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量希望小學遭廢棄 部分淪為豬圈鴨圈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4306/1430634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廢棄小學前的看門狗不讓楊大鵬靠近。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4306/1430633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楊大鵬站在招牌殘缺的希望小學前,心中五味雜陳。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4306/1430634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楊大鵬正在尋找當年的記憶。

核心提示 在湖北省長陽、嘉魚、大悟等地,大量希望小學被廢棄,甚至淪為豬圈、鴨圈。或許,有人認為這是特殊曆史時期客觀條件下造成的。即便如此,對籌建失範、管理失職這種主觀責任,是否又會有官員出來承擔?


2008年11月20日下午,湖北省長陽縣黃家坪村大鵬希望小學。

一條被鎖著的黃狗,一看見楊德坤走近,便快樂地搖著尾巴,甚至在地上打起了滾。而當楊大鵬也試著走近時,黃狗卻高聲狂吠、眼露凶光。

在黃狗麵前,兩人的境遇迥然有別。但這條黃狗不知道,楊大鵬才是它棲身的這棟房子的真正主人。

1997年,楊大鵬花了將近10萬元,建成全縣第一所以農民企業家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學。希望小學廢棄多年後,楊德坤以1000元的價格,從村委會租了整座學校,用來堆放雜物。

黃狗也就是隨著楊德坤一起住進了學校,履行它看管財物的職責。

除此外,豬、雞、鴨也成為這裏相對獨立的主角,在曾經的希望小學裏,自由自在地生活著。

像大鵬希望小學一樣,眾多的希望小學淪為家禽們快樂的天堂,那曾經琅琅的讀書聲,早已遠遠地消失,而產生這種結局,卻是緣於多年前運動式辦教育滋生的諸多隱患。

上篇:一所希望小學短暫的生命旅程

女友生前曾這樣囑咐:“如果將來有錢了,一定要在家鄉建一所希望小學。”女友死後,楊大鵬用打工賺來的錢實現了戀人的心願。可兩年後,他建的希望小學成了他人的豬圈。

履行對已故女友的承諾

楊大鵬的老家,在被稱為土家族母親河的清江邊上,山水相接,十分秀麗。

沿著清江出縣城不到10公裏,便是楊大鵬的家鄉長陽縣黃家坪村所在地。

在簡易公路邊,大鵬希望小學在初冬的暖陽裏,孤獨而又恬靜地矗立著。

這所希望小學的背後,隱含著一個淒苦的愛情故事。楊大鵬告訴記者,他之所以在當時條件並不太寬裕的情況下,拿出近10萬元建小學,是為了替自己死去的女友還願,希望小學就是女友生命的延續。

1993年,楊大鵬在廣州番禺打工時,結識了同在這裏打工的老鄉孫穎,兩人很快確定了戀愛關係。孫穎在離開家鄉前,曾在長陽縣黃家坪小學當過一年多的代課教師。由於母親病重需要醫藥費,而代課教師工資很低,孫穎不得不離開學校南下打工。“當時,她的打工收入有1200元左右,是代課教師工資的五六倍。”楊大鵬說,孫穎非常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幾次跟他提起,如果將來有錢了,一定要在家鄉建一所希望小學,自己去那裏當教師。

不料,兩個月後,孫穎在一次車禍中去世。

傷痛之後,楊大鵬把捐建希望小學當作對戀人的承諾,幾年後,便付諸了行動。

一天,家人給他打來電話,要他回家參加村裏的一個會議。此時,他已經掌管著幾百號人的建築隊伍。

楊大鵬來到村委會辦公室時,會議已經開始了。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為翻修破舊的村小學,要求村裏每人捐資250元。

長陽縣為國家級貧困縣,絕大多數農村的經濟都很落後,楊家坪村也不例外,要求每人捐資250元,對這些家庭來說,根本沒有可能性。

楊大鵬問當時的村主任趙運錄:“你家的經濟條件在村上算好,還是中等,或是不好?”趙運錄回答:“中等。”楊大鵬又問:“你家4口人交1000元,難嗎?”趙運錄說:“那還是有點吃力!”

聽到這話後,楊大鵬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決定在自己的村子裏,踐行對女友孫穎的承諾,將整所學校的建設費用全部包下來。於是,他對村幹部們表態,這所學校他來出錢建設,大家出點工就可以了。

兩年後突然遭停辦

楊大鵬的提議,很快被反饋到當時的津洋口鎮政府,並得到有關領導的首肯。第二天,楊大鵬與該鎮黨委書記田科舉見麵,商定了捐建希望小學的細節。

此時正是暑假,破爛不堪的楊家坪小學在學生們離校後,顯得空曠而寂寥。為了確保下學期如期開學,楊大鵬很快將78000元現金投入到工地建設中,並從縣城拖了30噸水泥、3噸鋼筋到學校。

1997年8月,一棟擁有3層樓6間教室、一個操場、粉刷一新的學校建成了。

2008年11月20日,《法製周報》記者在楊大鵬希望小學的前坪看到,這棟還不算太舊的學校,卻堆滿了各種雜物,而“大鵬希望小學”6個豎寫的大字招牌,已經殘缺不全,隻剩下“大鵬希”三個字,而“望小學”三個字已經不存在了。

大鵬希望小學停辦了,而“大鵬希”和“望小學”卻可以當作兩個獨立的句子來理解。

楊大鵬說,學校隻辦了兩年就被撤銷了,全部學生被遷到鄧家壩小學就讀。

“直到現在,也沒有人對我作過這所學校為什麽不辦了的解釋。”楊大鵬說,當時這裏要建學校,有關部門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希望小學不應該隻有這麽短的壽命,這麽短時間就可以停辦,當初何必建這所學校?

在長陽縣教育局編寫的《千秋業》一書中,該書作者經過調查,認為該校是“全國由農民個人捐資興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學”,楊大鵬也因此成為上世紀90年代末期長陽縣的新聞人物,楊大鵬還接受過中央和省市數十家媒體的采訪。

長陽縣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相關部門負責人稱,上述說法不完全準確,全國那麽多縣,這個說法是哪裏來的?但他承認,楊大鵬以普通農村公民身份捐建希望小學,這在全縣是第一個。


下篇:被刺痛的全民“希望”

在早年帶有一種運動式色彩的全民動員下,村辦小學已蔚然成風,有的甚至一個村出現了幾所小學。缺乏長遠的、科學的規劃,是造成如今大量希望小學被廢棄的一個重要原因。

並非孤例

在長陽縣,楊大鵬捐建的希望小學的命運絕非孤例。

被稱為長陽第一所希望小學的原黃柏山鄉貓兒衝村希望小學,現在已經養起了豬。

長陽縣黃柏山鄉是革命老區,當年賀龍打遊擊就在這裏。1995年,宜昌市團委、長陽縣民委共同捐資10萬元,建成了這所希望小學。

5年後的2000年,學校由於生源不足被迫停辦。不久,當地村民花1萬元買下了這所學校。現在,這裏已不再是當年的模樣,3畝多的學校操場被重新開墾耕作,村民在上麵種下玉米、土豆等農作物。學校廚房則被用來養豬、養雞。教室、教工宿舍則成為村民的住宅和雜屋間。

同樣,津洋口鎮合子坳村的春華希望小學是當地人趙春華捐建的。1996年,已是廣州一家醫院董事長的趙春華,以個人名義出資15萬元,建起了春華希望小學。

和前述兩所學校一樣,現在,春華希望小學也已不複存在,已成為村委會的辦公樓。能夠顯示當年曆史的,隻有門口一塊石碑上的一行字:“趙春華先生身居鬧市,懷揣鄉情,深知文韜安社稷,科教興百業,春華捐資故裏,意在豐碩秋實”。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一部門負責人明確表示,上世紀80年代初期,長陽縣土家族自治縣獲得國務院批準成立,很多人由過去的漢族身份被明確為土家族,計劃生育政策也進行了調整,很多家庭可以允許生兩胎。

“從1984年到1992年,第一批生兩胎的孩子成為小學一年級學生,而6年後的1998年,這些孩子又成為初一新生,這都需要有足夠的學校來安排這些孩子就讀”。

當時,全縣有440個村級單位(含居委會),到2001年合村並組後,隻有154個了,而小學適齡兒童也從當初的5萬餘人,減少到現在的18000人左右。

在這種局麵下,撤並學校成為一個無奈的選擇。

長陽縣教育局黨委副書記田明嶽告訴記者,該縣原有519所小學,撤並後,隻剩下99所。這當中,也包括不少希望小學。

“全民辦教育”滋生隱患

在楊大鵬看來,導致他所捐建的希望小學隻運行兩年就被撤並的命運,一個主要的問題是,有關部門在籌建時,缺乏科學的預測,缺乏統籌規劃,“如果知道隻辦兩年就停了,我絕對不會建希望小學,而是會考慮另外一種方式來獻愛心”。

楊大鵬捐建希望小學的時機,正好與長陽縣大規模籌建希望小學的時間點吻合。但楊大鵬沒有將錢交給團縣委下屬的青基會,而是自己出資建設,最後才在團縣委的指導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掛上了希望小學的牌子。

11年後,楊大鵬再次見到當年擔任共青團長陽縣委書記的覃德雙時,感慨不已:“當初如果直接把錢給團委,情況可能會是另外一種樣子。”他說,在他知道希望小學要由青基會統一管理的信息時,學校已經建到第三層,接近完工了。

對於大鵬希望小學是否屬於希望小學性質的說法,覃德雙證實,楊大鵬捐建學校沒有通過各級團委的審批,是自願行為。在命名上,中國青基會曾經發過一個函,稱社會資本捐建學校達到61%的比例的,可以命名為希望小學,但不納入青基會希望小學的係統管理。

長陽縣教育局黨委副書記田明嶽承認,上世紀90年代,該縣類似楊大鵬、趙春華這樣的社會愛心人士主動捐建的希望小學不在少數,但更多的是通過青基會建設的,還有一些是由當地鄉鎮村組自籌資金建設的學校,全縣有440個村級單位都在建學校。

當時,流行的兩句口號是:“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這種帶有運動式色彩的全民動員下,村辦小學蔚然成風,有的甚至一個村出現了幾所小學。

1993年,長陽縣將教育權下放到鄉鎮,采取分級辦學分組管理的模式,一直延續到普九教育的結束。而在普九期間,又正逢生育高峰期,“當時的預測也是這個時候作出的”。1998年普九結束後,長陽縣才發現教育布局出現問題,並於2000年進行教育資源的大規模整合,集中辦學。

誰來承擔廢棄之責

事實上,類似長陽縣出現希望小學遭閑置的情況,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存在,據網友報料,在湖北嘉魚、大悟、鶴峰等地,當年為了普九教育建了很多學校,現在也被閑置了十之七八。

對此,中國青基會於11月20日作出了回應。

中國青基會常務副理事長顧曉今說,有關報道見報後,湖北省青基會立即派人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核實的情況,湖北省青基會在長陽縣共援建希望小學18所,目前正常使用14所,被撤並4所。除此之外,宜昌市和長陽縣團組織在1997年和1998年共援建了30所小型希望小學。由於農村小學布局調整,有21所村級教學點被合並到鄰近的完全小學,目前正常使用的還有9所。

“有關媒體關於長陽縣建有76所希望小學的報道,在長陽縣教育局沒有得到證實。”顧曉今說。

他表示,為了新建希望小學持久穩定發展,避免撤並風險,中國青基會在希望小學建設管理規則中,增加了學校應為鄉村完全小學,在校學生人數不得低於270人的規定,同時,規定新建希望小學的選址務必符合當地農村中小學教育布局調整計劃,15年內不被撤並。

“依據《公益事業捐贈法》相關規定,希望小學如確需撤並,要堅持希望小學牌子不丟、希望小學捐贈資產不丟的原則。”顧曉今說,由於希望小學全部屬於政府規劃的公立學校,在希望小學建設資金中既有捐贈人的捐款,也有政府的匹配資金,希望小學建成後,其公益財產隨著學校管轄權轉移給了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因此,政府有義務對這部分公益財產承擔管理責任。

那麽,包括長陽縣等地的政府部門,有官員會站出來對被廢棄的希望小學承擔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