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安格評論周傑倫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童安格:最怕隨波逐流 童安格將於12月1日、2日兩天在北京展覽館劇場舉辦2場“把歌留住——童安格06北展演唱會”。而此前,他還在北京大學舉辦了“把根留住·向中國音樂致敬”座談會,他認為,中國民族音樂中有很多東西很難得,他喜歡那種生活中、土壤中醞釀出來的音樂,也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尋找民族音樂之根,把根留住,也把歌留住。在接受記者的獨家專訪時,他更深入的表達了對保存和開發民族音樂、並以此為基礎創作新的作品的渴望。 用西方技術種東方音樂稻穀 記:對於民族音樂的尋根,你是怎麽看待的? 童:我願意多聽大家的意見,民族音樂的根在哪裏,我的印象裏麵,在很多節目裏麵也能看到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今天我們來倡議,主要的目的是要讓新一代的聽歌的人想要尋找我們自己的民族音樂的元素在哪裏。我們有56個民族,很多元化,有不同的音樂元素,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整理、規劃好然後把它發揚出來。 記:上次在北大,我們都聽到了3個不同少數民族的學生的表演,你最喜歡的是哪個? 童:其實那三個都是一個隱喻,那種詮釋的感覺是一種特色。很多時候,西方人聽中國的音樂不一定聽出什麽特色,他們可能隻是聽到一種特別的音色。我希望我們能夠深一步的理解,甚至渴望聽到更多的東西。我不能寄望它一定要怎樣的流行,但是一定需要整理,這也需要比較專業的團體、機構,經過采風,編輯起來,逐漸地開發。 記:你更傾向於用什麽方式開發?是把那些很原始的東西請當地人演唱、演奏,然後記錄下來,還是用其他的方式? 童:這其中有技術問題和實際的音樂元素和產地問題,有些東西可能會失傳,需要我們去開發。我希望解決技術的問題,比如用立體聲能錄出環境的氛圍,單音的就沒辦法,你不能錄完了再去製造一個虛擬的環境。早先對東方音樂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後來覺得那不是鐵,其實已經是鋼了,隻是沒有去提煉而已。大家沒有去珍惜。為什麽大家的眼光老不集中在這裏呢?如果是西方人找到這個元素來做東西,我會覺得很慚愧。我想,開采應該不是變賣,而是用來繁衍。我希望我們用西方的技術,種植出東方音樂的根根稻穀。我也希望開始把這個訊息傳遞出去,大家共同邁動步伐,人多力量大。每次我聽到電台裏一段路況報告後麵有一段三弦彈奏的樂曲,我就覺得很感動,覺得某種東西被傳承了。 可能比周傑倫等人做得更嚴肅 記:現在很多流行歌手喜歡用中國民族音樂的元素,比如周傑倫、王力宏等等,他們形成了一個趨向,你對他們的做法是否認同? 童:我可能不會像他們那麽做,可能我做的更嚴肅,但是我對他們的做法很認同。如果整個結構都用西方流行的東西,可能就沒什麽創意,如果找到的我們民族特色的素材,隻要恰當,不是那麽奇怪,配器不是那麽格格不入,而是用很順然的演變跟配器,其實是蠻好的作品。做音樂的方式有很多種,每個人有他自己詮釋的方式,如果我要加一段京劇,我會一定要自己唱。 記:有人會加一段京劇唱腔,但是請專門的京劇演員唱。 童:這涉獵的很複雜,如果要寫一段京劇的東西,音樂人是可以達到,但如果他從小耳濡目染的程度不足的話,寫出來必然味道不夠,但是要學就要從小進入京劇院裏麵去學。 記:就是說你做東西的習慣會這樣:如果你要做某一種民族音樂的東西,你一定要親自去學?那豈不是很慢? 童:我以前有一段狀態是,當然我也會請專門的老師來演奏葫蘆絲之類的樂器。對於音樂文化,我覺得一定要做的準確,不能道聽途說,不能做的片麵、斷章取義。 采風得到的東西要深入研究 記:如果你再去深入的采風,記錄下來一些東西,你打算怎麽運用呢? 童:這個就值得研究了,你會研究它為什麽發出這樣的訊息,包括感情的表露,除了路下聲音之外還要做文字的記載,探尋它的由來,這個由來越準確越號,什麽樣的態度出現什麽樣的歌,什麽樣的季節或者什麽樣的時候用這樣的旋律……然後我們或者可以單獨出版一個不修改的版本,或者看今天我們是否寫一個新的這樣的歌,或者采用這樣的素材,也許我們不用它的旋律,會有一個新的旋律,但是我們可以用它的動機。我想,用這樣的態度做音樂,已經可以做很多的東西。作為一個音樂人,我想我有把握寫出一點跟它的不一樣的旋律,但是是它那樣的特色。更進一步臨場的得到那樣的資訊,得到寶貴的資料,可以成為我寫歌的一種觀念上的輔助,這多好啊。也希望更多的音樂人去探尋,可能大家找到的東西有一部分是一樣的,但是大家把它當作素材之後,寫出來的東西會不一樣,就會孕育出不同的作品。我們可能有不同的節奏、配器等等,但是都尊重那個音樂的特性。我們可以說這源自於什麽樣的動機。目前這樣的東西我們太需要聽到這樣的歌了。 記:那你自己要趕緊做啊。 童:我是要趕緊。做音樂的人最怕的就是沒有造就出來音樂。否則活在世界上就是在消耗時間。 害怕自己有一天隨波逐流 記:你自己現在做了多少這樣的事情了? 童:我的電腦裏有一些,但是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機會去采風。以前去參加一些活動,去過昆明等地,有時候看到當地的電視台播放的一些東西,也多少會給我一些影響,但是我還是希望去更偏僻的地方。我總是帶著想要探尋更多東西的心態。我也總是擔心,很多東西因為我們的不眷顧而流失。我更怕自己有一天隨波逐流到連自己是做什麽音樂的人都不知道,我最怕自己的靈魂是沒有定義的,因為人活著是靠這種靈魂在活,自己是誰要很清楚。既然清楚了,卻缺乏了養分,一定要補起來。如果我隻是做變賣的事情,我會覺得可恥,如果做音樂隻是為了糊口,早就不要做了,要糊口做別的也行。今天我還有那麽多堅持,或者那麽多逃避——逃避我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是為了留有自己對音樂的尊重。音樂帶給我的,超過我帶給它的。我是很慢,但是我沒有推托,也沒有停下來。我常常會禱告,給我一個契機,讓我多做點什麽事情,能夠在停止呼吸之前,還能剩下一點耳力,聽到什麽好音樂,我會覺得我作為音樂人,也有榮耀。有時候我會怕走錯路,所以我會很小心。 記:錯了又怎樣?就回頭重走嘛。怕什麽呢? 童:某些錯可以當成經驗,可是有些錯釀成的時候,是挽回不來的。就好像我們不能拔苗助長,如果拔了,一下子苗斷了,生命力就斷掉。所以我很小心,這不是我不敢去做,而是我已經大概知道失敗的情況,很多人說這樣會失敗,那怎麽能還硬要去做呢?你還能承受那樣的錯嗎?我們對生命的建樹是要做大眾性的事業,要有號召力,要能拋磚引玉。也許我的作品少,但是至少忠於自己創作本意上的中心點,就是要承前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