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官寨遺址發現罕見'鏤空人麵深腹盆' 全國僅兩件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核心提示:楊官寨遺址位於陝西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四組東側,麵積約有80萬平方米,經過4年多的考古發掘,共出土各類文物7000餘件。近期發現的一件“鏤空人麵深腹盆”極為罕見,目前全國僅發現兩件。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atchimg/20090122/2980606_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高陵楊官寨遺址出土的“鏤空人麵深腹盆”一副笑眯眯的樣子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atchimg/20090122/2980606_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山西吉縣溝堡遺址出土的“人麵形筒狀器”好像在做鬼臉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atchimg/20090122/2980606_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華商網-華商報1月22日報道 一處相當於40個標準足球場那麽大的環壕聚落與“呂”字形窯洞的發現,讓考古學家從2008年一直興奮到了今年1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

楊官寨遺址位於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四組東側,處在涇河北岸開闊的一級台地上,麵積約有80萬平方米,自2004年5月至今,省考古研究院已對其中的1.398萬平方米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終於摸清了遺址不同時期的聚落布局,遺址南部多為半坡四期文化居民聚居區,北部則是廟底溝文化的聚居區。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主持發掘楊官寨遺址的負責人王煒林說,這是目前廟底溝文化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環壕聚落,距今至少有5500餘年了,是中國文明形成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陶盆頭像”笑眯眯

經過4年多的考古發掘,共發現灰坑896個,陶窯19個,晚期墓葬45座,水井5口,出土的各類文物也十分豐富,多達7000餘件。

近期發現的一件“鏤空人麵深腹盆”則顯得極為罕見,上麵有一個人麵的模樣,眼睛、嘴巴中空,中間有突出的鼻子,形象十分可愛,酷似現在流行的QQ頭像。王煒林介紹,這種“鏤空人麵形”的器物在全國僅發現了兩件,另外一件是出土於山西吉縣溝堡遺址的“人麵形筒狀器”。

王煒林介紹,在環壕西部一門址的兩側,出土了大量陶、骨、石質文物,陶器大多成層分布,保存十分完整,“鏤空人麵深腹盆”就在這些陶器中間。從擺放的位置和分布看,“鏤空人麵深腹盆”可能是與祭祀有關,但具體用於什麽祭祀活動還不太清楚。

環壕作用類似護城河

此次最重要的發現是一處廟底溝文化(5500年-6000年前)時期的環壕聚落(聚落相當於村落,人類聚集地),它分布在遺址北部。

王煒林說,環壕聚落被一道周長約2000米的壕溝圍繞著,壕溝寬9-13米,深2-4米。被環壕圍住的聚落麵積達24.5萬平方米,相當於40個標準足球場那麽大。這是目前人們所知麵積最大、同時期內唯一保存完整的大型環壕聚落遺址。那麽,環壕在當時起著什麽作用呢?有專家推斷可能為護城河,起著防範外族攻擊、保護聚落的作用。

在環壕聚落附近,還分布著一些同時期文化的小遺址,與這個大型聚落遺址存在某種聯係。有考古專家推測,這裏可能為當時的一處中心聚落,可能為5500年前原始城市。人們由此可以看見“城鎮”的雛形,這在中國文明形成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謎團

謎團一:環壕周長近2000米,11萬立方米土方量,如此巨大的工程是怎樣完工的?

謎團二:在環壕內當時居住著什麽樣的聚落,其中的成員又是怎樣的社會組織形式?

謎團三:環壕聚落在當時應該十分繁華,然而至今沒有找到墓葬,難道這個聚落不實行土葬?

謎團四:在環壕的西門兩側,緣何有那麽多完好的器物,這些器物起著什麽樣的作用呢?

5000年前已住窯洞

考古專家在遺址南部發現了一組窯洞式建築群遺址,共有17座,這組窯洞式民居成排分布在楊官寨村附近涇河邊上一處斷崖邊,單座窯洞民居約10平方米,房屋平麵呈前後兩室的“呂”字形結構,前室是普通房屋,後室則是窯洞。考古專家推斷,這裏應屬新石器時代半坡四期的文化遺存,距今5000餘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窯洞式民居建築群,這證明了5000年前人類就開始居住窯洞了。

王煒林介紹,在房屋旁邊還發現了陶窯和儲藏陶器的洞穴,一般都是一間房址旁邊有一個陶窯,這表明當時社會分工已較明顯,部分家庭專門從事陶器製造。而以前發現的陶窯一般都是公用的。家庭專門儲藏陶器的窯穴說明了財產私有的觀念出現並強化,這對研究當時的社會結構和社會分工有很大價值。

鏈接

1.楊官寨遺址當選去年六大考古發現

大型“環壕聚落”發現,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1月1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揭曉“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楊官寨遺址因其重要性而當選。

據了解,這六大考古新發現是從2008年的上百項考古發現中遴選出來的,對於評選標準,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表示,年度考古新發現的評選標準不在於出土的遺跡遺物是否好看,也不在於是否有大場麵大麵積,而是要看其學術價值及所蘊涵的曆史和文化信息是否重要。

2.廟底溝文化與半坡四期文化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遊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由於遺存中含有彩陶,也曾稱彩陶文化,屬於母係氏族公社製繁榮時期的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專家將其分為早、中、晚三期,其中早期以半坡文化為主,中期以廟底溝文化為主,晚期以半坡四期文化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