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鞏07春晚相聲“抄襲”了三個經典小品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每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總是受到觀眾們的注意,而第一個節目無疑又是最讓人期待的,但今年的相聲《咱村裏的事》卻讓人有些失望,不僅是因為馮鞏的老搭檔由牛群換成了李誌強,在表演上有所“做作”,更是因為這個相聲讓人“似曾相識”。

據東方網消息,《咱村裏的事》講的是在外打工多年的馮鞏,聽說自己村裏要拍電視劇,就回來想在裏麵露個臉,結果鬧出了一堆笑料。早在春晚開始之前,一些媒體在披露春晚的節目單的時候,就表示,這個節目一下子就讓人想起多年前馮鞏和牛群的一個小品《拉車》,這個相聲多少有“克隆”之嫌。看過了這個節目之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拉車》的“影子”,陳佩斯和朱時茂《拍電影》、《主角與配角》中的一些經典“包袱”也可以看到:馮鞏一碗又一碗地喝水,就像當年《拍電影》中陳佩斯被朱時茂折磨得一碗接一碗地吃麵條;馮鞏一人演三角,八路軍戰士、老村長和誌願者,與當年《主角與配角》中,陳佩斯更換不同的角色似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為語言類節目來說,話不在“多”在“精”,音不在“高”在“順”。近幾年的小品語言逐漸暴露出的一個嚴重缺陷就是“包袱”少,“嗓門”高。《咱村裏的事》中的“包袱”就不怎麽讓人提起精神。

語言類節目講究的語言藝術,演員自始至終都在“喊”,他們的聲音傳遞的是一種不自信,一種渴望於成功的焦急。隻有貼近生活,平靜、自然、順暢的流露加上藝術渲染的點綴,才能使觀眾真正產生發自心底的笑,無論是早年的陳佩斯、朱老茂,還是後來黃宏、趙麗蓉,包括後來宋丹丹、趙本山等等,隻要想起這些人,就能想起經典的小品。

從觀眾的反映來看,《咱村裏的事》並不算一個成功的語言類節目,這也顯示出如果隻是簡單的“抄襲”經典“包袱”,並不能使其成功一個經典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