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美國10萬人加入罷工潮 美媒:工人們再也無法忍受了

美國10萬人加入罷工潮 美媒:工人們再也無法忍受了

文章來源: 鳳凰網 於 2021-10-17 19:01:5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工人正處於一種戰鬥狀態。”



“美國工人們受夠了,他們正在展示自己的力量。”

“這是美國工人們的反抗。”

近段時間,美國工人頻頻成為各大美媒報道的主角。新冠疫情暴發近兩年後,伴隨著美國供應鏈危機和高居不下的通脹率,一場罷工浪潮正在全美機械、食品、醫療、娛樂等行業加速蔓延,加劇著美國勞動力短缺的危機。

彭博社數據顯示,美國已有約10萬名工會工人正在罷工或準備罷工;僅在最近兩個月,全美就已有近40家工廠爆發了罷工事件,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另據美國勞工部10月最新數據,全美8月有430萬人辭職,數據創下20年來新高;辭職率高達2.9%,更刷新了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值。

在美國媒體看來,這場正在發酵的罷工由諸多因素共同推動。工人們意識到,他們在疫情期間工作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相比於公司掙得的利潤,他們有權要求更好的福利待遇;而緊俏的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增加了談判的籌碼。此外,媒體的關注和部分政治力量的支持,也為他們爭取權益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罷工是人們內心不安的表現之一,突顯出一種普遍的挫敗感。”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托德·瓦尚(Todd Vachon)說,“盡管我無法預測一場持久變革的發生,但現在看來這將成為現實。”

“我們的忍耐已經到達了極限”

據彭博社報道,10月以來,從美國機械、食品生產線上的工人,到馬薩諸塞州的護士和肯塔基州的釀酒師,再到好萊塢的工作人員,全美各行各業超過10萬名工人要麽正在罷工、要麽正準備罷工。

本周四(14日),在拒絕了公司提高工資和福利待遇的臨時協議後,美國機械設備生產商約翰迪爾公司(John Deere)約1萬名工人已經開始罷工。就在數天之前,美國知名食品企業家樂氏 (Kellogg's)也爆發了規模為1400人的罷工事件,這些工人對每周7天工作製和退休製度感到不滿。

除了已經暴發的罷工外,全美其他工會也在籌備類似的行動:由於受法律限製,飛行員無法實施罷工,美國航空公司(AAL)的飛行員選擇22日在邁阿密機場舉行抗議,表達對工作條件和航班調度的不滿。

“我們的忍耐已經達到了極限。”一位美國航空公司員工說道。

彭博社:這是屬於美國工會的時刻,配圖為15日約翰迪爾公司罷工的員工

此外,擁有6萬名成員的好萊塢工會正準備在下周一(18日)舉行罷工,以抗議員工就餐時間不足和周末休息等基本生活質量問題。這次罷工一旦實施,可能會導致多部電影、電視劇和流媒體劇作製作中斷,將成為好萊塢工會128年曆史上的首起罷工事件。

據彭博社統計數據,自8月1日以來,全美有近40家工廠舉行了罷工,這一數字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美國左翼雜誌《雅各賓(Jacobin)》:美國工人們正處在戰鬥狀態

“參加罷工反映出廣大工人階級不安的情緒。”《紐約時報》注意到,全球知名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7月的統計顯示,美國有48%的工人“正在考慮跳槽”。美國勞工部1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全美辭職人數達到了430萬人,辭職率為2.9%,雙雙達到曆史新高。其中,餐廳、酒店和醫療保健行業成為工人們辭職或轉崗的高發地,因為這些在行業工作的人麵臨著更高的感染風險。

美國工人反思:為何我要呆在這個糟糕的崗位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指出,在美國疫情暴發19個月後,勞動力市場正以一種數十年來從未見過的方式發生改變。在這種改變中,雇員而非雇主占據了主導地位,這讓工會得以施展自己的影響。彭博社同樣提到,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後,美國工會工人們突然發現,他們突然在工資和福利談判中占據了上風。

美媒注意到,在一係列罷工事件中,絕大多數的,和潛在的罷工者都是第一次這麽做。包括疫情、通脹、供應鏈危機在內的一係列相關事件,激起了他們與公司談判的勇氣,“他們決定拿回那些本屬於自己的東西”。

CNN:美國勞工們正在展現自己的力量

在罷工背後的諸多因素中,首先便是美國低收入群體麵臨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美國9月生活成本再度上升,令通脹率維持在30年高位,甚至可能會“波及”到明年。9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增長了0.4%,食品、住房和汽油的價格上漲推動了大部分的CPI漲幅。

CNN在報道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雖然美國是一個富裕國家,但這個國家工人的收入待遇卻非常糟糕。在2019年,典型男性工人的收入相較於40年前幾乎沒有增長。在持續增長的通脹麵前,許多低收入工人的家庭生活受到了嚴重破壞。

除了經濟層麵的因素,美國工人們獲得的假期也相比於其他發達國家少得多;還有很多美國工人感到自己並沒有受到雇主和客戶的尊重。在最近一項針對餐廳員工的調查中,高達6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受到了顧客的“蔑視”。

“疫情讓許多美國工人重新思考他們的生活,他們正在反思自己為何還要呆在這樣糟糕的工作崗位上。”《紐約時報》寫道。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同樣認為,疫情讓工人有時間重新考慮他們的工作重點,這場疫情提醒工人們: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工作但無法獲得相應的回報。

美國《紐約時報》:美國工人的反抗

“新冠疫情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因為你不僅會在工作中受傷,還可能為此喪命。”美國勞工關係協會勞工教育研究主任凱特·布朗芬布倫納(Kate Bronfenbrenner)說,“工人們感覺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努力地工作,但這又是為了什麽?”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教授凱瑟琳·菲斯克(Catherine Fisk)給出了相同的觀點。“他們麵臨著高死亡率,但卻負擔不起住房和醫療保健費用,以至於出現了現在這種絕望而激進的情緒。”

“在疫情中,許多堅持工作的工人受到了公眾支持,他們被認為是社會“不可或缺的勞動者”,然而公司卻沒采取必要措施獎勵他們的犧牲。”美國勞工聯合會-主席利茲·舒勒(Liz Shuler)13日在華盛頓的一次演講中說,“員工厭倦了前一天受到感謝,第二天卻被當作可有可無的人。”

美媒認為,對與那些生活麵臨的巨大壓力、付出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的美國工人來說,公司利潤的增長同樣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刺激,因為公司並未與他們分享收益。

彭博社援引的一份文件透露,由於疫情封鎖,人們更多選擇在家中烹飪,主營麥片的美國食品企業家樂氏(Kellogg's)從中獲益頗豐。2021年該公司利潤達到了創紀錄的41億美元,公司CEO史蒂文·卡希爾蘭(Steven Cahillane)去年獲得了價值1167萬美元的薪酬。

“疫情期間,工人們拚命生產滿足麥片增長的需求。但現在他們還在忍受著長時間的工作,卻沒有享受到公司利潤增長帶來的好處。”羅格斯大學勞動關係教授貝卡·吉萬(Rebecca Givan)說。

值得注意的是,受工人辭職率攀升的影響,美國勞動力市場麵臨著嚴重的工人短缺。美勞工部報告顯示,全美勞動力短缺的情況比之前預測的還要嚴重,今年7月美國空缺職位數達到1110萬,是自200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盡管8月這一數字下降到1040萬,但供需市場仍處於嚴重失衡狀態。

也正是勞動力市場處於“用工荒”,美國工人們不必擔心自己會被輕易取代,這增加了他們談判的籌碼。

“坦白講,在這個勞動力短缺的時期,為了留住工人,作為一個雇主你不得不提供更好的培訓和福利。”美國獨立研究機構Beacon Economics LLC的創始合夥人克裏斯·索恩伯格(Chris Thornberg)表示,“工人們能感覺到,他們處在主導地位。”

美國的PNC金融服務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格斯·福徹(Gus Faucher)說,對工人而言,“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或者想要加薪,在目前的環境下,很容易找到一份新工作。我們看到人們正在用腳投票。”

“勞動力市場或發生持久性的變革”

目前,這場蔓延全美多個行業的罷工潮仍未出現緩解的跡象。

全球領先的審計、稅務和谘詢事務所網絡RSM首席經濟學家喬·布魯修拉斯(Joe Brusuelas)認為,從短期來看,工人短缺將繼續導致全球經濟的重新開放複雜化,生產成本和商品價格上漲,加劇供應鏈壓力、產品短缺和航運延誤等問題。而長期而言,美國工人們將會有更強的信心去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

“這種轉變不僅僅是經濟學角度上,更是美國工人對生活質量和目標的更廣泛的重新評估。”布魯修拉斯說,在上世紀的大蕭條後美國已經很久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這種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依然需要時間來消化。”

“罷工是人們內心不安的表現之一,突顯出一種普遍的挫敗感。”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托德·瓦尚(Todd Vachon)說,“盡管我無法預測一場持久變革的發生,但現在看來這將成為現實。”

CNN評論道,如今時機成熟了,工人們明確無誤地展現出了自己的態度,正如一名罷工工人所描述的那樣,罷工不再是孤立的感覺,“勞動者終於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陳立人案再次提審:不認罪 曝正麵照 律師曝諸多內幕
南京偽娘阿紅,為什麽能吸引這麽多男的睡覺?
亞裔8歲女童因煙花爆炸身亡 社區募捐助單親媽度難關
青島大學熱死的宿管大爺,現代奴工製度的現實案例
鄭州流氓團體公園“獵GAY”事件 網民批“仇恨犯罪”

24小時討論排行

紐約時報:為什麽美國人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電動汽車
特朗普自爆曾向習普放話:若攻台,攻烏則"炸爛"北京,莫斯科
特朗普政府計劃:全麵禁止中國購買美國農地
貝森特:美國今年以來已從關稅措施中獲得約1000億收入
夏令營遭衝毀前開心合照曝光 怕遭捲走身上寫名字
馬斯克:曝光“愛潑斯坦案”將成為“美國黨”優先事項
美國得州洪災已致109死161失蹤,其中包括12名兒童
川普稱“習近平攻台就炸爛北京” 中媒集體噤聲
莫迪政府:印度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國家之一
中國大學生沒冷氣中暑送醫 留學生蓋棉吹空調片瘋傳!
稀土的代價:中國主產區被汙染的水源和傷痕累累的山丘
中國女星巴黎驚險遇劫 高速公路被攔 爆窗搶包…
中國到達了一個裏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鄧聿文:習近平權力被削弱?我沒看見
川普喊不公平!要求南韓自行負擔軍事防衛費用
川普又飆粗口:普京扔過來一堆“屁話” 結果啥用沒有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美國10萬人加入罷工潮 美媒:工人們再也無法忍受了

鳳凰網 2021-10-17 19:01:51

“美國工人正處於一種戰鬥狀態。”



“美國工人們受夠了,他們正在展示自己的力量。”

“這是美國工人們的反抗。”

近段時間,美國工人頻頻成為各大美媒報道的主角。新冠疫情暴發近兩年後,伴隨著美國供應鏈危機和高居不下的通脹率,一場罷工浪潮正在全美機械、食品、醫療、娛樂等行業加速蔓延,加劇著美國勞動力短缺的危機。

彭博社數據顯示,美國已有約10萬名工會工人正在罷工或準備罷工;僅在最近兩個月,全美就已有近40家工廠爆發了罷工事件,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另據美國勞工部10月最新數據,全美8月有430萬人辭職,數據創下20年來新高;辭職率高達2.9%,更刷新了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值。

在美國媒體看來,這場正在發酵的罷工由諸多因素共同推動。工人們意識到,他們在疫情期間工作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相比於公司掙得的利潤,他們有權要求更好的福利待遇;而緊俏的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增加了談判的籌碼。此外,媒體的關注和部分政治力量的支持,也為他們爭取權益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罷工是人們內心不安的表現之一,突顯出一種普遍的挫敗感。”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托德·瓦尚(Todd Vachon)說,“盡管我無法預測一場持久變革的發生,但現在看來這將成為現實。”

“我們的忍耐已經到達了極限”

據彭博社報道,10月以來,從美國機械、食品生產線上的工人,到馬薩諸塞州的護士和肯塔基州的釀酒師,再到好萊塢的工作人員,全美各行各業超過10萬名工人要麽正在罷工、要麽正準備罷工。

本周四(14日),在拒絕了公司提高工資和福利待遇的臨時協議後,美國機械設備生產商約翰迪爾公司(John Deere)約1萬名工人已經開始罷工。就在數天之前,美國知名食品企業家樂氏 (Kellogg's)也爆發了規模為1400人的罷工事件,這些工人對每周7天工作製和退休製度感到不滿。

除了已經暴發的罷工外,全美其他工會也在籌備類似的行動:由於受法律限製,飛行員無法實施罷工,美國航空公司(AAL)的飛行員選擇22日在邁阿密機場舉行抗議,表達對工作條件和航班調度的不滿。

“我們的忍耐已經達到了極限。”一位美國航空公司員工說道。

彭博社:這是屬於美國工會的時刻,配圖為15日約翰迪爾公司罷工的員工

此外,擁有6萬名成員的好萊塢工會正準備在下周一(18日)舉行罷工,以抗議員工就餐時間不足和周末休息等基本生活質量問題。這次罷工一旦實施,可能會導致多部電影、電視劇和流媒體劇作製作中斷,將成為好萊塢工會128年曆史上的首起罷工事件。

據彭博社統計數據,自8月1日以來,全美有近40家工廠舉行了罷工,這一數字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美國左翼雜誌《雅各賓(Jacobin)》:美國工人們正處在戰鬥狀態

“參加罷工反映出廣大工人階級不安的情緒。”《紐約時報》注意到,全球知名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7月的統計顯示,美國有48%的工人“正在考慮跳槽”。美國勞工部1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全美辭職人數達到了430萬人,辭職率為2.9%,雙雙達到曆史新高。其中,餐廳、酒店和醫療保健行業成為工人們辭職或轉崗的高發地,因為這些在行業工作的人麵臨著更高的感染風險。

美國工人反思:為何我要呆在這個糟糕的崗位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指出,在美國疫情暴發19個月後,勞動力市場正以一種數十年來從未見過的方式發生改變。在這種改變中,雇員而非雇主占據了主導地位,這讓工會得以施展自己的影響。彭博社同樣提到,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後,美國工會工人們突然發現,他們突然在工資和福利談判中占據了上風。

美媒注意到,在一係列罷工事件中,絕大多數的,和潛在的罷工者都是第一次這麽做。包括疫情、通脹、供應鏈危機在內的一係列相關事件,激起了他們與公司談判的勇氣,“他們決定拿回那些本屬於自己的東西”。

CNN:美國勞工們正在展現自己的力量

在罷工背後的諸多因素中,首先便是美國低收入群體麵臨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美國9月生活成本再度上升,令通脹率維持在30年高位,甚至可能會“波及”到明年。9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增長了0.4%,食品、住房和汽油的價格上漲推動了大部分的CPI漲幅。

CNN在報道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雖然美國是一個富裕國家,但這個國家工人的收入待遇卻非常糟糕。在2019年,典型男性工人的收入相較於40年前幾乎沒有增長。在持續增長的通脹麵前,許多低收入工人的家庭生活受到了嚴重破壞。

除了經濟層麵的因素,美國工人們獲得的假期也相比於其他發達國家少得多;還有很多美國工人感到自己並沒有受到雇主和客戶的尊重。在最近一項針對餐廳員工的調查中,高達6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受到了顧客的“蔑視”。

“疫情讓許多美國工人重新思考他們的生活,他們正在反思自己為何還要呆在這樣糟糕的工作崗位上。”《紐約時報》寫道。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同樣認為,疫情讓工人有時間重新考慮他們的工作重點,這場疫情提醒工人們: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工作但無法獲得相應的回報。

美國《紐約時報》:美國工人的反抗

“新冠疫情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因為你不僅會在工作中受傷,還可能為此喪命。”美國勞工關係協會勞工教育研究主任凱特·布朗芬布倫納(Kate Bronfenbrenner)說,“工人們感覺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努力地工作,但這又是為了什麽?”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教授凱瑟琳·菲斯克(Catherine Fisk)給出了相同的觀點。“他們麵臨著高死亡率,但卻負擔不起住房和醫療保健費用,以至於出現了現在這種絕望而激進的情緒。”

“在疫情中,許多堅持工作的工人受到了公眾支持,他們被認為是社會“不可或缺的勞動者”,然而公司卻沒采取必要措施獎勵他們的犧牲。”美國勞工聯合會-主席利茲·舒勒(Liz Shuler)13日在華盛頓的一次演講中說,“員工厭倦了前一天受到感謝,第二天卻被當作可有可無的人。”

美媒認為,對與那些生活麵臨的巨大壓力、付出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的美國工人來說,公司利潤的增長同樣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刺激,因為公司並未與他們分享收益。

彭博社援引的一份文件透露,由於疫情封鎖,人們更多選擇在家中烹飪,主營麥片的美國食品企業家樂氏(Kellogg's)從中獲益頗豐。2021年該公司利潤達到了創紀錄的41億美元,公司CEO史蒂文·卡希爾蘭(Steven Cahillane)去年獲得了價值1167萬美元的薪酬。

“疫情期間,工人們拚命生產滿足麥片增長的需求。但現在他們還在忍受著長時間的工作,卻沒有享受到公司利潤增長帶來的好處。”羅格斯大學勞動關係教授貝卡·吉萬(Rebecca Givan)說。

值得注意的是,受工人辭職率攀升的影響,美國勞動力市場麵臨著嚴重的工人短缺。美勞工部報告顯示,全美勞動力短缺的情況比之前預測的還要嚴重,今年7月美國空缺職位數達到1110萬,是自200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盡管8月這一數字下降到1040萬,但供需市場仍處於嚴重失衡狀態。

也正是勞動力市場處於“用工荒”,美國工人們不必擔心自己會被輕易取代,這增加了他們談判的籌碼。

“坦白講,在這個勞動力短缺的時期,為了留住工人,作為一個雇主你不得不提供更好的培訓和福利。”美國獨立研究機構Beacon Economics LLC的創始合夥人克裏斯·索恩伯格(Chris Thornberg)表示,“工人們能感覺到,他們處在主導地位。”

美國的PNC金融服務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格斯·福徹(Gus Faucher)說,對工人而言,“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或者想要加薪,在目前的環境下,很容易找到一份新工作。我們看到人們正在用腳投票。”

“勞動力市場或發生持久性的變革”

目前,這場蔓延全美多個行業的罷工潮仍未出現緩解的跡象。

全球領先的審計、稅務和谘詢事務所網絡RSM首席經濟學家喬·布魯修拉斯(Joe Brusuelas)認為,從短期來看,工人短缺將繼續導致全球經濟的重新開放複雜化,生產成本和商品價格上漲,加劇供應鏈壓力、產品短缺和航運延誤等問題。而長期而言,美國工人們將會有更強的信心去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

“這種轉變不僅僅是經濟學角度上,更是美國工人對生活質量和目標的更廣泛的重新評估。”布魯修拉斯說,在上世紀的大蕭條後美國已經很久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這種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依然需要時間來消化。”

“罷工是人們內心不安的表現之一,突顯出一種普遍的挫敗感。”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托德·瓦尚(Todd Vachon)說,“盡管我無法預測一場持久變革的發生,但現在看來這將成為現實。”

CNN評論道,如今時機成熟了,工人們明確無誤地展現出了自己的態度,正如一名罷工工人所描述的那樣,罷工不再是孤立的感覺,“勞動者終於做好了戰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