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華裔不是無根民族 華人:卑詩省的拓荒先鋒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hqhr/hrdt/200811/22/U132P1T68D138865F1023DT2008112210430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1885年11月7日,華裔先僑用生命和鮮血建築的太平洋鐵路打下最後一口道釘。然而,在竣工儀式上卻沒有華人的身影。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hqhr/hrdt/200811/22/U132P1T68D138865F1025DT2008112210430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11月19日,卑詩發祥地的蘭裏堡(Fort Langley)舉行了慶祝活動。圖為卑詩省省長金寶爾與民眾共慶卑詩150歲生日。

  11月22日電 據加拿大《環球華報》報道,11月19日是加拿大卑詩的生日,今年是卑詩殖民地成立第150周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兩岸三地華人朋友舉家遷居至此,不約而同都承繼著約定俗成的觀念,自行定位於新移民,並以此為出發點,開始自己的新生活。然而,在卑詩史實上,華人的地位絕不是外來移民,而是理所當然的“開省功臣”和主要的、重要的創始民族(Founding People)。

  華裔為建省而犧牲

  說起卑詩省的創立和起步,華人所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華人的貢獻是以犧牲生命為代價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全長4667公裏,東起大西洋岸的蒙特利爾,西至太平洋岸的溫哥華,貫穿加拿大,成為加拿大的一大標誌。在當年,修築這條鐵路是加拿大的三項國策之一,也成為完成加國國家統一、維係加拿大聯邦東西一體的基石。

  華人在加拿大的曆史,與這條鐵路的修築緊密相連,加拿大官方也從不否認,華人是太平洋鐵路建設的主要力量。

  那是一段令人辛酸的曆史,據說數千名華工離鄉背井,在三桅木帆船上漂了6個月,曆經磨難才登上加拿大土地。當見到落基山脈的崇山峻嶺時,他們都驚呆了,他們沒有想到山是如此之高,如此之險。迎接他們的是一生中從未經曆過的嚴寒。據加拿大華人移民皇家調查委員會的報告:1881年1月至1884年 6月,共有15701名華人進入加拿大,在鐵路建設的4年間則達17000多人,其中1萬多人是直接從中國來的。有記載稱,1880年6月至1887年7 月間,有2.5萬名中國人來到加拿大,占當時卑詩省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在築路過程中,華工有死於工程事故的,如岩石爆破、隧道塌方、架橋落水;有死於積勞成疾和疫病流行的;甚至有受人為折磨虐殺的。僅1882年一次塌方,就有數十名華工被活埋。毫不誇張地說,這條鐵路線上,平均每公裏就埋葬著一個當年築路華工的英魂,正是華工的汗和血,伴著鐵軌鋪成了這條促進加拿大統一和推動經濟繁榮的鐵路大動脈。

  當年的華人,還從事金礦開采、種植、漁業,以及各種服務業,為卑詩省源源不斷地創造財富。可以說,華人自卑詩成立和起步之初,就建立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

  當曆史被切割,華人就變成了無根的民族

  一直致力於保護華人曆史遺跡的加和會會長朱偉光說,正如英國管製下的香港,其學校曆史教科書截止到清朝末年,對之後八國聯軍侵略中國、英國割占香港等史實隻字不提一樣,加拿大也極力回避華人曆史作用和地位,在卑詩的曆史教科書、甚至在卑詩150周年的網站中,幾乎完全沒有提到華人的貢獻。又如,在卑詩省,聯邦政府指定的具有曆史保留價值的遺跡多達156個,其中隻有4個與華人有關,這與曆史上華人占全省人口比例至少在20%的比例極不協調,更與加和會成員在原住民引導下所見證過的以百計的華人遺跡數目相差懸殊。

  “其目的就是想建立賓主關係,即英國人是這裏的主人,華人是後來者,”朱偉光說,這一錯誤概念經過一代代的教化,成為了潛移默化的被曲解的曆史。華人的後代,特別是那些第二、三代本土出生的華裔子女因而經曆痛苦的心路曆程。他們的出路,一是被迫全盤西化,放棄自己的曆史;二是固守自己華裔的身份,但被邊緣化,陷入身份認同的危機,在就業、從政、參加選舉的道路上遭遇歧視。

  朱偉光指出,最近剛剛完成了一係列的選舉,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所謂主流社會,當他們需要你的選票時,他們就找上門來,做一番“秀”;選完了,就完全沒有那回事兒了。為什麽會這樣,歸根到底,還是華人沒有得到認可,沒有得到與我們曆史地位相稱的應有的尊重。“當我們的曆史被人切割了的時候,我們就變成了一個無根的民族,”朱偉光堅決地說:“所以,我們卑詩華人,要了解自己的曆史,要討回我等華人曆史真相!”

  社會賢達應挺身表態

  在卑詩慶祝誕生150周年之際,省長金寶爾(Gordon Campbell)公開表態:華裔社群對於卑詩省的貢獻,應該得到確認。假若不是華人當年建成太平洋鐵路,卑詩省不會成為加拿大的一部分。他還首度開腔承諾將保護華人古跡,並公開呼籲,若有人對某一特定遺址有興趣,或是認為這一遺址受到威脅,或是認為政府可以做什麽加以保護,都可向省府呈報。

  朱偉光對省長的這一態度表示歡迎,他希望省府可以即時頒布禁令(moratorium),先禁止破壞華人及所有族裔的曆史遺跡,然後才詳細規劃及製訂相關保護的細節。

  對於華人社群,朱偉光則提出了希望:“卑詩的華人社團、商界領袖、各級政要應抓住這一契機,在各種場合、各個層麵發出還原華人在卑詩曆史真實麵目的呼聲,促使這一關乎華人地位的要事最終落到實處。”這將是造福子孫千秋萬代的功德大事。(熊文)

  相關背景: 早期華人在菲沙河穀定居之簡史

  1858年6月23日,第一支有記載的華人群體從美國舊金山抵達維多利亞(未計經由陸路自美國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到達卑詩的華人)

  1858年6月24日,舊金山商人Hop Kee簽署合約,將300名華人和50噸貨物送至維多利亞

  1858年7月,華人到達菲沙河穀采礦地區

  1858年8月,華人在卑詩耶魯(Yale)成規模地安頓下來

  1858年底,華人在從低陸平原到耶魯的廣大地區聚居,最大的兩個居住區域在德比(Derby)即老蘭裏堡(Old Fort Langley)和耶魯,其中,耶魯有華人達500人

  1860年1月26日,菲沙流域已有華人1175人

  1860年2月8日,100名的華人由香港直接抵達維多利亞

  1860年,利路愛特(Lillooet)建立唐人街,在淘金熱期間,此地有超過10間華人開設的生意在運營

  1861年3月28日,4000華人抵達維多利亞,其中的大多數轉到菲沙流域

  1861年,卡日布(Cariboo)發現金礦,約5000華人進入這一地區

  1862年5月底,卡日布已有超過6000華人礦工,整個菲沙流域幾乎全部是華人的天下

  1861年4月15日,250華人居住在霍普鎮(Hope),超過400華人居住在霍普和耶魯之間

  1861年4月26日,1500華人在耶魯和林頓(Lytton)之間采礦

  1861年5月9日,超過500華人在耶魯工作

  1862年至1864年,約5000-6000華人在耶魯和林頓之間采礦

  從1861年起,菲沙流域的華人項鏈個方向移徙,一是斯密卡米恩(Similkameen)和石溪地區(Rock Creek);二是卡日布(Cariboo)

  1880年至1885年,耶魯鎮中心有超過6500華人參與修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