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 TVB四十載
娛樂八卦
2007-11-20 16:02:10
江山代有才人出 TVB四十載
對廣東觀眾來說,最早是通過珠江台的“香江劇場”播放的TVB劇集接觸香港文化的;隨著港劇的流行,TVB出品的豪門恩怨、武俠傳奇、行業劇係列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內地觀眾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不知不覺間,TVB已經走過40年的日子,這段光輝歲月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姑且透過那些經典劇集、經典節目的老照片,浮光掠影式地重溫一遍我們的集體回憶。
第一個十年
歡樂今宵(1967~1976)
這是TVB起步和摸索的階段。這個黃金十年,為後來香港影視圈提供了大量新血和無數巨星,像鄭少秋、劉鬆仁、李司祺、趙雅芝,已經在TVB嶄露頭角。
四朵金花--1967年
最早期的《歡樂今宵》已經能見到沈殿霞(中)的身影。
TVB開台第二日,《歡樂今宵》就開播了!一直到1994年,共播映了6613期。它也是TVB首個晚間綜藝節目,穿插很多趣味短劇,也成為日後長篇劇集的重要試金石。《歡樂今宵》最為人所知的“衍生品”是“四朵金花”,這是由汪明荃、沈殿霞、王愛明及張德蘭組成的歌舞組合,一推出即廣受歡迎。“四朵金花”成為香港娛樂圈的重要名字,阿姐汪明荃和肥姐現在已經是圈內的大姐大。
《夢斷情天》1968年
香港首部長篇電視劇。由鍾景輝編導,黃淑儀的格仔長裙和馮淬帆的中山裝,非常文藝。
大契公主1968年
1968年,17歲的李司棋獲得“香港公主”,接受肥姐的訪問。
李小龍凱旋1970年
揚名好萊塢的李小龍凱旋歸來,上《歡樂今宵》大談他的截拳道。
香港小姐選舉1973年
1973年香港小姐首次舉行,迅即成為最火爆節目。香港小姐追求的是“美貌與智慧並重”,多年來更為影視圈提供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耀眼的巨星。
1977年冠軍朱玲玲永遠是大家心目中最親切又高貴大方的香港小姐。
首屆港姐設冠軍、亞軍、季軍、殿軍及第五名。殿軍是趙雅芝呢。
張曼玉於1983年香港小姐雖然隻得亞軍(冠軍是楊雪儀,季軍是李月芙),但無損其星途。
1982亞軍鄺美雲在問答環節被問最怕的是什麽?鄺美人的回答是唱歌,誰料她後來的職業就是歌手。
《朱門怨》1973年
這群麵孔是不是非常眼熟?現在大家經常看到演老爸老媽的老演員,當年都是擔正主角演少爺小姐的。初出茅廬的盧宛茵(後排右二)飾二少奶,與吳沅儀(後排左二)的三少奶是鬥氣冤家的始祖,還有鄭少萍(後排左三)、甘國亮(前排左)、伍衛國(後排右一)的加盟。
《煙雨濛濛》1973年
TVB第一部彩色製作的長劇,由鄭少秋和李司棋主演。司棋姐化身依萍(右),鄭少秋情深演出何書恒(左),夢萍由程可為擔演。《煙》劇有另一個首次,就是TVB第一首粵語劇集主題曲《煙雨濛濛》,由秋官主唱。
TVB舊址
TVB於香港廣播道的最初基地,曾經是追星族和明星的集體回憶。該址現已變成豪宅。
《啼笑姻緣》 1974年
由王天林編導,鍾景輝監製,陳振華、李司棋、歐嘉慧等演出張恨水經典小說。其同名主題曲由顧嘉輝作曲、葉紹德填詞、仙杜拉主唱,成功欣起粵語流行曲的熱潮。
《董小宛》1975年
大契李司棋演過不少經典角色,清末名妓董小宛也是其一。40集的《董》劇,有司棋姐與陳振華、伍衛國、程可為、蘇杏璿、周潤發、還有關菊英主唱的插曲。
《紅樓夢》1975年
1975年TVB拍攝了《紅樓夢》,已是一姐的汪明荃演林黛玉,賈寶玉是由長青小生伍衛國飾演,薛寶釵又是誰?呂有慧是也。而扮演蔣玉涵的,就是現在蜚聲國際的周潤發。
《小婦人》 1975年
究竟經典劇《小婦人》裏四姐妹是由誰演出?答案是陳嘉儀做大姐,二姐是李司棋,三姐由王愛明演出,至於四妹,則由黃杏秀擔綱演出。
《陸小鳳》 1976年
古龍名著《陸小鳳》集武俠、偵探於一身,讓劉鬆仁成為陸小鳳化身,鄭少秋則與“無敵是最寂寞”的葉孤城絕配。
《心有千千結》 1976年
改編瓊瑤同名作品《心有千千結》,石修化身浪子,李琳琳穿上製服飾演護士,是他們重要力作之一。另外,由此劇開始,TVB劇集的播映時間由每集30分鍾加至1小時,讓大家追劇意欲更濃。
最熟悉的陌生人
是不是有這麽一班演員,看著很麵熟,卻叫不出名字?TVB40年的歲月裏,出鏡率最高的不是周潤發、鄭少秋、佘詩曼,而是一眾常演常新的甘草演員,當中許多人還是TVB剛建台不久就出道了。
許紹雄
內地觀眾是從《新紮師兄》的“舅父東”認識他。1972年參演香港首部以16mm膠片拍攝的黑白電視劇《歧途》,年輕時候(左二)也是靚仔一名。
郭鋒
1973年播映的《浪子》裏麵,有一位仍活躍圈中的演員,其時叫郭民富,就是現時的郭鋒(右),他於第一期藝員訓練班畢業,便有機會參演這部劇集。
餘慕蓮
有著一張讓人過目不忘的臉,帶一點苦相,所以經常扮演傭人、婢女。TVB1970年拍攝的宮廷劇《清宮怨》,餘慕蓮(右二)演一名妃嬪。珍妃則由慧茵飾演,陳振華飾演光緒皇,慈禧太後由湘漪飾演。
蘇杏璿
如果票選“TVB印象最深的媽媽角色”,蘇杏璿肯定入圍。原來她是TVB1975年版《紅樓夢》裏的襲人,你能相信嗎?此外,薛寶釵與王熙鳳同樣也是由兩位“媽媽級”人物飾演,她們分別是呂有慧和鄭少萍。
陳立品
別號品姨,是香港1950年代至1980年代經典電視劇閑角角色人物。她頭上頂著的大髻是她的標誌。她1973年出演《七十三》時的樣子,跟現在沒多大區別,真是老而彌堅。
李國麟
從1985年的《楊家將》至今,李國麟至少在TVB打滾了20年,看他1990年在《同居三人組》中的劇照(左一),好像歲月沒有催他老呢。
劉丹
劉丹(右)在1984年《天師執位》中給翁美玲與苗僑偉當配角。大家當然還記得他是“馮和和的爹”和“叉燒炳”。
第二個十年
五虎將(1977~1986)
從左到右:李國麟、劉德華、黃日華、湯鎮業、黎漢持、吳鎮宇、苗僑偉。
TVB曾於不同年代將有潛質的新人組合並加以力捧,最成功的例子莫過於在八十年代初,把五個初出茅廬的小子組合成“五虎”,一一捧為獨當一麵的巨星。這一時期的香港電視也被“五虎”所壟斷,一個最顯著的例子是,TVB於八十年代開拍了金庸所有的長篇武俠小說,五虎是絕大部份金庸劇集的男主角。
《楊家將》 1985年
梁朝偉和曾華倩扮演楊七郎和楊七娘。
五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同演出的劇集,是1985年的台慶劇——《楊家將》。此劇可謂香港電視史上的神話,雖然隻有短短五集,陣容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時為了趕拍這套金裝台慶劇,其他劇集均須暫停拍攝以作遷就,所動用之人力物力可見一斑。
五虎將影響了整個香港娛樂圈。
《楊家將》網羅了全台精英,導演是杜琪峰,演員陣容除了五虎外,還有當時力捧的花旦曾華倩、劉嘉玲、商天娥、戚美珍、楊盼盼、周海媚、毛舜筠等;更有周潤發、汪明荃、鄭裕玲、萬梓良、趙雅芝,單看陣容已可知此劇的吸引力。
《網中人》 1979年
80集的《網中人》締造不少經典:阿燦一口氣吃36個漢堡包、繆騫人突然辭演、觀眾公投周潤發與鄭裕玲走在一起,TVB順應民意把歐陽佩珊“處死”成他們之美……全都是揮不去的熒幕回憶。
《儂本多情》1984年
當時在樂壇急速冒起的張國榮,以靚仔形象演活了富家子詹時雨,還有初次拍劇便成為主角的商天娥,共同演繹了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瑪麗關77》1977年
由甘國亮編導的《瑪麗關77》是一部女人戲,搜羅了程可為(上排左一)、朱玲玲(上排中)、繆騫人(上排右)、餘安安(中排左二)、林建明(中排右二)、陳嘉儀(中排右一)、汪明荃(下排左二)、黃韻詩(下排中)與韓瑪利(下排右一)等13位女演員共同演出。朱玲玲演完這套劇後,便宣布與霍震霆結婚,退出幕前演出。
《上海灘》1980年
隨著發仔“程程”一聲撕心裂肺的呼喊,趙雅芝緩緩回首無比哀豔的一眸印入了無數人的腦海。在葉麗儀的“浪奔,浪流……”歌聲中,當年多少少女希望自己的夢中情人是那頭戴黑禮帽、手持白手帕的許文強。
《獵鷹》1982年
劉德華與葉德嫻首次分飾兩母子,劇中劉德華的臥底探員身份,成為不少警匪臥底片的典範,原來華仔真的很適合做警察或臥底。
《香江花月夜》1984年
已故歌姬梅豔芳擔正的電視連續劇《香江花月夜》,飾演一名遭遇離奇曲折的歌女,可謂度身訂造,造型帶點滄桑卻又別具風韻。她與苗僑偉也擦出了一點愛的火花,至今令人念念不忘。
《神雕俠侶》 1983年
這麽多年過去,大家還是最懷念劉德華飾演的過兒,喊陳玉蓮作姑姑。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老版《神雕俠侶》成為經典,幕後還有強勁的製作班底:蕭笙任監製、王天林任導演、韋家輝擔任編劇,及程小東擔任武術指導。
《天龍八部》1982年
五虎將中的黃日華及湯鎮業,分別飾演虛竹和段譽,梁家仁做喬峰、黃杏秀演阿朱、陳玉蓮是王語嫣及石修扮演慕容複,是演技大較量。當然不得不提其經典主題曲《兩忘煙水裏》,歌詞將整個故事透徹地描寫出來“女兒意、英雄癡、吐盡恩義情深幾許……”,是眾多“輝黃”(顧嘉輝及黃霑)的作品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
《射雕英雄傳》1983年
分為“鐵血心丹”、“東邪西毒”及“華山論劍”合共59集分3輯播出。除了黃日華扮演善良的郭靖、苗喬偉扮演風流倜儻的楊康外,還有永遠的黃蓉翁美玲。
《鹿鼎記》1984年
TVB首次把金庸壓卷之作《鹿鼎記》搬上熒幕。梁朝偉和劉德華兩虎,分別飾演韋小寶與康熙這對肝膽相照的好兄弟。兩位影帝的金鑽組合,加上飾演韋小寶七個老婆的女演員——劉嘉玲、吳君如、商天娥、毛舜筠、景黛音、周秀蘭及黃凱欣,造就了這套最討喜的《鹿鼎記》。
梁朝偉戀愛進行時
《新紮師兄續集》1985年
《新紮師兄》1984年播映時大受歡迎,連帶當時新紮小生及花旦們如梁朝偉、張曼玉、劉青雲及劉嘉玲也大紅起來,甚至由小虎隊主唱的主題曲《伴我啟航》也成為大熱作品;TVB遂乘勢於翌年開拍續集,更加入了周潤發、任達華、戚美珍及曾華倩同台演出。該劇可是匯集了偉仔三位紅顏知己,不過當時他正與曾華倩熱戀,劉嘉玲與張曼玉都是後來的事。
《倚天屠龍記》1986年
張無忌由梁朝偉扮演,趙敏是黎美嫻飾、周芷若是鄧萃雯,鮑方飾演的張三豐更有一股鶴骨仙風的氣質,至今仍然難有人與之匹敵。與曾華倩分手後,偉仔與黎美嫻的兩年感情正是緣於該劇。
《流氓大亨》 1986年
觀眾對昏迷多時的鄭裕玲聽到萬梓良深情講話、突然流出一行淚那幕大結局記憶猶新!當然還有劉嘉玲、周海湄及吳啟華這些重量級演員的精湛演出。由韋家輝編劇的《流氓大亨》,還帶動了家族劇的風行,從此兄弟情仇成為家族劇中不可或缺的一筆。
勁歌金曲1983年
1983年1月28日起,《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開始舉辦至今。常於紅館舉行,TVB作現場直播。
1983年陳百強《今宵多珍重》成為第一首得獎金曲,依舊官仔骨骨,謙謙君子模樣。
頒獎禮常客譚詠麟第一年便憑《遲來的春天》拿了金曲,由主持人之一何守信頒發。
1985年,由紅姑鍾楚紅頒獎給好友張國榮,《不羈的風》隨即響徹紅館。
由1984年開始,增設榮譽大獎,頒給對樂壇貢獻良多的歌手,首位獲得此名銜的非小鳳姐莫屬。
改邪歸正有幾難?
現在的TVB一線性格小生,不少是從草根階層默默熬上來的,早期不是演大配角,就是演大奸角。正當人們覺得他們的角色已經定了型,一副奸相改不了的時候,他們卻能憑借一部劇翻身做好人,其實成功的訣竅在於反派角色往往是培養實力派的沃土,隻要你能夠堅持守下去。
羅嘉良:現在是老好人
最乞人憎角色:徐家立
羅嘉良在無線的頭幾年,一直演的都是奸角,在《火玫瑰》裏扮演喬家三少爺,是最壞的一個;在《孽吻》中,羅嘉良的張文偉,其冷血程度不比溫兆倫的丁有康少多少。在這之後,羅嘉良的事業並無太大起色,一直到《天地男兒》的出現。當羅嘉良以令人發指的徐家立完美地結束他的反派生涯後,終於迎來了事業上的豔陽天。1998年他在《天地豪情》裏飾演“大頭文”卓尚文,這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大好人,其後2002年《流金歲月》中丁善本一角,更是一個有情有義兼顧家的好男人。現在羅嘉良的臉上已經看不到一點邪氣,所以才有內地片商找他演凜然正氣的師長(《狼煙》)。
吳啟華:現在是斯文男
最乞人憎角色:鍾偉舜
初出道時出演的《楚河漢界》、《魔域桃園》、《流氓大亨》、《大運河》,角色一出比一出討人厭。特別是80年代家喻戶曉的《流氓大亨》,吳啟華飾演把周海媚騙慘了的花花公子鍾偉舜,這部戲將吳啟華推進了反派人物的深淵。1998年吳啟華終於遇到《妙手仁心》,憑《妙手仁心》裏的“程至美”醫生一角大器晚成,成為用情專一、心地善良、斯文瀟灑的好男人典範。男人戴金邊眼鏡,更是一度成為斯文和書卷氣的象征。
溫兆倫:現在是健康型
最乞人憎角色:丁有康
當年一部《義不容情》,溫兆倫飾演的丁有康這個角色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甚至氣死過一個入戲太深的老觀眾。溫兆倫自稱喜歡演奸角,因為奸角往往寫得較有性格,有挑戰性。不過溫sir的喜劇戲胞也一樣很發達,在《天降奇緣》、《群星會》中都很有笑果。
陶大宇:現在是師奶殺手
最乞人憎角色:丁益蟹
在拍《刑事偵緝檔案》之前,陶大宇沒什麽知名度,很多人隻知道他演奸角,還是三線的,如《大時代》中的丁益蟹等。從反派到正派,從配角到主角這一過程,他足足等了12年。在長壽劇《壹號皇庭》中,他飾演一位既孝順又癡情的律師江承宇。《刑偵》係列的推出,使陶大宇嚐到了大紅大紫的甜頭,他在裏麵飾演智勇雙全的警察張大勇,對下屬有情有義,對女友生死不渝,特別受已婚婦女的喜愛,被冠以“師奶殺手”的封號。
龍:現在是居家男
最乞人憎角色:劉誌基
龍第一部讓人印象深刻的電視劇是《人在邊緣》,飾演的劉誌基壞事做盡,處處與阿龍(黎明飾演)對著幹,那時被黎明的粉絲恨得牙癢癢。但龍演起好人來,也同樣不俗,如在《都市的童話》裏的癡情,在《法證先鋒》裏的陽剛,在《本草藥王》裏的老實巴交,都一一讓人記住。與郭可盈結婚後,更為他的成熟居家男形象加分不少。
第三個十年
大時代(1987~2006)
滿20歲的TVB充滿理想也精力充沛,製作了大量規模大、戰線長、人物多的時代劇,像《大時代》、《義不容情》和《天地男兒》。觀眾也見證了一批從電視城走到影城的巨星成長。這個10年開創了新時代。
《誓不低頭》1988年
“誰人逼我、屈我辱我……”是每個“誓不低頭”的人的主題曲。鄭少秋陷冤獄與曾江喪心病狂固然好看,而飾演自閉兒子的郭晉安,及懦弱兒子的羅家良,都成為可一不可再的經典。
《天涯歌女》1989年
《天涯歌女》是根據一代紅星周璿的傳奇一生改編而成。那年監製蕭笙破天荒起用從未拍過電視劇的陳鬆伶夥拍憂鬱小生黎明,一推出即成經典,令二人人氣急升,更奠定黎明白馬王子的形象。
《再見亦是老婆》1994年
誰說“肥師奶”就代表失敗?當看見陳秀雯因第三者導致與薑大偉離婚收場,經過好友支持,就算變成美麗女強人仍不計前嫌選擇最愛那位,難怪一班觀眾都感同身受。
《他來自江湖》 1989年
這是周星馳首次擔正的劇目,喜劇細胞從此一發不可收。何鑫淼(外號金水)的台詞“恭喜!恭喜!你老竇有喜”等,曾幾何時,是大家跟朋友溝通的口頭禪。何金水這個名字後來也在星爺的電影《行運一條龍》裏再次出現。
《我本善良》1990年
溫兆倫扮演的齊浩男外冷內熱,糾纏在警察生父和黑道養父之間;而邵美琪扮演的石伊明的那個蘑菇頭,當時有很多女孩爭相模仿。兩人其實至少合作了三部劇,在《義不容情》中,溫兆倫把邵美琪推下火車;而在《第三類法庭》中,邵美琪又把溫兆倫推下海;隻有在《我本善良》中,兩人才好好地愛了一回。
《義不容情》1989年
黃日華、溫兆倫主演的《義不容情》如何經典不用說,其中紅了陳百強的《一生何求》,也令王傑的《幾分傷心幾分癡》成為首本名曲。不得不提當年的“幸運星”熱潮,有事沒事都會折幸運星呢。
《火玫瑰》1992年
很多人第一次看《火玫瑰》時,都覺得海潮美得驚為天人,溫碧霞將角色從柔弱到不擇手段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劇也成為她的代表作。
《大時代》 1992年
如果沒有《大時代》,鄭少秋永遠都是公子哥;如果沒有《大時代》,劉青雲也隻會演呆傻的角色;如果沒有《大時代》,周慧敏就是一個花瓶;如果沒有《大時代》,郭藹明不可能走紅。當然還有秋官在股市掀起的“丁蟹效應”,此後每有秋官劇集播出,香港股市便顯著下跌,連裏昂證券也曾以此發表研究報告。
《今生無悔》1991年
繼《回到未嫁時》,黎明與周海媚二度合作,而觀眾印象最深的是程朗與高文俊這對宿命兄弟的命運對決。更難得的是邵美琪扮演越南難民,身為靚女的她演技上又一挑戰。
《笑看風雲》1994年
《笑看風雲》被外界稱為上世紀90年代經典家族劇的“天地三部曲”係列中的首部曲,由鄭少秋、鄭伊健擔綱,“視帝”郭晉安出演大反派。而其後的《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均掀起熱潮。
《天地男兒》1996年
劇情錯綜複雜,角色關係千絲萬縷是預料中事,但難得的是可以一睹叱吒不同年代的小生:鄭少秋、羅嘉良、古天樂和張智霖,尤其羅嘉良扮演的徐家立,簡直就是繼丁有康之後最壞的壞蛋。
《壹號皇庭》1992年
從一星期播一集到一星期播足五集,已證明《壹號皇庭》是如何的經典。當中尤以鄭秀文搭配蘇永康是意料之外的組合。自此歐陽震華、陶大宇成為師奶殺手。
《刑事偵緝檔案》、《刑事偵緝檔案Ⅱ》 1995年
一年內播出兩輯《刑事偵緝檔案》,證明TVB效率高,劇集如何超人氣。大勇哥和高婕的“感情真相”是觀眾們茶餘飯後的話題,而梁榮忠對蘇玉華更是愛得能分難解。至今,《刑事》係列仍是內地一些電視台鍾意反複播出的劇集。
《真情》1995年
長壽處境劇,故事背景在一間名叫“三多”的燒味店。五年時間播出合共1128集,是香港電視史上播時間第二長的劇集。薛家燕憑此劇重新走紅,而大契李司棋也有相當吃重的戲分。
《神雕俠侶》1995年
由古天樂和李若彤主演的《神雕俠侶》,締造了另一個經典。雖然李若彤的演技木木的,不過扮相相當驚豔。郭靖由白彪飾演,黃蓉是魏秋樺,至於張可頤也曾演過程英呢。古天樂因此劇征服了大批內地粉絲。
《獎門人》係列1994年
“獎門人”是由曾誌偉等人主持的一檔搞笑綜藝節目,共製作過五輯,包括《超級無敵獎門人》、《天下無敵獎門人》、《宇宙無敵獎門人》、《驚天動地獎門人》和《繼續無敵獎門人》,前後跨越10年。節目首創的“估歌仔”、“辣辣壽司”、“乒乓波”等遊戲節目家喻戶曉,當時在香港十分流行。
TVB之最
1.參加台慶劇最多的男主角 林家棟
總共有5次。
2.拍武俠劇最多的監製 李添勝
新版的金庸武俠劇幾乎全部來自他的手筆。
3.拍警匪片最多的監製 鄺業生
光《陀槍師姐》係列就有4部。
4.演金庸劇最多的女主角 佘詩曼
3次,《雪山飛狐》、《碧血劍》 和《倚天屠龍記》。
5.最多跳樓情節 《大時代》
從頭到尾,有7個人跳樓啊!難道流行嗎?
6.TVB劇集中最有錢的人 葉孝禮
在《創世紀》中他老兄說過一句很誇張的話:霍景良隻有10幾億,憑什麽跟我鬥。
7.死人頻率最高的劇集 《刑偵》係列
1~4部死了40多個人。平均100多分鍾死一個。
8.打官司最多的劇 《壹號皇庭》1~5部
一共打了30多堂官司。
經典台詞
係咁先,唔係咩呀!”
——木嘴暉(周潤發飾)
周潤發在《親情》扮演愛逗弄身邊人、說俏皮話的木嘴暉,每次與親友道別前,他必調皮說起這句話。
“坐低飲杯茶,食個包”——段飛(周星馳飾)
《蓋世豪俠》中的段飛是星爺演繹其無厘頭文化的首個電視角色,這個無厘頭金句成為社會現象,足以進一步證明周星馳駕馭喜劇的能力,反轉武俠古裝劇傳統。
“吹乒乓”——韋樂(黃日華)
黃日華在《香城浪子》中飾演生於草根的韋樂,與富家女莊靜而和湯鎮業展開一段三角戀。黃日華劇中的口頭禪“吹乒乓”十分流行,頭上的疤痕成為獨特的造型。
“Yo!使乜驚呀”——孫悟空(張衛健飾)
《西遊記》多次被拍成影視劇,電視版中以張衛健飾演的孫悟空最為成功。他在劇中這句口頭禪,更成為香港市民的口頭禪。
“你不是我的那杯茶(You are not my cup of tea)
”——詹沾(唐文龍飾)
“我睇人睇咗幾十年,邊個係人,邊個係鬼,我睇得到!”
甩掉別人時常用的語句,其實在《棟篤神探》中,詹沾、莫SIR都曾說過。
“未登天子位,先置殺人刀!”——大契(李司棋飾)
《溏心風暴》講述豪門恩怨、爭產風波,大契回敬細契時句句精彩,氣勢驚人。
阿燦
《網中人》是廖偉雄的成名作,他飾演來自內地的新移民程燦,雖然勤奮但領悟力低、落伍和愚昧,劇中他與人賭氣,一口氣吞下30個漢堡包這幕經典場麵,成為當年熱門話題。由於廖偉雄演出深入人心,“阿燦”成了他的昵稱,更成為70年代至90年代香港人對內地新移民略帶貶意的代稱。
第四個十年
創世紀(1997~2007)
香港回歸後,TVB加強了與內地電視台的合作。不僅旗下藝員紛紛北上淘金,還首度與央視合作拍攝回歸長劇《歲月風雲》,與湖南衛視攜手打造明星競賽節目《舞動奇跡》。隨著香港與內地的更緊密合作,TVB也迎來創世紀的時代。
《難兄難弟》 1997年
影射上世紀60年代香港地區影壇的喜劇佳作。之前演過大量反派的羅嘉良(撈家)原來搞笑也有一手,他壓低聲線去扮演的李奇,一開口就令人捧腹大笑。撈家甚至紅到第一次去紅館開演唱會、出唱片。而宣萱和張可頤傳不和也是始於此劇,當時有傳兩人爭出位爭戲分。
宋世傑 1997年
張達明、黃子華這對棟篤笑搭檔分飾大狀宋世傑和地痞賴三,除了精彩的公堂交鋒,賴三這個市井小混混被黃子華演得入木三分,賤到少有。
苗翠花 1997年
自《苗翠花》後,關詠荷終於找準自己的定位,接連出演多部搞笑劇。而她扮演的那個冒冒失失不知天高地厚的苗翠花,也讓她成為tvb首屆頒獎禮的最佳女主角。
陀槍師姐 1998年
看回當初甜蜜蜜的三元和程峰,讓人不勝唏噓。戲外曾經也是一對的滕麗名和魏駿傑,如今早已分手成為陌路人。關詠荷塑造的娥姐太過經典,以致後來拍第三、四部加入蔡少芬、蒙嘉慧與陳小生有感情糾葛,卻怎麽看怎麽讓人別扭。
妙手仁心 1998年
這部戲讓吳啟華鹹魚翻生,成為當年最紅的師奶殺手。paul與jackie一起看日出,jackie昏迷、paul守在她床前讀小王子等情節,都讓人記憶猶新。《妙》還造就了林保怡與陳慧珊成為熒幕最佳情侶檔。
烈火雄心 1998年
王喜在無線多年演過不少警察、廉政人員、消防員等英雄角色,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烈火雄心》中的“駱天佑”,麵對挫折永遠樂觀向上。劇中扮演古天樂女友的是梁錚,就是《金枝欲孽》裏演佘詩曼姐姐的那個福貴人。
男親女愛 2000年
原本是TVB安排接檔《真情》的情景喜劇,結果邊拍邊播好評如潮,最後創下最高收視48點的佳績。劇情熱鬧誇張搞笑,抵死金句一堆,“你同我off啦!”、“天大地大,唔夠毛小慧玩得咁大;水深河深,唔夠毛小慧傷害得咁深。”……至今讓人津津樂道。鄭裕玲飾演的MISS
MO虛榮、小心眼、愛裝矜持,和黃子華演的古惑師爺阿LOK是一對歡喜冤家。這出劇不僅讓鄭裕玲拿下“視後”,還讓蟑螂從此多了個別稱:小強。
創世紀 1999年~2000年
百集長劇,雲集郭晉安、蔡少芬、郭可盈、陳慧珊等當紅的小生花旦,將家族恩怨、兒女情仇、商場爭鬥都發揮得淋漓盡致。羅嘉良飾演的葉榮添亦正亦邪,上半部與陳錦鴻扮演的許文彪兄弟反目;下半部,古天樂接棒演反派張自力,繼續與葉榮添鬥。不少無線後來力捧的新紮小生都曾在此劇跑過龍套,像郭可盈在台灣含冤入獄後,扮演獄警的是林峰;而馬國明出演一個股票經紀,黃宗澤就演古天樂手下的一個打手。
十月初五的月光 2000年
平均收視高達36點,扮演君好的佘詩曼首次被肯定演技:“終於有了信心,知道自己沒有入錯行!”這也是張智霖最接近“視帝”的一次,可惜“初哥哥”最後還是不敵歐陽震華的“宋慈”。
洗冤錄2000年
古代法醫破案劇,繼陳小生之後歐陽震華又塑造一代表角色——宋慈,劇中的他豔福不淺,左擁宣萱右抱陳妙瑛,最後還兩女共侍一夫。
《尋秦記》2001年
TVB改編黃易的作品大獲好評,更重要的是發掘出古天樂的喜劇天分。與之演對手戲的除了7次合作的老搭檔宣萱,還有港姐冠軍郭羨妮。據說郭羨妮在拍攝此劇外景戲時突然離隊並失蹤16個小時,有傳她躲到古天樂的房裏去了,兩人的緋聞隨即傳出。
流金歲月 2002年
羅嘉良、溫兆倫扮演一對失散的親兄弟,同時愛上宣萱飾演的程天藍。扮演弱智妹妹丁善茵的胡杏兒,讓人耳目一新,她也順利拿下飛躍進步女藝員獎。
洛神 2002年
蔡少芬扮演的甄宓,高貴優雅,讓曹丕(陳豪飾)、曹植(馬浚偉飾)兩兄弟同時傾倒。印象深的還有那心狠手辣的嬛嬛,郭羨妮此時已愈發展露出扮演“奸妃”的演藝潛質。
戇夫成龍 2002年
一副薯樣、整天喊著“老婆仔”的阿旺,贏得不少師奶的青睞。該劇當年最高收視達到46點,這個智障角色也令郭晉安橫掃台慶頒獎禮視帝、最喜愛的電視角色、最喜愛的拍檔等大獎。
《衝上雲霄》 2003年
已經在影壇大紅的吳鎮宇重回“娘家”拍台慶劇,他扮演的飛機師唐亦琛有型有款,但在情路上就優柔寡斷。TVB還借此劇打造出S4——吳卓羲、陳鍵鋒、黃宗澤和馬國明。
《棟篤神探》2004年
這部戲的最高收視其實還高過當年的話題之作《金枝欲孽》,印證了黃子華出馬,收視有保證。從餘樂天變成莫探員,搞笑金句還是少不了的,例如“若要人不知,唔好太低B”,“唔使騰,no
problem”……
《金枝欲孽》 2004年
講述後宮爾虞我詐的女人戲,在當年台慶上大出風頭,爭獎話題不斷。“安茜”張可頤早早出局,“如妃”鄧萃雯大熱倒灶,原以為“爾淳”佘詩曼漁翁得利,誰知“視後”最終花落傳言以約換獎的“玉瑩小主”黎姿手上。
《女人唔易做》 2006年
轉演都市女強人,鄧萃雯依然戲味十足。倒是謝天華從此劇跑出,“賤Man”其實也有可憐孤獨的一麵。劇中還涉及姊弟戀、借種生仔、男人討論女性用品等話題,且處理得輕鬆有趣而不猥褻,讓人有追下去的欲望。
《肥田囍事》 2006年
胡杏兒為戲增肥36斤演肥田,雖然樣子胖得夠可愛,可惜演技遭狂踩。有網友指她做作兼浮誇,有醜化肥胖人士的嫌疑;更有網友直指她像鄭欣宜。其實同樣為此戲增肥的還有胡諾言,不過關注遠不如胡杏兒,真是同人不同命了。
《火舞黃沙》 2006年
力邀蔡少芬出演,並出動《金枝欲孽》原班人馬,遠赴寧夏取景,意圖詮釋黃土地上的勾心鬥角。可惜口碑、收視都平平,還被譏諷所有畫麵都是一片色,花旦們成了“黃臉婆”。
《溏心風暴》2007年
“呢度唔係法庭,唔使證據,我對眼就係證據!”演技出神入化的大契李司棋回敬咄咄逼人的細契關菊英的一幕,金句如雲,她病逝一集,更有233萬人收看。
《歲月風雲》 2007年
TVB與央視首度聯手打造長劇,以一個家族離合聚散的故事,折射香港回歸10年的滄海桑田。曾經在06年爭奪視後寶座時鬧得烽煙四起的佘詩曼和胡杏兒,這回又是情敵關係,兩女爭奪林峰的愛。
《殘酷一叮》 2005年
節目概念來自歐美。主持人、評判是娛樂圈中人,而參賽者才是真正主角。參賽者不分年齡性別,各出其謀“博出位”,能令觀眾捧腹大笑即可。不經意間,還可名利雙收,去印證“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幾分鍾成名機會”這句說話。
觀眾樂了,收視自然節節高,最高達36點。節目壽命因此拉長,但第二季收視卻回歸平淡。而主持人梁榮忠也因此“翻叮”成功,由“忠仔”變“叮神”,車震事件後,再由神變人就是後話了。
《美女廚房》2006年
《美女廚房》打的是食色牌。美人佳肴是指定項目,難以預料的“美味”才是節目“亮點”。因為你可以很開心地看到平時端莊自持的美女們的狼狽。而平時耍人為樂的主持人,受刑一般地將飯菜放進口中。讓觀眾潛意識裏暢快淋漓者,是主持人(鄭中基、方力申和梁漢文)痛快批判美女所煮的食物。
她才是TVB真正的契女
汪明荃(阿姐)曾經是香港最受歡迎的電視明星,而她的熒屏之路始終與TVB聯係在一起。自1971年與TVB簽約,汪明荃接的第一部電視劇《私戀》就擔正女主角,此後她為TVB拍了幾十部電視劇,一直以當家女花旦的姿態出現,可謂紅足40年的一個罕見特例。
出道後拍攝的第一輯寫真。
今年是阿姐60大壽,也是出道40周年紀念。
本月,一大班TVB老功臣錄影《歡樂金宵團圓夜》,阿姐是其中的主力
今年是汪明荃60大壽,入行四十載,她是最早落實執行“我要做好呢份工!”的藝人之一,年界花甲幹起活來仍然是拚命一郎。阿姐長達40年的演藝生涯和香港電視發展史可說是畫上等號,這個說法並不誇張,她本人也直認不諱。“我在1967年初到,是麗的電視台開辦演員培訓班的第一批學生,使香港第一批正宗的電視藝人。”汪阿姐的語調充滿自信,卻不見霸氣,因為句句屬實。
對TVB忠心耿耿
汪明荃與麗的約滿3年後,被蔡和平挖到TVB,剛開始是參加《歡樂今宵》的演出,還沒有電視劇拍,隻有默默羨慕的份,“當時李司棋及黃淑儀早已經有劇拍,但我不是戲劇組的人,有什麽辦法?直到李司棋要陪老公出國讀書,我才有機會拍《藍與黑》呢。”30多年來,汪明荃對TVB忠心耿耿,即使在一眾藝人跳槽到亞視風潮最勁的時期也沒有離開過,這與她備受TVB老板邵逸夫的愛惜,給她很多機會有關係,阿姐也說過她最佩服的人是邵逸夫,說他一生熱愛專注影視行業,有成就後都不離棄轉其它行業,直到今時今日仍經常回公司開會。
不大享受拍電影
有趣的是,汪明荃這一切一切的成功,似乎又隻與電視圈沾得上邊,在這個幾乎隻有踏進大銀幕才算明星的香港,汪阿姐確是異數。“我覺得拍電影太大壓力,我們以前拍劇習慣一take落,一拍就是十至十五分鍾,感情慢慢推進得很自然,但電影要逐個shot拍,連貫感情非常艱難,這也是我喜歡舞台表演的原因。想到底,最主要原因是我不大享受拍電影。”
前段時間,有雜誌把汪明荃選為“香港女皇”,足見其“江湖地位”。不過汪阿姐卻把自己的成就看得很輕:“我最大的成就,隻不過是做了四十年,所謂人氣、水準及地位依然能夠保持得到吧。其實我覺得自己沒有什麽了不起,絕對不是謙虛,可能不停做了四十年,人家退休後再複出,仍然是與我拍檔,大家就公認我好厲害。”
阿姐的TVB
《家變》 1977年
阿姐帶領了潮流的洛琳造型,她至今還記得劇裏的衣服都很漂亮,“那時我已經去Joyce買衫,劇中有些衫是Dior及Valentino的,全是私夥衫呀。”
《天虹》 1979年
拍該劇時開始被稱作“阿姐”,當時導演霍耀良覺得汪明荃在戲外又麻煩又囂張,於是背地裏給她起了這麽個綽號,後來大家都習慣了這樣叫她,更加強了尊敬及親切。
《京華春夢》 1980年
提起《京華春夢》,又怎少得開場撲蝶一幕?改編自張恨水小說《金粉世家》,是汪阿姐最經典不衰的熒屏角色。
《萬水千山總是情》 1982年
拍攝於1982年的《萬水千山總是情》直到現在,還是TVB十部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汪明荃當時的學生扮相清新脫俗,成為民初女學生的經典裝束,遺憾的是謝賢的阮庭深扮相太老,怎麽看都不像後生仔。汪明荃所演唱的主題曲“莫說青山多障礙,風也急風也勁……”成為了傳唱20餘年的經典老歌。
《熱咖啡》1982年
汪阿姐一脫,就成了香港電視史上一個經典。但原來當時阿姐如此大膽,是被黃霑和何守信慫恿的。那一晚阿姐要唱兩首歌,先穿上一套正裝唱《千王群英會》,原先打算一撕開西裝,便以泳裝小裙子再唱《熱咖啡》。不過黃霑及何守信在彩排時,提議她連小裙子也脫掉,阿姐一開始不肯,但他們說破了嘴皮,阿姐終於首肯嚐試。
《我的野蠻奶奶》 2005年
從政壇回歸演藝圈的阿姐依舊是寶刀不老,其所參演的《創世紀》、《雷霆第一關》收視依然不俗,2005年更憑《我的野蠻奶奶》獲頒TVB“最佳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