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裔學生用氣球載手機 150美元完成太空攝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自己動手做(DIY)往往成本更低,而且效果更好。當麻省理工學院(MIT)華裔學生李加斯丁(Justin Lee,音譯,下同)和葉奧利弗(Oliver Yeh)決定把一部照相機送上太空時,也發現到了這一點。

  李加斯丁和葉奧利弗動手製作了一個承載照相機的低成本升空裝置。該裝置不是火箭、推進器和昂貴的控製係統,而是一隻充滿氦氣的氣球、一個吊在下方的啤酒泡膠冷藏箱,和一部價格低廉的小型相機,箱子裏的立時暖手包可防止冰凍,並確保電池正常工作。

  當然,如果氣球降落後,這兩名學生找不到拍照裝置,一切努力都是徒勞。因此,他們事先在箱子內放置了一部裝有衛星定位係統(GPS)的手機,跟蹤氣球和照相機的去向。包括透明膠帶在內,這項試驗的總成本隻有148美元。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3uufxg.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MIT students captured this photograph of the Earth from 28 kilometres up using consumer electronics. (Justin Lee & Oliver Yeh/1337arts.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1jvxy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The camera caught this image of the burst balloon on its descent back to Earth. (Justin Lee & Oliver Yeh/1337arts.com)

  氣球9月2日上午11點45分在麻省Sturbridge升空,李加斯丁和葉奧利弗為氣球設置了陸地旅行,以免大風將氣球吹向大西洋,兩人並登錄威斯康辛大學的氣球軌跡網站,預估氣球的著陸地點。

  由於手機信號隻覆蓋麻州中部地區,因此控製氣球走向至關重要。幸運的是當天微風習習,不過手機外置天線在降落時燒毀。

  他們的氣球和照相機升到的高度足以拍到地球的黑色天穹。這部相機配有徒步旅行者工具包(CHDK)功能,能夠設定每5秒鍾拍攝一張照片,8GB記憶卡則足夠相機儲存5個小時的拍攝量。其中一張照片是在9.3萬呎(18哩)高空拍攝的,當氣球爆破後,啤酒冷藏箱花了40分鍾才在地球著陸。

  該項該項被命名為“伊卡洛斯計劃”(Project Icarus)的試驗最令人震驚的一點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而且預算少到可以忽略不計。這兩位學生為省出這筆經費,氣球升空前晚在車裏湊合睡了一夜。因此即便第一次試驗失敗,再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都很容易。

  該試驗的網站未透露氣球的組裝細節,但兩位學生稱,他們不久將以150美元的價格出售詳細說明。這意味著人們不久就能以300美元的價格放飛自己的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