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家炮轟《不差錢》差道德 提議剝奪其一等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media/2009-02/08/xinsrc_122020608133179619074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春晚評選結果正式公布 趙本山蟬聯“小品王”

“我覺得今年春節晚會語言類節目的一等獎應該空缺,《不差錢》和趙本山以往的小品相比,水準下滑得太厲害了……”2月6日,劇作家魏明倫直言不諱地對趙本山小品《不差錢》提出了質疑,“我沒看出小品的名字和內容有什麽關係,小品《不差錢》,但在其他地方差得就太多了。這完全是一個非常荒誕的小品!”

“情節太兒戲不真實”

曾擔任過央視春晚總撰稿、總策劃職務的魏明倫一直關注春晚的節目,魏明倫和趙本山也有過接觸,他此前一直認為趙本山為人不錯而且他的小品往往有獨到之處,“他跟宋丹丹合作的‘白雲黑土’係列很不錯,盡管很娛樂,卻能反映時代、反映農村的變革。”但今年趙本山和小沈陽、毛毛聯手畢福劍表演的小品《不差錢》卻讓魏明倫失望不已。“這個小品要說有什麽作用,我看就是為他的徒弟做了很好的廣告,小品的內容大多是虛假的、不真實的事情,現實生活中一個服務員為了100元小費就把老板出賣了嗎?恐怕早就被老板開除了!服務員收了錢之後就是滿嘴的假話,看不出還有什麽人品。”魏明倫還認為,現實生活中一個農民也不可能將央視導演請到自己家鄉來選角,這種場景的編造太兒戲了,“沒有任何生活依據,畢福劍的表演也非常不真實。”

“道德指向有問題”

魏明倫認為,《不差錢》充滿了假話、套話,“我覺得這個小品要展示的就是一個人為了一夜成名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下跪巴結,可以說自己的祖先也姓畢。趙本山以前也有《賣車》《賣拐》等小品,但這些小品的態度是對欺騙進行諷刺,可是在《不差錢》中我沒有看到這些,反而覺得它是很推崇這些不好的東西。趙本山的小品和以前相比水準下滑太多了。”魏明倫說,他看完《不差錢》之後,也不明白小品名字《不差錢》與內容有什麽關係,黃宏春晚小品《黃豆黃》至少是人家角色的名字,“也沒有見到反映出農民過去差錢,現在不差錢可以進最好的館子啊。我看這個小品《不差錢》,但差道德,至少小沈陽扮演的服務員就毫無道德。”

此外,對於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魏明倫認為沒有一個能達到一等獎的水準,“像《水下除夕夜》比較優秀,但娛樂性又不強。”

網友: 看到了一些人醜陋的嘴臉

記者注意到,在網上也不乏抨擊《不差錢》的聲音,一位網友在博客中寫下了這樣的句子——“那幫敲鑼打鼓等著隆重迎接‘畢姥爺’的人群,是一群不折不扣的文化奴才和文化賤民……”盡管網友所用的詞語有待商榷,但卻揭示了一個文化圈怪現狀的現實。還有網友認為《不差錢》中的大吃大喝匯聚了南北惡俗文化,小沈陽和趙本山的一問一答,表現了中國人醜陋無比的財富觀,“小沈陽說一個人最大的痛苦是‘人死了,錢卻沒有花完’,而趙本山則認為一個人最大的痛苦是‘人活著,錢卻沒了’。如此說來,《不差錢》的潛台詞就是:我有錢了,就應該(或可以)亂花。”

編劇:《不差錢》本身就是批判現實

《不差錢》的編劇之一徐正超6日接受采訪時解釋說:“當時就想做一個好玩的有趣的東西。然後就想到了我有一次去一個飯店吃飯,在大門口看見一個人把服務員叫過來塞給他一百元錢,交代了這事兒,其實這都是來自於現實生活。”對於網上所說的“《不差錢》是中國人的醜陋大全”、“大吃大喝匯聚南北惡俗文化”、“物質主義泛濫”等評價,徐正超表示小品本身就具有批判現實的作用,“這是很正常的,這就是諷刺啊!我們的小品就是應該增強批判現實的作用。一些人因為可樂,覺得這個小品好,但一些人看到的東西不一樣,他看出來它的批判性才覺得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