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深圳爆笑上映 能否從此終結中國式大片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x/2008-07-13/0ff00a5871ea084b6fa81f2d9978a49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金城武版諸葛亮有些油腔滑調

     終於在深圳揭開麵紗,最受觀眾關注的"二喬"也於昨天的全國首映日,接受了深圳觀眾的"檢閱"。與《投名狀》等中國大片的"大製作+超凡特技+巨星陣容"的模式相比,《赤壁》在戰爭場麵、特技製作及堆用人海戰術等方麵確實超常"震撼",絕對是中國電影史上前無古人的"大手筆",但如果剝下了這種外在的視聽形式,從故事、劇情、人物到細節表現等方麵都有許多內在的缺失,體質"虛弱"。特別是其中導演對"

三國"人物的"戲說"部分,讓很多觀眾在情感上難以接受。有觀眾更當場表示,如果說該片有某些重大失敗,白白燒了6個億,完全是導演缺乏與中國曆史上的三國故事,與影片想表現出的開闊氣度相匹配的駕馭力。

觀點一:《赤壁》終結吳宇森?

吳宇森組織故事的能力被質疑

《赤壁》片方刻意強調其是"古裝史詩大片",可謂誌存高遠,不過劇情上令人瞠目結舌的"創新"實在難以和"史詩"聯係起來。史詩當然不是史實,但這是否意味著可以"戲說"?影片中的諸葛亮不僅經常手足無措,望著周瑜眼神曖昧、神秘傻笑,更成為"獸醫"為難產的母馬接生!小喬不僅分別"迷倒"曹操、周瑜,甚至促使二人為其大戰,而小喬與周瑜竟然還有赤裸裸的床戲出現!用對曆史常識的顛覆性講述來演繹赤壁之戰,可以說成為此片備受詬病的一大方麵。

有些來自媒體的評論表示,《赤壁》中的故事組織得不好,鏡頭與鏡頭間的跳躍性太強,這讓觀眾對擅長處理史詩大片的"來自

的導演"很失望。而美國式幽默的台詞處理,也在中國曆史故事中顯得格格不入,觀眾對此也非常不適應。"雖然台詞很搞笑,但是出現在《赤壁》中,真的不合適。感覺中國的曆史被誤讀和玷汙了一樣。"一位資深電影工作者表示。

而影片中多數引人發笑的台詞已迅速熱傳於坊間。許多網友已把msn簽名檔改成"去東吳路途遙遠,你一定要多吃點"、"我不僅僅‘略懂’"、"天下興亡,匹女有責,匹馬也有責"等等,"惡搞"多多。

吳宇森挑選演員的能力被質疑

在記者調查中顯示,《赤壁》的演員陣容中,以林誌玲出演的"小喬",最讓觀眾"忍無可忍"。觀眾普遍表示,林誌玲不僅沒有為影片"添香",反而使這盤不中不西的菜肴賣相遭損。有細心的觀眾表示,影片中人高馬大卻含情脈脈、聲音嗲嗲的林誌玲,始終經不起電影近鏡頭的考驗,演技生澀做作。她在表演茶道時青筋暴露的雙手,在斜臥睡床半裸亮相時暴露的一雙大腳,絕對讓人倒胃口。真沒想到,吳宇森導演竟讓誌玲姐姐純美的花瓶形象都難以保全。

吳宇森調教演員的能力被質疑

看完《赤壁》,觀眾提出最多的問題是:怎麽這個內心深處有戲的好演員,到了《赤壁》裏就成了見男見女都滿臉軟綿曖昧的周郎了?為什麽每一次出場都引人發笑?讓觀眾無法與聰明睿智的諸葛亮聯想到一起。而在影片中,他不時顯露出凝重表情,眼神呆板,倒是像個十足的"二愣子"?影片中張飛、關羽的每次出場,都那麽"壯烈",他們京劇式的亮相更是讓電影院內80後、90後的觀眾笑彎了腰。一個演員演不好可能是演員自身天資愚笨不懼慧根,但一部電影裏每個演員都那麽"格式化",想必應該是導演的調教方式出了問題。

吳宇森對中國觀眾的口味了解被質疑

《赤壁》影片中有1000多個特技鏡頭,這當算是在好萊塢拍片多年的吳宇森的拿手好菜。觀眾們也普遍反應,《赤壁》的特效製作完美,音效也非常棒。但多數觀眾認為,影片中武戲偏多,比重失調,讓觀眾產生審"武"疲勞。而同樣以表現戰爭殘酷為主題的《投名狀》則處理得舒緩得多,文戲的比例基本與腥風血雨達成一致,使得影片充滿節奏感。而《赤壁》卻幾乎通篇血腥打殺,"為暴力而暴力"。文戲處理非常不到位,除了搞笑和一段不倫不類的纏綿床戲外,基本無可取之處。

觀點二:《赤壁》終結中國式大片!

《赤壁》:怎一個"大"字了得?

在國產大片《赤壁》上映前,中影董事長

語重心長地談到,如果赤壁票房能達到料想高度的話,勢必能推動中國電影整體產業發展;但如果華語電影史上最大投資真的變成了最大的慘敗,恐怕對中國電影將是災難性的。

《赤壁》確實夠"大"。投資高達6億元(相當於《十麵埋伏》+ 《滿城盡帶

,號稱中國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影片;所用演員或是實力派,或是人氣明星,所以始終享受著眾星捧月的待遇;在上映前,更被許多盲目諂媚大片的粉絲網友賜予"吳宇森王者歸來之作"這樣的帽子。但是影片內容空泛,和《十麵埋伏
《黃金甲》、《夜宴》"搞笑"風格如出一轍,通片充斥著的荒誕對白,諸葛亮的"我剛給鴿子洗完澡"、"我需要冷靜一下";周瑜的"你就不怕它們著涼"、"我也需要冷靜一下";孫尚香的"國家興亡,匹女有責"等無稽台詞再次成為觀眾的笑柄。

6億元是個什麽概念?夠給在北京所有的農民工上個基本保障險了,夠拍200部
《瘋狂的石頭》
。如此看來,中國還需要《赤壁》這種無厘頭的"大片"麽?

《赤壁》:6億多元的成本如何回收?

按照發行投資、票房收入分成比例的慣例來計算,影片全球票房需要達到15億元以上才能回收成本。即使是影片出品人韓三平(中影集團老總)和吳宇森導演一起,把影片一分為二,分成二次發行,並以兩部大片的形式進行推廣和宣傳,也難以使票房達到15個億。據深圳嘉禾影城王雷經理透露,作為商業大片發行的《赤壁》,以現有的強大導演、明星陣容,恢宏的特技音效等製作來衡量,收獲1億元以上的票房,應該不成問題。但15億元,絕對是個很遙遠的夢。

而從國外市場來看,影片既缺乏這樣的功夫明星作為賣點,也沒有
國際女星作為襯托,更沒有西方明星麵孔衝擊北美市場。結論是,《赤壁》很難在北美賣出"驚喜價",在鍾愛藝術片的歐洲市場,也不會有太多的收獲。而影片中為打進日本市場而特別推薦的演員中村獅童,對日本票房來說,也是杯水車薪。讓人不禁為吳宇森導演擔憂,下一步,怎麽辦?還有人投嗎?還有人看嗎?另外,據知情人士透露,口碑上佳,投資金額遠不及《赤壁》的《投名狀》,至今仍未回收成本。那麽《赤壁》又將如何麵對?

《赤壁》:將敲響最後一記警鍾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電影產業頗似當年美蘇的"星球大戰"計劃,大家比著燒錢。投資人卻無視觀眾的口水,篤信賺錢才是硬道理,"罵得越歡,票房越高"是個不爭的事實,即使觀眾為尋找罵資,也要掏錢走進電影院才有資本出來罵。而這,對投資人來說已經足夠了。

隻有《赤壁》徹底賠掉,投資人才會清醒地意識到,中國觀眾已不再盲目、不會再為媒體刊登的吹捧稿去埋單;隻有這樣,編劇和導演們才會坐下來認真思考中國電影真正的走向;也隻有這樣,觀眾才有機會對國產電影重拾信心。顯然,這行業更需要從業者觀念的巨變,而不是巨大的投資。

與韓三平的觀念相反,6億元投資的濫片如果都能夠賺回來,才是中國電影的悲哀。如此,誰還會在意觀眾的審美?大家隻會把這裏當作一個高投入高回報的暴利產業,繼續毀滅性地開發。任何快速成長的產業都會不可避免地經曆陣痛,韓三平所倡導的"暴利投資美學"已完成了將觀眾重新帶進電影院的曆史使命,現在是該退出曆史舞台的時候了。

《赤壁》分拆成上下集上映,這看似高明斂財創意,卻無疑為國產大片掘下了墳墓。道理很簡單:《赤壁》不是《魔戒》、不是《哈裏·波特》,中國觀眾也沒傻到摔倒在兩個同樣的坑裏。這兩個坑,第一個埋葬對國產大片尚存一線希望的觀眾,第二個坑則會留給挖坑者自己躺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