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曾抗美援朝立戰功 如今居陋室求醫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4992/1499266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病床上的李鍔老人。


高邑縣西南關村年逾七旬的李鍔老人,建國前參軍入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後兩次榮立戰功。由於在戰爭中留下後遺症,老人如今在垂暮之年疾病纏身,嚴重時大口大口吐血,但因相關檔案在當年複員時的中轉環節不翼而飛,雖有各種證明,老人卻始終沒能享受到應有的待遇。


目睹:革命功臣深居陋室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高邑縣西南關村,見到了躺在床上的李鍔老人,他剛剛輸完液。

老人的住處設施簡陋,室內溫度較低,記者穿著羽絨服仍能感到絲絲寒意。因天氣寒冷,患有嚴重支氣管擴張疾病的老人戴著口罩斜倚在床上,床頭懸掛著吊瓶。老伴郝玉格告訴記者,李鍔老人現在幾乎天天靠打吊針維持著,“病情嚴重時大口大口吐血,玻璃罐頭瓶幾口就吐滿了,所以有時就掛兩隻吊瓶,一隻手止血,一隻手消炎。”

回憶:建國前參軍曾兩立戰功

在向記者斷斷續續的敘述當中,李鍔老人需要不停地歇息、喘氣,但老人神誌清醒、思路清晰,哪一年參軍入伍,哪一年到達朝鮮戰場,又是哪一年從朝鮮回國,老人都記得清清楚楚,甚至連日期都能說出來。

據老人講,他生於1934年9月,高邑縣高邑鎮西南關村人,在建國前參軍入伍,“入伍那天是 1949年5月1日,那年我15歲。”入伍後,他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二師衛生部醫訓隊接受培訓。作為第一批援朝部隊,他隨軍於1950年10月20 日奔赴朝鮮戰場,1953年7月停戰後,於同年11月回國。“11月23日從朝鮮坐火車返回的國內。”

采訪中,年逾古稀的李鍔老人顫巍巍地給記者打開一個布包,裏邊裝著他的件件“戰爭紀念”。記者看到,有立功證書、軍功章、立功喜報,還有在朝鮮戰爭期間的多枚紀念章。在由高邑縣人武部頒發的複員軍人證明書上,也清楚地寫明李鍔“榮立三等功兩次” 的字樣,並有“李鍔同誌係河北省高邑縣城關公社西南關村人,於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現為加強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特準予複員”的字樣。

困境:晚年疾病纏身生活困頓

老人回憶說,他從朝鮮戰場回國後,曾到位於河南駐馬店的某部77醫院住院治療。朝鮮戰爭期間,他是部隊的一名衛生員,戰鬥期間背著受傷的戰士從戰壕裏跑進跑出,因長期負重上下顛簸勞累過度,支氣管產生疾患,愈到晚年,病情愈加嚴重。“尤其到天冷時,咳嗽得很厲害,嚴重時吐血不止。”

1954年12月份,李鍔從部隊複員後到北京工作,1970年回到老家高邑,1994年從高邑縣木器廠退休。目前隻享受每月幾百元錢的退休金。“連藥費也沒法報銷。”

李鍔老人的兒子李慧智說:“我曾了解過,如果按建國前入伍的老軍人對待,我父親應該享受到比現在好得多的待遇。可這麽多年來,他隻靠每個月幾百元的退休金勉強度日。”

就李鍔老人待遇問題,其子女數年來曾多次向當地有關部門反映,但始終沒有得到明確說法。“找過民政局,找過武裝部,還有縣社保局。”相關部門的答複是,老人手頭雖然有這麽多證章和立功證書,但缺少軍人履曆表和個人檔案,“(參軍期間和複員後的)相關材料銜接不上。”

就此,李鍔老人回憶說,1970年他從北京轉回高邑老家時,自己在部隊的檔案材料不知在轉到哪個環節時被弄丟了。

追問:革命功臣如此度餘生?

雖然軍功章不再那麽鋥亮,立功喜報和證書也不再像當初那般鮮豔,但捧在手中,記者仍能感受到其沉甸甸的分量。在老人的家中,記者同時看到當年其在戰爭中留下的一些照片,年輕時的李鍔英俊、帥氣,與如今病臥床頭的他形成鮮明對照。

“老人當年為國家立了功,現在老了卻落到這步田地,無法享受到應有的待遇,這種情形實在令人心寒。”采訪中,不少鄉親發表了他們對此事的看法,“由於種種原因,老人現在無法提供他的檔案和軍人履曆表,但他手中的這些真憑實據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難道真的讓這位革命功臣帶著遺憾度過餘生?”

昨日記者來到高邑縣民政局,優撫科的李副科長表示,他們並不清楚這件事,“我們會進一步了解情況,如果確實該給他辦的事,我們會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