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星巴克前CEO參選美國總統 為啥被全民diss(圖)

星巴克前CEO參選美國總統 為啥被全民diss

文章來源: 假裝在紐約 於 2019-02-19 14:32:2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

1月底,星巴克前CEO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正在“非常嚴肅地”考慮參選2020年美國總統。

圖/wiki

作為一個每天一杯榛果拿鐵的重度星巴克消費者,一開始我覺得這件事還挺值得高興的,仿佛自己也沾了點喜氣。

相信很多中國人也是同樣的感覺,我記得在群聊裏看到有人開玩笑地揶揄某個一直在號稱對標星巴克的中國連鎖咖啡品牌說,“人家的CEO都去選總統了,這次看你們還怎麽跟進。”

我原本以為美國人也會看好舒爾茨的競選前景,畢竟美國人還是挺喜歡星巴克的。

以前的美國,雖然大多數人日常也喝咖啡,但美國人對咖啡的要求並不高,街頭小店和餐車賣的都是那種50美分、1美元一杯的劣質咖啡。

就如同中國,雖然茶文化博大深遠,但大多數每天在辦公室裏泡茶的中國人可能並不會太講究茶的質量。

是星巴克憑空創造了所謂的美式連鎖咖啡文化,手把手地教會美國人念“latte”、“grande”這些來自歐洲語言充滿異域風情的單詞,說服美國人和世界人民花上幾美元去買一杯咖啡,順便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在全世界有28000家門店的商業巨無霸。

你可以不認同星巴克的咖啡口味,但不可否認的是星巴克成功地銷售了一種“標準口味的咖啡+公共空間”的美式生活方式,它已經成功地進入了美國的大眾流行文化,成為美式文化的經典品牌。

星巴克的企業形象很好。

它們注重員工福利、出資鼓勵員工接受教育、很早就推行男女同工同酬、熱愛地球關心環境保護、熱心性別平權(即使在中國市場它們也出了彩虹杯)…… 簡直堪稱模範企業公民。

和美國很多其他負麵新聞纏身的跨國公司相比,很少引起爭議,再不喜歡星巴克的人也很難對它們恨得起來。

霍華德·舒爾茨本人的公眾形象也不錯。

他低調謙和,與發妻從1982年結婚以來不離不棄,兩人一直以恩愛形象示人,連這次宣布參選他都是和妻子一起接受的電視采訪。



舒爾茨的人生經曆很傳奇:

他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個赤貧社區,從小在政府公屋裏長大,父母都沒念完中學就輟學了。但最後,他成功地打造出了星巴克這個咖啡帝國。

簡單地講,這是一個社會底層的

窮小子憑借自己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過人的經營天賦、逆襲成為巨富的故事。所謂的“rags to riches”,是人人喜聞樂見的美國夢的標準樣板。

2、

所以,考慮到這些背景,我以為美國人會歡迎舒爾茨參選總統。

但後來一看媒體報道,發現並不是這樣。

乖乖,幾乎整個美國都在罵舒爾茨。不少媒體和公眾人物甚至公開呼籲抵製他的參選。

直接的原因,是做了一輩子民主黨人的舒爾茨,表示要放棄民主黨人的身份,作為獨立候選人參選。

當前的美國,全民倒特朗普,沒有人希望特朗普連任再做四年總統。

所以舒爾茨以獨立身份參選被認為會分散未來那個民主黨候選人的選票,反而是在幫助特朗普連任。

2016年那次總統大選,很多人看好的紐約前市長、億萬富豪布隆伯格,就因為擔心自己會分散希拉裏的選票而放棄了參選。這一次,他也公開嚴厲地批評了舒爾茨。

但這隻是表麵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美國人不喜歡舒爾茨在經濟問題上的立場。

當前的美國,最熱門的一個討論是:

是否應該對年收入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富豪開征70%的稅?

很多美國人是支持的。但身家幾十億的舒爾茨說:這樣做不行,雖然我也讚同要對富豪征重稅,但70%真的有點太多了。

美國人希望實行全民醫保,但舒爾茨說,雖然人人都享受免費醫保聽上去很美妙,但不現實啊,錢從哪裏來?

諸如此類,都是舒爾茨和現在美國主流民意的分歧所在。

也難怪,美國人會不喜歡舒爾茨參選了。

舒爾茨認為自己是“中間派”,他認同美國社會存在的貧富差距等問題,但反對用激烈的手段去解決。

中間派在任何時候都不吃香,在當前的美國尤其如此。

從這件事開始,我意識到:

美國社會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改變,一股左翼激進的思潮正在席卷而來、迅速地發展壯大。

而富人,更確切地說超級富豪,正在成為這股社會思潮的目標。

3、

有種種跡象都在表明這一點。

比如昨天寫的亞馬遜撤離紐約,紐約人抗議亞馬遜新總部的主要原因是擔心會造成社區的士紳化。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人對與亞馬遜和貝索斯所代表的那個巨富階層的不信任和反感。

亞馬遜在和紐約政府談判的時候,附帶提了一個小要求:在總部旁邊給貝索斯建一個直升機坪。

按理說這不算什麽太過分的要求,地球首富坐直升機上班不是很正常嗎?

最近大家都在講“車厘子自由”,進口的車厘子在中國售價昂貴,能夠在想吃的時候就買,說明實現了某種程度的財務自由,是成功的一個標誌。

貝索斯的這個直升機自由,我想應該還是

有的。

但在當前美國的主流民意下,這件事成為了亞馬遜脫離大眾、不問民生疾苦的一個罪證。

紐約地方報紙《紐約郵報》就製作了這麽一個頭版封麵醜化貝索斯。

當然,說美國人仇富並不正確。

更確切地說,他們仇恨的是社會不公,是超級富豪和巨型企業反而享受著更優惠的稅率、反而比勞工階層交的稅更少。

而這些確實都是美國社會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這幾十年,總體來說美國的貧富差距是在急劇擴大的。

各種政策,對大企業和億萬大富豪越來越寬容、越來越友好。

造成的結果就是,窮者更窮,富者更富。

還是亞馬遜來說。

2017年亞馬遜在美國的利潤是56億美元,2018年翻番達到112億美元,但在享受了一係列的減稅和優惠政策以後,這兩年亞馬遜不但沒有交一分錢的聯邦稅,反而每年都得到了1億多的退稅。

當然,亞馬遜絕對沒有觸犯法律,一切都是在法律法規的範圍之內完成的。

You know what Amazon paid in federal income taxes last year?

Zero. https://t.co/2bVwXQNATl

— Bernie Sanders (@SenSanders) April 30, 2018


不光是亞馬遜,包括穀歌在內的其他很多大公司都是這麽做的。

這,當然不合理。

所以美國人不是仇富,他們反對和想要改變的,是不合理的政策。

4、

現在,美國最當紅的政治人物,是一個隻有29歲的民主黨國會議員。

她的名字叫亞曆珊達·奧卡西奧-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

這段時間媒體上天天是她的頭條,風頭正勁。

No, Alexandria Ocasio-Cortez Didn't Hire Her Boyfriend Riley Roberts As A Staffer https://t.co/GwcEeilCm9 pic.twitter.com/cCkb6RPEIW

— fashion Style Trends (@fashiongenus) February 19, 2019


要對富人征收70%的稅,是她最早提出來的;倒亞馬遜運動,她也是主力。

科特茲出生在紐約五個大區裏最窮的布朗克斯(Bronx),父親是第二代波多黎各移民,母親更是第一代波多黎各移民。

她沒有什麽政治背景,沒有任何社會資源,完全是個默默無聞的草根小人物。去年參加中期選舉時,她還在一家小餐館打工當服務員。

她的對手已經在選區裏當了15年的議員,競選經費340萬美元;而她,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靠民眾自發的小額捐款,最終隻籌集到19.4萬,隻有對手的二十分之一。

但就是這樣一個草根,最終贏下了這場不可能的勝利,創下了一個奇跡,最終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女國會議員。

女性、少數族裔——你也許會認為科特茲的成功,又是拜美國社會政治正確的風向所賜,是在搞平衡。

其實不是。她的走紅,和政治正確一點關係也沒有。

選民之所以把票投給她,是被她的主張吸引。

他們不再信任那些從政多年的建製派政客,轉而相信隻有這樣一個和自己一樣的草根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

科特茲說的征稅70%,不是指總收入,而隻是年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的那部分。舉個例子,年收入1100萬的人,不是說要交掉770萬的稅,而是1000萬以下按照正常稅率交,隻有100萬那部分才要交掉70%,也就是70萬。

所以,她並不是要打土豪分田地,沒有那麽恐怖。

但是考慮到美國目前對年收入1000萬以上巨富的稅率隻有35%左右,科特茲主張的稅率一下子翻倍,還是非常激進的。

再來看一下她其他的政治主張,就知道為什麽美國人喜歡她,而不喜歡星巴克的前CEO了:

Medicare for All,全民醫保;

Universal Jobs Guarantee,人人有工做,政府保障就業;

Fully Funded Public Schools & Universities,公立大學和職業培訓學校完全免費;

Housing as a Human Right,住房是天賦人權,讓每個人都能住得起房子……

這些都是很偏社會主義的主張,不過這個社會主義不是古巴和委內瑞拉,更像是瑞典這些北歐國家的民主社會主義。

科特茲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她加入了一個叫做“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的全國性組織。

民主黨很多議員都得到了這個組織的背書,其中就包括我去年寫過的《欲望城市》裏的辛西婭·尼克鬆。

5、

科特茲非常激進,但她有群眾基礎。

有調查顯示,她征稅70%的主張,全美國有59%的人支持。

民主黨的選民裏,支持的更是高達71%。

這說明了什麽呢?說明曾經被認為是激進的思想,現在開始成為了社會主流。

以前的美國社會,雖然有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差異,但基本上還是處在比較中間的區域。

變化應該是從2016年的大選開始的,當時自稱是社會主義者的老頭子山德斯就風生水起,差點在民主黨內初選裏擊敗了得到所有民主黨建製派大佬傾力支持的希拉裏。

在特朗普裹挾著極右勢力得勢上台之後,左傾的思想也開始迅速地壯大,就像是一種平衡,一種應激反應,

一種反作用力。

相比山德斯,科特茲更年輕、更激進。

相比三年前,現在她的身後站著更多的人。

《紐約時報》有一篇評論文章說:

“在全美各地,人們、尤其是女性,正在用近乎超自然的力量,試圖從頭開始重建民主。

對於那些反對特朗普的中年郊區居民來說,這通常意味著支持民主黨。

但是,年輕人把特朗普的當選看成是美國政治和經濟體係的終極崩壞,對於他們來說,這意味著要重塑民主黨、把民主黨改造成民主社會主義的工具。”

簡單地講就是,民主黨本身也在迅速分裂。

新一代的年輕人正在拋棄中庸的民主黨建製派,想用一種更激進的方式改造他們認為已經崩壞的美國社會。

科特茲接受CBS新聞節目《60分鍾》采訪,和主持人安德森·庫珀有一段很精彩的對話。



庫珀:你說的這些,都是很激進的主張啊。

科特茲:我覺得,改變這個國家的從來都隻是那些激進的人。當年林肯簽署《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就是一個激進的決定;富蘭克林簽署《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體係,同樣也是一個激進的決定。

庫珀:那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激進分子嗎?

科特茲:是的。如果你覺得我這樣就是激進的話,那就叫我激進分子好了。

所以,這一股正在風生水起的激進力量,會把美國帶到什麽樣的地方?

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麽,隻能等待時間來揭曉。

——

1、關於社會平等、貧富差距、公平效率,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人與事可以寫。

昨天的文章可以和今天搭配在一起看:

一群紐約小人物扳倒亞馬遜

2、對這些問題的觀點和態度,可以看出你在左右的政治坐標係裏處在什麽樣的位置。簡單地講,如果你認同公平更重要,那就是左;認為效率更重要,就是右。對氣候變化的態度也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左派關注氣候變化,右派則經濟利益至上、不關心氣候議題。

3、昨天的二條,也請大家幫忙點一下:

過完年,分享我的2019年學習清單

4、最後,還是幫忙點一下右下角的“好看”啊。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清華出發,劍橋歸來,他28歲回國全職擔任教授!
華裔金融才女在美被丈夫勒死,骨灰將被帶回國
H-1B簽證衝擊“不再執著美國夢” 台籍工程師:看淡
伊朗濃縮鈾去向成謎 “十字鎬山”地下迷城加速擴建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蘭部署軍隊,必要時可全麵使用武力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硬杠125年憲法慣例,上訴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權"
川普18歲孫女自創服飾品牌"白宮拍廣告",挨轟:公器私用
美國簽證費暴漲66倍,印度人或湧向日本
稱中國人有股“怪臭味” 外國網友搬去住驚:我也有了!
“吹哨人”自殺,波音同意付錢和解
中國網紅窮遊日本 入境就“惡搞” 國內外網友都炸了
朝鮮隨機抓巨乳妹“強製送醫”!還遭公審羞辱
FBI解僱15名探員 涉以單膝跪地應對弗洛伊德集會
揭穿阿膠企業謊言:中國不缺驢,但特別缺牛馬
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博士後家中去世:係清華畢業生
麻煩不斷!賣了85座萬達廣場後,71歲王健林被限高了
華爾街大咖是淫魔!豪宅驚藏「性虐地窖」殘害多女
挺加薩"簽證遭秒撤",哥倫比亞總統怒轟:美國違反國際法
丹麥等國指控俄飛行器入侵後,俄外長稱無意攻擊北約
於朦朧墜樓死亡事件疑點重重,輿情洶湧持續發酵
一心阻絕外國人生美國人 川普要最高法院“修正錯誤”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星巴克前CEO參選美國總統 為啥被全民diss

假裝在紐約 2019-02-19 14:32:22

1、

1月底,星巴克前CEO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正在“非常嚴肅地”考慮參選2020年美國總統。

圖/wiki

作為一個每天一杯榛果拿鐵的重度星巴克消費者,一開始我覺得這件事還挺值得高興的,仿佛自己也沾了點喜氣。

相信很多中國人也是同樣的感覺,我記得在群聊裏看到有人開玩笑地揶揄某個一直在號稱對標星巴克的中國連鎖咖啡品牌說,“人家的CEO都去選總統了,這次看你們還怎麽跟進。”

我原本以為美國人也會看好舒爾茨的競選前景,畢竟美國人還是挺喜歡星巴克的。

以前的美國,雖然大多數人日常也喝咖啡,但美國人對咖啡的要求並不高,街頭小店和餐車賣的都是那種50美分、1美元一杯的劣質咖啡。

就如同中國,雖然茶文化博大深遠,但大多數每天在辦公室裏泡茶的中國人可能並不會太講究茶的質量。

是星巴克憑空創造了所謂的美式連鎖咖啡文化,手把手地教會美國人念“latte”、“grande”這些來自歐洲語言充滿異域風情的單詞,說服美國人和世界人民花上幾美元去買一杯咖啡,順便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在全世界有28000家門店的商業巨無霸。

你可以不認同星巴克的咖啡口味,但不可否認的是星巴克成功地銷售了一種“標準口味的咖啡+公共空間”的美式生活方式,它已經成功地進入了美國的大眾流行文化,成為美式文化的經典品牌。

星巴克的企業形象很好。

它們注重員工福利、出資鼓勵員工接受教育、很早就推行男女同工同酬、熱愛地球關心環境保護、熱心性別平權(即使在中國市場它們也出了彩虹杯)…… 簡直堪稱模範企業公民。

和美國很多其他負麵新聞纏身的跨國公司相比,很少引起爭議,再不喜歡星巴克的人也很難對它們恨得起來。

霍華德·舒爾茨本人的公眾形象也不錯。

他低調謙和,與發妻從1982年結婚以來不離不棄,兩人一直以恩愛形象示人,連這次宣布參選他都是和妻子一起接受的電視采訪。



舒爾茨的人生經曆很傳奇:

他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一個赤貧社區,從小在政府公屋裏長大,父母都沒念完中學就輟學了。但最後,他成功地打造出了星巴克這個咖啡帝國。

簡單地講,這是一個社會底層的

窮小子憑借自己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過人的經營天賦、逆襲成為巨富的故事。所謂的“rags to riches”,是人人喜聞樂見的美國夢的標準樣板。

2、

所以,考慮到這些背景,我以為美國人會歡迎舒爾茨參選總統。

但後來一看媒體報道,發現並不是這樣。

乖乖,幾乎整個美國都在罵舒爾茨。不少媒體和公眾人物甚至公開呼籲抵製他的參選。

直接的原因,是做了一輩子民主黨人的舒爾茨,表示要放棄民主黨人的身份,作為獨立候選人參選。

當前的美國,全民倒特朗普,沒有人希望特朗普連任再做四年總統。

所以舒爾茨以獨立身份參選被認為會分散未來那個民主黨候選人的選票,反而是在幫助特朗普連任。

2016年那次總統大選,很多人看好的紐約前市長、億萬富豪布隆伯格,就因為擔心自己會分散希拉裏的選票而放棄了參選。這一次,他也公開嚴厲地批評了舒爾茨。

但這隻是表麵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美國人不喜歡舒爾茨在經濟問題上的立場。

當前的美國,最熱門的一個討論是:

是否應該對年收入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富豪開征70%的稅?

很多美國人是支持的。但身家幾十億的舒爾茨說:這樣做不行,雖然我也讚同要對富豪征重稅,但70%真的有點太多了。

美國人希望實行全民醫保,但舒爾茨說,雖然人人都享受免費醫保聽上去很美妙,但不現實啊,錢從哪裏來?

諸如此類,都是舒爾茨和現在美國主流民意的分歧所在。

也難怪,美國人會不喜歡舒爾茨參選了。

舒爾茨認為自己是“中間派”,他認同美國社會存在的貧富差距等問題,但反對用激烈的手段去解決。

中間派在任何時候都不吃香,在當前的美國尤其如此。

從這件事開始,我意識到:

美國社會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改變,一股左翼激進的思潮正在席卷而來、迅速地發展壯大。

而富人,更確切地說超級富豪,正在成為這股社會思潮的目標。

3、

有種種跡象都在表明這一點。

比如昨天寫的亞馬遜撤離紐約,紐約人抗議亞馬遜新總部的主要原因是擔心會造成社區的士紳化。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人對與亞馬遜和貝索斯所代表的那個巨富階層的不信任和反感。

亞馬遜在和紐約政府談判的時候,附帶提了一個小要求:在總部旁邊給貝索斯建一個直升機坪。

按理說這不算什麽太過分的要求,地球首富坐直升機上班不是很正常嗎?

最近大家都在講“車厘子自由”,進口的車厘子在中國售價昂貴,能夠在想吃的時候就買,說明實現了某種程度的財務自由,是成功的一個標誌。

貝索斯的這個直升機自由,我想應該還是

有的。

但在當前美國的主流民意下,這件事成為了亞馬遜脫離大眾、不問民生疾苦的一個罪證。

紐約地方報紙《紐約郵報》就製作了這麽一個頭版封麵醜化貝索斯。

當然,說美國人仇富並不正確。

更確切地說,他們仇恨的是社會不公,是超級富豪和巨型企業反而享受著更優惠的稅率、反而比勞工階層交的稅更少。

而這些確實都是美國社會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這幾十年,總體來說美國的貧富差距是在急劇擴大的。

各種政策,對大企業和億萬大富豪越來越寬容、越來越友好。

造成的結果就是,窮者更窮,富者更富。

還是亞馬遜來說。

2017年亞馬遜在美國的利潤是56億美元,2018年翻番達到112億美元,但在享受了一係列的減稅和優惠政策以後,這兩年亞馬遜不但沒有交一分錢的聯邦稅,反而每年都得到了1億多的退稅。

當然,亞馬遜絕對沒有觸犯法律,一切都是在法律法規的範圍之內完成的。

You know what Amazon paid in federal income taxes last year?

Zero. https://t.co/2bVwXQNATl

— Bernie Sanders (@SenSanders) April 30, 2018


不光是亞馬遜,包括穀歌在內的其他很多大公司都是這麽做的。

這,當然不合理。

所以美國人不是仇富,他們反對和想要改變的,是不合理的政策。

4、

現在,美國最當紅的政治人物,是一個隻有29歲的民主黨國會議員。

她的名字叫亞曆珊達·奧卡西奧-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

這段時間媒體上天天是她的頭條,風頭正勁。

No, Alexandria Ocasio-Cortez Didn't Hire Her Boyfriend Riley Roberts As A Staffer https://t.co/GwcEeilCm9 pic.twitter.com/cCkb6RPEIW

— fashion Style Trends (@fashiongenus) February 19, 2019


要對富人征收70%的稅,是她最早提出來的;倒亞馬遜運動,她也是主力。

科特茲出生在紐約五個大區裏最窮的布朗克斯(Bronx),父親是第二代波多黎各移民,母親更是第一代波多黎各移民。

她沒有什麽政治背景,沒有任何社會資源,完全是個默默無聞的草根小人物。去年參加中期選舉時,她還在一家小餐館打工當服務員。

她的對手已經在選區裏當了15年的議員,競選經費340萬美元;而她,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靠民眾自發的小額捐款,最終隻籌集到19.4萬,隻有對手的二十分之一。

但就是這樣一個草根,最終贏下了這場不可能的勝利,創下了一個奇跡,最終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女國會議員。

女性、少數族裔——你也許會認為科特茲的成功,又是拜美國社會政治正確的風向所賜,是在搞平衡。

其實不是。她的走紅,和政治正確一點關係也沒有。

選民之所以把票投給她,是被她的主張吸引。

他們不再信任那些從政多年的建製派政客,轉而相信隻有這樣一個和自己一樣的草根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

科特茲說的征稅70%,不是指總收入,而隻是年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的那部分。舉個例子,年收入1100萬的人,不是說要交掉770萬的稅,而是1000萬以下按照正常稅率交,隻有100萬那部分才要交掉70%,也就是70萬。

所以,她並不是要打土豪分田地,沒有那麽恐怖。

但是考慮到美國目前對年收入1000萬以上巨富的稅率隻有35%左右,科特茲主張的稅率一下子翻倍,還是非常激進的。

再來看一下她其他的政治主張,就知道為什麽美國人喜歡她,而不喜歡星巴克的前CEO了:

Medicare for All,全民醫保;

Universal Jobs Guarantee,人人有工做,政府保障就業;

Fully Funded Public Schools & Universities,公立大學和職業培訓學校完全免費;

Housing as a Human Right,住房是天賦人權,讓每個人都能住得起房子……

這些都是很偏社會主義的主張,不過這個社會主義不是古巴和委內瑞拉,更像是瑞典這些北歐國家的民主社會主義。

科特茲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她加入了一個叫做“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的全國性組織。

民主黨很多議員都得到了這個組織的背書,其中就包括我去年寫過的《欲望城市》裏的辛西婭·尼克鬆。

5、

科特茲非常激進,但她有群眾基礎。

有調查顯示,她征稅70%的主張,全美國有59%的人支持。

民主黨的選民裏,支持的更是高達71%。

這說明了什麽呢?說明曾經被認為是激進的思想,現在開始成為了社會主流。

以前的美國社會,雖然有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差異,但基本上還是處在比較中間的區域。

變化應該是從2016年的大選開始的,當時自稱是社會主義者的老頭子山德斯就風生水起,差點在民主黨內初選裏擊敗了得到所有民主黨建製派大佬傾力支持的希拉裏。

在特朗普裹挾著極右勢力得勢上台之後,左傾的思想也開始迅速地壯大,就像是一種平衡,一種應激反應,

一種反作用力。

相比山德斯,科特茲更年輕、更激進。

相比三年前,現在她的身後站著更多的人。

《紐約時報》有一篇評論文章說:

“在全美各地,人們、尤其是女性,正在用近乎超自然的力量,試圖從頭開始重建民主。

對於那些反對特朗普的中年郊區居民來說,這通常意味著支持民主黨。

但是,年輕人把特朗普的當選看成是美國政治和經濟體係的終極崩壞,對於他們來說,這意味著要重塑民主黨、把民主黨改造成民主社會主義的工具。”

簡單地講就是,民主黨本身也在迅速分裂。

新一代的年輕人正在拋棄中庸的民主黨建製派,想用一種更激進的方式改造他們認為已經崩壞的美國社會。

科特茲接受CBS新聞節目《60分鍾》采訪,和主持人安德森·庫珀有一段很精彩的對話。



庫珀:你說的這些,都是很激進的主張啊。

科特茲:我覺得,改變這個國家的從來都隻是那些激進的人。當年林肯簽署《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就是一個激進的決定;富蘭克林簽署《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體係,同樣也是一個激進的決定。

庫珀:那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激進分子嗎?

科特茲:是的。如果你覺得我這樣就是激進的話,那就叫我激進分子好了。

所以,這一股正在風生水起的激進力量,會把美國帶到什麽樣的地方?

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麽,隻能等待時間來揭曉。

——

1、關於社會平等、貧富差距、公平效率,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人與事可以寫。

昨天的文章可以和今天搭配在一起看:

一群紐約小人物扳倒亞馬遜

2、對這些問題的觀點和態度,可以看出你在左右的政治坐標係裏處在什麽樣的位置。簡單地講,如果你認同公平更重要,那就是左;認為效率更重要,就是右。對氣候變化的態度也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左派關注氣候變化,右派則經濟利益至上、不關心氣候議題。

3、昨天的二條,也請大家幫忙點一下:

過完年,分享我的2019年學習清單

4、最後,還是幫忙點一下右下角的“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