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億萬財富的背後故事 人生需要自己來規劃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s/h/2007-08-13/U1817P28T3D1673983F326DT2007081303440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提起楊瀾,很多人都說她太幸運了。從著名節目主持人到製片人,從傳媒界到商界,她一次次成功實現了她人生的轉型。楊瀾是幸運的,但這種幸運,幷非是人人都有,也不是人人都能駕禦的。它需要睿智的眼光、獨到的操控能力,是職業經曆累積到一定程度厚積薄發而來。就像楊瀾自己說的那樣:“一次幸運幷不可能帶給一個人一輩子好運,人生還需要你自己來規劃。”

  ●第一次轉型:央視節目主持人

  在成為央視節目主持人以前,楊瀾是北京外語學院的一名大學生,還是一個有些缺乏自信的女生,甚至曾因為聽力課聽不懂而特別沮喪。直到後來聽力水平提高了,才逐漸恢複了自信。她說:“我經常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有才華和極端聰明的人。”可這一切幷沒有影響到楊瀾後來的成功。勤勉努力的她,不僅大膽直率,看問題也通常有自己獨特的視角。

  1990年2月,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在全國範圍內招聘主持人。楊瀾以其自然清新的風格、鎮定大方的台風及出眾的才氣逐漸脫穎而出。但是,由於她長得不是太漂亮,在第六次試鏡時還隻是在“被考慮範圍之列”。楊瀾知道後,就反問導演:“為什麽非得隻找一個女主持人,是不是一出場就是給男主持人做陪襯的?其實女性也可以很有頭腦,所以如果能夠有這個機會的話,自己就希望做一個的聰明主持人。”“我不是很漂亮,但我很有氣質。”就是因為楊瀾這些話,徹底打動了導演。畢業後,楊瀾正式成為《正大綜藝》的節目主持人。直到現在,楊瀾也一直堅持主持人不一定非得漂亮,女人的頭腦更重要。

  進入央視後,楊瀾終於感覺到,這次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做傳媒就是她喜歡的事情。靠著自身的實力與魅力,楊瀾獲得了“十佳”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等。這是很多人一生都無法企及的知名度和注意力,也徹底改變了她未來的人生道路。

  四年央視主持人的職業生涯,不僅開闊了楊瀾的眼界,更確立了她未來的發展方向:做一名真正的傳媒人。

  但漸漸地,楊瀾對這種重複性工作開始有點兒厭煩了。也許是一切來得太容易了,也許覺得自己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最重要的是,她開始覺得有點虛:“一開始央視讓我一下子進入一個殿堂,但是我往下一看,空空如也,下邊的基礎都不是我自己建起來的,是一個龐大的機構賦予你支持,我覺得特別不踏實,所以我得自己從下邊壘磚頭慢慢起來,這樣才會踏實。”

  ●第二次轉型:美國留學生

  1994年,當人們還驚歎於楊瀾在主持方麵的成就時,她又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辭去央視的工作,去美國留學。

  在事業最明亮的時候選擇激流勇退,這就意味著她要放棄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觸手可得的美好未來。但資助她留學的正大集團總裁謝國民先生,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覺得一個節目沒有一個人重要。”這給楊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6歲的時候,楊瀾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國際傳媒專業。在異國他鄉的生活,比想像中的還要艱苦。有一次,楊瀾寫論文寫到半夜兩點鍾,好不容易敲完了,沒有來得及存盤,電腦就死機了。楊瀾當時就哭了,覺得第二天肯定交不了了。宿舍周圍很安靜,除了自己的哭聲,隻有宿舍管道裏的老鼠在爬來爬去。但最後,她還是擦幹眼淚,把論文完成了。談起這段生活,楊瀾說:“有些人遇到的苦難可能比別人多一點兒,但我遇到的困難幷不比別人少,因為沒有一件事是輕而易舉的,需要經曆的磨難委屈,一樣兒也少不了”。

  雖然如此,但這段生活給楊瀾帶來的收獲要遠遠比磨難多。她的視野開闊了許多,更親身接觸到了許多成功的傳媒人和先進的傳媒理念。

  業餘時間,她與上海東方電視台聯合製作了《楊瀾視線》——一個關於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專題節目,這是楊瀾第一次以獨立的眼光看世界。她同時擔當策劃、製片、撰稿和主持的角色,實現了自己從最底層“壘磚頭”的想法。40集的《楊瀾視線》發行到國內52個省市電視台,楊瀾借此實現了從一個娛樂節目主持人向複合型傳媒人才的過渡。

  更重要的是,在這期間,她認識了先生吳征。作為事業和生活上的夥伴,在為她拓展人際關係網絡和事業空間方麵,吳征可以說居功至偉。他總是鼓勵楊瀾嚐試新的東西:寧可在嚐試中失敗,也不能在保守中成功!正是吳征的幫助,使得楊瀾未來的道路越走越寬.

●第三次轉型:鳳凰衛視主持人

  1997年回國後,楊瀾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機會。當時,鳳凰衛視中文台剛剛成立,楊瀾便加盟其中。1998年1月,《楊瀾工作室》正式開播。

  鳳凰衛視的兩年,在楊瀾的職業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她不僅積累了各方麵的經驗和資本,也同時預留了未來的發展空間。

  在鳳凰衛視,楊瀾不隻是主持人,還是《楊瀾工作室》的當家人,自己做選題,自己負責預算,組裏所有的柴米油鹽,她都必須精打細算。這種經濟上的拮據,對楊瀾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經費條件下,把節目盡量完成到什麽程度。

  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裏,楊瀾一共采訪了120多位名人。這些重量級的人物也構成了楊瀾未來職業發展的一部分,不少人在節目之後仍和她仍保持密切的聯係。這種聯係除了會給楊瀾帶來一些具體的幫助之外,精神上的獲益也不可忽視。同時,與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嘉賓交流,也讓她的信息量獲得極大的豐富。

  兩年後,楊瀾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她擁有了世界級的知名度、多年的傳媒工作經驗,以及重量級的名人關係資源,對於她而言,進軍商界顯然所欠缺的隻是資本而已。而吳征,正是深諳資本運作的高手。

  ●第四次轉型:陽光衛視的當家人

  1999年10月,楊瀾辭去了鳳凰衛視的工作。從鳳凰衛視退出之後,楊瀾曾一度沉寂。2000年3月,她突然之間收購了良記集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殼上市,準備打造一個陽光文化的傳媒帝國。

  由電視界轉向商界,對於這次轉變,楊瀾表示,她投身商界不是簡單的為了賺錢,還為了實現她過去不能實現的媒體理念。

  與大多數商人的低調不同,楊瀾選擇了始終站在陽光衛視的前麵。在報刊雜誌網站上,經常可以看到關於楊瀾的報道。她從一個做傳媒出來的人變成了一個傳媒名人。這種對傳媒資源運用的駕輕就熟,使得她的陽光衛視一出生就有了許多優勢。

  但楊瀾創業不久,就遇到了全球經濟不景氣,楊瀾立刻感覺到了壓力。她幾乎天天都想著公司的經營。由於市場競爭的壓力,楊瀾將公司的成本銳減了差不多一半,幷逐漸剝離了虧損嚴重的衛星電視與香港報紙出版業務,同時她還將自己的工資減了40%。

  2001年夏,楊瀾作為北京申奧的“形象大使”參加了在莫斯科成功申奧的活動。同年,她的“陽光文化”接手了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之——新浪網,開創了網絡和電視相結合的時代,又與四通合作成立“陽光四通”,開始進軍網絡業和IT業。

  這一切都給公司所有員工帶來了信心。終於,陽光文化在截止2004年3月31日的2003財政年度中取得了盈利,擺脫了近兩年的虧損。之後,陽光文化正式更名為陽光體育,楊瀾同時宣布辭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電視節目的製作中。

  ●萬變不離其宗

  由央視的名主持到遠涉重洋的學子,再到鳳凰衛視的名牌主持,最後到陽光衛視的當家人,楊瀾的角色在不斷地變化。而以一位文化經營商的身份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裏,則是楊瀾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角色轉換。

  但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如何轉、如何變,楊瀾始終把自己定為“傳媒人”,聰慧的她很清楚自己就是這塊料,所以從沒有偏離做媒體這個大方向。而她的變化就在於她製定的目標層次一直在提高。

  楊瀾在她的《憑海臨風》一書中,曾寫到了乘熱氣球的經曆。熱氣球的操作員能做的隻是調整氣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風向,而氣球的具體航線和落點,就隻能聽天由命了。這正是乘坐熱氣球的魅力所在:有控製的可能性,又保留了不確定性,所以比任何精確設定的飛行都來得刺激。“其實人生的樂趣也是如此,全在這定與不定之間。”楊瀾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