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導演謝晉18日晨浙江酒店內去世 享年85歲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記者18日中午從浙江上虞市委宣傳部獲悉,著名導演謝晉於18日淩晨去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f0as9l.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著名導演謝晉


  謝晉是17日傍晚抵達上虞參加其母校上虞市春暉中學建校100周年慶典的。18日早上7點40分左右,謝晉下榻的酒店服務員發現,謝晉已經停止呼吸。

  謝晉是中國著名導演,生於1923年,浙江上虞市人,主要代表作有《女籃5號》、《紅色娘子軍》、《牧馬人》、《天雲山傳奇》、《鴉片戰爭》、《芙蓉鎮》等。

  《牧馬人》1983年獲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1985年獲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芙蓉鎮》1987年獲第十屆電影百花獎和第七屆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謝晉簡介】

  謝晉(1923—2008),浙江上虞人。電影導演。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入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1948年畢業於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係。後任大同、長江電影公司助理導演。建國後,曆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中國影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屆主席團委員,中國文聯第五屆、第六屆執行副主席。是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198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導演的影片《女籃五號》,獲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和1960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角帽獎;《紅色娘子軍》,1962年獲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舞台姐妹》,1980年獲第二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天雲山傳奇》,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牧馬人》,1983年獲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高山下的花環》,1985 年獲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芙蓉鎮》,1987年獲第十屆電影百花獎和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新聞鏈接:新華社通訊:謝晉淚

  新華網上海頻道記者趙蘭英9月4日報道:謝晉的心,填滿了淚水。老來喪子,人生中最大不幸,85歲的他,遭遇到了:8月23日,他的愛子謝衍因患癌症,離他而去。“謝導,你要挺住!千萬、千萬要挺住!”聞聽噩耗的文化界人士,如五雷轟頂,不約而同、情不自禁,從心底發出這樣的呼聲。

  謝晉淚,是藏在心裏的。8月31日下午,細雨綿綿。黃蜀芹、史蜀君、彭小蓮,中國電影界 3位優秀的女性導演,相約走進謝晉的家。謝衍走後,謝晉默默地走進兒子臥室,親手把他的衣物整理好放進衣櫃,把一張微笑著的謝衍穿著紅色運動服的照片,輕輕地放在書桌上。有一個星期的時間,謝晉不說話,不睡覺,更不願見客人,每天到謝衍的臥室走走、看看,陷入深深的悲痛中。所以,女導演們沒有在第一時間,去安撫她們最為尊敬的師長。不巧的是,這時候,謝晉和老伴徐大雯,剛躺下休息。家人想去叫他,女導演們執意不肯。史蜀君找來筆,在紙上留下她們最想說的話:謝導,你一定要保重!隨後,各自簽上自己的名字。

  從謝晉家出來,黃蜀芹告訴記者:“謝導是我一生中最要感謝的人。但是我從來沒有對他說過,大愛、大謝是藏在心裏的。”1979 年,電影《啊,搖籃》的編劇來到上海,指名這部影片要謝晉導演。那時,謝晉還在廠裏掃地。他被叫到廠長室,廠長把劇本遞給他,告訴他不用掃地了。謝晉借機提出要求,說要有2個副導演。廠長問誰?他說一個是石曉華,一個是黃蜀芹。這樣,原來也在“改造”的她們,被“解放”出來。黃蜀芹說:“我1964年從電影學院畢業分配到上影廠,15年了,連電影的邊還沒沾上。謝導自己剛剛有了點轉機,就想到我們。抗戰時期,謝導就讀於由南京遷入江安的國立戲劇專科學校。那時,我父親黃佐臨從英國留學歸來,正執教於這所學校。謝導是父親的學生。他不忘師生情,有了機會就立刻把我也解救出來。緊隨著,我又跟他拍了《天雲山傳奇》。他是我藝術道路上的指路人。”

  謝晉,在中國電影界是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在事業上的成就,用“輝煌”兩個字來概括,決不為過。可是,命運偏偏“追弄”他:他和大雯非近親結合,雙方祖輩智慧超群,可他們的3個兒子中,有2個是低能兒,唯一的女兒智力也不太好。隻有謝衍智力超群,並且繼承了父親的事業。謝衍,今年59歲,年輕時去安徽農村插隊落戶,因為有文藝天賦,後來被調到縣文工團,再後來到杭州市話劇團、浙江電影製片廠。80年代初,自費去美國,學習電影編導,與李安是同學。

  謝晉淚,從來都是藏在心裏的。表麵看來,謝晉性格開放熱烈,大大咧咧,率直真性。其實,他內心深沉、堅毅、博大,感情細致豐富。19年前,謝晉曾經在報上刊登過一則“尋人啟示”:尋謝佳慶,男,33歲,癡呆並患癲癇病……如有發現,請即打電話通知謝晉、徐大雯。謝佳慶是他們的四兒。發現阿四不見了,夫婦倆心急如焚,找了整一夜,第二天一早趕到新民晚報社,要求登一份“尋人啟事”。大雯淚流滿麵,擔心地說:“這麽長時間不吃不喝,會有生命危險的。”謝晉也是熱淚盈眶,動情地說:“每次我拍片回來,阿四總要守候在門口,時間再長,夜再深,他也不走,等我回來。”當晚7時許,一位工人在上海西南郊的田林新村,發現了阿四。謝晉夫婦立刻趕去。看到阿四,謝晉激動萬分。環顧這裏,謝晉不由得又感慨萬分。原來,這裏正是他30年前拍攝成名作《女籃五號》的外景地!

  在一次聚會上,謝晉捧著手中的酒杯,沒有暢飲,看著桌上的菜肴,沒有動筷。他自語般地、沉重地說道:“我那阿三,2歲時就得了哮喘病。這麽多年來,每當夜深人靜時,聽到他喉嚨裏發出的怪聲,我心裏就難受,恨不得有回天之力,治好他的病。最近,他的病犯得更厲害了。我帶他到華山醫院去治療,醫生說,他的肺,和80多歲老人的肺差不多了。我哀求醫生,無論花多少錢,也要治他的病。”語調頗為淒慘、悲涼。在場的誰都失去了笑語,誰都為之動情。謝晉繼爾苦笑道:“照中國傳統說法,他們是‘討債鬼’,我前世欠了他們的債,今世要來還。可是,我今生今世還不清。”幾年前,阿三不幸去世了。謝晉痛苦萬分,把自己關在家裏,不見人。

  謝衍表麵看來與父親有很多不一樣。他性格內向溫和,柔聲細氣,辦事有條不紊。但是,在骨子裏和謝晉一樣,堅毅、寬廣、通達。謝衍在美國讀書,生活很苦,從不向家裏提及,每年四、五萬美元的學費,都是靠自己打工掙來的。謝衍沒有結過婚,有人不解。10多年前,他曾對朋友說起,他應該為女方著想,萬一,婚後生育的孩子也不健康怎麽辦?他還說,他有責任,幫助父母照顧弱智弟妹,更有責任照顧已經年邁的父母。誰曾想到,他會走在父母的前麵?!謝晉的心,怎麽會不流淚!

  謝衍很少與父親一起出現在公眾場合,尤其在榮譽麵前。其實,在謝晉上了歲數以後,謝衍是他身後默默站立著的一棵大樹。1987 年,謝晉想把白先勇的《花橋榮記》搬上銀幕。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1996年,謝衍為父親圓了夢。這部影片先後在台灣金馬獎、夏威夷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產生轟動效應的話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是謝晉策劃、謝衍執導的。電影《女兒紅》,也是由謝衍執導的,周迅正是由這部影片紅起來的。謝衍執導的《牽手人生》,在台灣收視率居高不下。去年,謝衍和朋友合作編完了6卷本的《謝晉電影劇作文集》。今年,又參與了20集電視文獻片《大師謝晉》的拍攝工作。6月,台灣導演許鞍華來滬,謝衍還和父親一起,請許鞍華吃飯。也許是興奮,也許是禮儀,也許是明白自己來日不多。席上,謝衍破例喝了一杯家鄉產的紹興酒!

  謝晉淚,是在兒子生命已經快要走到終點時,他才知道真情!謝晉淚,是從來沒有把心底的愛和讚歎,向兒子述說和表示過!謝晉淚,是兒子那麽才華橫溢,且人品優秀,卻英年早逝,走在了自己前麵……

  不知道謝晉能不能挺過這一關?很多人關心著,祈禱著。作家樊天勝與謝晉“沾親帶故”,更是知己。他對記者說:“每次勸他保重身體,他都要不高興,說,他準備死在崗位上。我說,你這樣不好。他說,有什麽不好?謝晉這個人是工作狂,謝衍也是的。我相信,他會跨過這一關的。因為,他心裏還有很多事,他還要照顧他的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