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也許我就是一部悲劇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星馳,無人能夠企及的搞笑製造者、無厘頭榜樣,曾經我們人人都愛他。而現在,朱茵說:“不要跟我提這個人!”王晶說:“我是真小人,周星馳是偽君子。”羅家英更不客氣:“他心理變態,簡直走火入魔……”一時間周星馳眾叛親離。
  所有的結果都有原因,而周星馳贏得觀眾熱愛的原因恰恰就是他失去同行支持的原因——這來自於他的童年和他矢誌成為銀幕明星的十七年。
  
  也許我就是一部悲劇
  
  大海湧動著波濤,一個年輕人麵對空曠大聲喊道:“努力,奮鬥!”然後緩緩退出……這就是周星馳,這是那個曾經發奮的周星馳,當然這也是《喜劇之王》裏的尹天仇。
  
  周星馳像街上的清潔工一樣慢吞吞地走著,張著幾乎成了長方形的嘴巴誇張地笑,笑聲中夾雜酸澀和無奈,他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要離開他的頭部一樣,但是目光卻是在笑聲中變得更渾濁,更滄桑。他的身體向前傾斜,足以讓你參加他的玩笑,這種歡樂的玩笑就是他演藝生涯的核心。
  
  在演了近40多部的電影後,周星馳的助手田啟文透露,高成本製作的電影迫使星爺對自己的電影要求越來越嚴格,連角色說話、走路姿勢都要從不同角度拍攝10多遍,目的就是從中找出一個最佳鏡頭給觀眾看。而星爺苦練“功夫”付出的代價是頭頂出現一些白發。他甚至不惜自殘來追求他所需要的搞笑效果,這讓人慢慢地感覺到,周星馳的落寞,也許就是所謂英雄站得太高了就必定孤獨的道理吧!
  
  一個人選擇某種職業,往往體現出這個人在潛意識中對內心欲望的一種補償,周星馳亦是如此。
  
  周星馳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來自於對事情的認真,但他這種“甚至不惜自殘來追求他所需要的搞笑效果”
  
  並非來自自己的真實意願,而是希望從外界得到對自身價值的認同,而這種“非我的想法”的根源正是由對自我存在感的某種不確定性來的。
  
  這種不確定感的來源與童年期父母對孩子的想法沒有給予積極的認同有相當的關聯,沒有得到父母積極認同的孩子往往會懷疑自己的想法正確與否,這種對自身的懷疑感會使他感到茫然無措,甚至會產生焦慮。兒童為了通過外在的客體(母親或親近人之間的關係)中得到自我的認同感,他最初將會嚴格要求自己來附和母親的價值觀,而母親看到“孩子如此懂事理”感到欣悅的表情將進一步強化孩子“我必須得按父母的意願去做”的想法,這使得孩子與自己內心的聯係越來越缺乏了。
  
  田啟文說的“這讓人慢慢地感覺到,周星馳的落寞也許就是所謂英雄站的太高了就必定孤獨的道理吧”,正是暗示著周星馳在早年父母的教育或後來的演藝生涯中他所扮演的角色違背了他的某種天性,致使他與自己內在的聯係越來越缺少了,因為,孤獨可能正說明他沒有在職業或生活中得到滋潤的內心真實感受。
  
  平民區裏小人物
  
  周星馳的品牌就是各種失態的動作,與令人混亂的耍嘴皮子的玩笑,而這一切在亞洲電影觀眾中非常有市場。《少林足球》是香港票房最高的華語影片,在亞洲的票房達到了4600萬美元。2003年8月,《少林足球》在美國全國放映時,周星馳說:“我希望從一開始就抓住大批觀眾。”今年《功夫》上映後,周星馳的使命完成了。
  
  在影片中,周星馳通常扮演那種傻乎乎,但是最後總是得到漂亮姑娘的角色。電影觀眾跟著周星馳發狂、歡樂、興奮,因為“小史蒂夫”周星馳為他們所熟悉,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周星馳說:“表演是我的職業,導演和製片也是我的職業。但是,這都是一種職業而已。除此之外,我與其他人沒有什麽不同。”
  
  如果說香港有查理.卓別林的話,那就是周星馳。現在40歲的周星馳是從香港社會的底層開始起步的。但是,周星馳依靠他自己的智慧、意誌以及對於電影事業的執著熱愛、機遇和觀眾的愛好,獲得了成功。周星馳自小生長在九龍貧窮工人階級住宅區。周星馳19歲時,香港一家電視台開辦了一個表演訓練班。周星馳知道他1.73米的身高可能成為考試及格的障礙,他就花錢買了一雙價格不菲的高跟鞋。然而,周星馳進入演藝界的努力還是沒有取得成功,考官隻看了他一眼就決定讓他回家了。對此,周星馳說:“那個時候,們對於明星的概念就是像周潤發一樣的猛男,像我這樣的人出現在電視熒屏或者銀幕上根本不可能。”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但有自卑感並不一定是壞事情,因為自卑感是所有個人成就背後的主要推動力。一個人因為感覺到自己的缺憾而自卑時,他就會做成某些事來克服它。對於周星馳來說擔心麵試不合格使他感到自己的缺憾,於是他花錢買了一雙價格不菲的高跟鞋。然而,周星馳進入演藝界的努力還是沒有取得成功。
  
  “周星馳通常扮演那種傻乎乎,但是最後總是得到漂亮姑娘的角色。”在他的內心中曾經那場考試後的感覺多麽像“傻乎乎”的樣子,而“最後總是得到漂亮姑娘的角色”又多麽像他後來的事業成就。這一點不正是他曾經經曆考試失意,後來經過努力而獲得成功的生活寫照嗎?
  
  不成功,毋寧死
  
  正門進不了演藝圈,周星馳就琢磨從旁門溜達進去。他的一位當演員的朋友保證他可以在一個不那麽認真的表演夜校獲得一個位置。從演藝夜校出來之後,周星馳有幸獲得一個角色,就是與後來的香港大牌影星梁朝偉共同主持一個兒童電視節目。對於周星馳來說,在兒童節目裏擔任角色可能是他事業衰落的表現。因為,他曾經告訴過他的媽媽,他有朝一日要當中國功夫家或者一位正經八百的悲劇演員。周星馳說:“我過去是那種嘴裏經常談論表演方法、好萊塢男影星艾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的人。我的一個朋友對我說:‘你的能力非常強,而且你懂的也很多。但是不幸的是,你當上了兒童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在電視兒童節目中充當主持人確實損害了我的演藝事業。”
  
  然而,六年孩子王並沒有讓他白白浪費光陰,兒童電視劇為他的胡言亂語和衛生間的幽默表演品牌提供了素材。周星馳在此期間擔任了眾多的電視角色,這導致他1988年第一次參加電影的拍攝,在《霹靂先鋒》中擔任配角,周星馳獲得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周星馳說:“這部影片標誌著我的努力沒有白搭。我的目標終於實現了。”此後,片約如雪片似的紛至遝來。一年之內,周星馳參加10多部喜劇片的拍攝,票房獲得了成功。等到周星馳拍攝《功夫》時,
  
  他開始擔心,他的影片總是老一套:“我以前拍過的某些影片並不怎麽樣。因此,我想,我一定拍出一部偉大的影片,否則的話,我不如死!”無須說,周星馳逃過了這一死。
  
  周星馳為什麽對悲劇和死亡如此敏感?
  
  悲劇感的來源主要是從早年對世界的認識上來的,這是因為他早年的內心需求未能得到積極的認同而產生的挫敗感的結果。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將會以不懈的努力或“超人的”成績來彌補內心的挫敗感,成就一件事情,那麽他將會感到內心情感需求得到了滿足,這種情感需求對個人而言在他生命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正如周星馳所言:“我一定拍出一部偉大的影片,否則的話,我不如死!”其實,當一個人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時候,他的生活裏肯定有重大的缺憾!
  
  孤獨老人偽君子
  
  “孤獨老人”這個奇異的稱號是田啟文對周星馳的稱呼。在田啟文眼中,周星馳是個不苟言笑的思考者,他終日思索的境界,是外人很難靠近無法企及的。“吃東西”可能是周星馳惟一的放鬆方式,可就算是在飯桌上,他所聊的也是劇本、演員、合作夥伴。“孤獨”與“藝術家”是不可分割的,可為什麽還要加上並不好聽的“老人”?不過周星馳那越來越滄桑的造型、越來越瘦削的臉龐、越來越深邃的眼神,以及越來越白的頭發,倒是跟“老人”不謀而合。
  
  周星馳的影片中有許多不可缺少的配角,比如總是挖著鼻孔出現的“如花”李健仁,比如總是傻乎乎的吳孟達。如果沒有這些配角的陪襯,估計就是十個周星馳也沒有辦法讓影片達到預期的效果。然而曾與周星馳長期合作、拍出《唐伯虎點秋香》、《鹿鼎記》等經典電影的香港著名導演王晶在與周分道揚鑣後說:“我是真小人,周星馳是偽君子。”這樣的形容,太過意味深長。
  
  王晶不是第一個與周星馳分道揚鑣的合作者,在他之前有李修賢,在他之後有李力持、吳孟達、洪金寶,就連“田雞”田啟文,也差點黯然神傷、離他而去。李修賢是對周星馳有知遇之恩的老師,他介紹周星馳演出了生命中的第一部電影《霹靂先鋒》,周更憑借此片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此後的《龍的傳人》亦是兩人合作出的經典力作,但走紅之後的周星馳,卻與李修賢形同陌路,傷透了老師的心。
  
  盡管羅家英也表示周星馳是他走入喜劇世界的領路人,因為他讓我贏得了那麽高的觀眾緣,內心對這一點很感謝。也盡管他們曾經很要好,但現在他們已經很少聯係了,羅家英很不客氣地說:“我覺得他心理變態,簡直走火入魔……”傳聞中,洪金寶更是在片場被周星馳罵得狗血噴頭、顏麵掃地。
  
  他的老搭檔吳孟達還是中肯地分析了原因:“星仔工作太認真,壓力太大,每部戲他都希望破紀錄,但到了一個高峰就很難了!”談及與李力持決裂的原因,吳說:“走到這一步,大概也是由於長期積壓在心裏的矛盾發展到最後的爆發點,這次星仔和李力持之間的問題真的很嚴重。有一次星仔淚水汪汪跟我說:‘那麽久朋友,為什麽李力持就不能體諒我呢?’每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最後才導致誤會,其實看開一點什麽問題都沒有了。”老朋友田啟文也說:“周先生和洪金寶是有些誤會,但並不是因為他脾氣不好,而是他要求嚴格。”
  
  周星馳是否真如傳言中這般剛愎自用、冷漠絕情?還是說,真正的大師都免不了要進入“高處不勝寒”的孤絕境界?
  
  周星馳在他的電影裏,涮的最多的人就是他自己,其次是倒黴的吳孟達。他近乎殘酷地嘲笑自己作為人的一切正常欲望:好色、膽小、淺薄、見利忘義、虛榮,甚至理想。他經常把真愛表現成一廂情願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把NB表現成狗仗人勢狐假虎威,他甚至嘲笑自己“我是個演員”,在《喜劇之王》裏,他最終徹底地涮了自己一回:“我是一陀屎!”
  
  其實當人性的正常欲望得不到滿足和發展的時候,他就會以誇張的手段把它表現出來,有些人把這些欲望壓抑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有些人則以嘲笑或冷嘲熱諷的形式把這些欲望表現出來,這是一個人對欲望無法滿足時的無奈表現。當然,周星馳是想用這些特殊形式表現出他的幽默。但通常情況下,人們沒有意識到:一個人的幽默與他的自我感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在正常情況下,幽默應該具有保存自我感的功能。它表現了我們一種獨特的人的能力,即我們能夠體驗到自己是一個沒有被外部客觀情境所吞沒的表現。而在周星馳的搞笑和幽默似乎並不是他自身的一種特性,內心深處還有一種其他的力量在推動他這麽做。由此推論,他的一些變化和與其他人在感情上的疏遠,或許是潛在的性格特征。導演王晶在與周分道揚鑣後說:“我是真小人,周星馳是偽君子”是不是表達這種“幽默”背後隱藏著另一種性格?後來與李修賢形同陌路或許正是他所做的事情中沒有投入他內心的真實情感,這種對自己情感的保留或許正是他潛意識裏的想法:“不要因投入過多而傷害我。”這種對他人保持距離的想法,或許是他與他人難以建立持久而深厚感情的根源所在。
  
  周星馳心相結論:
  
  以上的分析是我們基於以下理論:童年期沒有得到親密人的信任,這會使一個人對情感缺少感受能力,那麽他在以後的生活中難以建立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麵,一個人的行為與他的欲望不同或相背離,那麽,曾經給予他人的——從物質和精神——都可能是外在的一種表象,並非是他本真的表現,因為他的存在是一種“分裂”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