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博士生汪昶行,與妻子蓋頭是本科和研究生時期的校友,兩人結婚後,汪昶行就將原本一個人居住的一套187㎡的房子進行改造,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一點一點堆滿自己心愛的物品,布置成理想中的家。
妻子習慣斷舍離,衣服再貴也舍得扔,鞋子隻有三四雙,丈夫卻十分念舊,從來隻買不扔。
Kaws限量版的人物、奈良美智的白犬音響、塞滿一整麵牆的變形金剛……家裏堆滿了從七大洲、五十幾個國家、三百多個城市淘回來的各種古董老貨。收回來的潮鞋因為實在太多,隻能囤在廁所裏。
汪昶行說:“人生就是要玩物喪誌,追求一個東西,就要追到極致。”
汪昶行和蓋頭在上海的家,緊挨著蘇州河。
這是汪昶行在2013年買下的,當時是想作為婚房,但因為一直沒機會結婚,就這麽一直空置著。直到2016年,才和太太一起搬了進來。
房子挺大,有187平米。顏色和物件都過於豐富,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混搭的家。汪昶行說,剛開始這隻是一套格局普通的商品房,他們用了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才逐漸把它變成現在的樣子。
學霸追上學渣的愛情故事 兩個人的緣分很深,本科、研究生都是校友。在同濟大學念本科的時候,汪昶行是學生會會長,算是學校裏麵的風雲人物。而蓋頭隻是大學裏默默無聞的一名普通學生。她說,每次經過學生會門口,都會看到牆上掛著大大的會長頭像,覺得他是高不可攀的人物。
之後,兩個人不約而同地去了米蘭的同一所大學念研究生。巧的是,蓋頭的室友熱情好客,請過所有當時在米蘭的中國留學生到家裏吃飯,唯獨隻有汪昶行一次也沒來過。蓋頭說:“本來我們是有機會很早就認識的,因為他太高冷。”AD
△房子平麵圖直到2015年,蓋頭手頭上有一個項目需要找室內設計師,朋友介紹了汪昶行給她認識。蓋頭開玩笑說:
“我是甲方,他是乙方,我是業主,他是設計師,有沒有一種屌絲逆襲的感覺?”兩個人認識之後,發現彼此之間原來有很多交集,在2016年就結了婚。結婚之後,汪昶行將自己原本一個人居住的一套房子,進行改造。
因為是房型方正的商品房,大部分的空間都規劃得非常好,並不能做太多的空間調整,所以他們隻將靠近客廳的一個小房間的牆麵拆掉,將它與客廳打通,打通之後形成了一個客廳和書房的貫通區域。
他們用黃銅將L型的承重牆包裹起來,並做了一個黃金書架。黃銅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表麵材質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汪昶行說:“你半年前來看,這個黃銅會更加偏黃一點,現在顏色會更深一點,以後還會不一樣。”
原先的主臥空間非常大,但夫妻倆覺得,臥室隻是睡覺休息的地方,所以將主臥的一部分空間做成了步入式衣帽間。這樣的臥室對夫妻倆來說,大小正好。
故宮紅、孔雀綠, 作為中國人,家就得有點中式風 盡管兩個人都有留學的經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汪昶行覺得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越來越多。現在,很多人家裏都會往北歐、日本這種比較簡約的感覺靠,但汪昶行認為,作為中國人,家還是要有些中式風。
茶室用了故宮紅,其實是一種朱砂紅,書房則用了孔雀綠。“中國皇家宮廷裏麵,它的顏色是非常大膽的,會用綠色,紅色,包括一些比較跳的藍色、金色等等。”汪昶行覺得,在一些不會久待的小空間裏麵,其實是非常適合用這些古典的顏色去搭配的,這樣會讓整個空間顯得比較特別,帶出一些中式的味道,也能給人帶來一些創作靈感。
如果再有一兩件能體現中國文化的老東西,比如一幅字畫、一把椅子、一件瓷器,就能夠有效地體現出中國人家裏的感覺。
但家畢竟不是博物館,不應該哪裏都那麽戲劇化,所以在臥室、客廳這些地方,夫妻倆用的還是白色這樣比較明快的顏色。
買古董,就跟女人買衣服一樣 汪昶行是個很愛逛古董商店的人。在紐約做訪問學者的時候,他一周要去4、5次古董店,隻要是Google地圖上標注的古董店,他基本都跑過了。兩個人認識之後,去了很多地方旅遊,去過了七大洲、五十幾個國家、三百多個城市,沿途當然也少不了買買買,隻不過買的不是衣服包包,而是收藏品。
現在的家裏,堆滿了他們旅遊時候購買的各種收藏品,有奈良美智的白犬音響、Kaws的限量版人物、俄國藝術家馬列維特的人物雕像、包豪斯的石膏建築模型、法國設計師Philippe
Starck設計的榨汁機等等。蓋頭開玩笑說,丈夫逛古董店就像女人購買衣服一樣:“看中以後,會一直在那家店不停徘徊,了解那件古董的曆史與工藝,在老板麵前刷存在感、建立友誼,希望之後在價格方麵能得到一個優惠,還會為了一件古董翻遍數據、查閱曆史資料,他很享受整個與店老板交流的過程。”
汪昶行買古董也有自己的原則:“我不會去考慮市場價格,不喜歡的東西,哪怕是20塊也不會去買,喜歡的東西,再貴也要買回來。”
主臥的兩邊,放了兩把黃銅椅子,是夫妻倆在逛巴黎的舊貨市場購買回來的,是屬於19世紀的黃銅椅,替代了傳統意義上床頭櫃的功能。
汪昶行非常喜歡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他認為那個時期的上海是最迷人、最繁華的,是一個紙醉金迷的大都會。因為不能穿越過去,於是隻能通過收藏與那個時代有關的東西,包括文字、音樂、電影、家具來更加了解那個年代。
客廳的五鬥櫃是典型的海派家具,整體使用的是柚木的材料,門板上有點像教堂彩色的玻璃,中西混搭,是海派家具的典型樣式。
情人椅,是汪昶行在上海一家老家具的買手店裏麵買到的。看到的時候,它被放在了一個角落,布滿了灰塵。但因為椅子獨特的造型,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想起自己在法國也看到過類似這樣的椅子。買回來後,他做了一些簡單的處理,後來發現這其實是一張情人椅,是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坐的一種椅子,坐在上麵正好可以臉對臉看著對方,形式很好玩。
男生瘋狂買買買,女生習慣斷舍離 汪昶行是一個念舊的人,他隻買不扔,家裏的物件堆得越來越多。大型的物件都沒辦法放在家裏,隻能放到工作室,現在工作室裏還囤著二十多把椅子,也快塞不下了。“有很多人會刪朋友圈、微博什麽的,我就不會,而且我過一段時間就要去懷舊,去看一下以前發過的東西。”
除了收藏老物件、古董家具,汪昶行也很愛收藏球鞋,喬丹鞋有一百多雙。蓋頭說:“有一段時間他瘋狂迷戀這些鞋子,現在已經打入冷宮,在另外一個廁所囤著。”
家裏還放著父親送給汪昶行的一幅《心經》,是父親親手書寫的,他隔三差五總要去看看,提醒自己要保持一個好的心境:“我現在離《心經》差得十萬八千裏,所以要經常去看看。”
相反,太太蓋頭卻是一個很容易斷舍離的人。衣服包包都不多,鞋子隻有三四雙。而且無論這些東西多貴,穿舊了她就會扔掉,對於物質她沒有很大興趣:“對於我來說沒有那種執念,沒有什麽限量版,一定要去買,沒有,買不到就買不到。”
為此,兩個人也鬧過不少矛盾。蓋頭說:“你讓他扔一件變形金剛,他能跟你幹架,絕對不行。”汪昶行卻堅持認為自己目前過不了斷舍離的生活:“我是一個浮躁的人,還是想要有這麽多物件陪伴我的一個狀態。”
博士人設崩塌,
人生就是要玩物喪誌 由於太愛玩、太愛買,汪昶行回到同濟大學念博士、準備注冊的第一天,就被老師質疑,他真的是來念書的嗎?汪昶行則認為,這是對博士的一種刻板印象,為什麽博士一定要戴眼鏡、長得像一個學者的樣子?而他就是要打破這種傳統思維:“我的博士人設已經坍塌了,我覺得人生就是要玩物喪誌。”
很多人覺得玩物喪誌是一個貶義詞,但在他看來,人生少了玩物才叫喪誌,要有一種玩物的精神,追求一個東西追求到極致。不是說一個事情做到百分之五十,就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對我來說,生活就是要花最大的精力來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即使是喪誌了,這也是我想要追求的一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