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西北五線小城的真實風貌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我的老家在甘肅平涼,每年我都要回來一兩趟,每次待一周左右。

這次我是坐飛機回來的。早晨5點起床趕飛機,10:05分飛機降落在西安的鹹陽機場,沒趕上10:30從鹹陽機場回平涼的大巴,苦等二個半小時後,我坐上了13點鍾的大巴。

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剛剛30歲的小夥子,跟我同市不同縣,離得不遠。他為了相親從西南某邊陲省份的省會趕回老家。小夥子讀了大學出去,10來年間漂了五六個城市,而立之年了,沒有穩定的工作,沒有買房,沒有女朋友。工作的地方找對象吧,買不起房,回老家找對象買房吧,工作不好找。我說你回來相親,咱們老家彩禮太高,普遍都在20萬左右,還要求在市裏有房,綜合成本也不低,還不如在你工作的地方找對象,他說先回來看看。

大巴車行進了四個小時,當看到高速公路邊的一段山梁被改造成階梯狀,沒有一根草的梯田上種著低矮的鬆柏,上麵用幾米大的銘牌寫著“甘肅日報記者林”時,不用看路標我也知道我已經進入了故鄉的地界,因為這個風格我太熟悉了。


1998年南方大水以後,國家提出“退耕還林”,19歲的我看著電視裏報道我省某些地方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用推土機把山推成圖中這種梯田的樣子,然後再種上小樹苗。

當時我年輕氣盛,覺得這些人真是瞎胡鬧,幹旱缺雨的大西北,山裏樹木很難存活,草也不容易長茂盛,以保護生態為名,花大價錢用重型機械把原先的植被破壞掉,然後再在裸露的幹黃土上栽上小樹苗,這種事對上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對下也是幹得忙忙碌碌勞民傷財,該有的形式都有了,可就是沒有人考慮樹苗能不能活。

我從初中一年級開始,每到植樹節,全校幾百師生集體出動,在附近的山上年年種樹,一屆一屆學生種下來,多少年了,也鮮見樹木的影子。1998年後當地“退耕還林、封山育林”,農戶家養的所有羊隻都不準出山放養,違者沒收羊隻。我家70多隻羊被逼著在一周內賣完,平均下來每隻羊隻賣了30元左右。然後政府撥專款,配發大量樹苗,雇傭大批人員在山裏種樹。

一轉眼20年過去了,昔日封山育林的山裏還是光禿禿一片,沒幾棵樹活下來。現在“封山育林”沒人再提了,農民把羊又養了起來。我常常想,當年不瞎折騰的話,我們家那70多隻羊應該能賣出好幾倍的價錢來吧,就算不能脫貧,至少我的大學就不會上得那麽艱難。羊以白菜價賣掉,表麵上看是短期內成百上千隻羊被趕到集市上傾銷,無良的羊販子乘機壓價,可是這事能怪羊販子嗎?

整整20年了,難道當地還是相同的配方,還是一樣的味道?

大巴車開到了平涼城,我趕上了最後一班上塬的小巴士,到家時早已是掌燈時分。

01

城市的產業和房價

平涼市是一個地級市,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28萬人,城鎮人口83.92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9.72%。從人口和名氣看,平涼也算西北名城。當地的朋友說平涼屬於三線城市,我心想恐怕算不上,應該是四線吧,結果一查,還真有一個2017年中國最新城市排名榜,《第一財經周刊》針對338個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經過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的綜合計算,重新評估了中國城市的商業魅力。根據這個榜單,甘肅省會蘭州由三線城市晉升為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甘肅沒有城市入選,平涼市和酒泉、天水、白銀、慶陽等甘肅12市入選5線城市。

平涼沒有什麽礦產資源,有點煤礦,但是據說品質一般,反正影響力不大。曾經有過一些大的國企,大多是當年三線建設時從其他地方搬過來的,多年以前都衰落了,破產的破產,搬走的搬走。現在全市叫得響的大企業恐怕隻有一個,這個叫“新世紀”的大集團在地產開發、商業零售和其他很多領域裏獨占鼇頭,蓋了這個城市最多的樓,也解決了很多就業。

但整體而言平涼沒有產業,全國的市場上幾乎沒有什麽東西是平涼製造的,全市好像也沒有一家大的正常運轉的製造企業,除了為這幾十萬城區人口提供各方麵生活服務的大小企業和體製內單位外,平涼幾乎沒有能把外麵的錢掙回來的大企業。有錢出去,沒錢進來,經濟和就業狀況可想而知。

但平涼的房價不低。我轉了二個樓盤的售樓中心,涇河北岸的超級大盤“新河灣”1、2、3區已經售罄,更遠處的5區6區毛坯房單價是5200元/平米左右。這個盤是市民心中的“屌絲盤”,是沒錢人買的盤,絕大多數業主是下麵村鎮的農民。根據現在的婚嫁行情,村裏的小夥子娶媳婦必須要在市裏有樓,所以農民就算砸鍋賣鐵也必須買樓,給娃娶媳婦是最大的事。

平涼最好的醫院市人民醫院東側不遠處的“天正潤園“是個高端樓盤,單價6980元/平米。我嫌貴,售樓小姐說全市比她家盤貴的盤有好幾個,單價七千以上的也不少見。我不買房,就隨便走走,也懶得去求證了。

我向同行的哥哥感歎這房價也太貴了,哥哥說別人都說不貴,人們搶著買,還買不上。我隨便亮出了手機上幾條房產信息,長沙中介發給我的最新信息是雷鋒大道上的一個樓盤,緊鄰高鐵西站,自帶雙幼兒園,且是緊鄰長沙市一中的學區房,精裝修,單價隻要8300元。如果去掉1300元的精裝成本,那麽長沙這個樓盤的毛坯價和平涼很多樓盤的毛坯房價格持平。

一個沒有產業、沒有高鐵、沒有機場、更沒有地鐵,就連火車也隻有一條線寥寥數趟的地級市,城區人口不足百萬的五線小城,房價和城區常住人口接近600萬的南方省會城市持平,如果不是平涼的房價貴了,那一定是長沙的房子太便宜了,問題是長沙房子那麽便宜還賣不出去。這房產的價值到底該怎麽衡量?

02

城市的就業和年輕人的動向

一個沒有產業的城市,一個製造業不發達的城市,是很難創造出足夠就業崗位的,平涼最緊缺的就是工作崗位。原來的城市人口中,因為那些三線建設企業的蕭條和倒閉,工人大量下崗,這些下崗職工現在應該都接近退休年齡了吧。

近些年周邊農村買房進城的農民增多,教育的發展又不發達導致大量的高職大專畢業生增多,無數的所謂“大學生“們聚集在城裏打著零工等著一年一度的“考碗”,就是參加“普通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選拔考試”,一旦考上了,就有了體製內的鐵飯碗,這是所有人都看重的。

為了“考碗”,很多年輕人耗掉了一年又一年的青春,但這又是沒有辦法的事。很多農家子弟,雖然上了個大專,可是學校不好,專業不好,也沒學到什麽東西,大城市混不住,也不肯回家務農或做點小創業,那麽最簡單最輕鬆的交付未來的辦法就是隨著大流去“考碗”,考上了一生榮耀,考不上了也算“拚搏過、努力過”,人生也就無憾了。他們的拚搏是在這個範疇內。

2018年7月的“考碗”報名人數為6840人,錄取678名,錄取率9.9%。2018年6月全平涼市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為18106人,2017年甘肅省本科錄取率為39.54%,一本錄取率15.22%。也就是說將近七千青年在參加一個比高考考本科的競爭還激烈4倍的考試,隻為得到一個基層的體製內崗位,拿到每月二千多塊錢。

這個北方小城年輕人的思維和發達地方年輕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甚至這個城市這個省份人們的思維和發達地方人們的思維也是不一樣的,各種不一樣可以用二個字概括:“落後”。

回來的大巴上和那個小夥子聊起,他說他走了那麽多城市,到處都是“蘭州拉麵館”,後來才知道蘭州拉麵與蘭州人甚至甘肅人沒什麽關係,基本上都是青海人開的。同樣是西北落後省份,青海人就敢走四方踏天下,甘肅人就不敢。甘肅的麵食名吃也很出名,油餅、釀皮、餄餎麵、手擀麵,甚至羊肉泡饃、生汆麵等,外地人來吃了都覺得好。可是眼看著青海人的拉麵、山西人的刀削麵、東北人的水餃已經賣遍了全國,甘肅人也就隻敢在自己的地盤上賣一賣。

我上大學時校門口有一家山西刀削麵館,店主兩口子生意好到爆,還帶了老家二個半大小子做學徒。後來上班時學校旁邊有一家東北餃子館,店主二口子是黑龍江伊春的,女兒來長沙上大學,二口子就丟掉老家的一切來女兒上學的城市開了家餃子館。

走遍大江南北,在城市做小生意的甘肅人鳳毛麟角,大城市地下過道街角旮旯賣烤紅薯、賣煎餅果子、賣涼皮,甚至抱幾個西瓜切開賣的,河南人、山東人比比皆是。就連在建築工地上賣力氣,甘肅人除了去新疆、寧夏等地,也不願往南方走。

老一輩的精神和意識傳給了下一輩,所以那麽龐大的“考碗”大軍也就不奇怪了。

一個除了勞動力外各方麵生產要素都欠缺的地方,向外輸出勞動力也就成了必然選擇,向外走,除了青年學子借助高考的通道外,其他人也得向外走,青海的拉麵師傅走向全國,把大量的財富匯回了當地,平涼人如果隻在平涼兜圈子,不去掙外麵的錢,怎麽富得了?

03

娶妻難成了農村最大的問題

平涼農村有著廣袤的土地,除了缺水以外,農業的基礎還是蠻好的,千百年來這裏的人民就是通過耕種旱地作物來生存的,所以缺水也不是什麽大問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平涼的氣候和農業條件足以養活平涼人。

平涼農村的關鍵問題是農民沒有來錢的路子,最大的困難是小夥子娶媳婦。

外出打工幾乎是農民掙錢的唯一方式,第一代農民工現在基本上都超過了50歲了,這是最吃苦耐勞的一代人,年輕的時候他們去煤窯拉煤,去工地搬磚,忙活了半輩子,到了現在,年齡上該退休了,可是處境上卻不能有絲毫懈怠。

他們的下一代如果沒有通過讀書走出去,基本上也就隻能四處打工。其實現在打工的工價很高,每年打工的收入也很不錯,農民通過打工也能過上很幸福的日子,打工沒什麽不好。

但現在有個前所未有的新情況困擾著農民兄弟,那就是兒子娶不上媳婦。這個情況以前祖祖輩輩沒有遇到過,十年之前也完全不用擔心,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然而然,瓜熟蒂落。但近幾年不同了,適婚男青年婚配的難度驟增,原因是當地適婚女青年的數量斷崖式下跌,用村裏老幼皆知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沒女子了。”

老去的第一代農民工大半輩子都在操心如何賺錢,到老了卻發現最鬧心的事是手捧巨額彩禮卻不能給兒子尋下媳婦。而這些婚齡男青年也漸漸發現,娶不上媳婦不是因為自己有多無能,而是十裏八村沒女子。

行文至此,我知道很多人就要開始罵“計劃生育政策”了,甚至有人要惡毒地攻擊當地農民的重男輕女意識了,罵完了不說一句“娶不上媳婦活該”都不解恨。似乎這種話術是當前的政治正確,意見領袖們都這麽說。

但我認為,誰要這麽說,誰的水平和見識就連村裏涎水都擦不幹淨的老太太都不如。沒文化的老太太老大爺都知道,村裏“沒女子”的原因是因為農村適齡的女子都去了外地去了城市,大部分不願意嫁給當地小夥子,不願意待在農村生活了。

計劃生育和重男輕女的意識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調,這是事實,可是這個事實根本不足以造成農村適婚女青年的斷崖式下跌。何況中國的婚配曆來講究男大女小,如果村裏的女性資源不外流,小夥子找同齡女子找不到,找年齡小點的總可以吧?就說女孩子少,男青年隻要找年齡更小的女青年,這個資源就是永不枯竭的,就像韭菜一樣割一茬長一茬,不可能存在斷檔。

但是現在斷檔了,千百年來農村形成的基本繁衍規則幾乎要被瓦解了。村裏的女孩子長到十五六歲,要麽出去上學不回來了,要麽出去打工不回來了,沒有幾個女孩子願意嫁到當地,眼看著像韭菜一樣一茬一茬長大的女孩子,隻要長大了,就都離開了村裏,甚至離開了當地。

在這個服務業越來越發達的社會,在知識水平和文化層次不高的群體中,年輕女性相比於年輕男性更容易找到工作,也更容易在城市立足。村裏的青年男女都去城市打工,女青年可以外嫁到條件好的地方去,可是平涼這種西北貧困地方的農村男青年,經濟條件上算是全國墊底了,實力上不太允許把其他地方的女孩子娶回來,一個農民工小夥子要想在比較發達的打工地成家立業恐怕更困難。

中國自古以來的婚配原則是“嫁女必勝吾家,娶妻必不若吾家”,如果打破全國的地域限製,讓男女青年在全國範圍內根據以上原則自由婚配,那麽貧窮地區的男青年必然處於競爭劣勢。所以貧窮地區的男青年娶不上媳婦,不賴計劃生育,不賴重男輕女,要賴隻能賴經濟發展不平衡。

以前我寫過一些有關農村和農民的文章,現在看來我當年的看法太樂觀了,對於還沒娶到媳婦的年輕人來說沒那麽複雜了,直接娶不上媳婦,讓你“窮不過三代”。

現在看來娶媳婦難是農民最大的困難,娶媳婦也是農村最大的政治。當地彩禮已經漲到20萬左右了,此外還要求必須在城裏買了房,甚至還要求買了車,甚至還要求房子沒有貸款和欠賬。綜合下來這就是將近小一百萬啊,要想在婚配競爭中勝出,一般的家底還真不行。

和我同車的那個小夥子說政府為了控製彩禮暴漲,在很多村子裏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用行政的手段來幹預彩禮,黨員幹部家嫁女的彩禮不能高過6萬,普通群眾家嫁女的彩禮不能高過10萬,問題是,這哪能管得住?

農民是勤勞的、堅強的,無論多難他們都要生活下去,就像無論房價多高,為了娶上媳婦,他們也得砸鍋賣鐵接手一套。賺不來錢的故鄉,年輕人很少逗留,從20來歲到50來歲的男人,甚至女人們,都紛紛外出打工,村裏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

昨天我趕了集,集市上的人比往年少了一半都不止,人們都在感歎,做小生意的說人太少,東西賣不出去,不敢多進貨,趕集的人說東西太少,沒什麽可買。農村集市這個農村風向標前所未有地蕭條和萎縮起來了。

04

農村的扶貧和脫貧

大西北雖然幹旱少雨,但老天爺也厚愛西北人民,這裏有豐富的物產。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有很多知名的農產品,平涼地區是地理緯度和氣候條件上很好的蘋果產區,著名的“靜寧蘋果”就是我們這裏的;我們這裏種的西瓜跟著名的“寧夏沙漠瓜”一樣的品質;這裏也是冬小麥、亞麻籽、優質土豆的重要產區。因為晝夜溫差大,生長時間長,我們這裏的農產品吸天地之精華,品質都很好。此外牛羊肉品質也很高,著名的“平涼紅牛”據說品質不輸日本和牛,大山裏放養的羊肉質鮮美,膻味很小。

這麽些好東西,直到目前,除了“靜寧蘋果”美名在外之外,其他的都籍籍無名。近些年平涼市政府四處推廣“平涼金果”和“平涼紅牛”,這兩樣東西2018年上了好幾次CCTV。

好東西出不了名,原因有很多,首要的原因肯定是地方政府的工作沒做到位。

以我之愚見,首先我覺得這兩個地域性農產品的品牌名稱恐怕值得商榷。“平涼金果”是個什麽“果”?人參果?不知道多年之前哪任領導請了哪位高人給平涼的蘋果起了個“平涼金果”的名稱,老實說這個名字比較“二”,“二”的意思就是“傻、土、愣”。這就好比你扛著一箱“平涼金果”走親訪友,進門後親友打眼一瞧,嘿,金果,沒吃過呀!又不好當麵問是個啥稀罕貨,你出門後他打開箱子一看,妮瑪,一箱蘋果而已嘛,這人真二。“平涼金果”就是這個感覺。

我奇怪為什麽就不能叫“平涼蘋果”?簡稱“平果”多好?“平果”是區別與普通蘋果的最好的蘋果。這麽多年花的那麽多宣傳費,要是這麽宣傳我估計名氣很大了。

“平涼紅牛”的品牌名稱稍微好點,但怎麽讓別人不誤以為是“紅牛”飲料,以及怎麽傍上“紅牛”飲料,借它的名氣,這個也可以多思量。

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宣傳不到位,產業扶持也做得很差。

產業扶持的問題跟我文首提到的問題一樣,太注重形式,不注重內涵。比如扶植蘋果產業,我們村的一部分土地和隔壁幾個村的大片土地被流轉給外地客商種蘋果,蘋果樹都栽了很多年了,果樹也長得很大了,可是偌大的果園完全荒蕪了,蒿草長得比蘋果樹還高,一年四季無人管理。鄉親們說承包果園的人本來就是騙子,他們隻是為了套取政府補貼資金而已,補貼到手,他們跑了。具體原因是什麽,下一步怎麽辦,好像沒人理會。


鑒於這種操作,今年據說較遠處的另幾個村要統一流轉上千畝土地種蘋果,當地村民不願意,最後還爆發了群體性衝突,據說公安局還拘留了一些人。最後土地流轉不了了之。以上信息我也是聽說,反正每個人都這麽說。

作為貧困地區,這些年國家給了不少錢來幫助當地農民脫貧,但是就我們家和附近的父老鄉親而言,幾乎沒有人從這些脫貧工作中得到實質性幫助,但是眼看著脫貧的資金花完一批又一批。

脫貧資金怎麽花的?都幹了些什麽?我就說說我知道的。

前些年搞“雨水集流工程”,號召大家建水窖,補了不少錢,現在沒幾家人的水窖是拿來集流雨水的,要麽拿來裝自來水,要麽廢棄。二十多年前我上初中的時候,政府沿著公路邊,在農田中央每隔幾十米就建一個水窖,我放學騎著自行車回家時經常跑到地裏去查看這些水窖。當時我年齡小,比較傻,就搞不懂鬆軟的旱地裏又不會有水流,在這地方花錢建這麽多水窖恐怕一滴水都集不到,他們為什麽要建?長大後我明白了,恐怕是上級領導要坐著車子來檢查,沿著公路一溜建下去,領導查起來省勁。

前些年給錢建沼氣池,花了那麽多錢,至今我們村沒有一家在用。我家的沼氣池從建成就一直空置。

前些年每家每戶都發了一個太陽能燒水器,時至今日沒有一家在用,全部都廢棄在了房前屋後。


去年又掏錢補貼大家用混泥土硬化農家小院的院子,硬化了幾戶後也不了了之了。

這些年七七八八配發給農戶的東西挺多,大多不中看也不中用,能長久使用的幾乎沒有。倒是扶貧款的發放牽動人心,村民們為爭取扶貧款,鬧出了不少是非。

我認為在老百姓有能力解決自身生活的情況下,扶貧應該是組織老百姓優化生產資料,應該是幫助老百姓找到致富的路子,給他們一個方向,並在這個方向上提供幫助。這才是倡導的脫貧攻堅的本意吧。

05

一些想法

回到故鄉,看到這裏樸實而勤勞的鄉親,我常常心生感動。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用勤勞和汗水書寫著人生,即便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他們依然頑強地生活著。日子可以慢慢往好裏過,他們有這個耐心,也有這個韌性。但是他們跟不上時代變化的腳步。

當前西北農村最緊迫的問題是婚齡男青年的婚配問題,娶媳婦就跟種莊稼一樣,錯過季節,恐怕就錯過一生。如果任由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變成大齡剩男,進而變成真正的光棍,這絕非社會之福。

隔壁阿三家因為嫁女要陪嫁大量財產,致使殺死女嬰成為社會的常態。現在農村地區的男人也是普遍娶妻難。於是印度成了一個危險的國度,是知名的“強奸之國”。

推薦大家看一個印度電影《沒有女人的國度》,村裏沒有女孩子,已經幾十年沒有舉行過一場婚禮了,好不容易有一家娶了個媳婦,新娘還是男扮女裝的。滿村的光棍們晚上就守著一個破錄像廳看毛片,看到興奮處,有人溜進了隔壁的牛圈,隨即母牛發出了一聲吼叫(自己腦補吧)。村裏地主家五個兒子娶了一個媳婦,每天晚上排一個人和共同的妻子過夜,每周剩下的兩天還被鰥居的父親霸占,反正娶來的女人不能閑著。為了爭這個女人兄弟相殘不說,最後因這個女人受不了折磨想逃走,送信的雇工被幾個兄弟打死,導致地主和村民的大規模衝突,地主一家被村民砍死。

一個社會,光棍增多,社會必然會越來越危險,因為“食色性也”,性欲是可能讓人幹出瘋狂事的。農村的光棍增多,危險可能主要要由城市承擔,因為光棍們主要在城市打工,何況村裏人太熟,也沒有多少女孩子,誘惑少。

所以不要認為農村青年娶不上媳婦是農村人自己的事情,這是全社會的事情,全社會都得關心這個事。

我認為黨和政府對這個事關心不夠,還沒有意識到其緊迫性和潛在的危險性。其實現在農村的婚齡男女大部分都在城市打工,接納他們打工的城市一定要關心他們的個人問題,要建立專門的組織負責促進和撮合打工男女締結婚姻,要為他們提供各種方便和相應的幫助,要乘著青年男女們還保有幻想沒有被現實綁架的時候,適當地撮合和推動,尤其是給他們一些希望,讓他們能夠衝破世俗的勢利勇敢地去愛,充滿信心地去生活。

其實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然後不想回農村的年輕姑娘也迷茫和苦悶,她們見識了城市的繁華,她們想過更好的生活,不願意回農村也是人之常情,但她們在城市落腳也不容易,沒有多少農村姑娘有機會嫁給城市土著,姑娘們隻是想挑有潛力有能力在城市落腳的打工男。所以政府應該在農民工培訓和婚姻撮合方麵提供更多的幫助。

昨天在鎮上溜達的時候,遇到本村一個大齡小夥子開著新買的車子溜達,我跟小夥子聊了很久找對象的事。小夥子很樸實,人不錯,看著這個憨憨的小夥子,那一刻我多麽希望他能趕緊娶上媳婦。哦,對了,他還有個哥哥,也單著。

解決娶媳婦這個緊迫問題的基礎當然是經濟發展,愚以為平涼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是要立足於自己的資源稟賦,把當地的優勢發揮出來。要看到本地區在社會分工和資源配置中的優劣勢。

作為一個農業條件很好的落後地區,發展優勢農業,把當地淨潔的土地打造成高質量農產品基地,讓這裏成為全國著名的糧倉和果園恐怕是唯一的路子。這一點政府的定位是對的,但是感覺格局和眼界太低。要走高端農業的路子,要結合互聯網的相關技術和思維,在質量管理、產地追溯、網絡營銷、品牌打造上下功夫。

我不是隻說不練,我在網上賣老家特色農產品4年了,賣亞麻籽油、紫蘇子油、核桃油、核桃、小米、麵粉、牛肉、羊肉。賣的還好,最初時20天賣出過2000多斤牛羊肉,利潤也相當不錯。我賣的農產品無論從質量還是價格,絕對高端,所以我的提議是經過驗證了的。最近我關店了,不賣了,所以我寫此文不是要打廣告。為什麽不幹了,原因不是農產品不好賣,也不是不掙錢,而是個人原因。當然已經生效的《電商法》以及對食品經營的種種限製也增添了不少困擾。

現在我躺在老家的熱炕上,閑來無事,就把我看到聽到想到的一些事記錄下來,不一定準確,不一定對,也不一定有什麽用,權當打發無聊的時間。

希望這片土地上的各級政府製定政策的時候能實事求是,確實因地製宜地給當地民眾找到勤勞致富的道路;希望各級政府官員們少一些形式主義和敷衍塞責,多一些造福於民澤被鄉裏的情懷,畢竟這是一方豐饒的土地,也是一群勤勞的人民,不能辜負了這千百萬民眾的辛勞和汗水。

昨天聽趕集回來的75歲的老父親說,他遇到了一個年齡比他還大的老熟人,老頭的老伴一個人種了五畝地,還養了一頭牛,老頭自己在街道上租了個房子,常年手工製作笤帚,挑著四處去買,還到處撿垃圾收垃圾。

這樣勤勞的人民,他們有權利過上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