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宮唐代石函被開啟 金槨中疑藏有舍利子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0613/Img25747631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0613/Img25747631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最內層的金槨上綁著絲綢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0613/Img25747631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考古人員開啟外層銅槨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0613/Img25747631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層層揭秘 金槨中疑藏舍利子(圖)

  

  昨日,從太山龍泉寺下佛塔基址地宮內挖掘出來的唐代石函被開啟。專家分析,該項目的規格僅次於陝西法門寺出土釋迦牟尼舍利子

  【名詞解釋】

  石函:是石頭製作而成的匣子。在很多考古挖掘中,一般用來存放棺槨,因為其質地堅硬,不易風化和腐朽,石函可大可小,視棺槨大小而定。

  舍利子:梵語中意為屍骨,指死者火化後的殘餘骨燼,一般用於佛家,多指佛祖釋迦牟尼火化之後留下的固體物,如佛發、佛牙以及佛指。

  
今日上午10時30分,國內20多位考古專家在省城晉祠博物館,對從太山龍泉寺下佛塔基址地宮內挖掘出來的唐代石函進行開啟,現場開啟4層。雖然金槨未能開啟,但據專家分析,其中很可能藏有價值連城的舍利子。這個考古項目以及金槨的麵世,在山西乃至全國範圍都極具價值,考古規格僅次於曾出土釋迦牟尼舍利子的陝西法門寺。

  石函發掘地太山龍泉寺,建於省城風峪溝北山腰。5月7日,太原市太山文物保管所在該處修建消防蓄水池時,發現了石條、石門等遺物。隨後,考古工作者確認此處為佛塔的建築基址,雖然塔基上部已經被毀,僅殘留一塊呈長方形狀的塔基,但在塔基中部的下方,還有用砂石築砌的大約1平方米的地宮,兩側還各有一尊力士像,而且保存完好。經過發掘,地宮內出土了一座長約80公分的長方形石函。

  專家介紹,這座石函共涉及石、木、鐵、銅、銀、金、絲綢7種材質。記者在現場看到,石函內先是一層木槨,上麵有各種造型精美的銅構件,然後是一層鎏金銅槨,然後是銀槨,銀槨上還綁有一條綢帶,等工作人員成功剝離綢帶之後,銀槨順利開啟,之後金光閃閃的金槨也終於亮相……由於棺槨之間縫隙很小,而且在金槨外綁著一段絲綢,如果長期暴露在外容易風化,所以金槨最終未能打開。

  盡管金槨已經呈現在大家眼前,但裏麵裝有什麽東西仍然是謎。帶著眾多疑問,參加此次發掘工作的專家們在當天下午的座談會上總結了本次開棺,並推測,“按照以往的地宮考古工作經驗來看,金槨內應該還有玉瓶或其他器皿,而這些器皿中很有可能存放有舍利子。”如果推測成為事實,那將是山西乃至中國考古界多年來一次極為重大的發現。

  據了解,陝西的法門寺屬於皇家寺廟,所出土舍利子共有七層棺槨。而山西太山龍泉寺佛塔基址在文獻上並沒有記載,雖說無法與法門寺相比,但在此處出土的石函卻有五層棺槨,這在曆年來的地宮考古項目中實屬罕見。

  【現場探秘】

  11時30分,金槨終於呈現眼前

  文物考古工作向來神秘,更何況要開啟這樣重大且珍貴的文物石函,因此本次開棺除了電視台直播外,所有記者被拒之門外。昨日上午10時,記者通過多方聯係,有幸在專家的帶領下走進此次考古工作室,見證了金槨麵世的過程。

  開棺是在晉祠博物館的一間工作室內進行的,還未踏入門內,記者就領到了一件白大褂和鞋套。在通往工作室的長廊上,隨處能看到武警和工作人員。工作室安著防盜門,窗戶上裝著防盜欄,而且還掛著厚厚的窗簾,透不進一絲光線。專家稱,為了避免出土文物遭到風化和腐蝕,室內除了不能見強光外,還必須保持 10℃左右恒溫,盡管穿著白大褂,但記者依然能感覺到一絲涼意。房間一側,擺放著各種型號的儲物塑料箱,裏麵放著惰性氣體和各種泡製好的藥水,就是為了防止文物風化,以便在開棺過程中第一時間為文物保護做好準備。“昨天我們一直開會到淩晨,為了這個儀式,大家預料了各種問題,光預案就準備了八套。”現場,盡管專家們的眼裏布滿血絲,但依舊一絲不苟,就怕錯過其中的任何細節。

  開棺儀式上,記者最先見到的就是鎏金銅槨。銅槨並不大,幾乎是成年男子的巴掌大小,但非常精致,而且棺槨壁上雕刻的銅件非常精美。專家告訴記者,這些銅槨壁上鑲嵌的圖案,都是用大約0.2毫米厚的銅片嵌到棺槨上的,其花樣大部分為一些形狀怪異的動物,代表著古代的祭祀物品。其實,就記者這樣的外行來看,不僅是銅槨,單拿鑲嵌的圖案來看,也是一件具有藝術性和曆史性的精致文物。10時50分,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了銅槨蓋後,小心翼翼地將其打開。這時,所有在場人員都發出了“啊”的聲音。原來,從銅槨下的銀槨中,掉出來一件用銅片打造的“青龍”。

  驚喜過後,難題也就出現了,因為在銀槨上有一條用絲綢係成的蝴蝶結。“如果不能把握好清理時間,裸露在外的絲綢即將風化”,情況緊急,在場一位專家迅速指示,讓工作人員轉移絲綢,將其移到真空儲物箱內。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卻讓大家煞費苦心,因為絲綢是從銀槨底部一直綁到槨棺表麵的,在無法從銅槨中提取銀槨的情況下,絲綢沒有辦法移取。最後,專家們經過仔細觀察,從絲綢腐蝕麵入手,將其移除,並為打開銀槨做了充分的準備。

  “銀槨下有什麽?”“是金槨,還是另有他物?”這時,考古專家們停下了手頭的工作,開始竊竊私語,因為誰都無法預料銀槨下到底有什麽秘密。指針指向了11時30分,“金槨!”當金光閃閃的棺槨呈現在大家眼前時,大家為之一振,並相互握手慶賀。來自西安的一位考古學家非常激動,因為這座唐代石函規格之高是他所沒有料到的。從考古挖掘,到開啟石函,他目睹了整個過程,所以當金槨浮出水麵時,他一個勁兒地跟身旁同事說,“精品,這在全國都算是精品。”

  【現場側記】

  所有人都必須穿白大褂套腳套

  昨日太原電視台現場直播了“古城之謎——晉陽古城宗教祭祀區太山龍泉寺建築基址考古發掘”的節目。出於保護文物的原因,室內拍攝要求非常嚴格,文物部門隻允許進入3名攝像人員。 

  回憶考古現場的拍攝,攝像李波說:“直播前一天試機的時候,石函被黑色的塑料布裹著,地宮裏彌漫著神秘的氣氛,我特別想知道裏麵是什麽,興奮得很。今天早晨7點多來到現場時,武警已經把守在此。我們是在8點多才被允許進入現場架設機位,做直播準備的。進入考古現場拍攝要求也非常嚴格,所有人都必須穿白大褂,套腳套,而我們使用的攝像燈必須是冷光源燈,否則會對文物有所損壞。” 

  直播“總調度”太原電視台大型活動部主任鞏愛平向記者介紹:“進行文物發掘的現場直播,要遵循考古發掘的科學性,受限較多。因為石函開啟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可能打開後什麽都沒有,也可能看到了文物,還可能因為開啟難度大,無法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製訂了三套直播預案。”“總的來說,當天的開啟現場十分莊重、平靜,每打開一層,現場的人都麵露悅色,但那份高興顯得特別安靜。現場隻有十五六平方米大,很悶,室內直播了一個多小時,結束時,我才發現自己全身已經濕透了。不過,能親曆這次文物直播,心裏感到興奮和激動。”李波說。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0613/Img25747643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千年石函被發現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0613/Img25747643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千年石函被發現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0613/Img25747643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0613/Img25747643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價值解讀

  這項考古發現非同小可


  太山龍泉寺下發現的唐代石函和棺槨究竟具有怎樣的價值?本報記者采訪了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國際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孫福喜教授。孫教授坦言,這座塔基遺址下的地宮,不僅在建造年代上早於法門寺,而且棺槨規格上也與其類似,甚至其中有些出土的文物在全國也是非常稀有的。 

  孫教授介紹,這座石函是方形的,上麵刻有銘文,包括一些供養人的名字,可以看出被供養人可能是位高僧,棺槨之內有可能留存著舍利子,而這座地宮和佛塔,就是這些供養人掏錢修建的。
在供養人名單中,孫教授發現了唐代安西都護府夫人的字樣,這也為這座建築基址和棺槨的構建時間和曆史沿革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極有可能構建於唐朝早期。打開石函時,在木槨的周圍,有很多的銅件,這些物品不僅是裝飾品,而且還是力學構建,負責支撐整座木槨,幫助其保存完整,目前清理出來的有開元銅錢、佛足印、鏤空雕刻件等。最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座木槨上,遵循了中國傳統的曆史文化,在棺槨上雕刻著左青龍、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這個四方學說也正是道家的體現形式,所以充分說明這座塔基遺址和棺槨將佛教和道教融為一體,展現了佛家的本土化,這是一些地宮挖掘中非常稀少的。

  此外,雖然法門寺建立的時間要早,但它最後一次埋藏舍利子的時間在唐朝晚期。所以從時間價值上,山西的這項考古發現在全國屬罕見。 

  ◆保護建議

  先將棺槨構件分門別類

  文物考古工作固然重要,但如何保護和合理利用,卻是文物工作者麵臨的難題,也是一種挑戰。在座談會中,各路專家提出了自己的保護意見,本報綜合整理如下:

  意見一:棺槨構件分門別類

  目前挖掘出的棺槨,共有7種材質,而且每種材質的保護方法不同。在鎏金銅槨下,有一塊木頭底座,木頭喜歡潮濕,但銅槨害怕在潮濕後生鏽,而在幹燥的環境中,木頭又容易幹裂、腐化。此外,作為棺槨中不同的構件,銀槨、金槨以及絲綢都需要加以保護,所以專家建議先將其分門別類,在科學技術的指引下分別做出妥善的保護處理。 

  意見二:塔基址要繼續挖掘

  盡管棺槨可以在室內環境下進行考古,但室外的建築基址仍需要進一步挖掘,這對研究唐代舍利子掩埋製度有重大發現。此外,此次考古發現應該看作是晉陽古城遺址保護項目中的一部分,在這個大課題下,對進一步研究晉陽古城遺址近2500年的文化和曆史沿革有重大幫助。

  意見三:保護後放入博物館

  作為出土文物來說,不僅要為考古工作者提供研究依據,更重要的是造福於民,讓所有人感知這段曆史。建議將其整合後,放在博物館內展出。

  ◆未解之謎

  棺槨屬於哪位佛家?

  盡管金槨已經呈現在世人麵前,但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仍待專家繼續探究。

  謎之一:金槨內藏何物?

  在開棺儀式上,由於金槨外綁有絲綢,所以考古工作者並未將其開啟。雖然專家預測裏麵有可能是舍利子,但究竟是佛骨(指佛祖舍利),還是影骨(指仿製品,這是古人為保護佛骨的良苦用心)?此外,存放舍利子的槨棺又是什麽材質,是玉瓶還是琉璃瓶,或者是其他材質。 

  謎之二:被供養人是誰?

  雖然考古人員在石函上發現了供養人的名字,石函卻對被供養人隻字未提,所以這座棺槨屬於哪位佛家,到目前為止還無從得知。

  謎之三:是否是皇家寺院?

  武則天時期,是唐朝佛教文化的鼎盛時期,作為並州人,她多次來山西祭拜。古書記載,武則天曾到離龍泉寺不遠的童子寺拜神。雖然史書上並未記載龍泉寺的相關內容,但龍泉寺塔基址下棺槨的規格很高,僅次於法門寺,龍泉寺與皇家究竟有何聯係,有待考證。

  ◆相關鏈接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裏處的法門鎮。法門寺因舍利子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子。1981年8月24日,寶塔半邊倒塌,當地政府在1987年重修寶塔時發現地宮,並從中出土了2499件大唐國寶重器,其中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也重回人間。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麵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慶山寺】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在1985年通過考古挖掘,發現了慶山遺址的舍利塔基下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地宮,出土了一批包括青石雕釋迦如來舍利寶帳、銀槨金棺、盛唐壁畫等110多件珍貴的佛教文物。其中,在金槨中,發現了兩個分別高4.5厘米和2厘米的綠色玻璃瓶,瓶內裝有小米粒大小的釋迦牟尼佛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