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火了 一次對疲憊中國人的大型心理按摩(圖/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延禧攻略》是一次對疲憊中國人的大型心理按摩


魏瓔珞又贏了。這兩個月,一個小姑娘的“打怪升級”突然成為輿論焦點,這個小姑娘就是魏瓔珞,她在正史裏是乾隆朝的令妃,而在電視劇《延禧攻略》中,魏瓔珞成為一個懟天懟地卻能在後宮過五關斬六將的清奇人物,皇後欣賞她,皇帝愛上她,眾嬪妃聯合對付她,她卻能把對手一個個收拾地服服帖帖。

《延禧攻略》女主的套路是以牙還牙,十倍奉還

這樣不合邏輯的故事,卻成為本年度最熱門的劇目,《延禧攻略》不再隻是一部流行劇,以它為代表,“爽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入大眾視野,它以網絡上眾多的爽文小說為基礎,經過影視加工,成為今日國民重要的精神食糧。

《延禧攻略》的走紅是必然的。“爽”是它最大的特點,不費腦子,懟天懟地,竭盡全力迎合觀眾的爽點。

 

雖然都是關於主角的成功故事,但它不同於瑪麗蘇劇,後者的主角往往極力迎合男性,隱忍克製,而《延禧攻略》的套路是以牙還牙,十倍奉還。

魏瓔珞被欺負一次,她能狠狠回擊對手十倍的傷害,她本是一個小小宮女,卻在宮裏高調處事,麵對帝後妃嬪也不改本色,這在曆史上幾乎是不可能的(曆史上的令妃更多靠的是隱忍),但它很迎合現代觀眾的心理,尤其是隨著城市化進程而產生的年輕市民,因為生活得過於壓抑,從小接受的又是市場化、個人化的教育,他們內心的“懟勁兒”很強,而魏瓔珞就喚醒了他們這一點。

這部劇的服裝考究,但它的內核是現代的,它的人際交往、人物思維都是現代的,而清宮隻是一層紅綠色的紗,曆史在此不過是一個陌生化的外衣。

所以,今天的都市人看《延禧攻略》很有代入感,他們看魏瓔珞,眼裏是職場中理想的自己,現實裏不能懟領導,不能成為人生贏家,那就在理想中實現,魏瓔珞這種敢愛敢恨、一路開掛的模式,是一次取悅都市職場勞碌青年的大型按摩,正因如此,在臃腫的國產劇市場裏,許多人下班以後,選擇把時間貢獻給了《延禧攻略》。

 

爽文化是“懟文化”

《延禧攻略》的爽文套路,可以追溯到十幾二十年前的港劇模式,《金枝欲孽》《尋秦記》《洗冤錄》等,再早一點,就是金庸、黃易為代表的一批連載小說,雖然思想格局不一,但總體是主角一路打怪升級,走上人生巔峰,最後反省自我。

語言是生活化的,劇情是單元式加一環扣一環,主角出身一般,但腦洞清奇,一定會有很多異性喜歡他,而統治者也必定會賞識他。這種故事,你說它膚淺,但又不是那麽容易寫,需要很強的節奏感和對觀眾心理的把握。

其實,爽文化換一個角度想,也是“懟文化”,它的特點是愛憎分明,絕不隱忍,遇見不爽不平之人之事,就大大方方懟過去。

“懟”已經深入今天的影視娛樂工業,甚至成為一個節目是否吸引人的關鍵,近年來的《中國有嘻哈》《這就是街舞》《奇葩說》《十三邀》乃至這一部《延禧攻略》,對“懟”的利用都恰到好處,觀眾愛看有人有臉的人物互懟,喜歡他們打破體麵,展現所謂的“真性情”,從中,觀眾獲得一種代入感,仿佛負責懟人的不是角色,而是觀眾自己的分身,通過“懟”這一行為,觀眾現實中的怨氣被抒發,由此得到一種精神的快感。因此,“懟文化”得以愉悅大眾。

光靠“懟”,現實的困境當然無法解決,但大部分普通觀眾隻求一個短暫的精神愉悅,正是因為現實太無力、秩序太僵化,他們才會把自己的熱情托付出虛幻的“懟”,從中享有主人翁的快感,有趣的是,這些爽文裏,主角也大部分是底層或平民出身,一步步向皇親貴族發起挑戰。

 

《延禧攻略》體現了一種流行的集體情緒

自然,《延禧攻略》這樣的故事思想不深,局限於流行文化的淺薄,但大眾看劇,追求的深度本就有限,更多人隻圖個輕鬆愜意,所以哪怕學院派看不起這樣的流行劇,《延禧攻略》依然成為大眾的熱門話題。

這種景象似曾相識,多年以前的《還珠格格》、《甄嬛傳》,都曾如此,而《延禧攻略》是在宮鬥劇中開辟了一個新的分叉,可以預見,未來會有大量電視劇延續這條道路,“懟天懟地”將會成為宮鬥劇新的熱門景觀。

有趣的是,金庸武俠小說和港劇崛起的背景,是香港快速發展成一個高度商業化的現代都市,勞碌、紊亂、階層分化、眾人皆有一朝翻身的逆襲夢想,此情此景,和今天的內地都市生活異曲同工。

《延禧攻略》是時代的產物,它所反映的,是一種流行的集體情緒。這個情緒的關鍵點就是“累”,不隻是身體的累,還有精神的累,所以人們總是盼望著底層崛起、快意恩仇的故事。但這些故事終究隻是過把癮就好的藥劑,興奮過後,回到現實,等待觀眾的,仍是一個支離破碎又秩序森嚴的世界,一個連魏瓔珞也無可奈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