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駐香港正部級官員 離任感言提了王菲的歌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占中專題”專題頁麵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菲鵬婚變”專題頁麵

港、澳中聯辦主任雙雙換人的消息,流傳幾天後落地。

據微信公眾號“政知道”9月22日報道,當天,人社部發布官方消息證實,張曉明接替王光亞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澳門中聯辦原主任王誌民轉而執掌香港中聯辦,中聯部副部長鄭曉鬆接替他執掌澳門中聯辦。



人社部消息截圖


國務院工作人員任免是個常規事項,不過這次略有不同。在官方消息發布之前,張曉明離任香港中聯辦主任感言視頻已在網上流傳。

另外,政知道印象中,涉港澳事務的三個機構一把手集體調整,這也是非常少見的。

駐港正部級也用微信

張曉明無疑比媒體更早知曉自己仕途的下一站。先於官方通告,他在22日上午就已赴機場準備從香港去往“下一站”,北京。

登機前,他麵對媒體談了此番離港的心情。

或許是因為即將離開連續工作了5年的特區心生感慨,麵對鏡頭,張曉明分別引用了詩、詞、曲來表達他對港的留戀: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蘇軾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別康橋》徐誌摩

“我一直在你身邊,從未走遠。”——《傳奇》王菲

評價張曉明對香港的感情深厚並不誇張,他本身是江蘇人,但視頻中的言談舉止卻頗具“港味”,甚至一些詞句聽起來會被認為是標準的“港普”。查閱其履曆發現這並不稀奇,張曉明至今的仕途均和香港脫不開關係。

1963年生人的張曉明,上世紀80年代從人大法學院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國務院港澳辦工作,此次職務調整,對他而言是名副其實地回歸“老地方”。2012年底,在港澳辦幹了26年的張曉明,赴港履職第4任香港中聯辦主任,當時不到50歲的他也成為最年輕的香港中聯辦主任。

政知道注意到,在張曉明的仕途中,他還曾創下另一個最年輕紀錄。2004年,張曉明從國務院港澳辦綜合司司長升任港澳辦副主任,成為當時中央機關最年輕的副部級官員之一。

有趣的是,張曉明在機場還透露最近一段時間有許多朋友、同事向他表達了關心。在他無意的表述中,政知君發現,至少張曉明這個正部級官員是使用微信的。

雨中升旗主動收傘

“不容易”,就任伊始,這個最年輕的主任和自己的老同學這樣表達自己的難處。回溯張曉明在港的5年,的確事情不少:作為中聯辦主任他經曆了非法“占中”活動、“旺角暴亂”事件、“港獨”議員宣誓鬧劇等一係列風波。

敏感的地方在於,這些群體事件無一不在挑釁中央的“一國兩製”方針。而作為中央政府在香港的一麵鏡子,身為主任的張曉明在事前、事中、事後的一言一行都被格外關注,甚至被解讀為中央意欲傳遞的信號。

對於嚴重衝擊“一國兩製”原則底線的行為,張曉明態度明確:“零容忍”。

除此之外,政知道注意到,張曉明格外注重“港獨”思想對香港當地青少年的毒害。他多次表示,青少年學生應該正確思考、認識香港和國家的關係,同時提醒教育機構以及媒體要履行應盡職責,保護學生免受“港獨”毒害。

而說到正確認識香港和國家的關係,張曉明可謂“以身作則”。

去年的國慶,香港特區的升旗儀式在雨中進行,但在國歌奏響前,張曉明主動收傘在雨中注視著國旗緩緩升起,此時站在旁邊的時任特首梁振英見狀也隨即示意梁太跟隨收起雨傘。張曉明此舉被解讀為對祖國、國旗的尊重,受到媒體好評。

  



張曉明收傘(圖片:東方IC)


前任卸任曾傳烏龍

張曉明此番回京,是從國務院港澳辦原主任王光亞手中接過了接力棒。而提到王光亞,政知君在一年前就關注過他。

去年2月份,在這個崗位上幹了6年的王光亞被傳卸任。甚至官網領導一欄中王光亞的名字都經曆了“失而複得”的烏龍。王光亞出生於1950年3月,2016年2月時已過正部級65歲的退休年齡,此番卸任,他已超齡服役兩年半。

關於王光亞,政知道此前寫了,戳烏龍可複習舊文。

而作為張曉明的繼任者王誌民,同樣也很有“說頭”。

這位第五任香港中聯辦主任沒有打破張曉明當初上任時“最年輕”的紀錄。簡曆顯示,原香港中聯辦主任王誌民1957年出生,比張曉明大了6歲。但和張曉明類似的是,王誌民同樣有著豐富的港澳工作經曆。這在港媒看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重視。

  



圖中央舉酒杯者為王誌民(圖:東方IC)


王誌民2006年開始任香港中聯辦副秘書長,2009年升任副主任,2015年調任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去年扶正。而此番調回香港任正職,和張曉明一樣,屬於回到“老地方”。

接任王誌民的鄭曉鬆,曾在福建工作。他2013年從財政部“空降”福建,先後任副省長,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2016年6月進入中聯部任職,如今剛過一年,即迎來新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