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現場:德國之聲記者遭鄭州民眾攔堵 兩位女子身份神秘

現場:德國之聲記者遭鄭州民眾攔堵 兩位女子身份神秘

文章來源: 多維 於 2021-07-25 09:54:1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河南暴雨之後,一名德國之聲駐華記者於7月24日在鄭州報道時,因被認作是正在拍攝抹黑中國新聞的BBC記者遭到鄭州民眾的圍堵引發關注。

7月24日,大陸微博用戶@vanessa言午發布兩段視頻,一名外媒記者與陪同人員一起,試圖在剛剛遭遇極端特大暴雨後的鄭州采訪,遭到鄭州民眾的抗議和阻攔。

大陸觀察者網報道稱,這名外媒記者是德國之聲(DW)駐北京記者馬蒂亞斯·比靈格(Mathias Bölinger)。他在德國之聲24日發布的新聞短片中,神色局促,停頓頗多,但依舊不忘借河南災情抹黑中國。

德國之聲記者鄭州遭民眾圍堵。(微博@vanessa言午)

綠衣人員對灰衣女子說:“他(比靈格)代表國際發聲,我更希望他能夠真正幫到我們”。(微博@vanessa言午)

德國之聲記者比靈格。(微博@vanessa言午)

綠衣女子高舉雙手:“大家都聽我說,不要著急......大家聽我說!”(微博@vanessa言午)

德國之聲記者報道畫麵。(Twitter@RealYunyun2020)

德國之聲記者個人推特。(Twitter@mare_porter)

輿論關注德國之聲記者。(Twitter@RealYunyun2020)

據悉,比靈格於7月22日啟程前往河南。縱觀他的推特(Twitter),多有轉發、撰寫抹黑中國新疆和香港事務的推文。

此外有網友稱,在鄭州街頭為德國之聲記者解圍的是《洛杉磯時報》北京首席ALICE Su同學。從小在香港、台灣、加州和上海生活。畢業於普林斯頓和北京大學,應該又是學傳媒新聞的,之前在中東當了4年的自由職業者。

此人推特置頂貼是抹黑新疆的專題報道。從Alice Su的推文得知了鄭州群眾後續對兩人的態度:解釋完之後,群眾相信了他們的說法。有一位黑衣女士還說:這兩位是德國朋友,大家應該歡迎。大家鼓掌,一位群眾說抱歉。

ALICE Su的信息。(微博@水果蛋糕大概十一點)

此外,BBC記者7月22日發布消息稱“地鐵上的乘客被扔在站台上等死”,此言論遭到網友反駁:“我就在鄭州,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沒有任何人被丟在地鐵上等死。”“不要刻意抹黑中國,請用事實說出鄭州水災的真相!”

中國媒體《環球時報》發表評論稱,因為憤怒於BBC等外媒對河南水災等的不客觀報道,有人在網上呼籲警惕他們在鄭州的采訪,甚至主張在鄭州找到他們,上述摩擦不知是否與那些呼籲有關。

《環球時報》認為,中國公眾對西方媒體的報道產生憤怒情緒完全事出有因。西方媒體長期扮演了抹黑中國的角色,對西方社會形成偏執的對華看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西方媒體在編造一個針對中國的超級謊言,它們的一些在華記者在這當中扮演了活躍角色,有些人的報道嚴重違反新聞從業人員基本道德,西方媒體顯然需要圍繞中國報道開展集體反思,真正回歸新聞報道的客觀原則。

該媒體總編輯胡錫進表示,強烈不建議各地民眾對西方記者個體進行現場圍堵。在那些記者沒有破壞性卷入並幹預事態本身,而是作為采訪者進行記錄的時候,不宜以強製方式阻止他們的拍攝等。

他指出,第一,這無助於阻止那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發生的事情開展負麵報道,扭轉不了他們的視角和態度,反而可能會給他們宣傳自己在中國的報道受到“衝擊”和“打壓”提供現場素材,使他們在西方的語境下進一步抹黑中國更加振振有詞。

第二,這樣的摩擦會高抬那些西方媒體,他們可以借此炫耀自己在中國多麽“受到重視”。事實上,那些西方“主流媒體”的影響力都在下降,有些下降得還非常厲害,描述自己在中國“被重視”“受打壓”已經成為他們在西方自抬身價的常用套路之一。

胡錫進表示,中國社會對那些西方“主流媒體”影響力的很多印象還停留在互聯網時代之前。那些媒體當然仍有影響,但已遠不如前,他們急迫想圍繞中國搞事,彰顯自己維護西方利益的“不可取代”作用,在中國碰瓷對他們自我炒作有著特殊意義,我們不能遂了他們的願。

《環球時報》主張,要以更加恰當的方式與西方輿論機構博弈,中國公眾對他們的強烈不滿要更加有效地表達出來,包括被采訪的中國人完全可以毫不客氣地對那些西方媒體提出批評。在他們的報道發出後,如果有嚴重不實之處,中國被采訪者應高聲抗議,讓那些西方記者和他們所屬的媒體付出聲譽代價等等。

胡錫進並主張,不與出現在事發地現場的西方記者直接衝突,不給他們攻擊中國社會提供篡改、利用現場素材的額外機會。

查看評論(77)

24小時熱點排行

宗慶後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主動又熱情 看對方眼神…
宗馥莉的媽媽 才是狠人 以柔克剛 有容乃大
員工曝:“影子夫人”和宗慶後美國領證 不滿宗馥莉折騰
知情人士:宗慶後不止四孩 顧慮公眾形象未入家譜
宗馥莉叔叔批她自私:要那麽多錢幹麽 天堂又不能用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好感度反超,美國全球民調出現“逆轉”
美女議員AOC稱川普是“強奸犯” 白宮官員:可悲可憐
國會推"尊嚴法案" 非法移民交$7000 可申請永久身份
有損國格!一切西方偽史論 本質都是辱華的高級黑
華裔夫婦瘋狂代孕案中案:保姆涉虐童遭FBI通緝
消息人士:特朗普對俄變臉,普京“並不畏懼”
巴西咖啡恐大漲!業者搶50%關稅前加速向美國運貨
別被川普“臨陣軟腳”騙了 他要的就是關稅!越高越好…
全美炸鍋!華裔夫婦找代孕瘋狂生21娃 被剝奪監護權
中國學生湧入伊利諾伊“玉米地”,中餐也“火”了
川普健康又“出事”?神秘瘀青曝光 白宮急回應!
泰國高僧史詩級性醜聞:8萬張照片 5600段視頻
受賄3.43億,西藏自治區黨委原書記吳英傑被判死緩
卡爾森率領憂心忡忡的MAGA鬥士們 質疑特朗普
iPhone稀土不靠中國!蘋果砸5億建立美國供應鏈
全球民調曝"對中國改觀",美國好感度僅剩3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現場:德國之聲記者遭鄭州民眾攔堵 兩位女子身份神秘

多維 2021-07-25 09:54:10

河南暴雨之後,一名德國之聲駐華記者於7月24日在鄭州報道時,因被認作是正在拍攝抹黑中國新聞的BBC記者遭到鄭州民眾的圍堵引發關注。

7月24日,大陸微博用戶@vanessa言午發布兩段視頻,一名外媒記者與陪同人員一起,試圖在剛剛遭遇極端特大暴雨後的鄭州采訪,遭到鄭州民眾的抗議和阻攔。

大陸觀察者網報道稱,這名外媒記者是德國之聲(DW)駐北京記者馬蒂亞斯·比靈格(Mathias Bölinger)。他在德國之聲24日發布的新聞短片中,神色局促,停頓頗多,但依舊不忘借河南災情抹黑中國。

德國之聲記者鄭州遭民眾圍堵。(微博@vanessa言午)

綠衣人員對灰衣女子說:“他(比靈格)代表國際發聲,我更希望他能夠真正幫到我們”。(微博@vanessa言午)

德國之聲記者比靈格。(微博@vanessa言午)

綠衣女子高舉雙手:“大家都聽我說,不要著急......大家聽我說!”(微博@vanessa言午)

德國之聲記者報道畫麵。(Twitter@RealYunyun2020)

德國之聲記者個人推特。(Twitter@mare_porter)

輿論關注德國之聲記者。(Twitter@RealYunyun2020)

據悉,比靈格於7月22日啟程前往河南。縱觀他的推特(Twitter),多有轉發、撰寫抹黑中國新疆和香港事務的推文。

此外有網友稱,在鄭州街頭為德國之聲記者解圍的是《洛杉磯時報》北京首席ALICE Su同學。從小在香港、台灣、加州和上海生活。畢業於普林斯頓和北京大學,應該又是學傳媒新聞的,之前在中東當了4年的自由職業者。

此人推特置頂貼是抹黑新疆的專題報道。從Alice Su的推文得知了鄭州群眾後續對兩人的態度:解釋完之後,群眾相信了他們的說法。有一位黑衣女士還說:這兩位是德國朋友,大家應該歡迎。大家鼓掌,一位群眾說抱歉。

ALICE Su的信息。(微博@水果蛋糕大概十一點)

此外,BBC記者7月22日發布消息稱“地鐵上的乘客被扔在站台上等死”,此言論遭到網友反駁:“我就在鄭州,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沒有任何人被丟在地鐵上等死。”“不要刻意抹黑中國,請用事實說出鄭州水災的真相!”

中國媒體《環球時報》發表評論稱,因為憤怒於BBC等外媒對河南水災等的不客觀報道,有人在網上呼籲警惕他們在鄭州的采訪,甚至主張在鄭州找到他們,上述摩擦不知是否與那些呼籲有關。

《環球時報》認為,中國公眾對西方媒體的報道產生憤怒情緒完全事出有因。西方媒體長期扮演了抹黑中國的角色,對西方社會形成偏執的對華看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西方媒體在編造一個針對中國的超級謊言,它們的一些在華記者在這當中扮演了活躍角色,有些人的報道嚴重違反新聞從業人員基本道德,西方媒體顯然需要圍繞中國報道開展集體反思,真正回歸新聞報道的客觀原則。

該媒體總編輯胡錫進表示,強烈不建議各地民眾對西方記者個體進行現場圍堵。在那些記者沒有破壞性卷入並幹預事態本身,而是作為采訪者進行記錄的時候,不宜以強製方式阻止他們的拍攝等。

他指出,第一,這無助於阻止那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發生的事情開展負麵報道,扭轉不了他們的視角和態度,反而可能會給他們宣傳自己在中國的報道受到“衝擊”和“打壓”提供現場素材,使他們在西方的語境下進一步抹黑中國更加振振有詞。

第二,這樣的摩擦會高抬那些西方媒體,他們可以借此炫耀自己在中國多麽“受到重視”。事實上,那些西方“主流媒體”的影響力都在下降,有些下降得還非常厲害,描述自己在中國“被重視”“受打壓”已經成為他們在西方自抬身價的常用套路之一。

胡錫進表示,中國社會對那些西方“主流媒體”影響力的很多印象還停留在互聯網時代之前。那些媒體當然仍有影響,但已遠不如前,他們急迫想圍繞中國搞事,彰顯自己維護西方利益的“不可取代”作用,在中國碰瓷對他們自我炒作有著特殊意義,我們不能遂了他們的願。

《環球時報》主張,要以更加恰當的方式與西方輿論機構博弈,中國公眾對他們的強烈不滿要更加有效地表達出來,包括被采訪的中國人完全可以毫不客氣地對那些西方媒體提出批評。在他們的報道發出後,如果有嚴重不實之處,中國被采訪者應高聲抗議,讓那些西方記者和他們所屬的媒體付出聲譽代價等等。

胡錫進並主張,不與出現在事發地現場的西方記者直接衝突,不給他們攻擊中國社會提供篡改、利用現場素材的額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