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裘蒂:正如特朗普在撕裂美國,他也在撕裂美國華人的歸屬感,美國華人內部政治趨向的分裂已無法避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 劉裘蒂
首先,不要問我誰將是美國下一任總統。美國大選選情現在是死纏膠著。也別問我拜登是不是穩贏,特朗普是不是會狂勝。盡管拜登在全國性民調上目前領先特朗普接近或超過兩位數字的百分點,但不同政治歸屬感的觀察家,都認為對方的數據是錯的,而且是絕對錯的。
正如特朗普正在撕裂美國,他也正在撕裂美國華人的歸屬感。
亞裔對選情的影響力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今年5月發布的研究數據,在美國主要的種族和族裔群體中,亞裔美國人是合格選民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今年將有超過1100萬的人有資格投票(年齡在18歲及以上的美國公民),占全國合格選民的近5%。他們也是唯一的主要族裔群體,其中歸化的公民,而非美國出生的公民,占合格選民的大多數。
2000-2020年的20年之間,美國亞裔符合資格的選民人數增加了一倍多,達139%。拉美裔選民的增長速度相近(121%),但黑人和白人選民的增長速度則慢得多(分別是33%和7%)。
歸化移民是亞洲選民快速增長的主力。美國的選舉法規定,當移民歸化成為美國公民後,他們就有資格參與聯邦選舉。在2000年至最近的選舉年(中期選舉)2018年之間,亞洲移民合格選民的數量從330萬增加了一倍多,達到690萬。截至2018年,歸化公民約占美國亞裔合格選民的三分之二。
盡管預計今年亞裔美國人將占美國合格選民的4.7%,但這一比例仍低於亞裔在美國總人口中所占比例(5.6%)。造成這種差異的部分原因是有450萬成年亞裔移民不是公民,因此無法投票,這個群體包括永久居民(綠卡持有人)和正在申請成為永久居民的人,在美國持臨時簽證的人,以及非法移民。 這些群體約占美國亞洲總人口的四分之一(24%)。在美國,還有350萬亞裔(占亞裔總人口的19%)在18歲以下,因此他們沒有投票權。在美國1820萬亞裔中,大約有十分之六(57%)是合格的選民。
美國亞裔選民是一個多元化的群體,合格選民的來源國可以追溯到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次大陸國家。美國亞太裔組織(AAPI)於2018年進行的一項數據調查發現,政黨標識隨來源國而異,比如整體上越南裔美國人(42%)比一般亞裔美國人(28%)更有可能為共和黨人;而印度裔美國人最有可能是民主黨人,其中50%自我標識為民主黨人,隻有18%是共和黨。
符合資格的亞裔選民分散在美國各地,但超過一半的亞裔選民居住在三個州,35%(360萬)在加利福尼亞州。亞裔選民人數第二多的是紐約州(92萬),再次是德克薩斯州(69.8萬)。加州和紐約州都是傳統的“藍州”(大麵積傾向民主黨的州)。但也有評論家認為,今年加州有不少民主黨傾向的選民會倒戈支持共和黨。
亞裔和華裔的投票取向
美國亞太裔組織AAPI從7月15日至9月10日的調查顯示,今年54%的亞裔美國人將投票支持拜登,而大約30%的亞裔美國人會選擇支持特朗普。另有15%的人表示他們還沒有決定。設計這項調查的加州大學裏弗賽德分校公共政策和政治學教授拉馬克裏希南認為,這些數據顯示,雖然過去的選舉表明亞裔美國人向民主黨靠攏,但今年的研調結果顯示這個族群正在轉右。也就是說,特朗普和支持他的保守派勢力實際上已經在亞裔選民中取得了一些進展。
在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之後,穆斯林、阿拉伯、錫克教徒和南亞裔族群在美國遭受了歧視和仇恨襲擊。美國亞裔選民總體上向左靠攏,因為許多人認為民主黨人是反對種族歧視的強大政黨。但特朗普上台以後,整體亞裔反而有向右靠攏的政治取向。特朗普成功地煽動了“我們vs.他們”之間的勢不兩立。
但隻有16%美國華人公開識別為共和黨人。拉瑪克裏希南認為,特朗普的反華言論和政策似乎已經使部分美國華人對“特朗普現象”失去熱情。台灣裔的楊安澤參加民主黨初選也可能有所影響。
2016年美國大選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領頭進行一項多種族的政治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約25%的美籍華人支持特朗普。這是首次有華人如此熱烈支持一名候選人。雖然特朗普支持者未必是華人的大多數,甚至也不占中國移民的大多數,但他們非常有組織,比如北美華人特朗普助選團(CAFT)。他們通過積極的網頁和社交媒體(特別是微信)策略,保持很高的能見度。
而2020年大選,海外不少自由派華人支持特朗普,他們許多是“筆杆子”,發聲強悍而有力道。
為何“川粉”仍然對特朗普不離不棄?
由於白人基督徒群體對特朗普的基本盤效應,可以說華人中的特朗普鐵杆粉絲非基督徒群體莫屬。
最近有朋友轉來了朋友圈流傳的一幀圖片,顯示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也有大幅廣告看板寫著:“美國華人支持特朗普,我們已經逃離了社會主義。”
特朗普成功地把民主黨定性為“社會主義”。他公開宣稱:“這次選舉將決定,我們是拯救美國夢,還是允許社會主義議程破壞我們珍視的命運。”
但事實上,特朗普對民主黨的刻畫並不符合拜登提出的政策綱領,以及曆屆民主黨執政的實際記錄。大多數民主黨人都不是社會主義者。在24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中,隻有佛蒙特州參議員伯尼•桑德斯認為自己是民主社會主義者。另外,特朗普喜歡找茬的政壇新秀紐約州代表亞曆山大•奧卡西奧•科特茲,借著在民主社會主義平台上競選聲名鵠起。
盡管比幾年前更為左傾,但民主黨的主流意識拒絕了社會主義標簽。甚至算是比較激進的伊麗莎白•沃倫在2020年民主黨初選中也自稱“骨子裏是個資本主義者”。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都提出增加聯邦政府對醫療、教育和環境的承諾。這些政策通常需要大幅增加政府開支,提高稅收,增加公共部門在私人市場中的作用,以及扭轉特朗普政府放鬆政府管製的舉措。
但反諷的是,特朗普政府也有不少政府幹預市場經濟的措施,比如今年5月,美國農業部為因特朗普與中國的貿易戰而受到傷害的農民提供160億美元援助。共和黨所推動的政策也不斷為企業提供各種資助,被桑德斯稱之為“企業社會主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認為,美國人熱愛社會保障製度,但害怕“社會主義”。特朗普正在利用這一心理弱點,為其選舉造勢。
《文學城》的民意研調
堪稱美國華人第一門戶網站的《文學城》在9月29日進行了網上民意調研,這是目前唯一針對美國華人而組織的公開性民意調查。在3715個回複中,68%支持特朗普,25.5%支持拜登。
53.2%自認為是共和黨,13.4%有共和黨傾向,10.8% 表明是民主黨人,17%表示無特定黨派或傾向。
美籍華人支持特朗普,部分因為在教育和移民法令等議題上,特朗普的政策更加符合華人的利益。盡管華人是美國的少數族裔,但不少華人認為教育方麵的平權法案損害自身利益。傳統上民主黨支持平權法案,一些華人因此支持共和黨和特朗普。
我本來以為教育種族平權問題可能是華人支持特朗普的首要原因,但調查的結果並不盡然。在大選最受關切的議題中,美國經濟議題最高(62.8%),其次是個人安全與社會穩定(58.5%),中美關係(51.2%),美國國家安全(50.2%)。教育議題與移民問題(都是32.3%)與新冠疫情(31%)屬同一級別。對特朗普稅表問題的關切隻占了5.7%。
《文學城》的調查可能更多反映的是其本身的讀者構成屬性。《文學城》CEO林文表示,平台核心的年齡層是35歲到60歲,代表的是有經濟基礎的中國新移民,所以偏向於共和黨。
相形之下,唐人街的老移民應該更偏向民主黨,另外唐人街基本都在藍州。
2018年馬裏蘭州參議員選舉民主黨候選人提名、美國全球創新聯盟主席辛紅軍認為:“今年的選舉將是勢均力敵的選舉,目前還不知道誰會當選。各種媒體及渠道的預測,都有偏向性,很難相信辨認。華人,據我觀察,在特朗普不斷挑起種族話題攻擊後,可能會有更多人改變主意,轉投拜登。”
華人選民的選擇
美國華人選民(包括中國大陸和港澳台的新移民)的總數達到257.6萬人,占亞裔選民的23.4%,占2020年全美選民的1.1%左右。從普選的人口指數來說,這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關鍵是,基於美國選舉人團製度,華人是否能在關鍵州起到關鍵作用?
盡管亞裔美國人是合格選民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但根據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9月底發布的研究數據,拉美裔選民對今年選舉的影響可能加重。在所有50個州中,非拉美裔的白人合格選民的比例在2000-2018年下降,甚至有十個州的白人合格選民的比例出現兩位數下降。而在同一時期,拉美裔選民在每個州的選民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這些趨勢在關鍵州,例如佛羅裏達州和亞利桑那州,也尤為明顯,這顯示拉美裔可能對2020年大選至關重要。在佛羅裏達州,2018年有20%的合格選民是拉美裔,幾乎是2000年的兩倍。在新關鍵州亞利桑那州,2018年,拉美裔成年人約占所有合格選民的四分之一(24%),自2000年以來增長了8個百分點。
我認為,特朗普不惜用“中國病毒”給華人戴上標簽,這顯示其競選團隊幕後的大數據分析,特朗普認為通過這個標簽可以為抗疫不力卸責,也意味著迎合他的基本盤比獲取華人支持更為重要。
而不少華人“川粉”選民支持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因此沒有所謂的“糾結”。
同時,也有支持特朗普的美國華人辯護說,特朗普說的是來自中國的病毒,而不是指責華裔美國人。這顯示不少華人“川粉”選擇切割自己的身份。
長期關注美國華人的政治參與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終身教授吳旭認為,華人無視“中國病毒”說而繼續挺特朗普有幾個原因:今年上半年出現的種族衝突和警察暴力等事件引發的各州社會暴動,實際上是對兩黨比較大的考驗。特朗普堅持講“法律與秩序”,在大層麵上其實是給從事商業的華人小經濟實體帶來保障,因此他們肯定支持“法律與秩序”。
吳旭說:“而民主黨的立場支持少數族群的抗爭,這對華人的社區和商鋪帶來衝擊,我覺得部分可以抵消特朗普鼓動白人至上主義的這個成分。”除了特朗普的移民和教育政策對華人有利外,畢竟特朗普執政的整體經濟政策,包括減稅和刺激政策之類,其實對少數族裔的經濟狀況,都有好的影響。
吳旭認為:“最重要的是,其實特朗普的‘中國病毒說’,在後期的角度也有了一些變化,因為他把瞄準的重點指向了中國的執政黨,而不是針對華人的種族主義,所以我覺得就從這點上來講,就並不足以打消原本‘川粉’對他的支持。”
整體而言,即使華人的選擇對2020年的大選結果影響不大,但美國華人內部政治趨向的分裂已無法避免,而新一代的中國移民,與其他美國亞裔的利害關係也可能漸行漸遠。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