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在一場悼念亞特蘭大槍擊案受害者的燭光晚會後,居住在麻州波士頓的14歲亞裔美國人Phoebe靈感湧動,當晚回到家就寫出一首歌曲,成為當地“停止仇恨亞裔”
(Stop Asian Hate)運動的一個亮點。
“是時候了,讓我們發出聲音,”她在這首《生為亞裔我自豪》的歌中寫道。 “生為亞裔我們自豪,安靜無聲不是我們的選擇。”
Phobe在美國出生,在中國度過童年,五年前隨家人搬來波士頓的萊克星敦鎮(Lexington),在當地一所音樂學校讀高中。
發生在3月16日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的一家按摩院的槍擊案造成8人死亡,其中6名是亞裔女性。這一事件震驚了美國的亞裔社區,觸發了美國最近的“停止仇恨亞裔”
運動。過去幾個星期裏,各州紛紛舉行支持亞裔的反歧視、反暴力的遊行集會。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亞裔站出來呼籲平等,抵製仇恨。
Phoebe所在的鎮是美國獨立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這裏由於教育體係完善、種族多元等因素吸引了許多中產亞裔定居,目前亞裔占總人口的將近30%。這些亞裔的受教育水平比全美國平均水平高,並且生活相對富裕。鎮上的警察很少收到與種族相關的犯罪報告,但即便如此,亞特蘭大槍擊案讓居住在這裏的許多亞裔都深刻地感覺到惶恐和不安。
“我以前經常一個人出去慢跑,現在不去了,”Phobe在BBC中文的訪問中說。
槍擊發生後,她在中國的親人紛紛打來電話問候,與她一起生活的媽媽也幾乎每天叮囑她,出門要格外小心,時刻對周圍環境保持警覺。
前所未有的衝擊
“盡管這種暴力事件是零星的,但對人心理的影響是持續的、普遍的”,居住在萊鎮的華裔美國人王華對BBC中文說。他是波士頓大學工程學院的副教授,兼任新英格蘭華人聯盟(New
England Chinese-American
Alliance)共同主席。該聯盟最近召集了近60個亞裔組織和團體一起舉辦“停止仇恨亞裔”集會。
在美國生活了30多年的王華已經對根植在美國社會中的種族歧視、甚至暴力事件見慣不怪了,但他認為,這次亞特蘭大槍擊案帶來的震撼和衝擊比以往都大。
“一下子就感覺到,真正的危險跟自己拉近了”,王華說。
亞特蘭大槍擊後,他開始擔心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天天囑托去紐約考察學校的大兒子注意安全,提醒他:“現在的紐約跟你以前去的都不一樣,到了酒店一定要告訴我們”。他自己也開始參加自我防衛的課程,學習防身術,這是作為學者的他從來沒有想過的事。
盡管警方還未認定這次槍擊是出於種族動機,但包括王華在內的許多亞裔早已認為這是因仇視亞裔而起。而且,在他們看來,這起案件的發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過去兩年裏,美國和中國兩個大國之間的對抗目不暇接。衝突從貿易開始,蔓延至科技、軍事、教育、媒體等多個領域,後來發展到雙方相互製裁官員,互關領事館。兩國關係急速下滑,各行各業的美國華裔幾乎都深刻地感受到這些衝突對自身帶來的影響。
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社會遭到重創,數十萬人染病死亡,數百萬人失業。去年大選臨近時,前總統特朗普加大指責中國是社會悲劇的源頭,在多個重要場合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恐華情緒在美國社會上蔓延,許多華裔、甚至同樣擁有黃皮膚的亞裔成為受攻擊目標,遭到口頭辱罵或身體襲擊,有些甚至造成死亡。
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等團體發起 “停止仇恨亞裔和太平洋島居民”(Stop AAPI
Hate)的項目,從去年3月開始在美國全國範圍內收集有關仇視亞裔的舉報。根據最新數據,一年來收到近3800起報告,其中涉及口頭騷擾、回避及人身攻擊的案例占多數。
萊鎮被認為是非常安全的地方,但過去一年中,王華也聽人說過,小孩在學校被叫“病毒”,被其他小孩排斥。“這真的是文明社會應該有的生活嗎?”王華說許多像他這樣的人會發出這樣的詰問。
亞特蘭大發生槍擊案後,“亞裔社區的情緒集中爆發了”,王華說。
幾個星期以來,王華的團隊陸續舉辦講座,談社區參與和教育決策,並邀請老師教授如何自我防衛。他還聯合麻州其他亞裔協會一起,跨越八個鎮舉行以“反仇恨,傳播愛”為主題的馬拉鬆接力集會,參與者在每一站舉起標語,號召平等。
3月21日,萊鎮的華人協會為槍擊案受害者舉辦燭光悼念晚會。Phoebe為了緩解連日恐懼,也主動到簽名站做義工。當晚,許多人在新冠疫情仍未受控的情況下走出家門,聚在一起相互支持,並舉起蠟燭哀悼受害者,為他們的家人寫下鼓勵的話。這些場景觸動了Phoebe,讓她產生作曲的想法。
“我沒有想太多,這首歌就從腦子裏出來了,”Phoebe說,她回家後半小時就完成了歌曲。
這首歌受到當地一些青年教育者和音樂家的賞識,他們組件建了團隊,邀請了波士頓16所學校的近20名亞裔青少年共同演唱,並製作成MV。4月11日,這些少年在當地一場集會上演唱歌曲,呼籲學校把亞裔美國人的曆史和文化納入高中課程。
“我希望讓大家知道,我們青少年也可以發聲,可以推動事情改變”,Phoebe說。她剛來美國時不敢說話,怕別人嘲笑她英文不好,但現在意識到,隻有自己先自信起來,才能吸引他人關注。
在此前之前,Phoebe很少參加遊行集會,更沒有在集會上發過言,表達過自己的想法。這次因為一首歌曲而受到關注,走出反對歧視的第一步,是當地眾多亞裔共同激勵的結果。
不再沉默的亞裔
伯克利音樂學院的老師、馬來西亞裔的Edvard
Lee也加入了當地的反歧視運動。他負責為《生為亞裔我自豪》編曲,指導Phoebe演唱和錄音。亞特蘭大槍擊案發生後,他所在的學校立即向學生和家長發出電郵,告誡大家外出時保持警惕。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我感到一股力量,於是問她,‘你願意將這首歌分享給社區嗎?“ Edvard Lee回憶。
征得同意後,他立即聯絡校內和音樂室的朋友,為製作MV做準備。“因為這首歌,大家凝聚在一起,這是音樂帶來的力量”,Edvard
Lee說。
人近中年的Edvard Lee在20年前來到美國。
他說,那個年代沒有社交媒體,新聞傳播得很慢,很難號召亞裔群體聚集在一起相互支持,很多人也選擇默默承受。但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渠道將訴求傳播出去,作為老一輩移民,他希望將未來寄托給像Phoebe一樣的青少年,用音樂這種藝術為他們的想法創造空間,讓更多作品踏足社區。
此時的Phoebe已經忘記了當初聽到亞特蘭大槍擊案時的震驚和恐懼,她帶著自己的歌,與十幾位少年一起,在11日舉辦的集會上唱歌,並發表演說。她的媽媽也由當初害怕女兒曝光的擔憂轉為支持。
“震驚和悲傷是很正常的,但現在要開始改變,讓未來不要再有悲劇發生,大家要齊心,一起創造改變”,Phoebe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