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選秀活動遭質疑 羽泉炮轟唱片公司太短視 (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music.ent.tom.com/uimg/2008/10/9/caiyingzhe/1223541328259_21891.jpg">


曾經被譽為內地第一組合的羽·泉,近日卻因為頻頻在選秀節目上亮相和頻繁地出席各種商業活動而遭受質疑。甚至在羽·泉的帖吧裏出現了“對羽·泉感到失望”的帖子,直指羽·泉近年來缺乏傳唱作品的現實。對此,昨天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羽·泉成員海泉表示,現階段羽·泉並不擔心歌曲傳唱度的問題,而現在的唱片公司普遍都太短視。

成軍十年,創作演唱了多首經典歌曲,令羽·泉成為內地歌壇最成功的男子組合。然而近年來羽·泉麵臨著諸多問題,一方麵解散的傳聞時斷時續,另一方麵創作激情開始消退,專輯更加自我而不顧及市場,因此近一兩張專輯幾乎沒有歌曲能被人記住。海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此並不否認,他認為這是出道很久的歌手麵臨的相同問題,歌迷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而歌曲本身的質量達不到,因此傳唱度就會相應地下降。然而海泉坦然地表示,這並不是組合現在最擔心的問題,因為成軍十年,他們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做音樂本身更多地成了一種享受,而不是迎合市場。

也許這是唱片市場新舊交替的自然規律。新人要打市場,拚命地寫K歌,前輩和市場保持一定程度的疏離,卻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傳遞給新人。然而內地乃至華語唱片市場近年來卻陷入了怪圈,因為新人難推,成本大,虧錢多,大多數唱片公司幹脆打起了安全牌,隻做大牌歌手的唱片,隻采納少數金牌創作人的作品,漸漸地固步自封,陷入惡性循環,市場就此沒了活力。海泉對此感同身受:“其實原先的歌手和創作人都還在努力地工作,但因為需求量下降了,所以作品的數量明顯減少了。中國那麽大,不是沒有有才華的人,隻是現在所有的製作公司隻看重眼前,對於有才的人都不敢花錢、花時間培養,所以那些真正有才華的人得不到回報,漸漸地都離這個圈子遠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羽·泉認為多出席活動、多曝光,對歌手來說總歸是有好處的。尤其在海泉成立了EQ唱片,簽下多位新人後,羽·泉頻頻亮相《我型我秀》、《絕對唱響》等選秀節目,在他們看來,這並非是為自己贏得更多經濟利益,而恰恰是給新人亮相的機會。正是現在唱片公司都不願意推新人,選秀才成為了新人的唯一平台,得以一直生存下去。

海泉認為,短時間裏內地樂壇很難再出現下一個羽·泉,因為目前唱片公司各個環節都還有欠缺,並沒有形成好的機製去培養組合。另外,組合十分考驗隊員的合作精神,能像自己和羽凡那樣十年保持良好的兄弟關係的組合十分少見。

本周六晚,羽·泉將在上海大舞台舉行成軍十周年的演唱會,兩人表示希望演出市場能夠多接納內地藝人的演出,來幫助內地樂壇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