悉後於 6 月 10 日也發表了相關聲明:近日,關注到外界熱議的 " 實習生事件 ",並於第一時間與該名同學所在母校——複旦大學取得聯係。目前,校方已在積極調查核實中。該名同學於 2021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間進入德邦證券研究所實習,目前尚未入職。得知此事件後,高度重視並積極配合校方調查核實。在校方反饋明確調查結論前,將暫緩該名同學的校招錄用流程。

截至發稿,記者在 6 月 22 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校方並未給予反饋,該名同學仍然處於暫緩錄用階段。

被複旦大學取消優秀畢業生

律師:暫不構成詐騙罪

據證券時報,獲悉劉某係複旦大學在讀研究生的身份後,曾有被騙同學於 5 月 23 日向複旦大學校長信箱發送舉報信,舉報劉某在實習期間,私自使用證券公司員工身份私招實習生無償幫助其完成實習工作,致使多名同學上當受騙。

6 月 8 日,複旦大學 2022 年度研究生優秀畢業生擬獲得者名單公示中,經濟學院的劉某位列其中,隨後該事件在網絡平台發酵。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此後複旦大學經濟學院工作人員與受騙學生陸續進行溝通,其中提及校方不會包庇劉某。根據學院工作人員的轉述,劉某稱受騙的同學 " 不到 10 個 "。劉某還曾向學院工作人員辯解稱,每去一個新單位就把這些實習生拉上,是給他們一個新的機會。

而對於劉某被舉報後仍入選優秀畢業生擬獲得者名單,學院工作人員稱係 " 烏龍 "。據了解,目前學院對劉某采取的措施包括取消優秀畢業生等。在更新後的優秀畢業生擬獲獎者公示中,已將劉某的名字刪掉。對於被騙學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學院方麵稱尚無對應的校規進行處理。

據了解,目前被騙學生仍在推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記者就相關事宜致電劉某,對方在得知記者身份後掛斷了電話。

對此,有律師表示,劉某的上述行為暫不構成詐騙罪,但其行為涉嫌侵犯了被騙實習生的著作權,同時涉嫌侵犯相關券商的名譽權,被騙實習生和相關券商可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采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羅永浩的直播回應結束了,西貝的夜靜悄悄
一泡尿判賠海底撈220萬,警告父母管好自家熊孩子
貝索斯新妻和C羅未婚妻罕見同框,比拚30克拉鑽戒
馬斯克xAI被曝裁員至少500人,Grok 團隊是重災區
美商務部長爆料:特朗普想讓哈佛大學投建職業學校




24小時討論排行

柯克案槍手竟是出自傳統共和黨家庭 說明了什麽?
“有些人被槍殺”正常?說完,他被槍殺
川普擬對俄重大製裁,王毅:製裁隻會使問題更複雜
柯克槍擊案嫌犯:從四年總統獎學金優等生到槍手
“小黑妮”宣布結婚:從小被河南夫婦收養的巴基斯坦人
中對美晶片展開"歧視,反傾銷"調查,警告:維護國家利益
法德英發表聯合聲明 歐盟醞釀製裁以色列 停止售武
柯克遇刺案嫌犯父為警官 雙親象黨 曾扮川普過萬聖
被美拘留的韓國工人:不認為有人還想留在美國
尼泊爾誕生史上首位女總理 曾留學印度 打貪“零容忍”
美國擬對俄實施新一輪能源製裁,前提是北約停購俄石油
全網都在吵預製菜,吵的到底是什麽?
全紅嬋已到暨南大學報到,與院長蘇炳添合影留念
哈裏王子和查爾斯國王會麵,父子有望修複關係
“蘋果官網進不去”iPhone17在陸開賣 果粉熱情搶購
當輿論開始倒向對方,西貝能贏羅永浩嗎?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複旦學生實習期假冒分析師 騙其他實習生為其打工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22 19:51:09

近日,假冒券商行業分析師招聘實習生的事件引發熱議。事件一出,國信證券、中金公司和德邦證券等多家券商都在近期發表了相關聲明。

比如,德邦證券發布聲明稱,關注到外界熱議的 " 實習生事件 ",該名同學於 2021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間進入德邦證券研究所實習,目前尚未入職。得知此事件後,高度重視並積極配合校方調查核實。在校方反饋明確調查結論前,將暫緩該名同學的校招錄用流程。截至發稿,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校方並未給予反饋,該名同學仍然處於暫緩錄用階段。

據悉,該同學為複旦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專業 2020 級碩士生研究生劉某,曾在多家券商實習期間,以正規分析師名義給自己招 " 小黑工 ",為自己服務,並承諾 " 實習六個月以上可獲得留用機會 "。然而,最後卻以 " 臨時縮招,卡學曆 " 為由,導致這些受騙的實習生在辛苦實習數月後得不到實習證明和背調材料,甚至錯過了應屆生身份,從而失去了秋招、春招的機會。

據證券時報,有實習生表示,自己在被騙的 10 個月裏,累計完成上百萬字的研究報告,甚至大年初一晚上都在加班。這些實習生一直以為自己在證券公司實習,結果辛苦寫出來的報告,卻被劉某以自己的名義交了上去。

對此,有律師表示,劉某的上述行為暫不構成詐騙罪,但其行為涉嫌侵犯了被騙實習生的著作權,同時涉嫌侵犯相關券商的名譽權,被騙實習生和相關券商可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采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實習生冒充券商首席招聘

今年 5 月,有網友在網絡平台發布自己作為實習生上當受騙的經曆。其中有一位實習生說道:" 我於 2021 年 7 月投遞了一家券商的行研實習,且很快收到了電話麵試。麵試結束後,一位自稱 gx 證券軍工首席的人添加了我的微信。並稱此為正式實習,實習六個月以上可以獲得留用機會。2021 年 12 月,此人要求我提交答辯報告,並很快告知我答辯通過已獲得留用。"

圖片來源:來自網絡

" 由於錄用函遲遲無法發放、實習證明開據也再三推諉,我開始心存疑慮並多次催問。2022 年 3 月,此人以‘公司臨時縮招,卡本科學曆’為由稱無法錄用。因為這一理由過於生硬,我向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求助並聯係到 gx 證券人力部門,證實了該微信並非分析師所有,且公司並無我的實習及答辯記錄。" 上述分享受騙經曆的人進一步說道。

對於為何沒能識破,這位實習生坦言,一是此人盜用的首席姓名、頭像確有其人,指導過程也有模有樣;二是此人反複向其強調此為正式實習,並發送了公司實習協議、保密協議要求填寫,以假亂真。

據證券時報和網絡爆料者稱,在多名受騙者收集並整理他們所有的證據後,基本確定該行騙者為複旦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專業 2020 級碩士生研究生劉某。

另外,也有曾受騙的實習生在網絡平台表示,冒充招聘的人已經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相信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同樣,被騙的實習生不僅在辛苦實習數月後得不到實習證明和背調材料,甚至錯過了應屆生身份,從而失去了秋招、春招的機會。

多家券商發表聲明

值得一提是,前述提到的 "gx 證券 " 在獲悉此事件後,於 5 月下旬發布了聲明稱,近期發現有外部人員冒充公司經濟研究所分析師招聘實習生。主要表現為:相關人員謊稱其為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分析師,通過微信等渠道發布招聘信息,在經過電話麵試後告知對方學生被錄為正式實習生,實習六個月以上可以獲得留用機會,並通過微信向對方學生發送了實習協議等文件,以假亂真。

該券商表示,上述不正當行為係外部人員冒充公司員工名義進行,與公司及公司員工無關。對任何冒充公司或公司工作人員的不正當行為,將采取一切必要之法律手段以追究其責任。

與此同時,中金公司也注意到虛假實習招聘這一事件,並發布了嚴正聲明。

就在該事件本以為到此結束後,有被騙的實習生爆料稱,劉某在德邦證券實習,或將被錄用。對此,德邦證券獲悉後於 6 月 10 日也發表了相關聲明:近日,關注到外界熱議的 " 實習生事件 ",並於第一時間與該名同學所在母校——複旦大學取得聯係。目前,校方已在積極調查核實中。該名同學於 2021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間進入德邦證券研究所實習,目前尚未入職。得知此事件後,高度重視並積極配合校方調查核實。在校方反饋明確調查結論前,將暫緩該名同學的校招錄用流程。

截至發稿,記者在 6 月 22 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校方並未給予反饋,該名同學仍然處於暫緩錄用階段。

被複旦大學取消優秀畢業生

律師:暫不構成詐騙罪

據證券時報,獲悉劉某係複旦大學在讀研究生的身份後,曾有被騙同學於 5 月 23 日向複旦大學校長信箱發送舉報信,舉報劉某在實習期間,私自使用證券公司員工身份私招實習生無償幫助其完成實習工作,致使多名同學上當受騙。

6 月 8 日,複旦大學 2022 年度研究生優秀畢業生擬獲得者名單公示中,經濟學院的劉某位列其中,隨後該事件在網絡平台發酵。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此後複旦大學經濟學院工作人員與受騙學生陸續進行溝通,其中提及校方不會包庇劉某。根據學院工作人員的轉述,劉某稱受騙的同學 " 不到 10 個 "。劉某還曾向學院工作人員辯解稱,每去一個新單位就把這些實習生拉上,是給他們一個新的機會。

而對於劉某被舉報後仍入選優秀畢業生擬獲得者名單,學院工作人員稱係 " 烏龍 "。據了解,目前學院對劉某采取的措施包括取消優秀畢業生等。在更新後的優秀畢業生擬獲獎者公示中,已將劉某的名字刪掉。對於被騙學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學院方麵稱尚無對應的校規進行處理。

據了解,目前被騙學生仍在推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記者就相關事宜致電劉某,對方在得知記者身份後掛斷了電話。

對此,有律師表示,劉某的上述行為暫不構成詐騙罪,但其行為涉嫌侵犯了被騙實習生的著作權,同時涉嫌侵犯相關券商的名譽權,被騙實習生和相關券商可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采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