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張藝謀新作《影》:一部逼格超高的狗血大片(圖/視)

張藝謀新作《影》:一部逼格超高的狗血大片(圖/視)

文章來源: 肉叔電影 於 2018-10-09 16:39:2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今年國慶檔,話題度最高的非《影》莫屬。

其實電影上映前兩天,肉叔就看了,一直不敢說好還是不好。

豆瓣有條短評深入肉叔之心:

如果說電影好,我卻一時不能道出好在哪裏?如果說電影不好,我怎麽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羅玉龍)

為什麽會有這麽矛盾的感覺?

琢磨了三四天,肉叔終於想通了一點點。

今天就來說下,張藝謀的“藝術動作片”——影

Shadow

張藝謀是什麽人?

即便是強悍如斯皮爾伯格這般的商業片之王,也會欽佩地說:

張藝謀是可以用色彩講故事的導演。

這不是玩笑話,甚至你能從老斯的口氣裏聽出來一絲絲羨慕,真的,張藝謀玩弄色彩的本事,已經爐火純青。

《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裏充滿野性情欲的紅;《英雄》裏處處藏著生生死死的綠;《滿城盡帶黃金甲》裏無限哀榮的成噸金黃。

色彩,已經被張藝謀玩到了巔峰——

然而他還不滿足。

到了《影》,張藝謀摒棄了一切帶有表達企圖的色彩,隻留下了最質樸的黑白,契合到他的故事裏。

故事應該不用肉叔再贅述很多:

沛國都督子虞(鄧超 飾)戰敗負傷,身形每況愈下,於是啟用從小培養的替身鏡州(鄧超 飾),替他行走朝堂疆場,以完成收複鏡州故土的大業。

子虞、鏡州

偏偏子虞功高蓋主,沛國國君沛良(鄭愷 飾)忍了這麽多年,就是在等子虞跟鏡州守軍兩敗俱傷,他好一箭雙雕,收複故土並做“真正的王”。

故事的主視角,跟隨替身“鏡州”,他一邊要遊走在都督和國君的權謀裏,又要遊走在自己和替身的雙重身份中。

電影給人最大的視覺衝擊,就是這個故事的背景色——

水墨。

樓台、城池、山川、殺伐、陰謀,全都貫穿在張藝謀精心控製的煙雨水墨中。

不要小瞧這一屏幕的黑白——

它們才是這個故事的核心,別忘了,這一黑一白之間,隔著變化萬千的灰,這才是發揮的空間。

張藝謀說過:《影》的故事反轉簡直了,不光是劇情上的反轉,還有人性上的反轉。

這話沒錯,在這個水墨色的故事裏,藏著三層反轉:

1、沒有真身,哪來的影子?

2、有光才有影子,但影子見了光還能不能繼續存在?

3、問題是沒有了影子,還怎麽證明真身是否存在?

人心就在這三層反轉上,交替演變。

如果說子虞最初想收複故土,是“白”,而後的喪心病狂就是“黑”。

如果說鏡州最初的卑躬屈膝,是“黑”,而後的為己而戰就是“白”。

張藝謀要的,就是這黑白變化間的灰。

在鏡頭語言上,除了後期調色的黑白,他還用了大量的毛筆字道具,當然大家一定記得,沛國大殿上,沛良親手寫的巨型垂幔《太平賦》。

但別忘了,張藝謀還不動聲色地給了幾個沛良寫字的鏡頭:

仔細看沛良筆走龍蛇後留下了什麽:

字,墨跡焦、濃、重、淡、清五色隨筆觸變化莫測的墨字。

人心啊,就藏在這變化裏,虛虛實實、真真假假。

張藝謀精著呢,寥寥幾筆,就寫盡了東方式的處世哲學。

就像看似是噱頭的兩個太極鬥場。

肉叔有朋友吐槽,子虞密室中的鬥場布置成太極可以理解;鏡州決戰,敵方大將非得在另一處畫成太極圖樣的鬥場上決鬥是幹嘛?

太極鬥場很酷,但很刻意。

肉叔不太認同,別忘了太極的本義——

這玩意太簡單了,一黑一白平分秋色。但這玩意也太複雜了,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

還有什麽,能比“太極”更能體現“變化”?

張藝謀的鏡頭啊,太絕了。

真的想不出,還能有誰,能像他這般僅僅用色彩,就能講故事。

就像斯皮爾伯格略帶羨慕評價他時,還有帶著真誠佩服的下半句:即便沒有台詞,我也能看懂他的故事。

但鏡頭語言的登峰造極,不代表《影》就無懈可擊。

早年間有個說法,中國第五代導演在國際上拿獎拿到手軟,全靠90年代的文學熱。

這話是損國內這波老導演,離了優秀的文本就都不行了。

文本可能是他們最不擅長的東西。

就比如張藝謀,離了莫言、蘇童、餘華,就沒了《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飛速降落到《三槍拍案驚奇》《長城》。

三部重量作原著作者分別是莫言、蘇童、餘華

說難聽的,他們甚至跟小輩都沒法比,就拿肉叔賊喜歡的寧浩來說。就不說《瘋狂的石頭》這種精巧到沒邊的了,寧浩就是拍個俗氣的都市愛情戲,都能靠正敘倒敘交叉的敘事詭計拍出《心花路放》。

讓觀眾誤以為兩個人踏在注定相遇的旅程,直到最後才驚天一轉,讓觀眾恍然大悟:哇靠,這倆人是在越行越遠啊!

而張藝謀,缺的就是這種敘事技巧。

他在《影》開機還是殺青時(肉叔記不太清了),說了聲祝福《影》的話,肉叔記得清清楚楚,他用了五個字,“藝術動作片”。

他就是放不下這兩個字,藝術。

如果說鏡頭語言是“藝”,文本語言就是“技”,而張藝謀,重藝輕技到已經……

直白點說,有點無聊了。

他在紀錄片裏說的,“這片的反轉簡直了”,那我們就來看看他文本上的反轉,幹脆就說最後的高潮反轉吧。

#以下涉及非常關鍵的劇透#

#沒看過的朋友可以跳到結論#

國君派去刺殺子虞的蒙麵殺手,進入子虞密室後,鏡頭轉接到大殿上,蒙麵殺手端著裝有子虞頭顱的木匣上場。

殺手沒露麵,頭顱也沒露麵。

你覺得,會有人猜不到木匣裏不是子虞的頭顱,而殺手也不是原本的殺手麽?

不會的。

緊接著,子虞怒叱國君,急赤白臉地喊出“你殺了鏡州的母親,還嫁禍於我”時,肉叔沒忍住哈哈笑了。

你覺得,會有人猜不到等下子虞自立為王的欲望,而鏡州成了反骨仔的反轉麽?

也不會的。

這種文本語言上的處置,簡直可以說是幼稚,幼稚到不像一個功成名就的大導演的手筆。

而真正可怕的是,我們能看到張藝謀有多精心布置他鏡頭語言的“藝”,就能看到他有多不擅長文本語言的“技”——

不管是大局上的君臣矛盾、真身和影的情仇,還是細節上的長公主之死、少將軍之死。

他的伏筆,很大程度上已經成了劇透。

越寫肉叔越覺得,《影》真的讓人意猶未盡,恨不得再重新刷一遍張藝謀作品集。

但同時,這故事的平淡也讓肉叔心生排斥,恨不得重新刷一遍……張藝謀早期作品集。

要硬是讓肉叔用一句話評價《影》:

就好像看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根據別人描述來雕刻的鋼鐵俠。

神,有了,還絕世無雙。

可這形啊,還真差遠了。





《影》終極預告 鄧超分飾兩角真偽難辨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爾街大咖是淫魔!豪宅驚藏「性虐地窖」殘害多女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蘭部署軍隊,必要時可全麵使用武力
川普18歲孫女自創服飾品牌"白宮拍廣告",挨轟:公器私用
賴清德前助理被判為中國充當間諜,透露謀利近500萬
美國簽證費暴漲66倍,印度人或湧向日本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硬杠125年憲法慣例,上訴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權"
稱中國人有股“怪臭味” 外國網友搬去住驚:我也有了!
中國網紅窮遊日本 入境就“惡搞” 國內外網友都炸了
“該死的中國人老是咳嗽” 意大利名將打中網翻車
這女星慘了!被指“邀於朦朧赴虐殺飯局”遭抵製+換角
“吹哨人”自殺,波音同意付錢和解
FBI解僱15名探員 涉以單膝跪地應對弗洛伊德集會
清華學霸、普林斯頓博士後家中猝逝 死因引揣測
一份兩國協議,川普對俄的一張大網正悄然形成
於朦朧墜樓死亡事件疑點重重,輿情洶湧持續發酵
一心阻絕外國人生美國人 川普要最高法院“修正錯誤”
故宮拒絕身著女裝漢服的男生入內,"穿衣自由"還有多遠
朝鮮隨機抓巨乳妹“強製送醫”!還遭公審羞辱
中國前農業部長收賄2.68億!遭判“死緩”下場慘了
驚曝:俄正在幫中國軍隊提升空降能力 準備攻台
72小時倒計時:兩黨僵持,美政府關門危機升級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張藝謀新作《影》:一部逼格超高的狗血大片(圖/視)

肉叔電影 2018-10-09 16:39:23

今年國慶檔,話題度最高的非《影》莫屬。

其實電影上映前兩天,肉叔就看了,一直不敢說好還是不好。

豆瓣有條短評深入肉叔之心:

如果說電影好,我卻一時不能道出好在哪裏?如果說電影不好,我怎麽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羅玉龍)

為什麽會有這麽矛盾的感覺?

琢磨了三四天,肉叔終於想通了一點點。

今天就來說下,張藝謀的“藝術動作片”——影

Shadow

張藝謀是什麽人?

即便是強悍如斯皮爾伯格這般的商業片之王,也會欽佩地說:

張藝謀是可以用色彩講故事的導演。

這不是玩笑話,甚至你能從老斯的口氣裏聽出來一絲絲羨慕,真的,張藝謀玩弄色彩的本事,已經爐火純青。

《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裏充滿野性情欲的紅;《英雄》裏處處藏著生生死死的綠;《滿城盡帶黃金甲》裏無限哀榮的成噸金黃。

色彩,已經被張藝謀玩到了巔峰——

然而他還不滿足。

到了《影》,張藝謀摒棄了一切帶有表達企圖的色彩,隻留下了最質樸的黑白,契合到他的故事裏。

故事應該不用肉叔再贅述很多:

沛國都督子虞(鄧超 飾)戰敗負傷,身形每況愈下,於是啟用從小培養的替身鏡州(鄧超 飾),替他行走朝堂疆場,以完成收複鏡州故土的大業。

子虞、鏡州

偏偏子虞功高蓋主,沛國國君沛良(鄭愷 飾)忍了這麽多年,就是在等子虞跟鏡州守軍兩敗俱傷,他好一箭雙雕,收複故土並做“真正的王”。

故事的主視角,跟隨替身“鏡州”,他一邊要遊走在都督和國君的權謀裏,又要遊走在自己和替身的雙重身份中。

電影給人最大的視覺衝擊,就是這個故事的背景色——

水墨。

樓台、城池、山川、殺伐、陰謀,全都貫穿在張藝謀精心控製的煙雨水墨中。

不要小瞧這一屏幕的黑白——

它們才是這個故事的核心,別忘了,這一黑一白之間,隔著變化萬千的灰,這才是發揮的空間。

張藝謀說過:《影》的故事反轉簡直了,不光是劇情上的反轉,還有人性上的反轉。

這話沒錯,在這個水墨色的故事裏,藏著三層反轉:

1、沒有真身,哪來的影子?

2、有光才有影子,但影子見了光還能不能繼續存在?

3、問題是沒有了影子,還怎麽證明真身是否存在?

人心就在這三層反轉上,交替演變。

如果說子虞最初想收複故土,是“白”,而後的喪心病狂就是“黑”。

如果說鏡州最初的卑躬屈膝,是“黑”,而後的為己而戰就是“白”。

張藝謀要的,就是這黑白變化間的灰。

在鏡頭語言上,除了後期調色的黑白,他還用了大量的毛筆字道具,當然大家一定記得,沛國大殿上,沛良親手寫的巨型垂幔《太平賦》。

但別忘了,張藝謀還不動聲色地給了幾個沛良寫字的鏡頭:

仔細看沛良筆走龍蛇後留下了什麽:

字,墨跡焦、濃、重、淡、清五色隨筆觸變化莫測的墨字。

人心啊,就藏在這變化裏,虛虛實實、真真假假。

張藝謀精著呢,寥寥幾筆,就寫盡了東方式的處世哲學。

就像看似是噱頭的兩個太極鬥場。

肉叔有朋友吐槽,子虞密室中的鬥場布置成太極可以理解;鏡州決戰,敵方大將非得在另一處畫成太極圖樣的鬥場上決鬥是幹嘛?

太極鬥場很酷,但很刻意。

肉叔不太認同,別忘了太極的本義——

這玩意太簡單了,一黑一白平分秋色。但這玩意也太複雜了,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

還有什麽,能比“太極”更能體現“變化”?

張藝謀的鏡頭啊,太絕了。

真的想不出,還能有誰,能像他這般僅僅用色彩,就能講故事。

就像斯皮爾伯格略帶羨慕評價他時,還有帶著真誠佩服的下半句:即便沒有台詞,我也能看懂他的故事。

但鏡頭語言的登峰造極,不代表《影》就無懈可擊。

早年間有個說法,中國第五代導演在國際上拿獎拿到手軟,全靠90年代的文學熱。

這話是損國內這波老導演,離了優秀的文本就都不行了。

文本可能是他們最不擅長的東西。

就比如張藝謀,離了莫言、蘇童、餘華,就沒了《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飛速降落到《三槍拍案驚奇》《長城》。

三部重量作原著作者分別是莫言、蘇童、餘華

說難聽的,他們甚至跟小輩都沒法比,就拿肉叔賊喜歡的寧浩來說。就不說《瘋狂的石頭》這種精巧到沒邊的了,寧浩就是拍個俗氣的都市愛情戲,都能靠正敘倒敘交叉的敘事詭計拍出《心花路放》。

讓觀眾誤以為兩個人踏在注定相遇的旅程,直到最後才驚天一轉,讓觀眾恍然大悟:哇靠,這倆人是在越行越遠啊!

而張藝謀,缺的就是這種敘事技巧。

他在《影》開機還是殺青時(肉叔記不太清了),說了聲祝福《影》的話,肉叔記得清清楚楚,他用了五個字,“藝術動作片”。

他就是放不下這兩個字,藝術。

如果說鏡頭語言是“藝”,文本語言就是“技”,而張藝謀,重藝輕技到已經……

直白點說,有點無聊了。

他在紀錄片裏說的,“這片的反轉簡直了”,那我們就來看看他文本上的反轉,幹脆就說最後的高潮反轉吧。

#以下涉及非常關鍵的劇透#

#沒看過的朋友可以跳到結論#

國君派去刺殺子虞的蒙麵殺手,進入子虞密室後,鏡頭轉接到大殿上,蒙麵殺手端著裝有子虞頭顱的木匣上場。

殺手沒露麵,頭顱也沒露麵。

你覺得,會有人猜不到木匣裏不是子虞的頭顱,而殺手也不是原本的殺手麽?

不會的。

緊接著,子虞怒叱國君,急赤白臉地喊出“你殺了鏡州的母親,還嫁禍於我”時,肉叔沒忍住哈哈笑了。

你覺得,會有人猜不到等下子虞自立為王的欲望,而鏡州成了反骨仔的反轉麽?

也不會的。

這種文本語言上的處置,簡直可以說是幼稚,幼稚到不像一個功成名就的大導演的手筆。

而真正可怕的是,我們能看到張藝謀有多精心布置他鏡頭語言的“藝”,就能看到他有多不擅長文本語言的“技”——

不管是大局上的君臣矛盾、真身和影的情仇,還是細節上的長公主之死、少將軍之死。

他的伏筆,很大程度上已經成了劇透。

越寫肉叔越覺得,《影》真的讓人意猶未盡,恨不得再重新刷一遍張藝謀作品集。

但同時,這故事的平淡也讓肉叔心生排斥,恨不得重新刷一遍……張藝謀早期作品集。

要硬是讓肉叔用一句話評價《影》:

就好像看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根據別人描述來雕刻的鋼鐵俠。

神,有了,還絕世無雙。

可這形啊,還真差遠了。





《影》終極預告 鄧超分飾兩角真偽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