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倒眾人推?
據中國媒體報道,多家商務合作品牌已經宣布解除與李雲迪的合作關係,中國音樂家協會也宣布,因李雲迪涉嫌嫖娼被拘留一事產生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決定取消他的會員資格。
在社交平台上,李雲迪事件也成為熱議話題。在新浪微博擁有2千多萬粉絲的李雲迪目前賬號暫時處於"禁言狀態",其相關個人超話也顯示"因違反社區公約"而被禁言。
李雲迪近期參加芒果TV綜藝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他在10月15日還發布了一條相關的宣傳微博。不過他個人形象"塌房"也導致這檔綜藝節目不得不連夜趕工,把視頻中李雲迪的所有鏡頭打上馬賽克,甚至出現了鋼琴鍵盤在飛舞,卻不見彈奏者的"詭異"畫麵。
公眾"吃瓜"樂此不疲?
近年來因為醜聞而倒台的藝人不勝枚舉,從強奸到嫖娼,從逃稅到"政治立場"問題,一旦出事,就會滿盤皆輸。李雲迪也不例外。多家媒體在盤點他的"風流情史",還扒出來他"並非首次嫖娼被抓"。李雲迪微博被禁言之前發布的貼子下麵,不乏"嫖老師你好"這樣的諷刺熱評。
此外還有不少網絡文章分析了李雲迪從"鋼琴王子"到"流量藝人"的轉變,批評他鋼琴演奏水準下降。
微信公眾號"海邊的西塞羅"對李雲迪的評價是"放著鋼琴演奏家不當,非要去當藝人賺快錢,當了藝人又不看風向,頂風招嫖被拘"。不過該文也指出,其實除了這件事之外,同時間值得引發輿論關注的新聞事件還有很多,但是卻沒有李雲迪這檔子事兒的熱度高,從受眾的角度來說,是"對藝人窺私欲的情緒使然"。
法學專家質疑:涉嫌嫖娼人員是否應該被通報?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韓旭在微信公眾號"庭立方"撰文指出,官方向社會通報此事,並沒有法律上的授權,因為李雲迪涉嫌嫖娼之事尚未受到司法審查,在法院判定其有罪之前應該遵守"無罪推定"原則,況且即使他嫖娼之事證據確鑿,也隻是行政違法,其社會危害性小於刑事犯罪。
這位法學專家還指出,根據中國《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其中也包括隱私權。公開"通報"對行為人造成的社會懲罰,不亞於行政拘留和罰款所帶來的痛苦。嫖娼導致的"道德汙名化",使得行為人麵臨著被整個社會乃至家庭所拋棄。這就是"通報"超出行政處罰本身的"溢出效應"。
韓旭認為,在網絡信息時代,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如何保護個人隱私是一個重大課題,如果在執法中不能牢固樹立"人權保障"的理念,那麽"法治政府和法治國家永遠不可能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