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啥是佩奇:一場城市精英主義對鄉村的虛假想象(圖/視頻)

啥是佩奇:一場城市精英主義對鄉村的虛假想象

文章來源: 沸騰 於 2019-01-18 21:55:2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城鄉之間存在隔膜但也有真實的互動,小城市都在忽悠農民進城買房,哪裏還找不到一個認識小豬佩奇的人。




▲圖片來自短片《啥是佩奇》。



文 | 張豐

一大早就被《啥是佩奇》的短片刷屏了。在我的朋友圈裏,至少有三位表示感動。我認真看了一遍,很遺憾,這部片子並沒有感動我。

原因大概在於,我對《小豬佩奇》並不熟悉,隻是兩年前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了解過,而我又對短片中那個假設的北方農村場景太熟悉了。




從敘事的角度看,這個短片還是非常精巧的。在鄉村的老頭盼望兒子帶著孫子一起回家過年,電話中他問兒子,孫子想要什麽樣的禮物,答案是“佩奇”,這可難壞了這位農村老大爺,他不知道佩奇為何物,於是,就開始了“尋找佩奇”的過程。

這個敘事的基礎,建立在城鄉鴻溝和信息鴻溝的基礎之上。

一、短片誇大了城鄉鴻溝

農村老人不知道城市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這其實很符合邏輯。即使在城市,如果不是陪伴孩子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小豬佩奇。

但是,城裏人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行搜索,很快找到這個答案。農村老人的另一個“落後”之處,是可能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所以,短片中的老人,和自己的兒子、孫子之間,存在一種雙重的隔膜。

這個邏輯是大致成立的,但是問題在於,為了突出戲劇效果,短片把這種鴻溝嚴重誇大了。

現實是,智能手機在農村已經非常普及,在我老家(同樣的河南農村)的村子裏,盡管也有老年人不會用智能手機,但是60歲以下的人,使用智能手機已經相當普遍。

村裏有一個微信群,人們在這裏搶紅包和發表情包的勁頭,和城裏的白領沒有什麽區別。

事實上,微信群裏既有不少在村裏生活的人,也有一些在外打工者,移動互聯網的進步在這裏得到充分體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

如果一個不上網的老年人,想搞清楚“啥是佩奇”,並不需要費那麽大波折,他隻要向稍微年輕一點的人詢問就行。

二、這樣的“鄉村”並不具備普遍性

《啥是佩奇》的一個問題,就是假設農村中已經沒有“稍微年輕的人”,所以片子裏出現的,都是牲畜、柴火、炊煙和老年人,以及要對大家進行智能手機培訓的高音喇叭,這個場景是相當荒誕的。

這完全是一種假想。既然老人的兒子可以開車回到村裏,別的車也一定可以。短片中那輛汽車,車牌是“豫F”開頭,顯示地點是在河南鶴壁。鶴壁在河南是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它有山,過去也產煤。

但是鶴壁又是非常小的城市,恰恰缺乏“城鄉對比”,從鶴壁市區到下麵的農村,其實相當方便,那裏的“山村”並不是這種隔絕狀態。

在短片的導演看來,鄉村既是全方位落後的,也是與世隔絕的。所以,在那個老頭心中,在城裏當過保姆的就會成為一個權威。

因為保姆去過城市,就意味著見多識廣。這樣的狀況,可能在一些真正偏遠的山村存在,在“北方農村”卻並不具備普遍性。

城鄉之間,尤其是鄉村和小城市之間的互動,是真實存在的,小城市都在忽悠農民進城買房,哪裏還存在真正的“隔絕”。

三、《啥是佩奇》塑造了一個喪失話語、始終沉默的鄉村

城鄉差別,當然也會有隔膜,但是卻不是這種表麵的、無理性的隔絕。

事實上可能相反,鄉村往往表現出對城市時時刻刻地模仿。比如跳廣場舞以及對微信紅包的熟練運用。

而此前媒體有報道過鄉村的環境汙染問題,塑料袋這種工業社會才有的垃圾,在鄉村處處可見。被城市驅逐的汙染強的小作坊,也早已慢慢轉移到鄉村。

這才是鄉村的真實情況:它不是與世隔絕的,事實上存在一種“單向的流通”,城裏淘汰的東西,會進入鄉村;城裏出現的隱疾,在鄉村會被放大。

鄉村的問題,並不在於它是和城市對立的“另一個世界”,而在於它可能常常處在城鄉關係中沉默的、喪失話語權的一方。

《啥是佩奇》對鄉村的想象,是刻板而簡陋的,也是忸怩作態的。最後那一句,讓農村人都跑到城裏去看“佩奇”,其實倒隱含著對鄉村的文化“霸權”:農村什麽都沒有了,連真正的豬,也變得沒有意義。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清華出發,劍橋歸來,他28歲回國全職擔任教授!
華裔金融才女在美被丈夫勒死,骨灰將被帶回國
H-1B簽證衝擊“不再執著美國夢” 台籍工程師:看淡
伊朗濃縮鈾去向成謎 “十字鎬山”地下迷城加速擴建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蘭部署軍隊,必要時可全麵使用武力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硬杠125年憲法慣例,上訴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權"
川普18歲孫女自創服飾品牌"白宮拍廣告",挨轟:公器私用
美國簽證費暴漲66倍,印度人或湧向日本
“吹哨人”自殺,波音同意付錢和解
稱中國人有股“怪臭味” 外國網友搬去住驚:我也有了!
中國網紅窮遊日本 入境就“惡搞” 國內外網友都炸了
揭穿阿膠企業謊言:中國不缺驢,但特別缺牛馬
朝鮮隨機抓巨乳妹“強製送醫”!還遭公審羞辱
FBI解僱15名探員 涉以單膝跪地應對弗洛伊德集會
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博士後家中去世:係清華畢業生
麻煩不斷!賣了85座萬達廣場後,71歲王健林被限高了
華爾街大咖是淫魔!豪宅驚藏「性虐地窖」殘害多女
挺加薩"簽證遭秒撤",哥倫比亞總統怒轟:美國違反國際法
丹麥等國指控俄飛行器入侵後,俄外長稱無意攻擊北約
於朦朧墜樓死亡事件疑點重重,輿情洶湧持續發酵
一心阻絕外國人生美國人 川普要最高法院“修正錯誤”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啥是佩奇:一場城市精英主義對鄉村的虛假想象

沸騰 2019-01-18 21:55:21

城鄉之間存在隔膜但也有真實的互動,小城市都在忽悠農民進城買房,哪裏還找不到一個認識小豬佩奇的人。




▲圖片來自短片《啥是佩奇》。



文 | 張豐

一大早就被《啥是佩奇》的短片刷屏了。在我的朋友圈裏,至少有三位表示感動。我認真看了一遍,很遺憾,這部片子並沒有感動我。

原因大概在於,我對《小豬佩奇》並不熟悉,隻是兩年前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了解過,而我又對短片中那個假設的北方農村場景太熟悉了。




從敘事的角度看,這個短片還是非常精巧的。在鄉村的老頭盼望兒子帶著孫子一起回家過年,電話中他問兒子,孫子想要什麽樣的禮物,答案是“佩奇”,這可難壞了這位農村老大爺,他不知道佩奇為何物,於是,就開始了“尋找佩奇”的過程。

這個敘事的基礎,建立在城鄉鴻溝和信息鴻溝的基礎之上。

一、短片誇大了城鄉鴻溝

農村老人不知道城市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這其實很符合邏輯。即使在城市,如果不是陪伴孩子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小豬佩奇。

但是,城裏人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行搜索,很快找到這個答案。農村老人的另一個“落後”之處,是可能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所以,短片中的老人,和自己的兒子、孫子之間,存在一種雙重的隔膜。

這個邏輯是大致成立的,但是問題在於,為了突出戲劇效果,短片把這種鴻溝嚴重誇大了。

現實是,智能手機在農村已經非常普及,在我老家(同樣的河南農村)的村子裏,盡管也有老年人不會用智能手機,但是60歲以下的人,使用智能手機已經相當普遍。

村裏有一個微信群,人們在這裏搶紅包和發表情包的勁頭,和城裏的白領沒有什麽區別。

事實上,微信群裏既有不少在村裏生活的人,也有一些在外打工者,移動互聯網的進步在這裏得到充分體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

如果一個不上網的老年人,想搞清楚“啥是佩奇”,並不需要費那麽大波折,他隻要向稍微年輕一點的人詢問就行。

二、這樣的“鄉村”並不具備普遍性

《啥是佩奇》的一個問題,就是假設農村中已經沒有“稍微年輕的人”,所以片子裏出現的,都是牲畜、柴火、炊煙和老年人,以及要對大家進行智能手機培訓的高音喇叭,這個場景是相當荒誕的。

這完全是一種假想。既然老人的兒子可以開車回到村裏,別的車也一定可以。短片中那輛汽車,車牌是“豫F”開頭,顯示地點是在河南鶴壁。鶴壁在河南是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它有山,過去也產煤。

但是鶴壁又是非常小的城市,恰恰缺乏“城鄉對比”,從鶴壁市區到下麵的農村,其實相當方便,那裏的“山村”並不是這種隔絕狀態。

在短片的導演看來,鄉村既是全方位落後的,也是與世隔絕的。所以,在那個老頭心中,在城裏當過保姆的就會成為一個權威。

因為保姆去過城市,就意味著見多識廣。這樣的狀況,可能在一些真正偏遠的山村存在,在“北方農村”卻並不具備普遍性。

城鄉之間,尤其是鄉村和小城市之間的互動,是真實存在的,小城市都在忽悠農民進城買房,哪裏還存在真正的“隔絕”。

三、《啥是佩奇》塑造了一個喪失話語、始終沉默的鄉村

城鄉差別,當然也會有隔膜,但是卻不是這種表麵的、無理性的隔絕。

事實上可能相反,鄉村往往表現出對城市時時刻刻地模仿。比如跳廣場舞以及對微信紅包的熟練運用。

而此前媒體有報道過鄉村的環境汙染問題,塑料袋這種工業社會才有的垃圾,在鄉村處處可見。被城市驅逐的汙染強的小作坊,也早已慢慢轉移到鄉村。

這才是鄉村的真實情況:它不是與世隔絕的,事實上存在一種“單向的流通”,城裏淘汰的東西,會進入鄉村;城裏出現的隱疾,在鄉村會被放大。

鄉村的問題,並不在於它是和城市對立的“另一個世界”,而在於它可能常常處在城鄉關係中沉默的、喪失話語權的一方。

《啥是佩奇》對鄉村的想象,是刻板而簡陋的,也是忸怩作態的。最後那一句,讓農村人都跑到城裏去看“佩奇”,其實倒隱含著對鄉村的文化“霸權”:農村什麽都沒有了,連真正的豬,也變得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