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新思:28年已逝 六四與我何幹?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六四事件”專題頁麵

  中國的六四運動是世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巨浪之一,是時全球聚焦,海內外華人均有參與。然而,天安門廣場上理想主義的學生散去不久,中國社會旋即進入"悶聲發大財"的拜金時代,對很多中國人來說,六四的血與淚,廣場上的仇與怨,很快變得遙遠而模糊。但因百萬人大遊行、民主歌聲獻中華產生的六四情結,已深深嵌入港人的曆史記憶。年年維園燭火,歲歲支聯遊行,鬥轉星移,已曆二十八載。但在香港回歸20年後的今天,港人在國族認同和本土意識建構上空前彷徨和糾結,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思考,28年前發生在北京的那一曆史事件究竟"關我咩事"。

  香港六四紀念館由支聯會(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運營,現址位於香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內。據誌願者透露,紀念館因公契糾紛被迫從原址搬遷於此,條件相比之前簡陋許多。紀念館一入門,便是黑底白字配資料圖的“八九民運時間廊”,幫助參觀者了解六四學運的來龍去脈。

  這是香港六四紀念館保存的珍貴曆史照片之一。中間手持擴音器喊話者,是六四學運領袖吾爾開希。他的周圍,是維持廣場秩序的中國軍人。吾爾開希深知,在廣場上擴音器等同於話語權,話語權意味著政治權力。而他身旁的軍人,隻是作為國家暴力機器而存在,他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

  這是香港六四紀念館保存的珍貴曆史照片之一。由此看來,“ 李鵬是 周恩來養子”的說法,當時已在中國社會流傳甚廣。西方現代哲學家認為,嘲諷和戲謔是消解政治權威的有效工具。這張圖片裏遊行的學生,通過“惡搞”周恩來教訓李鵬,在消解周恩來代表的官僚權威的同時,諷刺了李鵬“走後門”做總理,並從中獲得些許自由的快感。

  這是香港六四紀念館保存的珍貴曆史照片之一。北京的醫護人員組隊到天安門廣場,守護學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當時的中國政府出於基本的人道主義,並沒有禁止他們。

  這是香港六四紀念館保存的珍貴曆史照片之一。天安門廣場上一片狼藉,學生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休息, 毛澤東的相片矗立在一旁,威嚴地凝視著這一切。六四學運“反官倒、反貪汙”的口號,讓它看起來有點像“隻反貪官、不反皇帝”的梁山造反,當然這可能是在專製體係下不得已采取的鬥爭策略。

  這是香港六四紀念館保存的珍貴曆史照片之一。中外記者肩抗笨重的攝影機,正在采訪六四學運領袖。六四學運在當時成為一場全球性的新聞狂歡,在一段時間內霸占著各大國際大報的頭條。 試想一下,如果那時像今天一樣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人人可以采集發布新聞,曆史的進程將會如何發展。

  這是香港六四紀念館保存的珍貴曆史照片之一。風雨之中, 天安門廣場上的人們撐著雨傘,簇擁在民主女神的周圍。這場民主運動中雨傘的意象,讓人不免聯想到二十多年後香港的“雨傘革命”。

  這是香港六四紀念館保存的“雨傘革命”中的雨傘,散落在紀念館副館的一角。某種意義上,它們是對天安門廣場那些黑色帆布傘的一種繼承。

  這是六四時期天安門廣場上那尊民主女神的複刻版,但胳膊、胸前被貼上了“雨傘革命”標語。館方一直在努力建構六四運動和“雨傘革命”的關聯,試圖以此來對抗香港本土派停止紀念六四的訴求。

  紀念館的新址較為偏僻,空間亦不充足。館方有意另募一場所,卻遭遇資金困難,隻好在六四曆史檔案資料旁邊放置募款箱籌款。

  香港的作息與中國內地不同,人們習慣晚起晚睡。下午3點以後,紀念館中的參觀者多了起來。有意思的是,當天的參觀者以女孩子居多。

  正在翻閱紀念館檔案資料的參觀者,參觀者中的一位當地青年告訴記者,六四紀念活動是很多香港青年的政治啟蒙。

  

  28年已經過去了,“六四與我何幹”不僅是港人需要扣心自問的問題,更是每一個中國人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請記住,曆史從未過去,未來早已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