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漸漸“失聲”,華語樂壇要完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仙劍》要翻拍了。

聽到消息的網友內心是:







連夜抱緊原版,把《仙劍1》的評分從8.6推到了9.1。

除了“李逍遙”胡歌,“趙靈兒”劉亦菲等神仙選角。

難以複製的還有那些“不見其人,先聞其聲”

“給你的愛一直很安靜,來交換你偶爾給的關心”,“一場雨,把我困在這裏”,“壯誌淩雲幾分酬,知己難逢幾人留”……

對。

Sir說的就是原聲音樂。

今天的劇,有幾首音樂是你有印象的?

就算是熱播的,想起《人民的名義》《慶餘年》《山河令》《山海情》……

火是火,可就是帶不出一首傳唱度高的歌。

OST徹底被影視劇甩在了創作的尾端。

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播放器右下角那“貼心”的設定:跳過片頭片尾。



無論創作者和觀眾,都已經默認,片頭片尾曲沒啥可聽的,純屬浪費時間。

每看一集,還要重新聽一遍歌嗎?

在那個沒有網播,沒有快進功能的年代,答案是:

要的。

就是要等那熟悉的音樂一響,情緒醞釀,然後正片播放,才夠有儀式感。

有的人看劇,就是為了回味那首歌,可能跟著還嚎上兩句。

甚至你不看劇,流行的主題曲也可能傳遍大街小巷……

多年後。

劇情忘得七七八八了,但總有一些旋律,已經刻進了DNA。

你聽——動了,它動了。

01

從頭說起。

內地影視劇原聲最早的啟蒙,源於港台劇。

1983年3月,廣東電視台引入第一部港劇《大俠霍元甲》,反響大好。

之後在中央電視台以及各地電視台每周播出之時,收視率更是盛況空前。

這部劇在內地曾引發兩股全民熱潮:學習武術和粵語。

其中,學習粵語的初衷,就是唱好這首《萬裏長城永不倒》。

電影《你好,李煥英》裏,有這樣一幕。

沈騰扮演的沈光林,用蹩腳的粵語表演劇團文藝匯演開幕曲。

“萬裏長城永不倒,千年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這段時間裏,一個80年代的香港黃金組合不能不提:

黃霑和顧嘉輝。

太多你熟悉的主題曲,都是兩人或詞或曲。

比如1983年《射雕英雄傳之鐵血丹心》的主題曲《鐵血丹心》。

《射雕英雄傳之之華山論劍》的主題曲《世間始終你好》。

當然了,傳唱最多的,還是《上海灘》。

開頭的一句“浪奔,浪流”(long ban,long low),可能是很多人學會的第一句粵語。

在當年,電視機還沒有完全普及,《上海灘》主題曲響的地方,就一定會被圍得水泄不通。

女孩都學馮程程梳起了兩條麻花辮,男的則是戴上一條白圍巾扮許文強,滿大街望過去都是上海灘“翻版”。



《上海灘》內地播出三年後,1988年第一部台劇引入內地。

時至今日,你或許已經忘了曾經有部苦情劇叫《一剪梅》,卻絕對忘不了費玉清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一剪梅》。

多年後,這首歌已經不再專屬於費玉清一人。

一個叫尹正的男人,開發出全新的《一剪梅》2.0版本。



32年後,外網又再次翻出這首歌,在國際音樂平台Spotify上,《一剪梅》一度登頂挪威第一、瑞典第二、新西蘭第一、芬蘭第二。

“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魔性上腦。



這首歌可能是全世界不分國籍地域,全世界華人最大的公約數。

真的做到了“詞曲長留心間”。

如果說粵語還有一層語言障礙,台劇的主題曲就琅琅上口多了。

再加上當時台灣唱片業的騰飛,劇和音樂相輔相成,向整個東亞地區輸出劇集,影響力絲毫不輸TVB。

那時候,一部劇一首、甚至N首金曲,幾乎是每一部影視劇的標配。

馬景濤版《倚天屠龍記》之《刀劍如夢》《愛江山更愛美人》《倆倆相忘》、《戲說乾隆》之《問情》、《天龍八部》之《難念的經》、《孽海花》之《諾言》、《英雄少年》之《得意的笑》......

數都數不過來。





不少的歌比劇更火。

比如你可能忘了,《新鴛鴦蝴蝶夢》是台版《包青天》的主題曲。



葉倩文的代表作《瀟灑走一回》,原為《京城四少》主題曲。



劉德華的《中國人》,《路客與刀客》主題曲。



李宗盛的《凡人歌》,《碧海情天》主題曲。



1992年,有一部神劇橫空出世,後來再也沒人能夠超越。

《新白娘子傳奇》,內地重播次數最多的港台電視劇,主題曲《千年等一回》也跟著傳遍大街小巷。

你現在一說起這首歌,Sir就感覺隨時有一條古早CG的巨蛇,要轉著圈圈從屏幕衝出來。



那個時候的歌真的多到神仙打架。

就連同一部劇內部也要卷。

當年,《神雕俠侶》在TVB首播反響一般,平均收視率才29點,全年收視率中僅僅排名第5位。

沒想到的是,三年後,這部劇在內地爆紅。



原版主題曲《天下有情人》,周華健齊豫演唱。

大陸製作機構引進該劇時,換成了歌曲《歸去來》。

你覺得哪一首更經典?

好難選。

還有的主題曲,自己就可以組成一個宇宙。

瓊瑤愛情劇。

歌曲大多由瓊瑤自己填詞。

從《青青河邊草》《婉君》《一簾幽夢》,到巔峰時期的《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

這些劇的主題曲、片尾曲、插曲,無一例外,全部走紅。



你說什麽,一部劇沒有可以讓人反複聽,到KTV反複點的片頭片尾曲?

那隻能說這部劇沒!有!靈!魂!

02

千禧年後,以《流星花園》為序幕。

台灣偶像劇開始霸屏80、90後的青春,一首首流行歌曲成為時代的眼淚。

那個時候有個說法,“影視歌三棲”。

那個時候的偶像,又要演,又要唱。

憑著電視劇以及F4的超旺人氣,《流星花園》電視原聲大碟在逆市創下了30萬銷量。



2005年,另一部偶像劇《王子變青蛙》同樣引發熱潮。

以平均7.09、最高8.05的收視率,打破台灣偶像劇《流星花園》所保持的最高收視率紀錄。

男主角單均昊,自此成為第一代霸道總裁。

隨之走紅的還有明道所屬的男團183club。

同年,183club演唱的《迷魂計》《真愛》也因收錄於《王子變青蛙電視原聲帶》而走紅。





2006年,明道另一部偶像劇《星蘋果樂園》播出。

這部劇當年沒有掀起太大波瀾,倒是劇中的一首插曲脫穎而出。

它就是Sweety演唱的《櫻花草》,當年沒少引誘人給彩鈴充錢。

台劇與台灣唱片業相互打輔助,形成一種獨特的跨界捆綁關係。

比如張韶涵。

2003年,出演偶像劇《海豚灣戀人》後。

2004年1月6日,張韶涵推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Over The Rainbow》,並將片尾曲《遺失的美好》錄入專輯。



張韶涵之後,台灣偶像劇女主角不斷迭代,大多兼具歌手身份。

王心淩先後出演了《天國的嫁衣》和《微笑Pasta》兩部爆款劇,原聲帶《愛的天國》《黃昏曉》也皆由王心淩一人包攬。

但實際上,2003年《天國的嫁衣》播出的前一年,王心淩才以偶像歌手身份正式出道。



還有S.H.E《真命天女》之《星光》,楊丞琳《惡魔在身邊》之《曖昧》,Sweety《綠光森林》之《勇敢的幸福》......

皆是按照這套標準創作。

如今看來,這種創作模式似乎與前幾年的流量時代無異。

但從結果上來看,至少那5、6年,台灣偶像劇憑借這一“捆綁營銷”策略,實實在在地輸出了一首首傳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樂曲。





千禧年後的內地市場,不再是港台獨大。

這十年,在市場化浪潮下,內地電視劇產量激增,此後,電視劇市場人才、資本紛紛湧入。

2003年,內地電視劇產量正式突破萬集大關。

2007年,中國電視劇市場更是拿到了三個世界第一:觀眾數量、生產數量和播出數量的世界第一。

且與如今“一窩蜂拍同一類型劇”的模式不同,新世紀前十年的中國電視劇市場並不局限於某種特定類型,而是武俠劇、破案劇、民國劇、曆史劇、神話劇多個劇種並駕齊驅。



爆劇必爆歌,亦成為當時電視劇的潛在定律。

“出圈”的要領在於,歌曲和劇的高度契合,自帶畫麵感,旋律一出,觀眾就能自動腦補出電視劇的某個經典鏡頭。

比如2000年的《春光燦爛豬八戒》

“好春光,不如夢一場,夢裏青草香,你把夢想帶身上......”

讓人一秒銜接片頭,徐崢飾演的豬八戒一步步變身的場景。



2002年的《風雲》。

片尾《永遠永遠》的旋律,對應的是蔣勤勤飾演的明月騰空於樹林間的唯美鏡頭。



2003年的《金粉世家》。

主題曲《暗香》

當花瓣離開花朵

暗香殘留

香消在風起雨後

無人來嗅

每每聽到這幾句詞,就讓人聯想到金燕西和冷清秋躺在那一片向日葵田上。



別以為隻有偶像劇的音樂才出圈。

《康熙王朝》的《向天再借五百年》,《孝莊秘史》的《你》,《皇太子秘史》的《身影》。

古裝戲說的《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全都能自帶語音:

“天地之間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金瓦金鑾殿,皇上看不見。”

“誰說書生百無一用。”

音樂是對全劇主題的提煉,是點睛之筆。

過去的劇有多重視呢?

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作詞是編劇之一的鄒靜之,也就是和張藝謀合作了《歸來》《一秒鍾》的編劇。

《血色浪漫》,請刀郎創作的同名主題曲。

西北漢子刀郎的嗓音和音樂風格和劇再契合不過。

裏麵的插曲,秦嶺唱的《圪梁梁》《走西口》等陝北民歌,請龔琳娜錄的音。

一聲“哥哥liao,你走西口”,聽了心肝怎麽能不顫。



一首首歌,打開一扇扇記憶的大門。

是從什麽時候開始。

我們記憶中的國產劇漸漸“失聲”了呢?

03

2005年《仙劍奇俠傳》來到最鼎盛的時期。

一部劇幾乎奠定了半個娛樂圈的格局。

帶火了仙俠劇,讓這一題材一直拍到今天。

演員是誰上誰火,胡歌、劉亦菲、彭於晏、安以軒、劉品言。

這部劇播出後,VCD在大陸賣出二十多萬套,原聲唱片更於兩周內取得三十萬張的銷售紀錄。



借助著仙俠劇的勢頭,唐人先後捧紅了胡歌、劉詩詩、唐嫣、李易峰、古力娜紮等一眾小生小花。

從劇中走出的原聲音樂集更是紅遍大江南北,勢頭完全不輸當年的港台劇風潮。

可以說,有唐人的地方,就有影視金曲。



最大的功勞要數這三個人:李國立、蔡藝儂、麥振鴻。

李國立擔任唐人影視公司導演監製,《仙劍13》《步步驚心》《天外飛仙》皆是由他執導,蔡藝儂則是唐人影視公司總製作人。

這三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深受香港影視行業的影響。

李國立本身是香港人,蔡藝儂曾經在香港從事電影宣傳、香港電影金像獎製作統籌等工作。

所以,回想起來,唐人影視劇裏天馬行空的唯美浪漫,多少帶有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餘味和影子。

唐人影視劇的成功,也讓來自香港的音樂製作人麥振鴻進入創作高峰期。

早在唐人1.0時期,麥振鴻就為電視劇《天地傳說之魚美人》創作過一曲《恨愛交加》。

現在這首曲子,已是抖音小劇場上演愛恨糾纏劇情之必備BGM。



之後,《仙劍奇俠傳》第一部,麥振鴻更是一下子創作出了十九首曲子。

旋律或縹緲,或哀涼。

把人帶入如夢如幻的仙俠世界。

一首《莫失莫忘》貫穿全劇,把那種悲涼感和情義婉轉,烘托到盡。

它結構簡單,全段隻有女聲哼唱。

像童謠一樣,適用於任何“愛”的詮釋,也貫穿《仙劍》全劇。

好的OST,總是有招魂的功能。

一秒就讓那些經典的瞬間,點點滴滴,曆曆在目。

這樣的效果,很難再在新劇裏感受到了。

以至於更年輕的觀眾,已經忽略了主題曲的存在。

當然,也有一些被傳唱的影視主題曲。

比如《甄嬛傳》的《紅顏劫》,《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的《涼涼》,《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知否》,《延禧攻略》的《雪落下的聲音》......

但數量屈指可數。

質量大多不能和當年相比。

更多的歌在幹嘛?

仿佛是中學生湊數字的作文,撿的淨是好聽的詞匯,連在一起你就不知道它在說啥。

鬱可唯《誅心淚》,“哪怕不能長相守,也無悔愛過,誅心的淚輕柔,打在心口”;

尚雯婕《若燕》,“誰提筆情字連綿著塵緣,誰策馬瀟瀟暢飲思念,一曲紅顏,江山萬卷”;

張碧晨《血如墨》,“參不透命運,背離我的初心,生死往來如浮萍,我拚上所有,換心中無慮”。

作詞是誰呢?

反正和古風生成器生成的沒啥區別。

作曲更是水過鴨背,聽完即忘。

一首主題曲的空洞和幹癟,反映出的是劇同樣的內核

台詞是廢話文學,歌是晚會歌曲。

毫無表達,也毫無內涵,無論用多大的嗓門,也沒人會去聽那是什麽聲音。



反過來看《仙劍奇俠傳》。

唱的是仙俠風,更是每個角色真切的情感,和他們的命運。

林月如有《莫失莫忘》《一直很安靜》。

李逍遙有《逍遙歎》《仙俠奇緣》。

趙靈兒有《桃花島》《六月的雨》。

這其中,以林月如的《一直很安靜》最為糾葛傷感。

給你的愛一直很安靜

來交換你偶爾給的關心

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

我卻始終不能有姓名



去年年底,TMEA騰訊音樂盛典公布樂壇“年度十大熱歌”,網友說的都是——華語樂壇要完。



也是,就連整個樂壇的環境都如此,我們還能對影視劇主題曲期待什麽?

那些我們琅琅上口的主題曲。

不是影視劇走過場的陪襯,音樂可以有它獨立的生命。

它們背後的作者:黃霑、顧家輝,還有李宗盛、羅大佑、左宏元、陳耀川、張宇……

風格各異,或磅礴,或婉轉,或深情,或豪情。

一首歌,是一份情,是一場夢。

它被我們共享,在人群中傳遞。

是讓人心緊緊相連的盛會,又可以讓你隨時重聚。

在同一個時間坐在電視機前,聽同一首歌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大家在分流的屏幕裏,各自跳過片頭,和影視金曲相忘於江湖。

再見了。

何時還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