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一教育局長被免職 當晚簽發數百封調令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dy/c/sd/2009-09-16/1253043823_mrqHw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9月15日下午,一市民騎車經過河北省武安市教育局門口。 本報記者 來揚攝


  8月20日,費斌(應采訪對象要求化名)走到河北省武安市第五中學的門口,看到校門前圍滿了黑壓壓的人群,還有保安在把門。他擠過人群,徑直走進校門,然後來到右邊的“體藝樓”前,在靠左手邊第一個教室的門口,他又看到了黑壓壓的一群人。

  費斌心裏很清楚,這些人跟他一樣,也是來辦調令的。

  8月19日,武安市教育局進行了人事變動。當晚8時許,市委副書記郝文明等人宣布,該市交通局原局長祁有山接任已在教育局局長職位上待了12年的馮雲生。

  然而,多名知情人士證實,馮雲生在離任後,並沒有選擇靜靜地離開,而是利用手中已不存在的權力,簽署了大批調令,將數百名農村教師調入城市。且在離職後的第二天,讓武安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長楊淑斌(一為楊樹斌,電話表及多處資料上顯示為楊淑斌)、工作人員彭為民等3人在武安市第五中學現場辦公,辦理調令。

  包括費斌在內的幾位人士都表示,在辦理這些調令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腐敗行為,而且形成了比較一致的“價碼”。

  網帖稱教育局局長退休後仍在批調令

  這個消息初現於網絡論壇中的一篇爆料帖。

  8月下旬,一篇題為《最牛教育局長驚現武安,退居二線前一天一夜簽署調令150多》的帖子,在國內各大論壇流傳。帖子稱:“最近河北省武安市正在進行局級幹部人事調整。教育部門也屬於調整之列。當教育局局長馮某得知自己被列入退居二線前一天,冒天下之大不韙……招(原文如此,應為“召”——記者注)集人事科和財務科人員加班加點,通宵達旦,僅簽署調令就達150人之多。”

  帖子還稱:“有的農村學校因一次調動教師太多,孩子們課程都沒法正常安排,有的城裏學校雖已嚴重超編,現在是越加臃腫。”

  帖子直指這其中存在的腐敗現象:“安排1人要價5萬至10萬元,有錢戶甚至達到20萬元,進城要5萬至8萬元,找市裏領導的關係也得給他2萬至5萬元。”

  帖子發出後,廣東《新快報》9月3日對此進行了報道。該報記者向武安市教育局人事科和計財科求證,得到的卻是否定回答:“網上都是瞎掰的,沒有這樣的事情……不知道有這樣的調令。”

  報道中說:“武安教育局確實出現人事更迭,馮某也確實離任,如此巧合,仍令網友質疑不斷。”報道期待“官方聲音平息質疑”,“讓大家知道真相”。

  然而,10多天過去了,社會公眾和輿論所期待的真相卻遲遲沒有得到展現。相反,反映問題的帖子卻不斷湧現。在百度吧中的“武安吧”,記者看到,連日來,網友所呈現的相關內容越來越豐富,包括“最牛局長的最牛別墅”、違規安排不符合學曆要求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等材料不斷湧現。

  但與此同時,刪帖現象也很嚴重,不少網站上反映此事的帖子都遭到刪除。

  真相究竟怎樣?

  瘋狂的調動

  “人事任免為什麽在晚上8點宣布,而不是在常規工作時間宣布?”說起8月19日的人事變動,武安市教育係統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說,這是因為在當天,武安市市委書記組織召開會議,作出了對多個局級單位一把手變動的決定,“可能是為了防止夜長夢多,才決定當天宣布任免結果”。

  這位知情人士透露,由於涉及財政局、交通局、林業局、教育局等多個部門,等到來教育局宣布的時候,已經到了晚上8點多。“是在教育局4樓宣布的,各科科長(教育局為科級單位,各科科長實際為股級——記者注)參加了會議,科員們沒有參加”。

  該人士透露,人員任免決定宣布前後,教育局的院子裏已經聚了不少人,“都是聽說了任免決定後,來找馮雲生辦事的”。

  多位人士指稱,人事任免決定宣布後,原局長馮雲生先是離開了教育局,後又回到教育局,一直弄到淩晨兩點多。其間,他指示人事科科長楊淑斌將教育局的一批借調人員安排妥當。主要去向為教育局直屬部門,如成教中心等。

  據了解,這批人員是教育局出於寫公文等需要,長期以來從農村學校等教育係統的內部單位借調的人員。他們中的一些人,雖在教育局工作數年,人事關係卻一直留在原單位。

  知情人士透露,任免決定宣布後,有不少想從農村調入城市的教師來找馮雲生,要求簽署調令。

  這些人得到的答複是,第二天在武安市第五中學辦理手續。

  8月20日,費斌來到五中,五中門口熙熙攘攘的陣勢讓他頗感驚訝。“在我看來,至少有兩三百人。”費斌告訴記者。然而,當他走到辦理調令的那間教室後,門口人群的洶湧景象再次讓他吃了一驚。

  他說,這些人並非都是來辦調令的,其中有不少是“托”。“沒有關係是辦不成的,所以每有一個人來辦,就至少有一兩個人陪同他過來辦。”費斌說。

  費斌在裏麵看到了很多熟人。“90%都是熟人。大家都知道來幹什麽了。”

  他說,教室門口由五中的辦公室主任等人把持。他進去後,看到教育局人事科科長楊淑斌、人事科檔案室工作人員彭為民和一個姓韓的小夥子在操弄這件事。桌上放著幾個本子,辦事的程序是,先跟楊淑斌說,然後到彭為民拿著的名單上查有沒有自己的名字,如果有自己的名字,就開具調令,讓教師回到原學校去辦理財務清單,簽字回來後再開調入介紹信。

  在辦公現場,他看到楊淑斌不停地打著電話,聽對話應該是在請示誰能辦,誰不能辦。費斌說,他雖然沒在現場看到前任局長馮雲生,但見到了車牌號為“5J696”的廣州本田車,那是馮雲生的座駕。

  教育係統的另一位內部人士證實,20日晚10點多,他散步經過五中校門口時,也看到校門口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他在現場也看到了幾位辦理調令的熟人。

  調動規模到底有多大

  如此大規模的人員調動,給武安市的教育係統帶來了不小的震動。

  記者找到武安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長楊淑斌,他先表示願意提供材料證實這次人員調動的規模,但隨後又說采訪須經過宣傳部門批準,因此拒絕提供數據。

  但他承認,開調令是原局長馮雲生的意思,“工作要有延續(性)”。他並沒有向新任局長祁有山匯報,新局長當時並不知情。

  網上之前流傳的帖子稱,新任局長祁有山於8月19日晚與馮雲生進行交接後,隻收回了財務章,卻沒收回人事章,致使馮雲生等人有操作的空間。

  祁有山在電話中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他在19日接任以後,20日即回到交通局處理交接事宜,因此,財務章和人事章都是在21日才接管的。但他不願意回應這一過程的詳細細節。

  楊淑斌表示,農村教師每年都有調到城區學校的情況,尤其是近幾年來城區學校規製(原話如此,即規模和編製的意思——記者注)在得到擴充後,這種情況更加普遍。至於調動的條件,首先要由教師自己申請,此外,還要求申請人在農村學校待滿3年,並且符合調入學校的要求。

  教育係統內部人士透露,因為教育係統與其他係統不一樣,從農村調到城裏特別難,一年能調幾十個就很多了,像今年這樣大規模的調動非常少見。

  有網友在“武安之窗”論壇的“武安教育”版上留言說,“動蕩太大,以至於好多鄉鎮連正常的教學都開展不了。城裏校長頭暈了:分來這麽多爺爺奶奶可擱哪呀。鄉鎮校長更蒙了:不是這班沒語文(教師),就是那班少數學(教師),所有能用的都用上了,可還有一堆課沒人上。”

  也有當地教育界人士向記者表示,有些中學,總共十來個老師,一下子調走四五個,這哪行?

  由於教育局不願證實此次調入的規模,記者對一些鄉鎮學校的調動情況進行了調查。

  北安樂鄉教育辦校長陳華傑證實,該鄉今年有4位教師調入城區。伯延鎮教育辦校長楊立君證實,該鄉為7人。礦山鎮劉少華校長證實,該鄉為15人,但都為支教教師。

  知情人士透露,這次的調入,活水鄉和石洞鄉各8人左右,賀進鎮、團城鄉和西寺莊鄉各為10人左右。

  一位拿到調動手續的人士表示,他的編號已在140號之後,但他還算是辦得比較早的,他所透露的總數在180人以上。

  但在楊淑斌看來,這樣的調動不會給鄉鎮學校帶來師資不足。他說,有兩個途徑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一是有些學校本就超編,教師調走後編製數恰好夠;二是有些超編的鄉鎮可以把多餘的教師分流到缺編的鄉鎮。

  大同鎮教育辦公室校長牛保增介紹,也有一部分教師從城區的學校來到農村支教。

  多位校長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存在師資不足的現象,通過以上途徑可以解決教師短缺問題。

  但一位教育係統內部的知情人士透露,教師不斷地調入城區,使城區的部分學校人滿為患。

  武安市有關部門提供的今年2月的數據顯示,全市萬餘教職工中,有約一半的教職工分布在城區,城區教職工數量5300餘人,而21個鄉鎮及所在鄉下直屬校在編人數加起來有4900餘人。由於市內教職工太多,從而造成大量人浮於事的現象。

  他透露,師範附小600多名學生,有近60位老師;第二幼兒園有90餘名教工;第三中學有350餘名教工,實驗中學有250餘名教職工,都存在嚴重超編現象。此外,古樓、白鶴觀、北關、十中等學校都存在超編現象。但這些數字尚未獲得有關學校的證實。

  網上的帖子顯示,“實驗小學調進39人,師範附小調進20多人,十中五中均調入40多人。”除師範附小調進的人數被糾正為19人外,其餘數據均得到了教育係統內部人士的確認。

  記者打電話向實驗小學校長李便琴尋求證實,她表示,隻有經過教育局許可,她才能接受采訪。

  突擊調動背後是否存在權錢交易

  據武安市政府門戶網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武安市總人口為75.6萬人,現轄22個鄉鎮、502個行政村。

  武安市教育局網站介紹,武安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485所,教職工10816人,專任教師8446人,在校學生16.4萬人。

  據教育係統內部人士透露,近些年來,農村教師人心不穩的現象非常嚴重,維持農村師資隊伍的穩定已成了教育部門的重要議題。

  大同鎮教育辦公室牛保增介紹,該鎮每年都會有幾個教師進城。這些教師進城的心情很迫切,有些是因為城裏有親屬,有些是經濟上達到了可以在城裏買樓的水準,就會考慮往城裏走。“這樣的調動肯定會對農村的師資穩定產生影響。跟城裏比,缺教師的肯定是農村,而且,骨幹教師被城裏挖走的現象也很普遍。”

  然而,教師調動的權力掌握在教育局手裏,誰能調動,誰不能調動,都要由教育局決定。

  教育係統內部人士透露,不僅是農村教師調入城市,包括每年本科畢業的師範生進教育係統和代課教師轉正,也得通過教育局,“這就為可能的權錢交易提供了空間”。

  他還表示,多年來,教師調動從未經過局務會討論,也沒有向社會公開過。

  突擊調動給了當地一些人猜想空間。是否存在權錢交易,記者得到兩種不同的說法。

  費斌說,調動要花的錢,“都是明價,已經好幾年了”。

  他介紹,一個教師從鄉下調到市裏,多數是需要花錢的,如果市裏的領導或其他局的局長打招呼,花3萬元就夠,如果沒人打招呼,至少得5萬元。

  他證實,他所知道的一個調動,花了4萬元左右。

  對於為什麽要在教育局原局長卸任後辦理調令,費斌說,這次宣布非常突然,讓被免職人員沒有心理準備,隻得倉促行事。他分析,這些事是不能不辦的,“送了錢不給辦,辦成了沒人說,如果不辦……”,“這些老師的錢也不容易,尤其是鄉下老師,每一分錢都是牙縫剔出來的,他們除了工資還是工資”。

  但楊淑斌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調動過程中,“絕對不可能存在權錢交易”。他說,調動的單子都由原局長看過,而且“往年調動的人數要比今年多”。

  記者嚐試與馮雲生取得聯係,但撥打他的兩個手機號碼,一個關機,一個被轉到了秘書台。

  撥通他家裏的電話後,接電話的一位女士表示他還沒回家,隨即掛斷電話。

  9月15日19時許,記者先後撥打了武安市市委書記、市委副書記及紀委書記的電話,但前者的電話被轉移到市委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那裏,他聲稱不清楚此事;後麵兩人的手機多次撥打皆無人應答。

  至少兩位曾在相關事件中送過錢的教育係統人士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如果紀委介入調查,他們願意站出來作證。

  本報將繼續關注事件的進展。



  查查“突擊”現象背後有無腐敗問題

  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一些現象總是在生活中反複出現。據當地媒體報道,2008年10月17日上午,河南夏邑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召集全局幹部大會,分兩批宣布了局機關及下屬有關單位的一份人事任命名單,其中第一批37人、第二批61人。可3天之後,該局長即退到二線。而本報今天報道的也是一位教育局局長,同樣是“突擊”,不同的是時間、地點和“突擊”的內容:河南這位局長是在即將卸任前,河北這位局長是在被免職後;河南這位局長突擊提拔的是幹部,河北這位局長突擊調動的是教師。

  2006年,河南省商丘市某區委書記換屆前突擊提拔調整了94名幹部;2007年3月,山西省侯馬市公安局局長張小寧違規突擊提拔了92名中層幹部;甘肅省甘穀縣縣長離任前突擊調動115名領導親屬……網上一搜索,類似“突擊調動”、“突擊提拔”、“突擊調整”、“突擊進人”的案例數不勝數,與此同時,有關嚴禁這類“突擊”現象的通知、規定的網頁也是數以千計。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河北武安采訪時,接受采訪的當地人士懷疑突擊調動背後有見不得人的勾當。甚至至少兩位曾在相關事件中送過錢的教育係統人士表示,如果紀委介入調查,他們願意站出來作證。筆者建議,這應引起紀檢監察部門、檢察機關的高度重視,在查處這一突擊調動行為的同時,查一查背後有無權錢交易腐敗行為。

  筆者注意到,“突擊”案例的查處結果大多是簽發的文件作廢,責任人受一個處分,最輕的是警告,最重的是被撤職。不能說每一起“突擊”案例背後都存在腐敗問題,但如果絕大多數“突擊”案例背後沒發現權錢交易行為,隻能說有的案件查處還不嚴,還不徹底。正因為違紀成本低,這類“突擊”現象才屢屢發生。

  如果有關部門認真調查過了,沒有發現腐敗行為,在讓公眾信服的同時,同樣是給當事人一個清白。

  各地“突擊”現象一覽

  河南

  2006年8月,中央組織部接到反映河南省商丘市某區委書記換屆前違反程序,突擊提拔幹部的舉報後,作為立項督查件,立即轉河南省委組織部查核。經查,該區委書記在換屆前4次主持召開常委會,未經考察、任職資格審查等程序提拔調整了94名幹部。河南省委和商丘市委給予責任人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撤銷了違規的幹部任職決定。

  河北

  2006年3月,河北省秦皇島市委召開書記辦公會,醞釀免去高東輝青龍滿族自治縣縣委書記職務。次日,高東輝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提拔和調整了 283名幹部,其中與鄉鎮黨委換屆無關的88人。同時,在未按規定進行研究和報上級編委審批的情況下,決定設立縣規劃辦公室和主任、副主任人員安排。高東輝最終遭撤職處分。

  山西

  2007年3月,山西省侯馬市公安局在既沒有拿出提拔方案向上級部門報批,更沒有向幹部主管部門請示,也沒有向侯馬市委主要領導匯報的情況下,召開局黨委會,調整提拔幹部92名,當天下午和次日上午,對84人的任免事項進行了突擊宣布。隨後,侯馬市委責成公安局撤銷這次幹部任免決定,所有調整人員一律返回原工作崗位,並對相關人員作出處理。

  甘肅

  2006年7月,甘肅省天水市甘穀縣縣長楊永暉在離任前突擊進行了115人的人事調動:10天之內使縣裏一批領導幹部和退休幹部的親屬吃上了 “財政飯”,一批教師和醫務人員圓了進城工作夢,其中有甘穀縣政協主席的妹妹、政協副主席的妻子、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妻子、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兒媳等在任和離退休領導幹部的親屬共13人,他們調動前的身份有全民工、集體工、合同工和幹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