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風雲榜盤點2005電視劇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完全獲獎名單:   最佳男主角  陳寶國 (《漢武大帝》)   最佳女主角  陳小藝 (《半路夫妻》)   最佳男配角 王剛 (《京華煙雲》)   最佳女配角 陶虹 (《漢武大帝》)   最佳製片人  楊善普 王鵬舉 (《京華煙雲》)   最佳編劇 都梁 江奇濤 (《亮劍》)   最佳導演 胡玫 (《漢武大帝》)   最佳電視劇歌曲 《雪線》(《家有九鳳》 演唱者劉歡)   內地最具潛質新人獎 胡歌 殷桃 港台最具潛質新人獎 林峰 吳卓羲   內地最受歡迎男女演員 胡歌 趙薇   香港最受歡迎男女演員 郭晉安 佘詩曼   台灣最受歡迎男女演員 何潤東 林心如   香港地區最佳收視內地劇 《小魚兒與花無缺》   終身成就獎  王扶林   風雲大獎  《亮劍》   十佳收視電視劇   第1名 《京華煙雲》   第2名 《亮劍》   第3名 《漢武大帝》   第4名 《半路夫妻》   第5名 《啞巴新娘》   第6名 《任長霞》   第7名 《家風》   第8名 《大宋提刑官》   第9名 《聖水湖畔》   第10名《小魚兒與花無缺》   2006年6月6日,“中國劇,中國造”大型主題晚會在北京天橋劇場隆重舉行。這次活動以日播節目《電視劇風雲榜》為基礎,對2005年的電視劇行業做出專業盤點和權威排行;以“中國劇”的概念為核心,吸引了數十劇組及四百餘位行業內人士和演員共襄盛舉,為中國電視劇行業的發展加油助力。 包括尤小剛、鄒靜之、王扶林、樂易玲、胡玫、張前、尚敬、王晶、楊亞洲、彭三源、鐵佛、王鵬舉、劉燕銘、劉德宏、楊善樸、沈好放、劉惠寧等導演及製片人,以及趙薇、陳寶國、王姬、王剛、歐陽奮強、李明啟、吳若甫、馬景濤、陶虹、張衛健、張茜、鄭元暢、林心如、李誠儒、黃聖依、楊子、羽泉、雷恪生、潘粵明、佘詩曼、郭晉安、翁紅、溫兆倫、劉威、陳鬆齡、何潤東、陳德蓉、寇振海、何慶魁、王慶祥、王馥荔、陳小藝、金莉莉、劉佳、胡歌、童蕾、左小青、劉丹、胡靜、殷桃、林峰、吳卓羲等演員都悉數出席。   “中國劇,中國造”大型主題晚會鎖定2005年度在中國播出的電視劇集,獎項由“最佳收視”獎項、評審團專業獎項、“最受歡迎”獎項和組委會大獎四大部分構成。主辦方光線傳媒聯合收視率調查機構AGB尼爾森,統計出2005年度在中國播出的電視劇收視率50強,這些劇集即為最佳收視獎項的基礎。該獎項已於4月27日提前揭曉。此外,評審團專業獎項也全部出自這50部電視劇目。   最終,在“最佳收視”獎項中,由《京華煙雲》《亮劍》和《漢武大帝》捧走2005年十佳收視率前三強的寶座,而其餘收視十佳劇分別為《半路夫妻》、《啞巴新娘》、《任長霞》、《家風》、《大宋提刑官》、《聖水湖畔》和《小魚兒與花無缺》。這十佳收視劇集是2005年在收視率上表現最優秀的電視劇,它們對於電視劇市場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對於其他電視劇來說也是一種表率。而在此次晚會中,十大劇集中的主創人員以強大的陣容集體出席,以行動來支持這場盛會。而增設的港台地區內地劇最佳收視獎則由《小魚兒與花無缺》奪得。   在評審團專業獎項中,胡玫、楊善普和王鵬舉、都梁和江奇濤分獲年度最佳導演、最佳製片人和最佳編劇大獎,而最佳男女主角和配角則被陳寶國、陳小藝、王剛和陶虹摘得。本屆力推的年度最具潛質新人獎,也是在專業類獎項中唯一同時表彰內地和港台演員的,由胡歌、殷桃、林峰和吳卓羲獲得。   在組委會大獎中,《亮劍》憑借2005年的風雲之勢奪得年度風雲大獎,而拍攝了中國電視劇史上經典之作的《紅樓夢》導演王扶林被授予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   此外,票選部分的內地、香港及台灣最受歡迎男女演員獎項在6月4日淩晨終止投票,最終這六個大獎分別被趙薇、胡歌、佘詩曼、郭晉安、林心如和何潤東以超高人氣收入囊中。   一種態度:用“數據”彰顯力量   此次“中國劇,中國造”大型主題晚會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數據說話”。以電視劇的收視率作為評獎的大基礎,並設立數據類獎項。聯合國際權威的數據調查機構AGB尼爾森為2005年的電視劇收視市場做出統計。為了貫徹和推廣數據理念,這些數據不僅在背景板,甚至包括VIP門票上這樣的細微之處都隨處可見:2005年中國生產976部劇總共1.58萬集,2005年中國電視劇創造了198.5億元的廣告總收入,占據了中國電視市場收入的一半,這些都足以讓每個人感到數據力量的震撼及主辦方的態度。有了數據這項硬指標,對於整個行業的市場借鑒意義不言而喻。電視劇在電視產業中一直保持領先的產業地位,這種領跑,需要數據來證明;而從小數據中,我們同時還能看到電視劇業發展的大方向。   一個新名詞:“中國劇”   本次晚會的主題是“中國劇,中國造”,即是要通過行業內的推廣,大力提升國劇在國人心中和市場上的地位和影響力。目前,在很多年輕人的認知和口碑中,韓劇、日劇、美劇依然是追捧對象。由於各種原因,中國劇在亞洲市場的份額和銷售都受到很大的衝擊,已經從原來的3萬美元/集下降至5千美元/集。可以說,中國電視劇已經麵臨了空前的壓力。此次盛會中,主辦方旨在發動業內、媒體和大眾的力量,共同重視中國電視劇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努力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所以,“中國劇”這個新名詞也應運而生,成為一種標誌和一麵旗幟,讓“中國劇”這個概念服務於整個電視劇行業。   這種“服務於行業”的理念貫穿了整場晚會。開場的歌舞表演“風雲匯聚”就以《中國龍》為音樂背景,並打出了“國劇當自強”的口號。隨後是專門為電視劇行業幕後人員製作的一段VCR,包括鐵佛、馬中駿、尤小剛、王鵬舉和楊善樸等電視劇業的大腕紛紛對“中國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意在團結起來,一起推動行業進步。使我們的電視劇最終可以走出國門,占領海外市場。這些重量級幕後製作人員的齊齊出席與紛紛表態,使整場晚會別具意義。   重點推薦“新人”   本次活動把新人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把它作為一個特別重要的獎項頒出,目的是為了鼓勵電視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為新人是整個行業發展最重要的勢力之一,代表著行業的未來。最具潛質新人在專業獎項裏是唯一一個分設內地、港台的項目,也是整個風雲盛典中唯一一個有兩名獲獎者的項目。   相比歐美和日韓,內地電視劇產業在造星機製和觀念上都相對滯後,因此以目前內地電視劇市場年生產1.58萬集以上劇集(《2006年中國廣電藍皮書》發布)的製作量,具有號召力的一線演員卻僅數十位,這樣的反差也困擾著眾多電視劇製作機構;出於發出倡議、積極推動電視劇行業發展的考慮,評審團以這樣的方式設置最具潛質新人獎,鼓勵新人進步,增添行業的新興力量。   表彰製作機構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整個香港電視行業的黃金時期,其中又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TVB)拍攝的一大批電視劇尤為經典。   所以,TVB作為香港地區為電視劇行業做出最大貢獻的幕後製作機構,它的成功是無可替代的。本著對幕後製作公司的尊重以及對電視劇行業發展大力推動的出發點,此次主題晚會特別設置了一個表彰環節,以褒獎TVB的成績。在該環節中,林依輪、溫兆倫、陳鬆齡、劉丹等人將演唱了一係列由香TVB製作的精彩劇集的經典主題曲,《兒女》《萬水千山總是情》《一生何求》《鐵血丹心》這些熟悉的旋律相信已經喚起了很多人對於那個年代的回憶。   一份緬懷:“小角色”的大人生   整場晚會最有分量的壓軸表演是由胡歌、童蕾領銜,近20名新晉演員共同合唱的《壯誌在我胸》。這種讓新生代表演群挑大梁的方式其實也顯示了主辦方的良苦用心,意在突出“小角色、大人生”的精神主旨:一是向2005年辭世的傅彪及高秀敏兩位著名的表演藝術家致敬,以他們為代表的這類演員用一生的小角色精彩演出帶給了無數人歡笑與淚水,進而成就了自己令人尊敬的一生;二是鼓勵新人,認真堅持地走下去,每一個小角色都是電視劇發展不可或缺的推動力。   一場盛會:“主持陣容”男才女貌   今年的“中國劇,中國造”在主持陣容上依舊很有看頭,劉儀偉當仁不讓的成功捍衛主持地位,而他的美女搭檔換則由去年的曾寶儀換成了主辦方光線傳媒的當家主持花旦李霞。李霞之前曾一度被“棄用”傳聞困擾,也有“過氣”等不利謠言傳出。而此台晚會中,主辦方對這位美女主持委以重任,不但讓謠言不攻自破,也足以見李主播當家花旦地位的不可撼動。兩人精彩的“脫口秀”主持貫穿全場,讓整台晚會高潮迭起。此外,索妮、柳岩兩位《電視劇風雲榜》的美女主持也攜手與胡歌、李成儒、劉威、吳若甫、張衛健分別頒出“最佳收視”獎項。   隨著各大獎項的頒出,2005年電視劇行業的成績表也塵埃落定,希望在“中國劇,中國造”的大主題下和電視劇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電視劇業有更加美好的未來。