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去世前9天,他在ICU度過最後一個生日!看完淚崩(組圖)

去世前9天,他在ICU度過最後一個生日!看完淚崩

文章來源: 錢江晚報 於 2019-07-10 18:56:1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孫國強去世後的一百多天裏,兒子孫傑和女兒孫琳腦海裏時常浮現最後和父親共處的畫麵:病危的父親強打著精神坐在病床上,麵前放著一隻水果蛋糕,親友和護士圍著他唱生日快樂歌……




視頻截圖



  這是孫國強54歲生日,也是他人生最後一個生日,慶生的地點是浙大四院重症監護室(ICU)。隨後,他便陷入了深深的昏迷中,並在九天後去世。

  冷冰冰的病號服和顏色鮮豔的水果蛋糕,呼吸機嗡嗡的運轉聲和愉悅歡快的曲調,親友喜悅和憂傷混雜的神情……這些鮮明的對比都折射了ICU的矛盾特質——

  正如浙大四院ICU護士長張劍春所說:ICU可能是世界上最違背人性的地方,但我們盡力為病人帶去人性化的關懷,哪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病情惡化住進重症監護室

  子女想為他過最後一個生日

  前不久,孫國強去世一百天,家人在義烏農村為他舉辦了傳統的悼念儀式,他們正在努力走出告別至親的悲傷。

  苦苦抗爭半年,孫國強沒能成功戰勝病魔。但在浙大四院ICU護士們的幫助下,他在人生最後幾天度過了一個意義不凡的生日。

  去年11月,有30幾年抽煙史的孫國強突然咯血,隨後在浙大四院被確診為肺癌中晚期,馬上入院治療。

  由於發現太晚,手術和放化療的治療效果都不佳,病情急劇惡化。今年3月初,他突然失去意識,被緊急送到ICU進行治療。

  春光明媚的三月,每年都是這個家庭翹首期盼的日子,因為孫國強的生日是農曆二月初六,對應公曆常常就在三月。

  往年,孫傑和孫琳都會從義烏城裏回農村老家為老爸慶生,買個生日蛋糕,做上一桌好菜,陪他喝上幾杯。這幾年,老爸的生日願望都是子女早日成家。

  今年,被陰霾籠罩的家人心照不宣地避開這個敏感的日子。但隨著生日臨近,兄妹倆還是覺得要像往常一樣給老爸過生日,他們心裏都清楚,這可能是他人生最後一個生日了。

  兄妹倆商量好後,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護士。他們心裏很忐忑,ICU管理嚴格,家屬探望的時間和人數都有明確的限製,院方未必會同意這個“不情之請”。

  但沒想到,張劍春護士長不僅一口答應,還馬上叮囑護士們準備些裝飾品,給病房添些生日會的氛圍。

       嘴插呼吸機,頭戴生日皇冠

  他在ICU度過最後一個生日

  3月21日下午2點到3點,孫國強的妻子和兒女跟其他病人家屬一起走進ICU,這是醫院常規的探視時間。

  住進ICU後,孫國強一直插著呼吸機,像所有癌症晚期的病人一樣承受著難以忍受的癌痛。大部分時間,護士通過鎮痛、鎮靜等方式緩解他的痛苦,讓他在生命最後一程舒適一些。

  那天,ICU護士吳青青輕輕喚醒了孫國強,攙扶他坐起來。他的病床和平時不太一樣,兩串小紅燈籠掛在床邊,疊好的千紙鶴貼在查房的電腦上,他坐起來後一眼就能看到。

  探視期間,一家四口坐在一起說了些家常話,妻子一直鼓勵他樂觀,要聽護士的話,“他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我們沒告訴他多嚴重,怕他接受不了。”

  3點過後,其他病人的家屬陸續離開病房,吳青青破例讓孫國強的親友拎著水果蛋糕走了進來。ICU的日子晝夜不分,他根本不記得當天是自己的生日,看到蛋糕後眼睛一下子亮了,插著管子的嘴巴使勁兒發出一點聲音。

  大家把“5”和“4”形狀的蠟燭插到蛋糕上,又給他戴上了生日的皇冠,由於ICU禁止明火,他們沒有點燃蠟燭,關燈的儀式也免了,簡簡單單圍在病床邊唱了首生日快樂歌。盡管每個人都努力擠出一個開心的笑容,但依然能捕捉到他們笑容背後的不舍和悲傷。

  唱完歌後,親友又在護士的引導下齊聲說了好幾遍“生日快樂”,好像這樣可以把他今後無法慶祝的生日都給祝福一遍。

  而孫國強,已經迫不及待要切蛋糕了。妻子抓著他的手,手把手跟他一起切下一片蛋糕。切蛋糕前,他還主動伸手去拔蠟燭。大家都猜測,他是用這個動作來代替吹蠟燭。




病人主動去拔下蠟燭



  雖然隻有短短幾分鍾,但興奮過頭的孫國強已經顯出疲態,護士為他打了鎮靜,他再次緩緩睡去。這個生日蛋糕,壽星自己無法享用,親友也沒有心情吃,最後留給了ICU的護士們,感謝他們平日對病人的悉心照料。

  生日過完後,孫國強就長時間陷入昏睡狀態,九天後離世。(文中患者及家屬名字均為化名)

       浙大四院ICU護士長張劍春:

  我們或許無法百分百“治愈”

  但起碼做到百分百“安慰”

  如果一個ICU病人的跳脫出病危的身體,站在上帝視角審視他在ICU的生活,那他一定為自己感到悲哀——

  脫光了衣服躺在病床上,全身上下插滿管子。為了避免你拔掉它們,你的手腳被束縛得無法動彈。你想說話,卻發現發不出一絲聲音。耳邊機器頻繁發出警報,醫護人員穿梭其中搶救。你的兩邊躺著同樣像行屍走肉的病人,你的家人被隔絕在厚厚的大門之外……在這裏,你失去了一切生而為人應該擁有的尊嚴。

  作為一名資深的ICU護士長,張劍春從來不避諱ICU的“去人性化”,她認為這個她奉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簡直不是人待的”。

  她把ICU比喻成一個生死決鬥的戰場,看不見刀光劍影,聽不到槍林彈雨,但從來都是荊棘密布、險象環生。當醫護人員爭分多秒地和病魔做鬥爭時,人性和尊嚴不可避免地被擱置一旁。

  但是,張劍春和同事們依然在允許的範圍之內,盡最大的努力讓病人和家屬感受到溫暖。為即將去世的病人策劃一場生日會,隻是諸多人文關懷工作的其中一件。




張劍春在工作



  浙大四院ICU的走廊上,有一麵“這就是我”信息牆,上麵貼著患者進ICU前的生活照。照片裏的他們笑容燦爛,跟現在病床上的樣子形成鮮明對比。

  張劍春說,每個病人住進ICU,她都要求護士向家屬要一張生活照,並了解病人的興趣、喜好和生活習慣。這些照片時刻提醒著護士們,她們看護的是個性鮮明的“人”,而不是虛弱的“病體”。

  ICU曾住著一個不會普通話的老人,剛來時眼神裏充滿了恐懼,別人說的話他都聽不懂。護士們專門找了一個科室的護工阿姨,握著他的手,用家鄉話用他聊天,老人的恐慌情緒才慢慢緩解;另一個老大爺脾氣倔強,不配合護士的工作,得知他曾經是一名老兵後,護士給他觀看閱兵的視頻,老人看得熱淚盈眶,後來再也沒有發過脾氣。

  更多的關懷體現在工作細節:ICU日夜不分,病人感知不到晝夜節律,長此以往容易產生精神問題。護士就用不同的聲音來人為製造白天和黑夜,早上是自然的流水、鳥叫聲喚醒病人,晚上是柔和的音樂幫病人入眠;過年時,病人看不見窗上喜慶的窗花,護士就把窗花貼在天花板上,抬頭就能看見……




浙大四院ICU護士們



  張劍春更強調,用專業知識讓ICU病人感到舒適。比如鎮痛先行,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鎮靜;盡可能少地減少約束,鼓勵和幫助患者早期活動,“人性化的關懷和專業化的護理一定是相輔相成的。”

  “有時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話,常常被醫學工作者掛在嘴邊。對浙大四院ICU的醫護人員來說,他們或許無法成功挽回每一個危重病人的生命,但至少為他們這段痛苦的時光帶去一點寬慰。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習近平“巨字小抄”被拍到 川習會低頭念稿 上麵寫著....
中紀委國家監委發布:這些公務員不得批準辭去公職
穀歌前CEO:當年李鴻章訪美被震 如今外國人來華受驚
1.8米的習近平與1.9米的川普一般高?外界議論紛紛
又一位!頂級芯片和機器人專家從瑞典回到中國




24小時討論排行

卡戴珊公開質疑美國登月造假,NASA局長急了
“鄭智化事件”:殘障人士應“受助感恩”還是平等參與?
廳官的奢靡人生:3480萬現金給女友買別墅銀行拒存
大褲襠溝、擦屁股嶺…為什麽東北地名這麽直白?
5歲女童被砸身亡,為何找不出責任方?
消息人士:無視美方施壓,印度恢複采購俄石油
美國或打擊委內瑞拉境內軍事目標,逼馬杜羅下台
梅根終究沒有抵擋誘惑,“獨立女性”形象破碎成為笑話
喝酒聊芯片大單?黃仁勳約三星、現代會長吃炸雞
鄧亞萍在福建福耀科技大學開講:“我不是催大家卷”
刷到一個又一個假視頻後,我不敢相信互聯網了
最懂鬆弛的北京中產,在內蒙玩得太“土”了
楊振寧:三四十年之後,大家一定會認為這是羅曼史
錢誌敏在英國認罪 6.1萬枚比特幣市價已達493億元
金價太貴 韓國送特朗普的金冠是鍍金的 純手工製作
“刑訊逼供”:一名北大女研究生的16天小黑屋噩夢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去世前9天,他在ICU度過最後一個生日!看完淚崩

錢江晚報 2019-07-10 18:56:11

       孫國強去世後的一百多天裏,兒子孫傑和女兒孫琳腦海裏時常浮現最後和父親共處的畫麵:病危的父親強打著精神坐在病床上,麵前放著一隻水果蛋糕,親友和護士圍著他唱生日快樂歌……




視頻截圖



  這是孫國強54歲生日,也是他人生最後一個生日,慶生的地點是浙大四院重症監護室(ICU)。隨後,他便陷入了深深的昏迷中,並在九天後去世。

  冷冰冰的病號服和顏色鮮豔的水果蛋糕,呼吸機嗡嗡的運轉聲和愉悅歡快的曲調,親友喜悅和憂傷混雜的神情……這些鮮明的對比都折射了ICU的矛盾特質——

  正如浙大四院ICU護士長張劍春所說:ICU可能是世界上最違背人性的地方,但我們盡力為病人帶去人性化的關懷,哪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病情惡化住進重症監護室

  子女想為他過最後一個生日

  前不久,孫國強去世一百天,家人在義烏農村為他舉辦了傳統的悼念儀式,他們正在努力走出告別至親的悲傷。

  苦苦抗爭半年,孫國強沒能成功戰勝病魔。但在浙大四院ICU護士們的幫助下,他在人生最後幾天度過了一個意義不凡的生日。

  去年11月,有30幾年抽煙史的孫國強突然咯血,隨後在浙大四院被確診為肺癌中晚期,馬上入院治療。

  由於發現太晚,手術和放化療的治療效果都不佳,病情急劇惡化。今年3月初,他突然失去意識,被緊急送到ICU進行治療。

  春光明媚的三月,每年都是這個家庭翹首期盼的日子,因為孫國強的生日是農曆二月初六,對應公曆常常就在三月。

  往年,孫傑和孫琳都會從義烏城裏回農村老家為老爸慶生,買個生日蛋糕,做上一桌好菜,陪他喝上幾杯。這幾年,老爸的生日願望都是子女早日成家。

  今年,被陰霾籠罩的家人心照不宣地避開這個敏感的日子。但隨著生日臨近,兄妹倆還是覺得要像往常一樣給老爸過生日,他們心裏都清楚,這可能是他人生最後一個生日了。

  兄妹倆商量好後,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護士。他們心裏很忐忑,ICU管理嚴格,家屬探望的時間和人數都有明確的限製,院方未必會同意這個“不情之請”。

  但沒想到,張劍春護士長不僅一口答應,還馬上叮囑護士們準備些裝飾品,給病房添些生日會的氛圍。

       嘴插呼吸機,頭戴生日皇冠

  他在ICU度過最後一個生日

  3月21日下午2點到3點,孫國強的妻子和兒女跟其他病人家屬一起走進ICU,這是醫院常規的探視時間。

  住進ICU後,孫國強一直插著呼吸機,像所有癌症晚期的病人一樣承受著難以忍受的癌痛。大部分時間,護士通過鎮痛、鎮靜等方式緩解他的痛苦,讓他在生命最後一程舒適一些。

  那天,ICU護士吳青青輕輕喚醒了孫國強,攙扶他坐起來。他的病床和平時不太一樣,兩串小紅燈籠掛在床邊,疊好的千紙鶴貼在查房的電腦上,他坐起來後一眼就能看到。

  探視期間,一家四口坐在一起說了些家常話,妻子一直鼓勵他樂觀,要聽護士的話,“他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我們沒告訴他多嚴重,怕他接受不了。”

  3點過後,其他病人的家屬陸續離開病房,吳青青破例讓孫國強的親友拎著水果蛋糕走了進來。ICU的日子晝夜不分,他根本不記得當天是自己的生日,看到蛋糕後眼睛一下子亮了,插著管子的嘴巴使勁兒發出一點聲音。

  大家把“5”和“4”形狀的蠟燭插到蛋糕上,又給他戴上了生日的皇冠,由於ICU禁止明火,他們沒有點燃蠟燭,關燈的儀式也免了,簡簡單單圍在病床邊唱了首生日快樂歌。盡管每個人都努力擠出一個開心的笑容,但依然能捕捉到他們笑容背後的不舍和悲傷。

  唱完歌後,親友又在護士的引導下齊聲說了好幾遍“生日快樂”,好像這樣可以把他今後無法慶祝的生日都給祝福一遍。

  而孫國強,已經迫不及待要切蛋糕了。妻子抓著他的手,手把手跟他一起切下一片蛋糕。切蛋糕前,他還主動伸手去拔蠟燭。大家都猜測,他是用這個動作來代替吹蠟燭。




病人主動去拔下蠟燭



  雖然隻有短短幾分鍾,但興奮過頭的孫國強已經顯出疲態,護士為他打了鎮靜,他再次緩緩睡去。這個生日蛋糕,壽星自己無法享用,親友也沒有心情吃,最後留給了ICU的護士們,感謝他們平日對病人的悉心照料。

  生日過完後,孫國強就長時間陷入昏睡狀態,九天後離世。(文中患者及家屬名字均為化名)

       浙大四院ICU護士長張劍春:

  我們或許無法百分百“治愈”

  但起碼做到百分百“安慰”

  如果一個ICU病人的跳脫出病危的身體,站在上帝視角審視他在ICU的生活,那他一定為自己感到悲哀——

  脫光了衣服躺在病床上,全身上下插滿管子。為了避免你拔掉它們,你的手腳被束縛得無法動彈。你想說話,卻發現發不出一絲聲音。耳邊機器頻繁發出警報,醫護人員穿梭其中搶救。你的兩邊躺著同樣像行屍走肉的病人,你的家人被隔絕在厚厚的大門之外……在這裏,你失去了一切生而為人應該擁有的尊嚴。

  作為一名資深的ICU護士長,張劍春從來不避諱ICU的“去人性化”,她認為這個她奉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簡直不是人待的”。

  她把ICU比喻成一個生死決鬥的戰場,看不見刀光劍影,聽不到槍林彈雨,但從來都是荊棘密布、險象環生。當醫護人員爭分多秒地和病魔做鬥爭時,人性和尊嚴不可避免地被擱置一旁。

  但是,張劍春和同事們依然在允許的範圍之內,盡最大的努力讓病人和家屬感受到溫暖。為即將去世的病人策劃一場生日會,隻是諸多人文關懷工作的其中一件。




張劍春在工作



  浙大四院ICU的走廊上,有一麵“這就是我”信息牆,上麵貼著患者進ICU前的生活照。照片裏的他們笑容燦爛,跟現在病床上的樣子形成鮮明對比。

  張劍春說,每個病人住進ICU,她都要求護士向家屬要一張生活照,並了解病人的興趣、喜好和生活習慣。這些照片時刻提醒著護士們,她們看護的是個性鮮明的“人”,而不是虛弱的“病體”。

  ICU曾住著一個不會普通話的老人,剛來時眼神裏充滿了恐懼,別人說的話他都聽不懂。護士們專門找了一個科室的護工阿姨,握著他的手,用家鄉話用他聊天,老人的恐慌情緒才慢慢緩解;另一個老大爺脾氣倔強,不配合護士的工作,得知他曾經是一名老兵後,護士給他觀看閱兵的視頻,老人看得熱淚盈眶,後來再也沒有發過脾氣。

  更多的關懷體現在工作細節:ICU日夜不分,病人感知不到晝夜節律,長此以往容易產生精神問題。護士就用不同的聲音來人為製造白天和黑夜,早上是自然的流水、鳥叫聲喚醒病人,晚上是柔和的音樂幫病人入眠;過年時,病人看不見窗上喜慶的窗花,護士就把窗花貼在天花板上,抬頭就能看見……




浙大四院ICU護士們



  張劍春更強調,用專業知識讓ICU病人感到舒適。比如鎮痛先行,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鎮靜;盡可能少地減少約束,鼓勵和幫助患者早期活動,“人性化的關懷和專業化的護理一定是相輔相成的。”

  “有時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話,常常被醫學工作者掛在嘴邊。對浙大四院ICU的醫護人員來說,他們或許無法成功挽回每一個危重病人的生命,但至少為他們這段痛苦的時光帶去一點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