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重倉蘋果已虧28億美元 巴菲特真的看走眼了嗎?

重倉蘋果已虧28億美元 巴菲特真的看走眼了嗎?

文章來源: 網易財經 於 2019-01-11 21:39:4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月3日,華爾街三大投行不約而同地宣布下調蘋果公司股票的目標價。其中,高盛將蘋果目標價由182美元下調至140美元,下調幅度23.08%;傑富瑞將蘋果目標價由222美元下調至187美元,下調幅度15.77%;摩根士丹利將蘋果目標價由236美元下調至211美元,下調幅度10.59%。

  今年新款iPhone業績市場遇冷,蘋果CEO庫克在2019年美股首個交易日盤後發布了一封致投資者信,宣布下調2019財年第一財季(即2018自然年第四季度)的營收至840億美元和毛利率預期至38%。隨即,蘋果股價暴跌8%。就在近幾天,國內幾大電商平台上的蘋果產品也出現降價。實際上,自去年10月以來,蘋果市值已經蒸發了超過3500億美元。蘋果股價暴跌,庫克“很受傷”,而擁有蘋果公司股票約2.52億股的股神巴菲特,也因此損失約28億美元。

  一直以來,巴菲特“不投科技股”的言論和行為,從剛出現時的震驚四座,變成如今為不少人所調侃。與此同時,巴菲特曾多次表示對蘋果公司的看好,這次蘋果業績大幅縮水似乎也跟他開了個玩笑。有些人認為這次巴菲特終於“看走了眼”,更多人也在為巴菲特等投資大佬們錯過了互聯網投資熱潮而惋惜。巴菲特對蘋果公司真的“看走了眼”?巴菲特們真的在被互聯網拋棄嗎?盡管事實看來似乎確是如此,然而筆者並不苟同。

  盡管此次蘋果業績出現下調,但並不能因此斷定蘋果真的不行了。誰都無法否認,蘋果公司是本世紀一家偉大的公司。它創造了許多商業奇跡和無與倫比的產品。導致蘋果公司目前窘境的原因來自多方麵。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公司靈魂人物喬布斯的離世對蘋果來說可謂毀滅性打擊。是喬布斯創造了蘋果,沒有了喬布斯的蘋果,即便再成功,也已不再是以前的蘋果了。喬布斯離世前的蘋果產品,幾乎已經是其巔峰水平,此後的產品,再無突破性新意。其次,任何一家企業,無論曾經多麽成功,都有其發展的生命周期。在發展的黃金時期結束後,大都會遇到瓶頸。無論是庫克,甚至是喬布斯在世,都無法擺脫這一規律。何況在當前全球手機產業下滑的宏觀環境下,蘋果手機也難以逃脫衰落的命運。第三,我們並不能因為短時期內的業績下滑就全盤否定蘋果,也無法斷言其不會東山再起。因此,也無法在當前的形勢下就斷定巴菲特“看走了眼”。也許是庫克,也許是庫克之後的蘋果CEO,或許會帶領蘋果突出重圍,推出更加顛覆性的產品,突出重圍,再次走上市值之巔也未可知。

  另一方麵,對於老話題“巴菲特是否錯過了科技股”的探討。筆者認為,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並不能確定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有所失誤。早在20年前,巴菲特就解釋了自己為什麽不投科技股:投資決策的關鍵不是看一個行業可以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影響、可以增長多少,而是研究特定公司、資產的優勢和持續性。而在其發表此番言論之前,隨著美國股市中科技股估值的不斷攀升,價值投資已經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所謂的“成長型投資”。1999年,美國有457家公司上市,308家來自科技行業,117家在上市當天市值就翻了一番。諸多知名投行也推出互聯網專項基金,投資這些新上市的科技公司。然而,其中的泡沫卻鮮有人知。那些很害怕錯過上車機會的人,更是變成了泡沫的推手。彼時,隻有很少的人能始終保持自己的投資理念,而巴菲特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很少有人意識到,對科技股過高的估值產生的原因,來自估值模型與其所估計的商業模式之間的不匹配。人們對科技類公司的商業模式認知不足,還沿用舊的估值方式,造成所估計的價值有失偏頗,泡沫因此而生。由此,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首先,估值方式會得到不斷修正,使得所估價格與其實在價值相吻合;其次,商業模式變遷在不斷發生,當前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未必可以在未來長期存續下去,終將被新的商業模式所替代。因此,或許巴菲特們錯過了這波也無關緊要,又或許他們會在下一個出現的商業模式中再次展露頭腳。

  就像巴菲特在2018年致股東的信中所說:“在過去的季度和年度報告中,我們經常警告您不要關注這些已實現的收益,因為它們是隨機波動的。我們簡單地認為,如果投資對象的業務成功,我們的投資就也會成功。有時候我們的投資回報微薄,偶爾我們的投入會獲得巨大回報,有時候我會犯一些代價昂貴的錯誤。從整體而言,長期來看,我們會收獲體麵的結果。”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遭父親連開5槍 25歲印度女網球手殞命家中 隻因...
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中國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連擊沉2貨輪 耿爽點名停手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賭城拉斯維加斯 這間酒店這個位置會讓你死於非命

24小時討論排行

針對台積電美國廠的集體訴訟升級,原告增加至30多人
歐洲熱死人了,但還是開不起空調
馬克龍宣布法英擬擴組5萬人軍隊 或部署烏前線作戰
“我今天被開除了”,小哥在地鐵“發泄式演講”的三分鍾
華人接管矽穀!Grok4發布會上馬斯克旁邊華人是誰?
王毅會見魯比奧:希望美方客觀、理性、務實
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複海軍目前唯一的航母
甘肅血鉛這事又被網友們發現了第二組疑點
WHO呼籲開征“健康稅” 煙酒、含糖飲料一次調漲50%
Meta從蘋果重金挖角華人AI大牛,薪酬超庫克
高溫,熱射病死人,一個拒用衛生巾的女孩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萬字對話王成錄:替代安卓,隻是鴻蒙價值的不到5%
特朗普要征50%關稅,巴西回懟:我們扛得住
白宮發川普超人照讚正義化身 迷因爆紅網友評價兩極
中國姑娘在巴西,教中文、做網紅,圈粉250萬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重倉蘋果已虧28億美元 巴菲特真的看走眼了嗎?

網易財經 2019-01-11 21:39:49


  1月3日,華爾街三大投行不約而同地宣布下調蘋果公司股票的目標價。其中,高盛將蘋果目標價由182美元下調至140美元,下調幅度23.08%;傑富瑞將蘋果目標價由222美元下調至187美元,下調幅度15.77%;摩根士丹利將蘋果目標價由236美元下調至211美元,下調幅度10.59%。

  今年新款iPhone業績市場遇冷,蘋果CEO庫克在2019年美股首個交易日盤後發布了一封致投資者信,宣布下調2019財年第一財季(即2018自然年第四季度)的營收至840億美元和毛利率預期至38%。隨即,蘋果股價暴跌8%。就在近幾天,國內幾大電商平台上的蘋果產品也出現降價。實際上,自去年10月以來,蘋果市值已經蒸發了超過3500億美元。蘋果股價暴跌,庫克“很受傷”,而擁有蘋果公司股票約2.52億股的股神巴菲特,也因此損失約28億美元。

  一直以來,巴菲特“不投科技股”的言論和行為,從剛出現時的震驚四座,變成如今為不少人所調侃。與此同時,巴菲特曾多次表示對蘋果公司的看好,這次蘋果業績大幅縮水似乎也跟他開了個玩笑。有些人認為這次巴菲特終於“看走了眼”,更多人也在為巴菲特等投資大佬們錯過了互聯網投資熱潮而惋惜。巴菲特對蘋果公司真的“看走了眼”?巴菲特們真的在被互聯網拋棄嗎?盡管事實看來似乎確是如此,然而筆者並不苟同。

  盡管此次蘋果業績出現下調,但並不能因此斷定蘋果真的不行了。誰都無法否認,蘋果公司是本世紀一家偉大的公司。它創造了許多商業奇跡和無與倫比的產品。導致蘋果公司目前窘境的原因來自多方麵。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公司靈魂人物喬布斯的離世對蘋果來說可謂毀滅性打擊。是喬布斯創造了蘋果,沒有了喬布斯的蘋果,即便再成功,也已不再是以前的蘋果了。喬布斯離世前的蘋果產品,幾乎已經是其巔峰水平,此後的產品,再無突破性新意。其次,任何一家企業,無論曾經多麽成功,都有其發展的生命周期。在發展的黃金時期結束後,大都會遇到瓶頸。無論是庫克,甚至是喬布斯在世,都無法擺脫這一規律。何況在當前全球手機產業下滑的宏觀環境下,蘋果手機也難以逃脫衰落的命運。第三,我們並不能因為短時期內的業績下滑就全盤否定蘋果,也無法斷言其不會東山再起。因此,也無法在當前的形勢下就斷定巴菲特“看走了眼”。也許是庫克,也許是庫克之後的蘋果CEO,或許會帶領蘋果突出重圍,推出更加顛覆性的產品,突出重圍,再次走上市值之巔也未可知。

  另一方麵,對於老話題“巴菲特是否錯過了科技股”的探討。筆者認為,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並不能確定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有所失誤。早在20年前,巴菲特就解釋了自己為什麽不投科技股:投資決策的關鍵不是看一個行業可以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影響、可以增長多少,而是研究特定公司、資產的優勢和持續性。而在其發表此番言論之前,隨著美國股市中科技股估值的不斷攀升,價值投資已經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所謂的“成長型投資”。1999年,美國有457家公司上市,308家來自科技行業,117家在上市當天市值就翻了一番。諸多知名投行也推出互聯網專項基金,投資這些新上市的科技公司。然而,其中的泡沫卻鮮有人知。那些很害怕錯過上車機會的人,更是變成了泡沫的推手。彼時,隻有很少的人能始終保持自己的投資理念,而巴菲特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很少有人意識到,對科技股過高的估值產生的原因,來自估值模型與其所估計的商業模式之間的不匹配。人們對科技類公司的商業模式認知不足,還沿用舊的估值方式,造成所估計的價值有失偏頗,泡沫因此而生。由此,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首先,估值方式會得到不斷修正,使得所估價格與其實在價值相吻合;其次,商業模式變遷在不斷發生,當前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未必可以在未來長期存續下去,終將被新的商業模式所替代。因此,或許巴菲特們錯過了這波也無關緊要,又或許他們會在下一個出現的商業模式中再次展露頭腳。

  就像巴菲特在2018年致股東的信中所說:“在過去的季度和年度報告中,我們經常警告您不要關注這些已實現的收益,因為它們是隨機波動的。我們簡單地認為,如果投資對象的業務成功,我們的投資就也會成功。有時候我們的投資回報微薄,偶爾我們的投入會獲得巨大回報,有時候我會犯一些代價昂貴的錯誤。從整體而言,長期來看,我們會收獲體麵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