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英譯本作者離世 替黛玉摘掉蕩婦帽子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09-15/U136P4T8D1867672F107DT2009091516075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霍克斯逝世一個月後,媒體才發出訃告

 《紅樓夢》首位英文全譯本作者霍克斯離世

  他替黛玉摘掉“蕩婦”帽子

  早期英譯本中黛玉曾被譯為“Black Jade”

  第一個《紅樓夢》英文全譯本的翻譯者,英國著名漢學家霍克斯(David Hawkes)於7月31日病逝,英國媒體在八月底才發出訃告。

  維基百科在其2009年逝世人物列表中這樣介紹,“霍克斯 86 歲,英國牛津大學漢學家,《楚辭》、杜甫和《紅樓夢》的譯者。”

  他的一生與中國文學緊緊相連。

  和派出所“談判”在中國完婚

  生於1923年的霍克斯在二戰期間進入牛津基督教堂學院,本應入伍參戰,因體檢沒過關而免上戰場。應戰時之需,他由拉丁和希臘文專業改學日文,並一度出任英軍日語教師,戰後因對日語沒有興趣,轉而研究中國文學。從此開始了與中國的淵源。

  1948年,這位英國牛津大學中文係的學生,來到了中國的北平,進入北京大學就讀中文係,那年,他26歲。不久以後,北平就被解放大軍包圍了,城市裏的水、電供應很快就緊張起來,霍克斯和同學們依然練習漢語口語,參加中國老師安排的漢語遊戲。

  1949年,蔣介石政權崩潰。10月1日,新中國開國大典,霍克斯和他的同學們一起來到天安門廣場,霍克斯是大學生遊行隊伍中的一員。當毛澤東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廣場沸騰了!霍克斯跟著遊行隊伍,依次前行,每一個隊伍經過天安門的時刻,都高喊“毛主席萬歲”,而毛主席則回答說“同誌們萬歲!”霍克斯,這個活潑的27歲英國男孩,在後來回憶時說,他們高呼“毛主席萬歲”後,毛主席回答是“同學們萬歲!”可是,根據他的同學們回憶,其實是 “同誌們萬歲!”,並非是“同學們”,也許,這個年輕的英國男孩的漢語聽力還不過關吧。

  參加新中國開國大典,是霍克斯的一段傳奇性的經曆。

  新中國成立後,霍克斯把女友叫到中國,兩個人計劃在北京結婚。可是,這給新中國的派出所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解放初始,兩個英國國籍的年輕人,如何在中國辦理結婚手續,這可是一個全新的問題。經過霍克斯和派出所所長漫長的談判,兩個年輕人終於在北京登記結婚。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09-15/U136P4T8D1867673F107DT2009091516092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霍克斯翻譯的英文版《紅樓夢》封麵

辭牛津 十年譯紅樓

  1951年,霍克斯學成回國後,開始了新的研究工作,這時,他多了一個來自中國的新同事:吳世昌。1959年,36歲的霍克斯發表了《楚辭》英文版,同一年,他成為牛津大學中文係教授。

  吳世昌先生當時已經是蜚聲海內外的紅學大師,他鼓勵霍克斯著手準備《紅樓夢》的翻譯工作,在20世紀50年代,《紅樓夢》在英語世界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英文譯本,有的隻是節選本,而且,大量的翻譯錯誤充斥其間。

  1970年,霍克斯抓住了和企鵝出版社合作的機會,全麵啟動了《紅樓夢》120回的全本翻譯工作,這時,他必須在極其巨大的翻譯工作量和日常的教學工作之間做出抉擇。

  最後,霍克斯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辭去牛津大學中文係主任的教職,全心投入《紅樓夢》翻譯,這在國際漢學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還沒有一位漢學家,是為了翻譯中國文化而辭職回家。

  霍克斯用了10年的時間,翻譯了前80回,分別在1973、1977、1980年出版了譯名為《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紅樓夢》。最後四十回,由霍克斯的女婿、漢學家閔福德完成。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全本120回的《紅樓夢》便誕生了。

  由於是和企鵝出版社合作,霍氏譯本走的是英美圖書市場,而不是像某些中國古典文學英文版那樣在英美走的是圖書館渠道,所以,霍克斯譯本對英美世界的影響最為廣泛。而霍克斯卻並沒有因為翻譯《紅樓夢》而成為富豪,這份做學術的苦心苦情令人感動。

  用一句英文翻譯黛玉七律

  霍克斯非常喜歡林黛玉這個形象,他對林黛玉的詩詞翻譯得極為出色,比如下例。

  探春、黛玉、寶釵、寶玉一幹人等,在大觀園裏辦起了詩社,取名“海棠詩社”。大家約定以“詠白海棠”為題,各寫一首詩,探春、寶釵一幹女孩冥思苦想,黛玉卻冷眼旁觀,別人都交卷了,黛玉還是無所謂,李宮裁催她,黛玉才提筆,怎料七律一首,一揮而就,擲給她們: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霍克斯翻譯林黛玉的“詠海棠花”,傾注了巨大的虔誠和才華,這個性情男人,竟然用英語的一個句子,翻譯了黛玉的整首詩:

  Beside the half-raised blind, the half-closed door, crushed ice for earth and white jade for pot,three parts of whiteness from the pear-tree stolen,one part from plum for scent(which pear has not)-moon-maidens stitched them with white silken thread, and virgins' tears the new-made flowers did spot, which now, like bashful maids that no word say, lean languid on the breeze at close of day.

  一個完美的英文長句,竟然包涵了中國一首絕妙的七律,不僅中國人聞所未聞,就是英國翻譯界,也罕有如此率性無羈的翻譯先例,這一段翻譯,有情,有意,富有高度的形式美。

  在早期英文譯本中,黛玉被譯為“Black Jade”,但這個詞語有一個引申義,便是“黑皮膚蕩婦”,在英語中屬於貶低女性的不恭詞語,這個翻譯,被我國著名的紅學大師吳世昌激烈批評過,霍克斯在 70年代自己動手翻譯《紅樓夢》之時,便放棄了這個錯誤翻譯,改為“Lin Daiyu”。黑皮膚蕩婦Black Jade影響了西方世界四十年,在20世紀70年代終於被糾正,這一點,我們特別感激霍克斯。

  霍克斯的譯本最大的特點是實現了譯本的英語母語文學的特質,較好地實現了中西文化的翻譯對接,譯本才華橫溢,有不少地方都有創造性的靈動閃光。當然,他的翻譯也有不足,最大的不足就在於不尊重中國的民間信仰,講《紅樓夢》中的儒釋道三家,都轉譯為了基督教,當然,他的目的是為了西方讀者更好地接受,但是做法並不足取。後來,霍克斯本人也對這個錯誤道過歉。

  ◎文/裴鈺

  [圖片來源於裴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